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识别中的基本音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0.67 KB
- 文档页数:2
浅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语音”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指对于各地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学生或者从事普通话工作的人员进行能力的测评。
其中,语音表现是测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表现主要包括了音韵、声调、连读和语音语调等方面,下面我们就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进行浅论。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测试主要有哪些?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测试是必经之路,也是许多人认为比较难的一项。
那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测试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音测试内容:1.音节和音素: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区分、韵母和辅音的发音等,基本上就是看你对于普通话汉语音韵分析的掌握程度。
2.音调:分为四个声调,也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准确运用是普通话语音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发音:普通话的发音包含了上面提到的音节、音素和音调,能否准确地发出各个音素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来说非常关键。
4.连读:连读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音现象,能否通过连读把整个句子发音得更为自然,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5.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指在进行句子抑扬顿挫和声音高低变化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它也是完成演说和表达的关键因素。
以上五个方面,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最常见的语音测试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测试的难点及对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测试是最难的一部分。
那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测试的难点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应对呢?1.音调难点:普通话的语音中,四声调难度相差不大,有些人很难辨认声调,以至于在使用普通话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
解决方法是多听多说,逐渐提高自身的语音辨识和发音能力。
2.发音难点:发音时遇到一些汉字或字母时,自己可能会出现口齿不清、音素混淆与发音错误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熟练掌握基础汉字拼音,寻找方法强化或纠正发音问题。
3.连读难点:汉语中的口语表现方式与书写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口语表演时出现的口齿不灵活、試图照字发音、不正确地使用语言节奏的问题屡见不鲜。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官话,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音系统。
其中,声母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载着语言中的辅音音段,对语音的产生和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普通话声母进行详细分析。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它们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清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音质清脆。
其中,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两块软组织,当气流通过时,声带快速振动产生声音,而声带不振动时,产生的是清音声母。
浊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质较浑厚。
相比清音声母,浊音声母的声带振动较为明显,所以发出的声音相对来说较浑厚。
以下是普通话声母的发音特点和区别:1.b、p、m、f这四个声母都属于双唇音,发音时双唇相互接触或紧闭。
-b: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p: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m: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f:发音时,上齿轻贴下唇,气流通过唇齿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2.d、t、n、l这四个声母都属于舌尖音,发音时舌尖起主导作用,与上颚接触或紧靠。
-d: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t:发音时,舌尖紧贴上齿龈,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n:发音时,舌尖自上颚后部抵住尽可能多的面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的后部略尖向上。
气流通过舌尖与上齿龈之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3.g、k、h这三个声母都属于喉音,发音时声门振动,气流从喉部通过。
