大中小尿素的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34.13 KB
- 文档页数:5
农用尿素分类
农用尿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形态,尿素肥料可以分为固体尿素和液体尿素。
固体尿素呈颗粒状,
颜色多为白色或淡黄色,吸湿性较强,含氮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农
作物。
液体尿素呈透明液体状,主要成分是水和尿素,含氮量较低,具有
易溶于水、方便运输的优点。
2.根据用途,尿素可以分为农业用和工业用。
农业用尿素占比较大,约为
70%。
3.根据等级,尿素可以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
主要依据尿素的含氮量、水
分、缩二脲等指标进行界定,市场上流通的尿素优等品占比在90%以上。
4.根据粒度大小,尿素可以分为大、中、小颗粒尿素。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尿
素主要为小颗粒尿素(0.85mm~2.80mm)、中颗粒尿素
(1.18mm~3.35mm)和大颗粒尿素(2.00mm~4.75mm)。
此外,尿素肥料根据氮含量不同,还可以分为普通尿素、缓释尿素和溶液尿素。
普通尿素的氮含量较高,但溶解速度较快,容易挥发和流失。
缓释尿素通过添加缓释剂使氮素释放速度缓慢,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节省频繁补充肥料的成本和时间。
溶液尿素是将普通尿素加水稀释而成的肥料,更便于植物吸收和利用。
在选择化肥尿素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肥,达到更好的肥效和产量。
尿素的成分及含量一、引言尿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业领域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其成分及含量对其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尿素的成分及含量进行详细介绍。
二、尿素的基本概述尿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结晶性固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其分子式为(NH2)2CO,相对分子质量为60.06。
尿素具有多种应用,如化肥、动物饲料、医药以及化工等领域。
三、尿素的主要成分1.氮元素:尿素中含有46%的氮元素,是一种优质的氮肥原料。
2.碳元素:尿素中含有20%的碳元素,对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3.氢元素:尿素中含有6.7%的氢元素,是生命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
4.氧元素:尿素中含有27%的氧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四、尿素各成分含量1.氮元素:每100克尿素中含46克氮元素。
2.碳元素:每100克尿素中含20克碳元素。
3.氢元素:每100克尿素中含6.7克氢元素。
4.氧元素:每100克尿素中含27克氧元素。
五、尿素的其他成分1.水分:尿素中的水分会影响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般要求水分不超过0.5%。
2.灰分:灰分是指在高温下,除有机物质以外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
尿素中的灰分很少,一般不超过0.05%。
3.杂质:杂质包括有机和无机杂质,如铁、铜、镍等金属离子、游离酸和盐酸等。
杂质会影响尿素的品质和用途。
六、各成分对尿素性质和用途的影响1.氮元素:作为肥料,氮元素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作为化工原料,氮元素是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之一。
2.碳元素:作为肥料,碳元素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高土壤肥力;作为化工原料,碳元素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3.氢元素:作为生命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氢元素对于尿素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4.氧元素:氧元素能够影响尿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性等方面。
七、结论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尿素的性质及用途尿素百科名片尿素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
其化学公式为C ON2H4、(NH2)2CO或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ar bamide。
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
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
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活力论从此被推翻。
生理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之间),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
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
此过程耗费能量,却很必要。
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必须被消除。
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即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脱去氨基的过程,该过程生成的含氮化合物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不含氮部分转化为糖类或脂肪等)过程。
