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术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膀胱造瘘管护理记录怎么写膀胱造瘘管的护理:1、需要进行造瘘口周围的消毒,在膀胱造瘘手术后1个月之内,每天都需要进行造瘘口周围的消毒,防止造瘘口发生感染,可使用碘伏来消毒1-2遍,超过30天以后每隔2-3天左右消毒一次。
2、定期进行膀胱冲洗治疗,可外接无菌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每次冲洗的量大约为200ml,建议每隔5-7天左右进行一次膀胱冲洗,在平时需要适当多饮水、多排尿维持管道的清洁。
3、定期更换膀胱造瘘管,大约2-4周需要更换一次膀胱造瘘管,依据膀胱造瘘管的材质不同而更换时间不同,一般乳胶的膀胱造瘘管更换的时间相对较短,而硅胶的膀胱造瘘管可以适当延长更换的时间。
1、妥善固定膀胱造瘘管,避免造瘘管过度牵拉,引起脱落或局部疼痛。
2、膀胱造瘘管口周围需要定期用碘伏棉签消毒,通常每日需要消毒1次。
3、早期做膀胱造瘘手术后,管口周围可能会有分泌物,如果出现脓性分泌物需要及时清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换药。
4、膀胱造瘘管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材质不同,更换时间不同,通常更换时间为2-4周,具体情况遵医嘱进行即可。
5、膀胱造瘘需要定期膀胱冲洗,预防导管相关性的膀胱感染,冲洗时间大约3-7天,每次可使用生理盐水250-500ml进行膀胱灌注冲洗。
如果已患有膀胱炎,建议可以加入4-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防治感染。
6、保证每日的饮水量,这样可以避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还有避免形成结石。
平时饮水量至少保证尿量在2000ml以上。
7、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必须定时夹管按时放尿,可以2-4小时或者根据膀胱容尿情况,以防膀胱萎缩,更有效地防止感染和结石形成。
8、万一管子扯落或者自行脱落,就要及时去医院急诊找医生随即插上,一般4-6小时以上就很难再查进去,那就要再做膀胱造瘘手术。
膀胱造瘘术后病人家庭护理体会2010年2月,患者因患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尿潴留,行膀胱造瘘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女,85岁,有糖尿病史20余年,因并发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逐渐加重,于2010年2月5日行膀胱造瘘术。
术后5天出院,需长期留置造瘘管。
2护理2.1心理护理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将改变原有的排尿途径和生活习惯,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耐心向患者解释,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
2.2 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用力,腹压过高引起伤口渗血和瘘管脱出。
多吃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细胞组织的恢复及营养神经的作用,避免食用动物内脏、高钙、高草酸食物,防止结石的形成。
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到稀释尿液冲洗尿路的作用。
2.3 造瘘口及造瘘管的护理保持造瘘口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造瘘口的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的皮肤一次。
保持造瘘管的引流通畅,观察是否弯曲受损,以防止引流不畅而引起尿潴留。
为防尿碱沉积堵塞造瘘管,每月更换造瘘管一次。
2.4 膀胱挛缩的防治永久性膀胱造瘘多选择耻骨联合上高位膀胱造瘘,这样既可避免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膀胱刺激症导致排尿疼痛,又可因贮尿较多不至于膀胱挛缩,以保持膀胱功能,术后应每隔2—3小时放尿一次,有利于自律和反射性膀胱建立,预防膀胱挛缩。
2.5 引流袋的放置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造瘘口10cm左右,不可高于造瘘口,防止尿液回流造成逆行感染。
外出要备好尿袋,可用别针固定在裤子内面,适当喷点香水减轻尿液异味。
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2.6 会阴的护理因造瘘后尿液不从尿道排出,失去了尿液对会阴的冲刷作用,为避免逆行感染,每日用温盐水清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7 尿液观察注意观察引流出的尿液颜色、性状、排放量、气味是否正常,若尿液出现混浊,坏死脱落组织较多,则提示膀胱内有感染,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膀胱造瘘患者的护理内容要点膀胱造瘘是一种通过手术在膀胱部位建立通道,以引流尿液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潴留或排尿困难。
对于膀胱造瘘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膀胱造瘘患者护理的一些要点。
一、心理护理膀胱造瘘患者往往因疾病和手术带来的身体变化而产生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理解和支持。
向患者解释膀胱造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介绍一些成功康复的病例,让患者看到希望。
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协助。
二、造瘘口护理1、观察造瘘口每天观察造瘘口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周围皮肤的情况。
正常的造瘘口应该是红润、湿润的,没有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
注意观察造瘘口有无回缩、狭窄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清洁造瘘口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造瘘口及周围皮肤,去除分泌物和血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造瘘口周围的皮肤。
3、消毒造瘘口清洁后,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范围。
消毒时应从内向外,依次进行,防止感染。
4、更换敷料根据造瘘口的渗出情况,定期更换敷料。
一般情况下,2-3 天更换一次,如果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
选择透气性好、无菌的敷料,如纱布或敷料贴,覆盖造瘘口,并用胶布固定。
三、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
患者卧床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打折;患者活动时,应注意引流管的长度,避免牵拉。
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尿液中的沉淀物堵塞管道。
如果发现引流不畅,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处理。
2、观察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正常的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如果出现血性、脓性或混浊的引流液,应及时报告医生。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措施1. 膀胱造瘘管的概述膀胱造瘘管是指将膀胱与体表相连接,形成一个新的通道,使尿液能够排出体外。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膀胱癌、膀胱憩室、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