-g:发音时,后舌隆起尽可能靠近软腭,喉部张开,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也是中国大陆、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普通话的声母是指拼音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方式。
声母的正确发音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汉语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普通话的声母进行详细的分析。
1.清辅音声母:清辅音声母的发音时喉头不振动,声音清晰明亮。
清辅音声母包括:b(bǐ):爆破音,双唇连闭,然后突然分开;p(pí):爆破音,嘴唇连闭,然后突然分开;m(mí):鼻音,双唇轻触,共鸣通过鼻腔;f(fú):摩擦音,上齿轻触下唇,然后气流通过齿间;d(dí):爆破音,舌尖抵住齿龈,然后突然离开;t(tí):爆破音,舌尖轻触齿龈,然后突然离开;n(ní):鼻音,舌尖轻触齿龈,共鸣通过鼻腔;l(lí):侧面音,舌尖轻触上齿龈,舌侧共鸣;g(gǔ):爆破音,后音,喉梗抬高,然后突然下降;k(kǔ):爆破音,后音,舌尖轻触齿龈,然后突然离开;h(hē):摩擦音,气流通过口腔。
2.浊辅音声母:浊辅音声母的发音时喉头振动,声音较浑厚。
浊辅音声母包括:j(jī):半元音,舌尖轻触上齿龈,然后呈高颤音;q(qí):半元音,舌尖轻触上齿龈,然后呈浊颤音;x(xī):摩擦音,舌尖轻触上齿龈,然后气流通过齿间发出。
3.爆破音声母:爆破音声母的发音由于气流的突然闭塞以及释放而产生爆破音。
爆破音声母包括:b(bó):爆破音,双唇连闭,然后突然分开;p(pō):爆破音,嘴唇连闭,然后突然分开;d(dō):爆破音,舌尖抵住齿龈,然后突然离开;t(tō):爆破音,舌尖轻触齿龈,然后突然离开;g(gū):爆破音,后音,喉梗抬高,然后突然下降;k(kū):爆破音,后音,舌尖轻触齿龈,然后突然离开。
4.半元音声母:半元音声母的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的狭窄通道摩擦,形成尖锐的声音。
半元音声母包括:w(wǔ):双唇半元音,唇齿微开,然后气流以尖锐的声音通过;y(yǔ):舌尖半元音,舌尖轻触上齿龈,然后气流以尖锐的声音通过。
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总结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准确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对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普通话的语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内容。
一、声母声母是一个汉字的发音的基础音。
普通话中的声母共有21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其中,b、p、m、f、d、t、n、l、g、k、h为单个辅音,发音时不需要与其他辅音搭配;而j、q、x、zh、ch、sh、r、z、c、s为复合辅音,发音时需要与后面的韵母搭配。
二、韵母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的核心部分。
普通话中的韵母共有38个,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两种。
单韵母包括a、o、e、i、u、ü;复韵母包括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
三、声调普通话中的声调对于一个汉字的发音非常重要。
共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在标准的普通话中,声调符号分别为1、2、3、4。
平声是指声调平稳、音调固定的声调,例如"爸爸"的声调就是平声。
仄声是指声调有起伏的声调,例如"妈妈"的声调就是仄声。
上声是指声调由低到高的声调,例如"奶奶"的声调就是上声。
去声是指声调由高到低的声调,例如"姥姥"的声调就是去声。
四、儿化音儿化音是普通话的一种特有现象。
当韵母er跟在声母之后时,可以形成一个特殊的音,例如"妈妈"中的"妈"字发音时会有一种儿化的音。
五、口语语音规范为了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口语语音规范:1. 清晰地发音,口齿伶俐,避免吞音、咬字不清等问题;2. 动静音和鼻音的区别要清楚,在读音时正确区分;3. 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要准确,发音要标准规范;4. 注意声调的运用,遵循正确的声调走势;5. 注意语速抑扬顿挫,避免口吃、结巴等问题。
音素的名词解释音素,是语音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基本音位单位。
音素是指能区分不同意义的语音单位,是构成词汇的基本元素。
在语言中,每个音素都有其独特的音质特征和发音形式,可以被认为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位单元。
音素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地位在于语音的功能,它能够决定一个词的含义。
举个例子,中文中有两个音素/p/和/b/,/p/在音质上发音时是闭塞双唇音,而/b/发音时是浊辅音双唇音。
这两个音素虽然很相似,但当它们在一个音位中有变化时,会造成词义的改变,如“啤酒”和“笔”。
因此,音素也可以说是词汇意义的决定者。
音素的概念与字母的概念有些相似,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字母是一种符号,用于表示语言中的音素,而音素则是实际发音的基本单位。
一个音素可以由多个字母来表示,而一个字母也可以代表多个音素。
在语音学中,音素的分类常常依据其在发音上的特征来划分。
例如,闭塞体音素是指在发音时有一定阻塞的音素,如/p/、/t/和/k/,而元音音素则是指在发音时气流完全通畅的音素,如/i/、/a/和/u/。
通过对音素进行系统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不同语言中的语音特点。
音素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和语音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言学中,通过对音素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入研究各个语言中的声音系统和音位变化规律。