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
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
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
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
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
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
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理解。
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L-精氨酸。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
尿素属于什么类型的肥料尿素属于什么类型的肥料1、尿素是中性肥料,在土壤中残留性小,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应用比较广泛。
在果树、蔬菜、大田作物上都能使用。
尿素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根茎、叶片果实的生长,合理使用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尿素呈白色或浅黄色晶体,也有些新型尿素,含有腐殖质,外形呈黑色颗粒状。
尿素也有大小颗粒之分,大颗粒尿素肥效长,小颗粒尿素肥效快,但含氮量是一样的,一般使用小颗粒较多。
3、尿素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但它是分子态的氮肥,和其它氮肥不同,只有在土壤中转化成铵态氮之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地吸收。
所以,在使用尿素时,一般提前3~6天进行施用,有利于作物吸收。
4、尿素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氮肥,适合做底肥或者追肥,一般不用作种肥。
尿素在施入土壤之后,转化成铵态氮,造成养分的挥发。
在作为底肥或者追肥时,深施覆土的肥效要优于撒施。
5、尿素的分子量小,体积小,是最理想的叶面喷施氮肥种类。
尿素作为叶面喷施时,吸收快,不易对作物造成破坏。
尿素中含有缩二脲,作为叶面肥使用时,如果缩二脲的含量超过0.5%,会出现肥害。
尿素的应用1、尿素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
2、尿素能加速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3、尿素可以用作调节花量,疏花疏果,防治虫害,水稻制种等农业用途。
4、除了可合成肥料之外,还可运用于药品、食品、吸湿剂、树脂处理剂等多种产品生产原料。
尿素使用注意事项1、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及时被土壤吸附,施用尿素需要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2、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3、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4、尿素是有机态氮肥,需要经过土壤中的转化作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作物才能达到最好的吸收状态。
新型尿素的种类新型尿素按现有产品可分成:物理改性尿素——大颗粒尿素;包衣尿素——包硫、包树脂、包养分、包矿粉等;稳定性尿素——含硝化抑制剂、含脲酶抑制剂、含复合型抑制剂;聚氨酸尿素——聚氨酸尿素、多肽尿素;微肥尿素——含锌、硼、硅等。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新型尿素的种类。
大颗粒尿素:是一种在有甲醛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二次凝结而形成颗粒较大的尿素产品,和普通尿素相比,其表面光滑、颗粒均匀、不易结块。
其特点是:1.粉尘含量低,颗粒强度较高,流动性好,可散装运输,不易破碎和结块,适合于机械化施肥;2.表面积较小,施入土壤后溶解速度稍慢,加上单粒重较大,在水田中施用可沉入较深的土下,减少挥发损失;3.由于加工工艺对尿液浓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大颗粒尿素产品中的缩二脲化肥含量较低,这对作物有利。
包衣尿素:将尿素外表面包裹上一层或多层渗透扩散阻滞层,来减缓或控制肥料养分溶出速率的一类肥料。
其包膜材料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类。
无机类包膜材料有:硫磺、硅酸盐、磷矿粉、石膏、钙镁磷酸盐、膨润土等。
有机类包膜材料有:属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类的天然橡胶、虫胶、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甲壳素等。
有机类包膜材料的特点是材料来源广,易被生物降解,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适合做缓释肥。
包衣尿素存在的问题:首先包膜材料的自身缺点,如树脂包膜肥料需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提高了成本;其次是包膜尿素的营养释放与作物吸收的同步问题;第三是制孔技术不过关;第四是环境问题,容易带来二次污染;五是成本较高,产业化难度大。
稳定性尿素:通过一定工艺在尿素造粒过程中加入了一定剂量的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者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而形成的新型尿素品种,可以减缓尿素水解,控制NO3-的形成,使氮养分在土壤中保持更长时间,提高有效性。
抑制剂——稳定肥料的核心,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
稳定性尿素的特点:一是肥效期长,达100-120天,为普通尿素的两倍;二是养分利用率高,氮利用率由30%-34%增至42%-45%;三是增产节肥,平均增产8%-18%,减少施肥量20%不减产;四是省时省工,实现了大田作物一次性施肥免追肥;五是环境友好,有效降低因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六是单位成本低,价格增加只有普通尿素的3.6%-4.0%。