在膀胱造瘘管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术后护理措施2.1 外科创伤护理膀胱造瘘管术后需要注意外科创口护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步骤:•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观察切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注意防止切口感染,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2.2 尿液管理正确的尿液管理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维持尿液的正常排出。
•监测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观察是否有血尿或浑浊的现象。
•每天喝适量的水,通过饮水刺激膀胱,促进尿液排出。
•定期排空尿袋,并注意清洁尿袋,以防感染。
•确保尿袋与瘘管连接紧密,避免尿液外溢。
2.3 瘘管护理对瘘管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瘘管的堵塞和感染。
•注意保持瘘管通畅,定期进行冲洗,防止结石形成。
•定期观察瘘管出口是否有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
•避免瘘管的受压或牵拉,避免活动过度。
•定期更换瘘管连接的尿袋,保持清洁。
2.4 个人卫生患者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定期进行全身清洁,保持皮肤干燥。
•注意清洁外阴部和瘘管出口,并保持干燥。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消化,避免便秘,防止便秘对膀胱的牵拉和刺激。
2.5 定期复查和随访膀胱造瘘管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定期复查尿液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感染、结石等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瘘管的通畅情况。
•定期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
3. 心理支持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常常面临生活方式上的调整和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和护理人员交流。
•积极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解释和指导。
八、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的护理膀胱造瘘术是在下腹部作正中皮肤切口,切开膀胱后,腔内置入蕈状导尿管(气囊导尿管),术后引流管接尿袋。
一、【适应症】凡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尿潴留,尿道又不能插入导尿管,以及膀胱前列腺手术后都有可能作暂时或永久性的膀胱造瘘术、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开放性手术或尿道修补术和整形术后。
二、【禁忌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史,致局部组织器官粘连严重者、盆腔巨大肿瘤致膀胱受压无法穿刺操作者、下腹部皮肤软组织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膀胱癌合并尿潴留患者。
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手册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予以情感支持。
(二)术后护理1.经常巡视病房,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脱落,间断轻挤压引流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
引流袋不可高于造瘘口,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
2.保持造瘘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嘱患者经常挤捏造瘘管,防止阻塞,当尿液出现浑浊、脓液等情况时及时就医,治疗感染。
对于膀胱痉挛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与冲洗速度,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温度在 26°C~30°C, 50~60 滴 /min,消除紧张情绪,减轻痛苦。
当患者出现持续尿意或便意时,可以通过调整瘘管的位置和深度缓解症状,采用热敷或减少球囊注水等缓解刺激症状。
3.每日用0.5%碘伏消毒造瘘口并清除分泌物,消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5cm。
同时碘伏消毒引流管,方向自造瘘口向远端消毒3~5cm。
4.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粘连,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
5.每周更换引流袋,每月更换造瘘管。
更换规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保持个人卫生及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
7.每日清洗会阴部,保持床单元及衣服的清洁,有污染及时处理。
8.适量增加饮水量,保证饮水大于2000ml,从而达到自冲的目的。
随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气味。
膀胱造瘘术后护理知识引言膀胱造瘘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膀胱疾病或尿路结构异常引起的尿液排出问题。
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膀胱造瘘术后的护理知识,以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天护理伤口护理术后第一天,伤口需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
首先,使用温盐水清洁伤口和周围皮肤,注意避免用力擦拭。
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干,避免对伤口造成摩擦。
最后,更换干净、无菌的敷料,确保伤口干燥和保护伤口。
尿袋管理术后患者通常会携带一个尿袋,用于收集和排放尿液。
尿袋应保持清洁和无菌。
每天至少两次清洗尿袋,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然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
注意避免尿袋触碰地面或污染物。
饮食和水分摄入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宜以充足的水分为主,帮助尿液排出和伤口康复。
避免摄入过多的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对伤口和胃肠道的刺激。
牵引管的护理在一些情况下,术后可能需要使用牵引管,用于引导尿液流出。
牵引管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
使用温盐水进行清洁,避免用力擦拭。
每天至少两次更换牵引管,避免堵塞和感染。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不适感。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服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同时,保持休息和舒适的姿势,可以减轻疼痛感。
术后一周内的护理手术区域护理在术后的一周内,手术区域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定期更换干净、无菌敷料,避免感染和伤口恶化。
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等异常状况,及时报告医生。