而在语音技术领域,音素的研究能够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目标语言中的音素也是语音准确发音的基础。
除了常见的音素,一些语言还存在着辅音和元音之外的特殊音素,如音调和音位长度等。
这些音素在一些特定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汉语中的四声音调可以改变一个音节的意义,而日语中的长音和短音也会导致词义的区别。
总的来说,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位单位,是构成词汇和句子的基本单位。
它决定了词义的不同,也对语言学和语音技术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我们需要对音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
普通话语音分析有哪些(3)普通话语音分析有哪些Ia[iA]起点元音是前高元音i,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a[A]止。
i 的发音较短,a的发音响而长。
止点元音a位置确定。
发音例词:假牙jiaya恰恰qiaqia压价yajiaie[i]起点元音是前高元音,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前中元止。
较短,响而长。
止点元音位置确定。
发音例词:结业jieye贴切tieqie铁屑tiexieua[uA]起点元音是后高圆唇元音u,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a[A]止。
唇形由最圆逐步展开到不圆。
U较短,a响而长。
发音例词:挂花guahua耍滑shuahua娃娃wawauo[u]由圆唇后元音复合而成。
起点元音是后高元音u,由它开始,舌位向下滑到后中元音o止。
U较短,o响而长。
发音过程中,唇形保持圆唇,开头最圆,结尾圆唇,开头最圆。
结尾圆唇度略减。
cuohuo错落shuoguo 硕果tuoluo脱落ue[ye]由前元音复合而成。
起点元音是圆唇的前元音,由它开始,舌位下滑到前中元音[e],唇形由圆到不圆。
较短,e响而长发音例词:雀跃queyue 约略yuelue普通话里的三合元音都是中响复合元音,共4个:iao、iou、uai、uei。
这些韵母发音的共同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
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响亮较短促,在音节里特别是在零声母音节里常伴有轻微的摩擦。
中间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
收尾的元音音素轻短模糊。
Iao[iau]由于高元音i开始,舌位降至后低元音a[a]。
然后再向后高圆唇元音的u方向滑升。
发音过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大。
唇形从中间的元音a开始由不圆唇变为圆唇。
发音例词:吊销diaoxiao疗效liaoxiao巧妙qiaomiao调料tiaoliao消遥xiaoyao苗条miaotiaoiou[iu]由前高元音开始,舌位降至央(略后)元音[](或[])然后再向后高圆唇元音的方向滑升。
发音过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较大。
普通话语音识别中的基本音素分析作者:张燕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对普通话当中的基本音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元音的可变性问题单独提出来做了研究,并根据语音识别中容易产生混淆的音素的声学特征,提出了新的能准确描述音素频谱的特征,使得语音识别的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关键字:普通话语音识别基本音素一、普通话基本音素分析1.音素的分类。
普通话所有的发音,都可以将声母和韵母相拼,再加入声调而成。
1958年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将汉语拼音分成21个声母与35个韵母,以及五种音调。
但因56个声、韵母中,许多都是由基本音素所构成的复合音,计算机要识别单音特征就显得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复杂性,先要对普通话的基本音素进行分析和筛选,给从基于音素的语音识别做好铺垫。
2.音素分析。
如果从发音特征来考察,普通话的音素包括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在发音的过程当中起到主导作用,辅音则辅助发音,汉语拼音的56个声、韵母发音中,有10个汉语元音和22个汉语辅音。
所以掌握好了这l0个汉语元音和22个辅音,就能将所有的汉语拼音的发音拼出。
元音和辅音分别如下:元音:a,o,e,i,u,n,仑,i(知),i(资), er;辅音:b,P,m,f,d,t,n,l,g,k,h,j,q,x, zh,ch,sh,r,z,c,s,ng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元音i(知)为zh、ch、sh发音的尾部部分;i(资)为z、c、s发音的尾部部分。
在构成汉语拼音的时候,元音i(知)仅在zhi,chi,shi当中出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延长原有发音的尾音。
也就是说,i(知)的发音, zh,ch,sh的发音当中已经包含了。
所以,在分析基本因素时,只需做好zh,ch,sh的发音,稍微将其尾部延长便可得到zhi,chi,shi的发音。
同理,元音i(资)只使用在汉语拼音zi,ci,si中,而其也包含于辅音z ,s的发音中。
另外,因为er的发音可由e和r的发音相拼而成,所以它可不作为一个独立音素。
现代汉语音素现代汉语音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汉语的音系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现代汉语音素是汉语语音系统中基本的单位,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音素进行详细介绍。
一、语音和音素语音是指口腔和声带在发音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正常生理运动。
而音素是语音中最小的基本单位,是由区别于其他音素的特异性区别所构成的。
音素是语音实际上表达的意义基础,也是语音拼写和转写的最小单位。
二、现代汉语音素的基本形态现代汉语音素包括了三大类,即声母、韵母和声调。
