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中国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565.00 KB
- 文档页数:13
《朱老巩护钟》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化繁为简,概括小说情节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拟小标题。
文章较长,学生应具备很好的概括能力,梳理情节脉络。
2、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赏析片段,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更直接地演绎人物的性格。
3、小组合作,共同研讨。
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英雄在电视剧《红旗谱》的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自古燕赵多祸殃,大鼓小曲唱凄凉。
志士慷慨洒热血,只为百姓谋稻粱。
”对老百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犯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奋力反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旗谱》的第一章“朱老巩护钟”这个故事,一起来领略燕赵大地上的这位农民英雄的风采。
活动一化繁为简梳理情节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可以说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
表格展示,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再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脉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读写结合赏析形象梁斌说:“我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民族气魄,要靠英雄人物来彰显,在那个岁月里,朱老巩就是人们眼里的英雄。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
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
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
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的豪杰侠士。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这里又产生了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河北大地上上演的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映下浓浓的投影,于是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绘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彩,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心里,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英勇护钟却壮志未酬的英雄——朱老巩。
思考大树周桐淦向往大树吗?——“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
”多么英武,多么挺拔,又多么潇洒。
可是,你到过原始森林没有?你见过原始森林中的大树没有?每一棵如盖的参天大树下面,是一片光溜如板的土地,甚至,连一棵企图从缝隙间承接雨露的小草也没有。
或许,你在大片大片的人工林面前逗留过,你见到了什么呢?见到了株距、行距的整齐划一,还是见到了细长的高挑个儿们相互间挤着、挨着?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繁衍不出大树来的;循规蹈矩、一蹴而就也永远长不成亭亭如盖。
因此,人生有如大树。
前人植下的浓荫,只当它是脚下的沃土,要长成伟岸的躯干,就得自己勇敢地面对春夏秋冬,无畏地领略风雨雷电。
因此,事业有如大树。
在被开垦的土地上,只能重复一个又一个习见的丰收,而争做荒原的种子,却肯定是一片开拓和创造的枝叶繁茂。
因为,即使是苦,即使是酸,那也是一笔唯我独有、回味甘甜的收获。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第九单元烽火岁月17《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产生了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烙上深深地印迹,于是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绘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彩,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心里,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
朱老巩,这位冀中平原锁井镇上的护钟英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朱老巩护钟》一文的线索始终是朱老巩和冯老兰(即冯兰池)之间的斗争。
正是斗争这一线索把斗争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出来,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节奏,把一场迫在眉睫的斗争推到了读者面前。
[技法点拨]文章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线索的分类(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
⊙精彩运用请你选择一个物品或一件事情作为线索写一篇文章。
【示例】哑了的三角琴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
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
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
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
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
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
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