尿素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尿素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广泛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尿素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技术参数以下是尿素的常见技术参数:1.外观:无色结晶体2.相对分子质量:60.06 g/mol3.化学式:CO(NH2)24.熔点:132.7°C5.沸点:不适用6.相对密度:1.335 g/cm³7.溶解性:可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8.PH值:8-9性能要求尿素作为一种化学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以下是尿素在农业和工业中的常见性能要求:农业1.纯度:农业尿素的纯度要求通常在99%以上,以确保其有效的氮素含量。
2.氮含量:尿素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农业尿素要求氮含量高达46%以上,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植物生长。
3.溶解性:农业尿素需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便于在水中迅速溶解,为植物吸收提供方便。
4.粒度:农业尿素的粒度要求一般要均匀,以便于在施肥过程中均匀分布,避免肥料过度集中导致草坪或农作物的烧伤。
工业1.纯度:工业尿素的纯度要求根据具体用途而定,通常在98%以上。
2.溶解性:工业尿素要求在不同溶剂中具有适当的溶解性,以便于制备各种尿素溶液用于不同工艺过程。
3.挥发性:部分工业应用需要尿素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以便于在工艺过程中顺利释放出氮气。
4.酸性:工业尿素的酸性要求一般较低,以减少对设备和材料的腐蚀。
结论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尿素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尿素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认识尿素(⼀)尿素的⼀般性质和尿素肥料的特性(注:本⽂5200多字,阅读估计需要10分钟)前⾔:尿素是化学合成的有机肥料的代表品种,⽽尿素这个有机物质最初在农业中应⽤的来源是来源于⼈畜的尿液。
⾃古以来,在农业中把尿作为肥料来使⽤,⽽尿⾥⾯的主要成分为尿素(尿的全氮素中,⼈尿约80-90%、⽜尿约30%、马尿约75%、猪尿约27%左右为尿素态氮素,也许是因为在尿液中作为主要成分,因此被这种含氮的有机物称为尿素),所以可以说尿素是⼈类最古⽼的⼀种肥料。
⽽尿⾥发现尿素,是1773年叫罗雷(Rouelle)的⼈,从⼈尿中把它提取出来,这些尿素⽣成的原因,是作为蛋⽩质代谢的产物⽽⽣成的。
⽽本⽂所涉及的尿素,并不是从这些天然的尿素来源中提取出来,⽽是通过化学⽅法⼈⼯合成的,象⽩砂糖⼀样,漂亮⼜⼲净,⽽这种肥料,成为现代农业化学肥料最重要的部分。
尿素从最初的1828年,武勒在其实验室⽤氰酸铵加热制成了尿素,这是历史上⾮常有名的事情,因为这个试验的成功,初步证明了从⽆机物中也能⽤⼈⼯合成有机物。
当然⼤量使有尿素作为农业中的肥料是在第⼀次世界⼤战后。
⼆次世界⼤战后,兴起的化学⼯业能⼤量⽣产尿素,并成为规模化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
然⽽到今天,化肥的过量使⽤成为农业⽣产和环境污染重要的⼀个⽅⾯,在对于农产品质量提升的要求中,化肥往往被认为是⼀个不好的内容,特别是消费升级后,对于化肥的⼀种偏见也正在形成,⽽正确认识化肥,特别是化肥中的最重要的⼀个成员-尿素,为我们⽣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的认识是具有较好的作⽤,虽然本系列⽐较专业,但这也是编辑本系列⽂章的主要⽬的。
本系列⽂章分五篇来介绍尿素,分别为:(⼀)尿素的⼀般性质和尿素肥料的特性;(⼆)、认识尿素副产物碳酸;(三)尿素与各类肥料的配合;(四)尿素的⼟壤施⽤;(五)尿素在根外追肥上的利⽤。
虽然在中专时学过⼟壤肥料学,但并不是很专业,因此本系列的⽂章主要还是以抄为主,所抄的书籍为:鎌仓武富著马复祥译的《尿素肥料详说》,由于该书成于上世纪50年代,因此在有些⽅⾯的研究是⽋缺的,欢迎对此进⾏补充和更正,不胜感谢。
大中小尿素的异同介绍一、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工业用农业用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颜色白色白色或浅色总氮(N)含量(以干基计) ≥ 46.3 46.3 46.3 46.3 46.3 46.0缩二脲含量≤ 0.5 0.9 1.0 0.9 1.0 1.5水分(H2O)含量≤ 0.3 0.5 0.7 0.5 0.5 1.0铁含量(以Fe计) ≤ 0.0005 0.0005 0.0010碱度(以NH3计) ≤ 0.01 0.02 0.03硫酸盐含量(以SO4-2计) ≤ 0.005 0.010 0.020水不溶物含量≤ 0.005 0.010 0.040粒度(φ0.85~2.80mm) ≥ 90 90 90 90 90 90注:结晶状尿素不控制粒度指标。
大的释放慢些,植物有更长的吸收时间.小的快植物吸收的就少了,流失的更多些.比如大的利用率40%,小的只有30%.二、在国内外肥料市场,尿素有大、小颗粒之分。
国际市场将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以上的尿素称为大颗粒尿素。
颗粒大小的差异,源自于工厂中尿素生产出来后采用造粒工艺与设备的区别。
2001年中国发布的尿素产品标准(GB 2440-2001)中,对于粒径合格范围的规定共有4个,分别为:0.85~2.80毫米;1.15~3.35毫米;2.00~4.75毫米;4.00~8.00毫米。
目前消费者常见的小颗粒尿素粒径约为1.5毫米左右,大颗粒尿素一般为2.00~4.75毫米,此外还有7毫米以上的尿素丸。
大小颗粒尿素的相同之处是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态速效性尿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
惟一的差异是粒径大小有区别。
