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与词汇
- 格式:pdf
- 大小:239.05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句式学案一、判断句(一)有标志的判断句1、以“……者……也”表判断2、以“者”、“者也”表判断3、以“也”表判断4、以“为”表判断5、以“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以“非”表否定判断6、以“是”表判断(二)无标志的判断句注意: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动词是不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
二、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1、以“于”表被动:2、以“见”表被动:3、以“受”表被动:4、以“为”表被动:5、以“为……所”、“为所”表被动6、以“被”表被动(二)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一般不充当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等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四、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何”“安”“奚”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3以“之”、“唯......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4、以“自”、“相”、“见”为标志的宾语前置五、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十定语十者2、中心词+之+定语+者3、中心语+之+定语六、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语音及词汇特点研究了这么久现代汉语语音及词汇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先说说语音的特点吧。
现代汉语语音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声调。
你想啊,同样一个音节,因为声调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
就比如说“妈、麻、马、骂”这几个字,都是ma这个音,就因为声调有ā、á、ǎ、à的区别,意义就大相径庭了,这就像音乐里的不同音符,虽然只是音高有些许差别,但是组合起来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曲子来。
而且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连读变调的情况呢。
像两个上声字相连的时候,前面的上声字会变成阳平。
我之前看到“水果”这俩字的时候就很疑惑,为啥“水”单独念是三声,放一起就好像变成二声了呢,后来发现这就是连读变调的规矩,真的很有趣。
再来说说词汇。
现代汉语的词汇那可是相当丰富多样啊。
从来源上就各种各样,有从古代汉语传承下来的词,像“天”“地”“人”这种,从老祖宗那儿就这么用了。
还有大量的外来词,就是从外语引进来的。
比如说“巴士(bus)”“咖啡(coffee)”,这么一引进,就方便多了,不用费劲去解释那种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那种喝的饮料是个啥东西啦。
另外呢,现代汉语还会造很多新词,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像“网购”“快递”,这都是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才有的词。
还有一点我发现挺有意思的,汉语里有同义词和反义词。
就像“高兴”和“快乐”,它们虽然意思很相近,但在使用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小的差别。
这其中的奥秘就很难捉摸了,有时候就凭语感。
而反义词嘛,像“大”和“小”“高”和“低”,就非常直观,但是它们在一些语境中的用法又特别微妙。
很多时候我自己都会搞混,不知道该用哪个词更准确。
这时候就好像迷失在词汇的迷宫里一样。
汉语里还有很多词是一词多义的。
比如说“打”这个字,可以说“打人”“打水”“打电话”,这个“打”在不同的词语搭配里意思完全不同,这真让人惊讶。
这就好像一个演员,可以在不同的剧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一样。
我还在想,咱们中国人是怎么在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意义里准确传达信息的呢,可能是靠长期的语言习惯和语境吧。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以下是 7 条关于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特点的内容:
1. 嘿,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可是很有特色的哦!你看,那千变万化的声调,就像音乐里的音符一样,多有意思呀!比如说“妈麻马骂”,这四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不就是因为声调的变化嘛,这多神奇啊!
2. 哇塞,词汇方面那就更精彩啦!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得简直像一个宝库。
就好比“手机”这个词,谁能想到它如今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呀。
而且还有那么多形象生动的成语、俗语,像“画蛇添足”,多形象地表达了多余的举动呀,你说是不是!
3. 哎呀呀,在语法方面呢,咱现代汉语也不简单呀!它的语序相对灵活呢。
就像“我吃饭了”“饭我吃了”,虽然语序变了,但意思还是能懂呀,是不是很有趣呢?你想想看,这要是语序不灵活会多枯燥呀!
4. 嘿,现代汉语的语音啊,那不同的声调搭配起来,像一首首独特的乐章。
比如“好啊”,那语气不同,表达的情感都不一样呢,你没感觉到吗?