其中,声母是汉语音系中第一类音素,它是发音时喉头、声带、口唇等发生的运动,影响的是发音的语音特性。
韵母是汉语音系中第二类音素,它是声带振动和口腔气流运动的结果,影响的是音的色调和音高。
声调是汉语音系中第三类音素,它是指由声调变化所引起的音高差别,是汉语语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现代汉语音素的特征现代汉语音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声母的特征:汉语声母总体较少,仅有21个,而且大部分较为简单,易于发音。
而且,大部分声母均为单声母,也有少量双声母,如zh、ch、sh。
2. 韵母的特征:现代汉语的韵母数量较多,共有23个,其中包括了单元音、双元音及婉约音三种类型。
单元音可以再分为前后颚和舌峡三种;双元音就是由两个单元音组成,在读音时需要将两个音合成一个音;婉约音则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特殊韵母,发音时需要稍做特别的处理。
3. 声调的特征:汉语中的声调数量较少,仅有四个(1、2、3、4),而且都是以声调符号表示,无法使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达。
每一个单字都必须拥有声调,声调决定了单字发音的意义。
因此,掌握声调非常重要,是学习现代汉语基础的一部分。
四、示例以一个词为例,介绍现代汉语音素的应用。
例如,“汉语教学”这个词,声母是“h”、“y”、“j”、“x”、韵母是“an”、“u”、“i”、“ao”、“e”、“g”、“xue”、“iao”,声调分别为第四声、“u”第四声、第四声、“xue”第2声、“jiao”第4声、“”第一声。
现代汉语语音的定义
现代汉语语音是指现代标准汉语所包含的音素、音系和音变规律等方面的语音特征。
它是用于表达汉字意义的声音系统,是汉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现代汉语语音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音素:汉语中的基本音单位,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来区分词义。
例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2. 音系:汉语中由各种音素构成的系统,涉及到所有可能的音位组合和规则。
例如,汉语音节结构、音节调值等。
3. 音变规律:汉语中由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音变现象。
例如,声母的轻重音变、韵母的鼻化变化等。
现代汉语语音具有丰富的音节结构和复杂的音变规律,它对于正确理解和表达汉语的意义至关重要。
同时,现代汉语语音也是汉字拼音系统的基础,用于标注和书写汉字的发音形式。
语音归纳总结语音在语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基础。
准确地掌握语音规律和发音方式,能够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清晰、流利和自然。
本文将对语音中的常见规律和归纳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1. 辅音音素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被发声阻断或摩擦的音素。
它的发音特点是发音部位具体而明确,这样的特点使得辅音发音更加清晰可辨。
在汉语中,常见的辅音音素有清辅音和浊辅音。
清辅音是不伴有声带振动的辅音,例如/p/、/t/和/k/;浊辅音则是伴有声带振动的辅音,例如/b/、/d/和/g/。
2. 元音音素元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而产生的连续音。
它的发音特点是发音部位不够明确,所以在口语中经常是模糊的。
在汉语中,常见的元音音素有单元音和复元音。
单元音是指发音时舌部不移动改变口腔形状的元音,例如/i/、/e/和/u/;复元音则是指发音时舌部的位置改变了口腔形状的元音,例如/ai/、/ei/和/ou/。
3. 声调声调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音特征,它通过声音的音高和音调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汉语中的声调有四个,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第一声的特征是平声,音高相对较高,声调一定程度上上扬;第二声的特征是上声,音高变化较大,声调明显上升;第三声的特征是去声,音高相对较低,声调明显下降;第四声的特征是入声,音高的变化并不明显。
4. 语音变化规律在汉语中,一些字在进行连读或搭配时,其语音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一种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提高我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例如,当两个辅音音素连读时,会发生辅音的变化,例如“下一个”读作/xia'nɜige/;当一个浊辅音在一个清辅音前出现时,会发生浊辅音的变化,例如“漂亮”读作/piǎoliang/。
5. 声调变化规律在汉语中,一些字在特定的语境下其声调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同样是一种规律,了解这些规律能够让我们的语音更加地准确。
例如,有些双音节词中,当第一个音节是第一声时,第二个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例如“妈妈”读作/māma/而不是/ma1ma1/。
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对声音信号的自动理解和解析。
在语音识别中,音素识别是一个关键步骤,它指的是将语音信号分解为基本的发音单元,即音素。
音素识别的准确性对于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音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声学模型法和声谱图分析法。
声学模型法基于声音信号的特征,通过建立音素模型,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表示,再通过匹配和识别算法将数字表示转换为音素。
声谱图分析法则基于声谱图的数据,通过分析声谱图的特征,将语音信号分解为不同的音素。
建模方法是提高音素识别准确性和效率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建模方法是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
