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A. 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B.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C. 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D.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实像答案:A2.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成像能力越:A. 强B. 弱C. 无影响D. 不确定答案:A3.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像的性质是: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不成像答案:A二、填空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2.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离凸透镜30厘米,求像的性质和位置。
答案: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u + 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20 = 1/30 + 1/v,解得v = 60厘米。
由于物距大于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60厘米。
五、实验题1. 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答案:首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白屏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个光点即为焦点。
然后,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性质以及焦距的测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
八年级物理透镜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是()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潜望镜2、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 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C 对发散光线有会聚作用D 对会聚光线有会聚作用3、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15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B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C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 以上说法都正确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 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A 蜡烛放在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B 蜡烛放在 b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C 蜡烛放在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D 蜡烛放在 d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 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 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 只需要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D 只需要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7、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物镜和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下列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实验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当物距为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O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实像C.正立、放大、实像D.倒立、缩小、实像【答案】A【解析】由“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可知, f﹤25cm﹤2f,则12.5 cm﹤f﹤25cm;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0cm时,u﹤f,由“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f”可知,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A。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倒立缩小(2)靠近凹透镜【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②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选择题: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各小题题号的前面1.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 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 F和 F’的温度相比()A. F点的温度较高B. F’点的温度较高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D. 无法判断2. 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 正确的是()A. 虚像是人的幻觉, 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 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则不能D. 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3.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 则()A.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 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6.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 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 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A. 10 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56厘米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 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 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A. 10cm>f>6cmB. 10cm>f>7cmC. 14cm>f>10cmD. 20cm>f>14cm8.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C. 甲是远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D. 甲是近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9.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 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A. 会聚作用B. 发散作用C. 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 无法判断10. 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 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 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二、填空1.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亮B.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暗C.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无关D.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有关答案:C2.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3.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4.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5.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6.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7.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8.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C.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D.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会聚作用答案:B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B.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发散作用答案:B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______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二倍焦距2. 凹透镜成像时,无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所成的像总是______的。
答案:虚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距离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 请说明凹透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凹透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15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答案:由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但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可以通过透镜公式1/f = 1/u + 1/v计算得出,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10 = 1/15 + 1/v,解得v = 30cm。
2. 已知凹透镜的焦距为-5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透镜按照其形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答案:B2. 凸透镜对光线有怎样的折射作用?A. 发散作用B. 汇聚作用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反射作用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凹透镜的特点?A. 中心厚,边缘薄B. 中心薄,边缘厚C. 使光线汇聚D. 使光线平行答案:B4.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5. 凹透镜成像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二、填空题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会形成一个________的虚像。
答案:正立、放大7. 透镜的焦距是指从透镜的________到焦点的距离。
答案:光心8. 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物距等于焦距,将不能形成________。
答案:像9.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发散10. 望远镜的构造中,靠近眼睛的透镜是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是________。
答案:目镜;物镜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像的性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计算题12.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求像的性质。
答案:根据题目条件,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大于2倍焦距(2*10厘米=20厘米),因此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以及透镜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是指()。
A. 中央厚、两头薄的透镜B. 中央薄、两头厚的透镜C. 厚薄均匀的透镜D. 不规则形状的透镜2. 凸透镜的主要特点是()。
A. 两个焦点B. 厚中薄两头C. 成像大小不变D. 非线性成像3. 凸透镜焦距为正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4. 凸透镜焦距为负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5. 凸透镜呈现实像的条件是()。