5. 哇,词汇的世界那简直是广阔无边呀!从古老的词汇到新出现的流行语,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永远不会干涸。
像“给力”这样的词,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多带劲呀!
6. 哈哈,说到语法,咱们的现代汉语可没那么多死板的规矩,它充满了灵活性。
就像平时我们说话,很自然地就会根据情境改变句子结构呀,这多灵活呀,不然多生硬!
7. 现代汉语啊,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每天和我们相伴,丰富着我们的表达,让我们能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你难道不这么觉得吗?真的是太重要啦!。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1. 没有复辅音:“复辅音”读音:fù fǔ yīn ,词性:名词。
2. 元音占优势:“元音”读音:yuán yīn ,词性:名词。
- 汉语的音节中,元音出现的频率较高。
3. 有声调:“声调”读音:shēng diào ,词性:名词。
-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能区别意义。
二、词汇特点。
1. 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语素”读音:yǔsù ,词性:名词。
-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的语素数量较多,但在词汇中,双音节词更为常见。
2. 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词根”读音:cí gēn ,词性:名词。
3. 同音语素多:“同音语素”读音:tóng yīn yǔsù ,词性:名词。
-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语素数量不少。
三、语法特点。
1.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语序”读音:yǔxù ,词性:名词;“虚词”读音:xūcí ,词性:名词。
- 通过词语的排列顺序和使用虚词来体现语法关系。
2.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短语”读音:duǎn yǔ,词性:名词。
- 很多语法规则在词、短语和句子层面具有通用性。
3.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词类”读音:cí lèi ,词性:名词;“句法成分”读音:jù fǎchéng fèn ,词性:名词。
- 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一种句法成分也可以由不同词类的词充当。
第一章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以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可以分为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例:妈可划出m a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例:冬是两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声母、韵母、声调(1)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共21个描写声母:先分类:1类:擦音、鼻音、边音(清、浊)2类:塞音、塞擦音、(送气、不送气)描写步骤:1类:发音部位清浊阻碍方式例:m:鼻音(只有m、n是鼻音)浊音(鼻音都是浊音)双唇音(发音部位b、m、p双唇)双唇浊音2类:发音部位送气与否清浊(都是清)阻碍方式例:b:双唇不送气(和p相对)清(2类都清)塞音(2)韵母:指音节中后面的部分。
共39个描写韵母舌位高低:高,半高,半低,低,高,半高舌位前后:前,央,后四呼:开口呼:a o e -i 开头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ü(3)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二)汉语语音的特点1.辅音的特点:(1)发音时,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2)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3)发音时,气流较强(4)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2.元音的特点(1)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只受到唇型圆展、口腔开合和舌位高低的节制。
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气流较弱(4)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3.声调的特点:(1)主要有音高决定。
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于声带的松紧。
声调就是由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等各种音高变化形成的。
与音强和音长也有一些联系,但不是构成声调的主要因素。
(2)调值的特点:主要由音高构成(相对音高);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
(三)汉语拼音方案1.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1)优点a 符号数目少,基本字母只有26个;b 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便于国际交流c 字母音素化,用来记录或分析语音准确灵活。