小颗粒尿素的表面积大,施入后与水和土壤的接触面大,溶解和释放的速度要稍快一点。
大颗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释放稍慢一点。
这一点差异反映在施用方法上,即做追肥时,小颗粒尿素的肥效要稍快于大颗粒尿素的肥效。
大颗粒尿素和小颗粒尿素,除了颗粒大小不同,还有哪些不同?大颗粒尿素和小颗粒尿素,相差的不仅是颗粒大小!很多人都用错了尿素作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氮肥,通常我们都用来作为底肥和追肥,肥效期能够达到45天左右,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氮肥。
尿素施入土壤中后会被集中释放,但是作物根系吸收是有速率的,还没吸收完,尿素就已经集中释放完了,后期容易出现脱肥。
厂家想了很多办法来减缓尿素的释放速度,让作物根系有更多的时间来吸收。
比如,把尿素做成大颗粒的,这样就能减缓它释放的速度;还有把尿素用树脂给它包起来,让它从包衣的缝隙里慢慢释放,也起到减缓释放的作用;还可以让尿素和甲醛起反应,生成脲甲醛,这样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就变慢了,也能起到缓释的作用;还有就是往尿素里添加增效成份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比如用复硝酚钠、胺鲜酯、黄腐酸等等。
那么,大颗粒尿素和小颗粒尿素都有哪些不同呢?如何去选择呢?今天用一个比较简短的篇幅给大家讲解一下,作为了解!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1、成分、性状、养分含量相同无论我们是买大颗粒尿素还是小颗粒尿素,可以明确的说,它们的含量和成分都是一样的。
就像我们买冰糖,无论是大块的还是小块的都是冰糖,也都一样甜。
并且,无论是大颗粒尿素还是小颗粒它们的水溶态、速效性都是一样的,也都属于酰胺态氮,含量也都是46%,并没有区别。
2、养分释放与吸收方式相同无论大颗粒还是小颗粒尿素,施入土壤中都会在脲酶和消化酶的作用下生成铵态氮和硝态氮来供作物吸收。
但是,铵态氮不稳定容易挥发到空气中,硝态氮会随水渗透到根层以下。
所以,咱们使用尿素的时候最好不要撒施和使用后立马浇水,利用率不到20%,大部分都浪费了。
二、二者的不同点1、颗粒直径大小不同这个不过多解释了,家人们都明白,大颗粒尿素通常直径在2-4.8毫米左右,小颗粒尿素直径通常在0.8-2毫米左右。
所以,我们分大颗粒还是小颗粒都是从个头上来分的。
不过,在河北等往南的一些地区大颗粒不太好采购,农资店大多都是卖的中小颗粒,因为,主要是用尿素来追肥的,不像东北用大颗粒来掺混。
农业用尿素说明书摘要:一、尿素的基本介绍1.尿素的定义2.尿素的化学式3.尿素的性质二、尿素在农业中的应用1.尿素作为肥料的优点2.尿素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作用3.尿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尿素的生产工艺1.尿素的生产原料2.尿素的生产过程3.尿素的质量标准四、尿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储存尿素的环境要求2.尿素与其它肥料的混合使用3.尿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五、尿素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1.尿素对土壤的影响2.尿素对水体的影响3.环保措施正文:一、尿素的基本介绍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氮肥。
二、尿素在农业中的应用1.尿素作为肥料的优点尿素含氮量高,易被作物吸收,肥效快,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氮肥来源。
2.尿素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作用尿素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尿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尿素应深施于土壤中,避免直接接触作物叶片,以防烧伤。
同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
三、尿素的生产工艺1.尿素的生产原料尿素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
2.尿素的生产过程尿素的生产过程包括合成氨、二氧化碳和尿素的合成等步骤。
3.尿素的质量标准尿素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氮含量、水分、缩二脲等指标。
四、尿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储存尿素的环境要求尿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和火源。
2.尿素与其它肥料的混合使用尿素可与磷、钾肥等混合使用,以提高肥效。
3.尿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使用尿素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五、尿素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1.尿素对土壤的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尿素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肥力。
2.尿素对水体的影响尿素被水体吸收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3.环保措施合理使用尿素,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减少尿素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尿素的性质及用途尿素百科名片尿素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
其化学公式为CON2H4、(NH2)2CO或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arbamide。
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
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
