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48.81 KB
- 文档页数:6
第⼆章语⾳ ⼀、知识: 1、语⾳是⼈类发⾳器官发出来的具有⼀定意义的声⾳,是语⾔的物质外壳。
2、语⾳具有三⽅⾯的性质:物理性质、⽣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的物理性质包括⾳⾼、⾳强、⾳长、⾳⾊四要素。
4、汉语语⾳系统⾥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
5、在普通话⾥,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长。
6、⾳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不同的⾳⾊。
7、⼈类的发⾳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肺部和⽓管是发⾳时⽓流的动⼒器官;声带是发⾳时振动⽓流的主要器官;⼝腔和⿐腔是发⾳时⽓流的共鸣器官。
8、语⾳的社会属性是语⾳的本质属性。
9、⾳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单位,就是最⾃然的语⾳单位。
10、对⾳节进⾏分析,可以得出最⼩的语⾳单位⾳素。
11、⾳素可以分成元⾳和辅⾳两⼤类。
12、在⼀种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语⾳单位叫⾳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的符号的是《汉语拼⾳⽅案》。
14、国际⾳标是国际语⾳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套记⾳符号,它表⾳细致,⾳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的⼯具。
15、发⾳时⽓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不响亮,⽓流受到阻碍的⾳素是辅⾳。
发⾳时⽓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响亮,⽓流不受任何阻碍的⾳素是元⾳。
16、⼀个⾳节开头部分的⾳叫声,⽤来表⽰声的字母叫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中,辅⾳声母有21个,还有⼀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声母的⾳节。
17、⼀个⾳节声母后⾯的部分叫韵,⽤来表⽰韵的字母叫韵母。
普通话语⾳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
有:开⼝呼、齐齿呼、合⼝呼、撮⼝呼。
19、声调是指⾳节读⾳⾼低升降的变化,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
声调的⾼低升降主要决定于⾳⾼。
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
⼀种调类的实际发⾳,也就是声⾳的⾼低升降叫调值。
⼀种⽅⾔有⼏种不同的调值,就有⼏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第二章語音- 1 - 章二语音一、名词解释;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类;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1、语音的物理属性;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sa:m】与“心”【sam】;(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第二章語音- 2 - 的原因各不相同;(2)绝对音色的不同由不同的发音体决定,如笛子和二胡声音的差别;(3)相对音色的不同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如用琴弓和用手分别拨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二是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如发a/A/ 和i/i/ ;
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1)偶然性;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无必然联系,如“shishi”可表示实施、时事等意义,又如“书”在英语中称“book”。而这一切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认与遵守的,本人不得随意更改,故居社会属性;(2)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及地域特征;如汉语的塞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英语则无;粤方言有入声,普通话则无;(3)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表现为:Ⅰ语音的系统性:各语言或方言有自身的一套语音系统,如普通话中/p/和/p’/语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别,组合所得词义不同,如霸/pa/和怕/p’a/,而英语中/p/、/p’/语音有别,但不影响语义;Ⅱ语音的组合方式:普通话中/m/、/l/只能出现在音节开头,英语中则无此限定;Ⅲ于各自语音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如口语中n、l不分,分属不同音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如“男子”和“篮子”,而在四川话中n、l不分,作用相同;
4、元音与辅音的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受到某部位的阻碍;(2)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较为响亮且可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浊辅音振动,如m[m]、n[n];清辅音不振动,如b[p]、f[f]),声带振动时较为响亮,不振动时不响亮;(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紧张;(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5、声母与辅音的区别;(1)总数不同;辅音22个,声母21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2)在音节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声母一定在音节开头,辅音可以在音节开头或音节末尾出现,如n可在音节开头或音节末尾,nan(男);(3)划分依据不同;辅音与元音相对,根据现代语音学原理划分所得;声母与韵母相对,是根据中国传统音韵学划分所得;前者根据发音方法区别,后者根据所在音节中位置区别;