1.概念掌握:现代汉语(广义和狭义)、狭义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 . 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国际音标、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语音四要素:音高又可以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是由同一个发音体本身的松紧程度来决定的。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振幅)轻声主要是由音节的强弱决定的,并且可以区别意义。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震动的时间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物体震动的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相对音色)C:发音共鸣器形状不同(相对音色)音节: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汉语中用一个汉字来代表一个音节。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果音节中没有辅音,其声母为零声母普通话有22个辅音,21个可以做声母。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韵母也不等于元音。
四呼、开口韵腹和韵头没有iuü的,齐齿只有i的,合口只有u 的,撮口只有ü的。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55、35、214、51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型、是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55高平调型、35是中升调型、214是曲折调型、51是全降调型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象形、表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
象形法是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造字的方法,用象形法造出的字是象形字。
人体类:人、手、足、耳、女、心;自然类:日、月、山、川、雨、泉;动物类:羊、牛、马、鱼、鸟、虎;植物类:禾、栗、来、黍;器物类:舟、车、戈、斤、门、弓;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
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与汉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语的基本特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汉语的特点1. 语言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它具有独特的象形和表意功能。
汉字的构造复杂,多音字和同音字较多,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识别和理解。
2. 音节:汉语的音节有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
声母可以单独发音,而韵母需要与声母结合才能发音。
由于汉语的音节较少,所以很多汉字拼音有相同的音节,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区分。
二、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使用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调的准确使用。
2. 拼音: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被广泛使用。
拼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包括声母和韵母。
目前,普通话拼音系统是最常用的拼音系统。
三、汉语的词汇体系1. 词性: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概念的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2. 词义:汉语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区分。
四、汉语的语法规则1. 词序: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但由于汉语的灵活性,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助词:汉语使用助词来表示时态、语气、关系等语法意义。
助词的使用和位置对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起到重要影响。
3. 语气:汉语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等多种形式,需要通过语气词来表达。
五、学习汉语的方法1. 学习拼音:掌握汉语的拼音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2. 扩大词汇量: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