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活力论从此被推翻。
生理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之间),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
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
此过程耗费能量,却很必要。
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必须被消除。
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即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脱去氨基的过程,该过程生成的含氮化合物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不含氮部分转化为糖类或脂肪等)过程。
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
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
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
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
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
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
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理解。
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L-精氨酸。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
但别种生物亦然,如鸟类、无脊椎动物、昆虫、植物、酵母、真菌和微生物。
尿素对生物基本是废物,但仍有正面价值。
尿素小知识一、尿素定义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NH2)2,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阳离子,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
在土壤中,尿素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二、尿素用途1. 尿素是化学肥料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尿素可以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叶片颜色加深,提高产量。
3. 尿素适用于旱地和水田,也可用于工业和医药等领域。
三、尿素生产方法1. 氨气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这是工业化生产尿素的主要方法。
2. 尿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生产成本较高。
四、尿素肥效期尿素的肥效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施肥方法和作物种类等。
一般来说,尿素的肥效期在40-60天左右。
五、尿素使用注意事项1. 尿素易溶于水,在土壤中转化较慢,因此在施用时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作物造成伤害。
2. 尿素施用后不能立即浇水,否则会导致养分流失和降低肥效。
3. 尿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用,因为尿素与碱性肥料混合容易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
4. 尿素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潮湿的地面接触,以免吸湿结块。
六、尿素真假辨别1. 观察包装:正规的尿素肥料包装袋上都有明确的商标、生产厂家、肥料登记证号等信息。
同时,要注意包装袋是否牢固,是否有破损或变形的情况。
2. 观察颜色:尿素的颜色应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状,如果颜色发暗或者明显有杂质,可能是劣质尿素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3. 闻气味:尿素有刺激性气味,如果闻不到或者气味不明显,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4. 观察溶解性:取少量尿素放在水中搅拌溶解,如果溶解速度快且溶液清澈透明,说明是真品;如果溶解速度慢或者溶液浑浊不清,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尿素相关知识
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为(NH₂)₂CO,也被称为碳酰二胺。
以下是尿素的一些相关知识:
1.化学性质: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包含两个氨基(NH₂)
和一个羰基(CO)。
在水中,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氨气和二氧
化碳。
它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
2.生物合成:在生物体内,尿素是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的。
氨是蛋
白质分解的产物,它在肝脏中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尿素。
尿素最终通过
尿液排出体外。
3.用途:尿素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
它常被用作化肥,特别是作
为含有大量氮的肥料。
此外,尿素还用于生产塑料、胶粘剂和医药制品
等。
4.医学应用:尿素在医学中也有应用。
尿素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