6、元音与韵母的区别;(1)着眼点不同;元音就音色的性质而言;韵母就音素于音节结构中的位置及作用而言;(2)单位层次不同;元音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韵母不是;(3)范围大小不同;元音包含于韵母中;(4)划分根据不同;【见上】
7、语音的分类;(1)按成阻及成阻方法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2)按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清音、浊音;(3)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
8、古今声调如何对应?第二章語音- 3 - 附:中古四声全为阴调,中古后全浊声母清化方增阳调,分为八类:阴平、阳平···全浊: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普通话中仅存r】次浊: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和部分零声母;中古声调普通话声调清声母浊声母阴平55 阳平35 中古阴上声母+中古阳上声母中的次浊上声上声214 中古去调+中古阳上声母中的全浊上声去声51 入声入派四声!古全浊入声多归入阳平古次浊入声多归为去声
9、普通话中音节结构特点;(1)结构简明,界限清晰;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就构成一个语言单位,易于辨认;汉语中一个汉字多表现为一个音节,每个音节必有一个音素,必含元音,最多四个音素,构成韵头、韵腹、韵尾结构,音节间界限分明;(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汉语音节必定有元音,乐音成分占优势,决定了汉语语音较为清晰响亮;(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汉语音节有声调,不同声调使得音节交错搭配,抑扬顿挫,增加语音的节奏感;再者轻声、儿化使普通话音节节奏富于变化,具有音乐色彩;(4)规定明确,易于掌握;如韵头只能由i、u、ü充当,或是辅音只能作声母或韵尾,均有律可循;
10、音位变体的分类;(1)条件变体:即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如/a/的变体···【见下】(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可于同样环境中无条件变读;如四川话中/n/、/l/不分;
【附注】:Ⅰ/a/的音位变体:【打不出音标,参考书自己加上出即可】[ε ] [i-]与[-n]间例:间[ ] [ ] [-i]与[-n]之前例:百[ ] [ A ] 零韵母例:大[ tA ] [ ] [-u]、[- ]之前例:高[ kau ]
Ⅱ/E/的音位变体:[ e ] 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主出现在韵尾/i/前;[ E] 前中高不圆唇舌面元音主出现在韵头/i/、/ /后;
Ⅲ/u/的音位变体:[ u ] 后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于/u/韵母非零声母音节中,如不;[ w] 双唇舌面半元音出现于合口呼韵母的零声母音节作韵尾,如哇;[ ] 后次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ao、iao、iou作韵尾,如笑;[ v ] 唇齿舌面半元音出现在辅音f 后,如夫;
11、音位归纳基本原则/重要标准;答:归纳音位的原则有三,即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及音感差异;(1)辨义功能:又称对比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主从语言的区别特征入手,所谓区别特征,指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造成意义的不同,具有音位的对比,则造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为“区别特征”,如搭/tA55/
古平声第二章語音- 4 - 与他/t’A55/,声母存在音位的对立,标写为/t/:/t’/,则送气与否的语音特征为两个字的“区别特征”;
(2)互补分布:指音位变体因条件变体而各有分布条件,故出现于各种位置,且互相补充,如/a /的音位变体/a A /处于互补分布中;(3)音感差异原则:因各种语言中形成互补分布的条件及情况不同,所以还需要根据当地人的音感加以辨别,如/m/与/ /处于互补分布,但在北京人音感中存在冥想差异,所以将之分为两个音位;
12、轻声的作用;(1)区分词义:自然—自然界VS 态度不局促;(2)区分词性:地道—名词VS 形容词;(3)区分词义和词性:大意----【名词】主要的意思VS 【形容词】疏忽;(4)可标志短语与词的区别:煎饼动作VS 一种食物;
13、音素与音位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音位在音素的基础上形成,是某一语言社团借助音素的差异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如音位/i/包含/i/、/ /、/ /三个音素;区别:(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所得的单位,音位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角度所得的单位;所以音质变化则音素变化,而音位不变;(2)音位是一般的抽象的,音素是个别的具体的;(3)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位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属性;(4)音素可从一次发音中区别,有区别意义;音位则多涉及一类发音;
14、轻声为何不是独立的声调?(1)决定性质不同;声音的高低决定声调性质,即频率。而轻声的性质由音长和音强决定;(2)有无调值;四声有自己固定的调值,轻声无此,轻声音节的音高、音强随一定的环境而变化;(3)轻声字有原调,属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的某一种,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变为轻声,因而轻声是由四声音变所得;(4)轻声不仅仅是语音现象,与词汇、语法有关联,声调只是语音现象;
15、儿化的作用?(1)区别词义:头(脑袋)VS 头儿(领头者)(2)区别词性:画(v、n)VS 画儿(n)(3)表示对细小、轻松或亲切、喜爱等感情色彩:小孩儿、小刀儿;
16、“啊”的音变;末尾音素加“啊”读作写作例子
A、o、e、i、ü、ê+a ya 呀他呀u +a wa 哇苦哇n +a na 哪难哪ng +a nga 啊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