3. 学习语法: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构建正确的句子。
现代汉语考试通常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一个简要归纳:
1. 语音:
-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变调、轻声、儿化等现象。
-语音的记录和转换,如拼音和注音。
2. 词汇:
-词汇的构成、分类和词性。
-词汇的聚合和组合规则。
-词汇的语义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
3. 语法:
-词法和句法的基本规则。
-词类的变化,如动词、名词的变形。
-句子的结构类型,如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等。
-语序、语气、时态、体态等方面的用法。
4. 修辞:
-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的分类,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辞的效果和作用。
-修辞的运用规则和技巧。
5. 文字:
-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结构。
-汉字的书写规则和书法艺术。
-汉字的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比。
6. 文学:
-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体裁的分类,如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基本概念。
7. 语言运用:
-日常交际用语的规范和应酬技巧。
-书面语的规范和风格。
-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适应和翻译技巧。
准备现代汉语考试时,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了解考试趋势和重点,有助于更有效地备考。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并举例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
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
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
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
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按理说,学习一种语言,首先应当学习它的语音,可是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即传统所谓音韵学知识)较难理解掌握,所以我们放的后面进行简单了解。
这里先学习词汇方面的知识。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汇。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其词汇的构成情况并不相同。
古代汉语词汇构成方面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第一,单音节词占优势;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复音词居少数,《诗经》单音词占90%;《左传》占89%,《史记》占80%,《红楼梦》占36%,《水浒传》占30%以下。
第二,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第三,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为了说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以下几个概念:音节、语素、词和字。
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表义单位。
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
词则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它由语素组成。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语素构成。
我们把前者叫做单纯词,后者叫做合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而字则不同,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只记录汉语中的一个音节。
音节、语素、词和字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为: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目一个音节一个字一个语素一个词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B面目两个音节两个字两个语素一个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窈窕两个音节两个字一个语素一个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词的音节的多少,把它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又可以根据语素的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例如:以下我们分三个小节说明古汉语词汇构成的特点:单音词和复音词、单纯词和合成词、一词多义。