这些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学习音素的特征表示,并通过优化算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效率。
另一种建模方法是通过结合多种特征,如声谱图、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高识别准确性。
在训练过程中,通常采用监督学习的方法。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标注的音素数据集,其中包含每个音素的数字表示和对应的真实音素标签。
通过训练模型,我们可以使其能够根据输入的语音信号自动地识别出对应的音素。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来利用未标注的数据进行预训练,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音素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语音助手、语音翻译、语音搜索等。
这些应用需要准确地识别和解析语音信号中的音素,以便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语音内容。
总之,音素识别是语音识别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准确性和效率对于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建模方法在提高音素识别准确性和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和结合多种特征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识别准确性。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并结合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音素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理解和翻译语音内容的场景。
确定一种语言的音素的基本方法
确定一种语言的音素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声学分析法:通过使用声学设备,如声谱仪、频谱分析仪和声音录制设备等,对语言中的音素进行录制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捕捉和测量语音信号的声音特征,如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语言中的不同音素及其特征。
2. 语音合成法:通过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将不同音素的声音进行合成,以模拟语言中的音素系统。
通过调整音素的声音特征,如音高、音量和音长等,我们可以生成不同的音素,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理解语言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
3. 语音识别法: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形式。
通过对语音信号的识别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语言中的不同音素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变体。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理解语言中音素的变体规律和语音规则。
4. 语音知觉法:通过进行听辨实验和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人们对不同音素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对听众的听辨结果和反馈意见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语言中的不同音素及其在听觉上的区别和相似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语音的感知和
理解过程。
以上是确定一种语言的音素的基本方法。
在研究和分析语言的音素时,我们可以结合使用这些方法,以全面、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语言的音素系统。
通过对音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语言的声音结构,并为语音教学、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普通话语音识别中的基本音素分析
黄中伟;杨磊;徐明;冯杉杉
【期刊名称】《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年(卷),期】2006(023)004
【摘要】分析普通话发音的基本音素,选取8个元音音素和22个辅音音素作为发音构成的基础,列出了由音素构成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方法,从而为形成从音素到拼音的两步式识别法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2页(P356-357)
【作者】黄中伟;杨磊;徐明;冯杉杉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语音实验室,深圳,518060;深圳大学语音实验室,深
圳,518060;深圳大学语音实验室,深圳,518060;深圳大学语音实验室,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浅析非语言音素在普通话语音习得中的影响 [J], 臧蔚;刘畅
2.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音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刘琳
3.语音识别中基于语谱图的语音音素分割方法 [J], 潘凌云
4.一种新型极低比特率声码器在音素HMM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J], 李颖;张有为
5."经济原则"制约下的语音现象解释——谈普通话中"ia"、"ua"中的"a"音素 [J], 胡晓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