尿袋管理尿袋需要每日清洗,并注意尿液排出是否正常。
观察尿液颜色、气味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注意尿袋的固定,避免拉扯牵引管,以免伤害患者。
饮食和水分摄入在术后一周内,饮食应以清淡、多样化的食物为主。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负担。
心理护理术后一周内,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82例膀胱造瘘术后护理体会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穿刺膀胱作造瘘术或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用以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
为了消除长期存在的尿路梗阻对上尿路的不利影响,或下尿路手术后确保尿路的愈合。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耗时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可在急诊室或病房下施行。
对麻醉要求不高,病人恢复快。
常于紧急情况下采用能及时解除尿潴留;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可同时了解或治疗膀胱病变,置管粗,引流通畅,能准确缝合止血,出血及尿外渗发生率少。
本人通过近四年对我院82例行膀胱造瘘术造瘘管的观察、术后不适的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先天性尿道畸形在泌尿外科较常见,尿道和会阴部外伤后亦常发生,在尿道修复或成型手术时均需尿流暂时改道而行膀胱造瘘,以促使局部切口愈合。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不能长期留置导尿管,或留置导尿管后反复出现睾丸炎或附睾丸炎者,下尿路梗阻伴尿潴留,因年老体弱及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尿道肿瘤行全尿路切除术后,由于尿潴留、双肾盂积水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行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可挽救生命。
现将我院82例膀胱造瘘术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近四年共82例膀胱造瘘术病人,男53例,女29例,年龄在2-23岁,以6-15岁最多,占78.9%,尿道下列35例,尿道断裂及阴茎伤19例,膀胱肿瘤5例,膀胱破裂及输尿管囊肿各3例,神经原性膀胱8例,尿道狭窄7例,前列腺增生4例,尿道结石1例。
53例术后14天拔管,5例膀胱肿瘤因化疗21天拔管,10例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28天拔管,14例永久性造瘘者带管出院。
2. 护理2.1全麻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2.2造瘘口护理:2.2.1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有无红肿、粘连、热痛发炎症状,体温有无异常。
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
2.2.2消毒后用无菌棉垫覆盖、固定。
引流管外接头固定在无菌棉垫外,位置应低于造瘘口。
膀胱造瘘护理常规膀胱造瘘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行膀胱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病人的排尿困难。
膀胱造瘘术后需要进行妥善周到的护理,方能使这类病人早日康复,防止产生各种并发症。
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同泌尿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里状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2、术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计划完善各项检查治疗。
3、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手术的必要性,做好皮肤准备。
4、病人做好术前的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等,嘱病人注意休息,预防感冒。
5、劝告患者戒烟,以免术后咳嗽,防止肺部感染,以免诱发急性尿潴留。
6、告知患者改善营养,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术前一天晚12:00后禁食水,准备第二天手术。
(二)术后护理:同泌尿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1、管路护理①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及时更换药料。
监测体温。
碘伏消毒造瘘口2次/日,消毒范围以造瘘口为中心,由内向外10-15cm,同时碘伏消毒引流管方法自造瘘口向远端消毒10cm。
②膀胱造瘘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受压。
保持造瘘管通畅。
尿袋位置不能高于膀胱区,防止尿液回流,引发感染,引流袋达2/3满应及时倒掉,更换引流袋1次/周。
③严密观察膀胱造瘘管的量、颜色、性质,如引流管内有血尿、絮状物出现,引流液混浊且坏死脱落细胞较多,提示有膀胱炎或尿路感染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做尿常规,尿培养。
2、疼痛的护理: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
如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或术后伤口疼痛,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调整舒适的的体位。
精神安慰,心理疏导。
指导病人应用松弛疗法,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3、活动指导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的安全。
预防不活动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a、协助病人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b、适当使用防褥疮气垫床等抗压力器材。
膀胱造瘘术后出院指导
1家属协助进行生活自理,鼓励老人逐渐做力所能及的事件,如做到六洁(口腔、脸及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的清洁)、五防(防褥疮、防体位性低血压、防泌尿系感染、防呼吸系统感染、防交叉感染)、三无(无粪石、无坠床、无烫伤)、一管理(膳食管理)。
2用一定的时间多与老人谈心,鼓励老人多些爱好,如看书、看电视、听广播等,可适当到户外散步。
保持膀胱造瘘管的通畅及造瘘口敷料的干燥。
夏季每日更换敷料,其他季节可视情况增减,观察造瘘口外皮肤情况,每月到医院更换造瘘管,每周更换引流袋,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指导老人尿袋下口放尿,尿袋不可高于造瘘口,更换尿袋时应先放尿后换袋,防止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可用别针将尿袋固定在衣裤上,外出时可将尿袋装在专用布袋中,高度适宜。
鼓励老人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用力,腹压过高引起伤口渗血和瘘管脱出。
多吃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细胞组织的恢复及营养神经的作用,避免食用动物内脏、高钙、高草酸食物,防止结石的形成。
多饮水,饮水每日量要分配均匀,起到稀释尿液冲洗尿路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应低糖饮食,多食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如:瘦肉、鸡蛋、豆类及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