单音词从语音的角度分词复音词(双音词)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的从语素的角度分复合词(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合成词分加缀复词单义词类从词义的角度分多义词一、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现代汉语知识点现代汉语是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传统汉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汉语音汉语音是汉语中的基本元素,了解汉语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和听懂汉语。
汉语音主要包括音节、声调和语音符号三个方面。
1.音节音节是组成词语的最小音段,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声母指的是发音时口腔部分的收缩和阻塞的部位,韵母是发音时嘴腔发生变化的部分,声调则指语音的升降调。
例如,“温柔”这个词就有两个音节,“温”是一个音节,由“wēn”组成,“柔”是另一个音节,由“róu”组成。
2.声调声调是指语音的升降调,它是汉语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指的是声调不升不降的音调;上声指的是声调由第二声到第三声上升的音调;去声指的是声调从第三声到第四声下降的音调;入声指的是声调以声带震动的形式发生变化的音调。
3.语音符号语音符号是标记汉语音的符号,它是对汉语音进行书写和记录的一种方式。
语音符号主要包括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
拼音是用26个字母和几个标点符号来标记汉语音的符号,注音符号则是以汉字部首和偏旁为基础进行标记的符号。
例如,“温柔”这个词的拼音是“wēn róu”,注音符号是“ㄨㄣㄖㄡˊ”。
二、汉语词汇汉语词汇是汉语中的基本单位,它是汉语交流的最基本要素。
汉语词汇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种类型。
1.实词实词指的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汇,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物;动词用来表示动作和状态;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和代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
2.虚词虚词指的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汇,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和句子;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关系;助词用来表示核心词语的语法关系;语气词用来表示说话者的语气情绪。
1、语音规范问题语言规范化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用、文字等各个方面。
1、 异读和土话的规范:hán含、tài太bàng棒le了、húdié蝴蝶、wǒmen我们、yányǔ言语、qīnlüè侵略、zànshí暂时、èliè恶劣、fúxiǎo拂晓、jiàomǔ酵母piàn片、dǎnqiè胆怯、shuí谁、fùxīng复兴mén门、bōlàng波浪、fùbù腹部、běijīnghuà北京话yìdú异读、é讹dú读:cū粗guǎng犷、fúhé符合、liáoníng辽宁fù阜xīn新、xìxuè戏谑、zhèjiāng浙江、bǐjiào比较、jiānnìng奸佞、妯娌、bāojiǎng褒奖、qīngpéndàyǔ倾盆大雨、qǐngkèzhījiān顷刻之间、diǎnxué点穴、狩猎、tōuxí偷袭、泾渭分明、gēnjīng根茎、shāndōng山东jǔxiàn莒县、剽窃、piānxiān翩跹、ōuyàdàlù欧亚大陆、zànqiě暂且、chéngfá惩罚、友谊、xiéchí挟持、乘风破浪、jiàohuì教诲、jīxiè机械、lüèduó掠夺、zhīfáng脂肪、pínfēi嫔妃、hàozhào号召、ànnà按捺、佘太君、吾日三省吾身、chènxīnrúyì称心如意、jíkè即刻shíshī实施、juédòushì角斗士、jīxiè机械、shòuliè狩猎、xíjī袭击、lòushì陋室、zēnghèn憎恨、gāodàng高档、bǔliè捕猎、xīgài膝盖、gōngxián弓弦、ruòdà偌大、fēiwén绯闻shùfù束缚、huìrénbújuàn诲人不倦、fēiwén绯闻、piāoqiè剽窃、shòuliè狩猎、lìjí立即、qiánfú潜伏、jiǎliǎn贾琏、rénshēn人参、hàozhào号召、zuì蕞ěr尔xiǎoguó小国、2、 轻声和儿化的规范:kǔn捆ér儿、xìn信ér儿、tóu头er儿、gǔn滚儿、(比较:cūn村、pén盆、zhǐ纸、zì字、lún轮);běn本shì事、道、dà大yì意、(四)多音多义1差异明显;2差异细微行、度、泊、数、鲜、吐、处、强、把、难、转、中、冠、囤、分、曾、乘、盛、正、将、降、据、禁、丧、宁、予、供、少、折、好、散、量、间、和、将、会、着、凉、作、给、什、干、劲、藏、落、空、调、解、闷、应、当、角、担、为、还、率、恶、空城计、挂空挡、利用空挡上演、kòngxiá空暇shíjiān时间、kōngtóuzhīpiào空头支票、tiáochǔ调处jiūfēn纠纷、tiáopèi调配rénshǒu人手、yánsè颜色tiáopèi调配jūnyún均匀、gōngshāngjiǎozhǐyǔ宫商角徵羽、xiǎo小juésè角色(jiǎosè脚色)、fāshēng发生kǒujiǎo口角、juédòuchǎng角斗场、juélì角力chǎngsuǒ场所、jīliè激烈juézhú角逐、dònghè恫吓、五行八作、rìběn日本xiàngpū相扑、zuōfang作坊、shuǐpō水泊liángshān梁山、běifēng北风juǎn卷dì地bái白cǎo草zhé折、chènxīnrúyì称心如意、lǚjiànbùxiǎn屡见不鲜、黑白相间、间隔五米、xiāngxíngjiànchù相形见绌、nǐ你xiāngzhòng相中méiyǒu没有、xiàngjīxíngshì相机行事(xiàngjī相机ér而dòng动)、hàngdào巷道、hàomài号脉、zuò做hàoshì好事、hàoshìzhītú好事之徒、jìnglǚ劲旅、shēnwùtòngjué深恶痛绝、yànwù厌恶、zhòngdàn重担、dān担(dǎn掸)diào掉chéntǔ尘土、dānbǎo担保、mǎnkǒu满口yìngchéng应承、yìngjì应季shuǐguǒ水果、应届毕业生、yìnmǎ饮马chángjiāng长江、yǐn饮chǎng场、luò落zài在hòumian后面、liánhuā莲花làozi 