A. 物距大于焦距B. 物距等于焦距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无关二、解答题1. 物体距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聚焦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只是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完全平行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无限远的地方,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发散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透镜的同侧,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4. 凸透镜放大器的原理是什么?解答:凸透镜放大器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来放大物体的影像。
凸透镜主要通过将光线聚焦,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从而增加观察者的观察能力。
凸透镜放大器的成像原理可以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来解释,即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通过调整物体和透镜的距离,可以使得影像变大,以实现放大效果。
5. 请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1. 小李将凸透镜放在灯光前,他发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放大图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2. 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规律中,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
请用公式表达这一规律。
答:1/f = 1/v - 1/u 或者 f = uv / (u + v)3. 小明正在使用凸透镜进行实验,他知道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30厘米。
请你帮他计算出像距。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4. 小红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30厘米的地方,她想知道得到的像距是多少。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5. 小明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他将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的地方,并且观察到了一个倒立、纵向放大的像。
如果他将物体向透镜靠近10厘米,那么他观察到的像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变小,根据公式 1/f = 1/v - 1/u,像距会相应变大,也就是说像会更远离屏幕变得更小。
6. 小李正在玩具店里观察凸透镜,他发现离他30厘米处的小汽车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了一个放大的正立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7. 小红将一张纸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20厘米的地方,她观察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那么这张纸与透镜的相对位置是什么关系?答: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根据光线传播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8. 小明正在玩拼图游戏,他观察到一块断裂的拼图在放在凸透镜前后,形成了两个所需的部分。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9. 小红想知道她可以用凸透镜来进行近视眼矫正。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3.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A. f < 2cm.B. 2cm < f < 4cm.C. 4cm < f < 5cm.D. 5cm < f < 8cm.4.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6.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 放大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缩小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答案】B【解析】由于f="10" cm,当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在10 cm到20 cm之间,当u="20"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为20 cm,即像由缩小到等大,像距由10 cm到20 cm之间变为20 cm。
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答案】C【解析】它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从室内通过”猫眼”向室外观看,可以看到室外正立缩小的景象,能看到较大的范围情况;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才会看到较大的范围,凹透镜应在外边,两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3.(2010天津模拟)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正确。
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D错。
4.(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认识透镜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
不同透镜的焦距可以不同,同一个透镜有_____个焦点。
2、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___ ,F点为凸透镜的____ ,OF为 ____ 。
3、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镜子是:( )A.平面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4、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镜子是:( )A.平面镜B。
凸透镜C。
凸面镜D。
凹面镜5、将一个发光的电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 )A.变为发散光线B。
会聚在焦点上C.变为平行光线D。
方向不变6.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作图:1 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2.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透镜成像的规律(历年中考题集锦)1.(选作)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2.(选作)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3.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 (选作)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6.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 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之外时,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实像C. 倒立的虚像D. 正立的虚像答案:A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时,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实像C. 正立的虚像D. 倒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凸透镜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这种虚像是放大且正立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二、填空题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为______;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______。
答案:倒立的实像,正立的虚像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4.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物距与像距的乘积等于焦距的平方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三、计算题5.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30cm的地方,求像距和成像性质。
答案:像距为10cm,成像性质为倒立的实像。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已知焦距 f = 10cm,物距 u = 30cm,代入公式得:uv = f^230cm × v = 10cm^2v = 10cm^2 / 30cmv = 10cm / 3由于物距大于焦距,所以成像为倒立的实像。
6. 一个物体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成像,像距为40cm,求物距。
答案:物距为20cm。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u)与像距(v)的乘积等于焦距(f)的平方,即 uv = f^2。
已知焦距 f = 20cm,像距 v = 40cm,代入公式得:uv = f^2u × 40cm = 20cm^2u = 20cm^2 / 40cmu = 20cm / 2u = 10cm由于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像为正立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的两侧都是凸面,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a)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b)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成像物体的大小与距离凸透镜的位置有关系,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物体就越小。
c) 凸透镜成像的方向:成像的方向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通常遵循朝向凹透镜的方向。
3. 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6.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7. 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小的。
这是因为物体离得越远,凸透镜所产生的焦距会变小,导致成像的位置变小。
8.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还是虚像?大小是正的还是负的?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实像的大小是正数。
认识透镜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
不同透镜的焦距可以不同,同一个透镜有_____个焦点。
2、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___ ,F点为凸透镜的____ ,OF为 ____ 。
3、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镜子是:( )
A.平面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
4、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镜子是:( )
A.平面镜B。
凸透镜C。
凸面镜D。
凹面镜
5、将一个发光的电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 )
A.变为发散光线B。
会聚在焦点上C.变为平行光线D。
方向不变
6.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作图:
1 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透镜成像的规律(历年中考题集锦)
1.(选作)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选作)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3.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 (选作)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
6.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 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
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9.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0.(选作)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5cm<f<30cm
B.f>15cm
C.f<15cm
D.f>30cm
11.(选作) ______图( “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 “凸”
或“凹”).
12.(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6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图6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4)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5)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