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此外,尿素还被用作某些药物的成
分,例如一些皮肤护理产品。
5.与尿酸的关系:尿素和尿酸都是含有氮的代谢产物,但它们的
排泄途径不同。
尿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尿酸则通过尿液和胆汁排
泄。
6.对植物的影响:尿素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氮的化合物,因此在农
业中被广泛用作氮肥。
它为植物提供了必需的氮元素,促进了植物的生
长和发育。
7.物理性质:尿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呈无色透明晶体。
它
在室温下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可以分解。
尿素是一种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从生物体内的氮代谢到工业和农业的应用都有重要作用。
小颗粒尿素分子式1. 什么是尿素?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NH2)2。
它是由二氧化碳和氨反应而成的无色结晶固体,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尿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2. 尿素的应用领域2.1 农业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尿素还可以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
2.2 医药尿素在医药领域有多种应用。
它可以作为利尿剂使用,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尿素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银屑病和湿疹等。
尿素还被用作药物合成中的原料。
2.3 化工在化工领域,尿素也有广泛的应用。
尿素可以被用作树脂、塑料和粘合剂的原料。
尿素还可以作为涂料和染料的添加剂,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尿素还可以被用作纤维和皮革工业中的处理剂。
3. 小颗粒尿素分子式小颗粒尿素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尿素产品。
它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较高的溶解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小颗粒尿素的分子式与普通尿素相同,都是CO(NH2)2。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物理形态和性质上的差异。
4. 小颗粒尿素的优势4.1 施肥效果好由于小颗粒尿素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它能够更好地与土壤接触,并迅速溶解释放出氮元素。
这样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施肥方便小颗粒尿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易于施肥操作。
它可以与其他肥料混合使用,满足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
小颗粒尿素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用,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4.3 肥效持久小颗粒尿素在土壤中释放氮元素的速度较慢,能够满足作物长时间的养分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频繁追肥的次数,降低施肥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小颗粒尿素的生产工艺小颗粒尿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溶液制备、喷雾干燥和筛分等步骤。
将尿素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溶液。
将溶液通过喷雾器均匀喷雾到干燥室中。
农业尿素规格型号
农业用尿素的规格型号通常包括其化学成分、纯度、颗粒大小、含氮量等信息。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农业尿素规格型号的一些常见参数:
1. 含氮量:农用尿素通常以其含氮量来命名,可以是46-0-0(表示氮肥中纯氮的百分比,46%),也可以是其他含氮量的配方。
2. 颗粒大小:农用尿素可以是晶体状的,也可以是颗粒状的,可以有不同的粒径要求。
3. 包装规格:农用尿素通常有不同的包装规格,如50公斤/袋、大袋等等。
4. 纯度:尿素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也是其规格型号的一部分,经常会出现在标签上。
因此,农业尿素的规格型号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纯度、颗粒大小、包装规格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涉及到具体的产品,最好还是参考实际的产品标签和制造商提供的规格说
明。
大中小尿素的异同介绍
一、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工业用农业用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颜色白色白色或浅色
总氮(N)含量(以干基计) ≥ 46.3 46.3 46.3 46.3 46.3 46.0
缩二脲含量≤ 0.5 0.9 1.0 0.9 1.0 1.5
水分(H2O)含量≤ 0.3 0.5 0.7 0.5 0.5 1.0
铁含量(以Fe计) ≤ 0.0005 0.0005 0.0010
碱度(以NH3计) ≤ 0.01 0.02 0.03
硫酸盐含量(以SO4-2计) ≤ 0.005 0.010 0.020
水不溶物含量≤ 0.005 0.010 0.040
粒度(φ0.85~2.80mm) ≥ 90 90 90 90 90 90
注:结晶状尿素不控制粒度指标。
大的释放慢些,植物有更长的吸收时间.小的快植物吸收的就少了,流失的更多些.比如大的利用率40%,小的只有30%.