落子、làozhěn落枕、luò落hàn汗、luò落sè色、liángshi粮食gōngjǐ供给、jǐyǎng给养bùzú不足、zuò作sǐ死、húzuò胡作、páqiè扒窃、bā扒la拉dōng东xī西、bèng蚌bù埠shì市、hé河bàng蚌、zhāo朝sān三mù暮sì四、hàn汉cháo朝、zhāo 朝yáng阳、páng膀zhǒng肿、bì臂bǎng膀、大气磅礴、一磅重、薄荷、薄如蝉翼、纤薄、乳臭未干、臭气熏天、飞奔、投奔、复辟、精辟、辟谣、开天辟地、叉开腿、路口被车子叉住了、党参、参天大树、参差不齐、差旅费、别瞎吵吵、争吵、揣测、手揣在兜里、不揣冒昧、飞机着陆、给产品着色、轴心国、唱大轴、压轴、能挣会花、挣扎、挣脱枷锁、挨冻受饿、挨着我、自怨自艾、艾蒿、原创作品、创伤、重创敌军、一撮毛、一小撮坏人、安步当车、想当年 /这个基地建于2008年,当年便投入使用/ 诗歌唱和、和面包饺子、她女红很好、仿佛、缝纫机、缝隙、芳菲、妄自菲薄、囤积居奇、粮囤、否极泰来、大声喧哗、水哗哗地流淌、茶几、夹袄、夹肢窝(胳肢窝)、胳膊、涤纶、羽扇纶巾、长卷、卷心菜、广东番禺、番邦、厌恶、龟裂、龟兹(古国名)、碑帖、请帖、发帖子、帖亚娜、话说得很妥帖、吞吐山河、吐槽、吐血、吃西瓜不吐籽、吐露真情、/问了半天,他就是不吐口/、吐字清楚、瓜蔓、蔓延、轧钢厂、轧马路、互相倾轧、莺飞草长、炸丸子、炸油条、占卜、占星术、粘贴、这种事并不鲜见、呜呜咽咽、咽喉、自咽苦果、殷红的血液、佣金不菲、雇佣了不少工人、聋哑儿童、咿呀学语、晕车(晕船、晕机、晕场、晕池、晕血、晕针、晕高)、眼晕、日晕、月晕、与会人员、与会国、与闻其事、参与、与有荣焉、说服、游说、提防敌人破坏、提溜、的士(的哥、的姐、打的)、的确、标的、载重卡车、载歌载舞、转载、载入史册、一年半载、校对文稿、校阅、校注、一打铅笔、半打毛巾、答茬儿(搭茬儿)、答腔(搭腔)、答理(搭理)答应、择菜、选择、水钻、钻研、失重、重复、播种、种地、曾祖父、曾经、肖像、体己、吾日三省吾身、瓦刀、把衣袖褪下来、褪色、委蛇、属望未来、一石等于十斗、伺机而动、伺候、单挑、半身不遂、未遂政变、天遂人愿、浪子燕青、解铃还须系铃人、押解、浑身解数、残碑拓片、开疆拓土、白术、脸色刷白、反躬自省、撇开老一套、她撇了撇嘴、把表层的油撇一撇、入场券、脸上布满了雀子、刨去三天、刨床、虎跑泉、咆哮、雪茄、心宽体胖、搂点儿柴火、搂搂抱抱、囚笼、笼罩、轰隆隆的炮声、黑咕隆咚、拘泥、曲线救国、翘首以待、人中翘楚、悲怆交响曲、把二人圈起来、亲家、屏除恶习、尿脬、饿殍遍野、袅娜的身姿、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模样、抹墙、抹桌子、抹黑、天姥山、混水摸鱼、混合、混乱、混为一谈(档案、教室、亚洲、阜新、混淆、力能扛鼎、脖颈儿、勾当、供需平衡、供给、呆板、包庇、嘈杂、缔结、桎梏、咀嚼、刽子手、恪守、豢养、沮丧、粳稻、粳米、妊娠、慑服、分娩、句读、牛虻、缫丝、执拗、叶韵、荒谬、罄竹难书、症状、症结、马仔、召唤、折本赚吆喝、对峙、包扎、锁钥、积攒、攒出一篇论文、\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民意不可侮、\嘘!别出声。
\肖像权、星火燎原、火把眉毛燎了、把门帘撩起、节骨眼、麦场、白云观、道观、两读:肚子、当天(当日、当年、当月)、分子、压死、粘住、长脸、长者、供养、(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用作姓氏读型)(2)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3)bóchuánguāzhōu《泊船瓜洲》、fēngqiáoyèbó《枫桥夜泊》、piāobó漂泊、bóchē泊车、bówèi泊位、tíngbó停泊、dànbó淡泊(yòngzuò用作xìngshì姓氏yě也dú读bó博;水泊梁山、《团泊洼的秋天》、jìng镜bó泊hú湖、罗布泊、(4)pínshù频数、shuòjiànbùxiǎn数见不鲜(5)xiǎnjiàn鲜见、guǎliánxiǎnchǐ寡廉鲜耻、xiǎnwéirénzhī鲜为人知、xiānyǒu鲜有qí其pǐ匹(6)chī吃pútáo葡萄bù不tǔ吐pútáo葡萄pí皮,tǔ吐tán痰、tǔlùzhēnqíng吐露真情、吐字清楚、吐核儿、吐槽;吐血、上吐下泄、呕吐、孕吐(7)chǔlǐ处理、chǔfá处罚、chéngchǔ惩处、chǔnǚ处女、chǔxīnjīlǜ处心积虑、chǔfèn 处分、chǔshì处事bùgōng不公、妥处;bànshìchù办事处、shòupiàochù售票处、fángguǎn 房管chù处、jiàowùchù教务处、zǒngwùchù总务处、hòu后qín勤chù处、chù处suǒ所、chù处zhǎng长(8)倔强;强大、强攻、兵强马壮、富国强兵;强迫、勉强、强人所难、强不知以为知、强词夺理、强颜欢笑(9)把握、把手、把控、撒把、把持、茶壶把儿、掸子把儿(10)难过、难忘、难言之隐、难舍难分、相见时难别亦难【困难】;遭难、空难、多难兴邦、难民、难兄难弟、责难、非难(11)转移、转世、辗转、扭转、转运;旋转、转圈、转动、转椅(12)中意、中规中矩、中风、(13)夺冠、弱冠、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14)分子(不等于“份子”)(15)曾(16)据(拮据)(17)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