二、在国内外肥料市场,尿素有大、小颗粒之分。
国际市场将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以上的尿素称为大颗粒尿素。
颗粒大小的差异,源自于工厂中尿素生产出来后采用造粒工艺与设备的区别。
2001年中国发布的尿素产品标准(GB 2440-2001)中,对于粒径合格范围的规定共有4个,分别为:0.85~2.80毫米;1.15~3.35毫米;2.00~4.75毫米;4.00~8.00毫米。
目前消费者常见的小颗粒
尿素粒径约为1.5毫米左右,大颗粒尿素一般为2.00~4.75毫米,
此外还有7毫米以上的尿素丸。
大小颗粒尿素的相同之处是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态速效性尿素
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
惟一的差异是粒径大小有区别。
小颗粒尿素的表面积大,施入后与水和土壤的接触面大,溶解和释放的速度要稍快一点。
大颗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释放稍慢一点。
这一点差异反映在施用方法上,即做追肥时,小颗粒尿素的肥效要稍快于大颗粒尿素的肥效。
而从损失的角度来比较,大颗粒尿素的损失要小于小颗粒尿素的损失。
总的来说,二者肥效的快慢之差是很小量的。
另一方面,对于作物的吸收利用来说,尿素都是分子态氮,它们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数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转化成铵态氮后才可以大量吸收。
所以尿素无论颗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时都要比碳铵提前几天。
另外,大颗粒尿素的粒径与磷酸二铵的颗粒粒径相近,所以大颗粒尿素可以与磷酸二铵掺混作基肥施用,而最好不用大颗粒尿素做追肥。
提示:
大颗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一些,适于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冲施肥施用。
它的颗粒大小与磷酸二铵相匹配,可以用做掺混复肥的材料。
目前市场上大颗粒尿素作为水稻的底肥、深施具有显著的农学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水稻田大颗粒尿素深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
大颗粒尿素的直接施用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认知度问题,人们对施肥目标的偏移和施肥方法的误导,从发展看,大颗粒尿素在作物产量、养分效率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市场加以关注。
大颗粒尿素与常规小颗粒尿素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1)粉尘含量低,抗压强度较高,流动性好,可散装运输,不易破碎和结块,适合于机械化施肥。
(2)比表面较小,施入土壤后溶解速度稍慢,加上单粒重较大,在水田中施用可沉入较深的土下,减少挥发损失。
(3)由于加工工艺对尿液浓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大颗粒尿素产品中的缩二脲含量降低,这对作物有利。
(4)国际上对于大颗粒尿素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并有报道。
例如,2006年德国发表的资料显示,随着尿素粒径增加,氨挥发损失显著降低,硝化作用和N2O的排放延迟,NOx的释放也有所降低。
另外,也有国际研究认为,水稻上施用大粒尿素可能会增加硝酸盐淋洗的风险。
大颗粒尿素应用效果
国际肥料发展中心通过对热带亚热带水稻大量田间试验,系统总结认为大颗粒尿素作为水稻的底肥、深施具有显著的农学和经济方面
的优势,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同时,认为水稻田大颗粒尿素深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
主要原因是其矿质氮的释放速度减慢,降低了反硝化的发生。
其中,不少试验所用尿素的粒径是7毫米以上的大丸粒。
施用方法是在水稻移栽时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在4穴水稻中间深施于7厘米处。
数据表明,水稻大颗粒尿素穴施的氮肥利用率可高达 65%之多,而普通尿素(粒径1.5 毫米)撒施的利用率仅为32%左右。
测试原因主要为降低了氨挥发损失。
国内一些单位也曾在
棉田、水稻和大白菜上开展了局部试验,其结果证明,合理施用大颗粒尿素比小粒尿素的增产趋势明显。
天庆公司现行标准
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