17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柏.树( ) 蘸.水( ) 老鸹.( ) 滹沱..河( )( ) 按捺.( ) 思忖.( ) 褡.裢( ) 摩挲.( ) 锃.明( ) 窗棂.( ) 摁.住( ) 捋.住( ) 【答案】 bǎi zhàn ɡuā hū tuó nà cǔn dā suō zènɡ línɡ èn luō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扛⎩⎪⎨⎪⎧( )扛.枪( )力能扛.鼎 (2)颤⎩⎪⎨⎪⎧( )颤.动( )颤.栗 (3)呱⎩⎪⎨⎪⎧( )顶呱.呱( )拉呱.儿( )呱.呱落地 (4)翘⎩⎪⎨⎪⎧( )翘.足而待( )翘.尾巴 (5)抹⎩⎪⎨⎪⎧( )涂抹.( )抹.布( )拐弯抹.角 (6)脯⎩⎪⎨⎪⎧( )果脯.( )胸脯.2.语境辨析法 (7)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8)吐蕃.( )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 )衍了几千年。
(9)有闲心思量.( )她,没度量.( )宽容她。
野外测量.( )要量.( )力而行。
【答案】 (1)kánɡ ɡānɡ (2)chàn zhàn (3)ɡuā ɡuǎ ɡū (4)qiáo qiào(5)mǒ mā mò (6)fǔ pú (7)zhāo zháo zhuó zhe (8)bō fán (9)liánɡliànɡ liánɡ liàn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qì( )约xiē( )子qiè( )而不舍(2)⎩⎪⎨⎪⎧chuǎi( )摩tuān( )急zhuì( )惴不安chuài( )门 (3)⎩⎪⎨⎪⎧xià( )隙hū( )沱河 (4)⎩⎪⎨⎪⎧chuō( )穿杀lù( )jié( )断【答案】 (1)契 楔 锲 (2)揣 湍 惴 踹 (3)罅 滹 (4)戳 戮 截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震动·振动中国队夺冠的消息________(震动/振动)了全国,真是“今夜无眠”了,已经晚上十二点,他听着钟表有节奏的________(震动/振动)声,这才恬然入梦。
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本课节选自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楔子”,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
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强奸了姐姐,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姐姐也跳河自尽了。
三十年后,小虎子又回到了冀中平原上,决心报三十年前的血仇。
这时的小虎子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在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的帮助下安了家。
现在的冯兰池已60多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其儿子冯贵堂念过大学法科,一场官司使村里的朱老明赔了五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头牛……锁井镇又掀起了一场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紫黝.黝(y ǒu) 2.胡髭.(z ī) 3.肩胛.(ji ǎ) 4.滹.沱河(h ū) 5.釉.子(y òu) 6.锃.亮(z èng) 7.帽盔.(ku ī) 8.蘸.唾沫(zh àn) 9.思忖.(c ǔn) 10.攥.住(zu àn) 11.老鸹.(gu ā) 12.褡.裢(d ā) (二)多音字1.翘⎩⎪⎨⎪⎧ 翘.尾巴qi ào 翘.首qi áo 2.捋⎩⎪⎨⎪⎧ 捋.虎须lu ō捋.麻绳l ǚ3.抹⎩⎪⎨⎪⎧ 抹.布m ā抹.黑m ǒ抹.墙m ò 4.扒⎩⎪⎨⎪⎧ 扒.皮b ā扒.手p á二、写准字形1.⎩⎪⎨⎪⎧ y òu 釉质远xi ù岫y óu 柚木2.⎩⎪⎨⎪⎧ t ǒng 捅马蜂窝y ǒng 踊跃陶y ǒng 俑3.⎩⎪⎨⎪⎧ 气p ò魄灵h ún 魂鬼m èi 魅 4.⎩⎪⎨⎪⎧ 裤d āng 裆饼ch ēng 铛d àng 档案 5.⎩⎪⎨⎪⎧ bi āo 膘肥pi āo 缥缈pi āo 剽窃6.⎩⎪⎨⎪⎧ h ū滹沱河石xi à罅7.⎩⎪⎨⎪⎧ 忙l ù碌l ù绿林军8.⎩⎪⎨⎪⎧ āi 唉声叹气ái 挨打三、辨析词语1.震动 振动 例句 中国队夺冠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真是“今夜无眠”了,已经晚上十二点,他听着钟表有节奏的振动声,这才恬然入梦。
辨析 震动:不一定有规则,多比“振动”强烈,又时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可以用于人,指重大的事情、消息震动人心。
振动:一般指有规则地摆动、摇动,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地动,是多次的、不断往复的。
一般用于具体物体,并多用于科学术语中。
例句 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弟弟成人。
他不但要赡养母亲,还有承担扶养弟弟的义务。
辨析扶养:养活。
一般用于平辈之间,或下对上的赡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一般用于上对下的养育。
1.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2.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3.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5.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6.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
1934年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
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
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
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
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
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作为四十八村公产凭证的古钟。
节选部分虽然是《红旗谱》的“楔子”,但是却充分表现了《红旗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节选部分围绕朱老巩护钟事件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坚韧、刚毅、勇敢果断、疾恶如仇、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也反映了农民自发斗争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朱老巩护钟⎩⎪⎪⎨⎪⎪⎧ 第一部分1—开端—冯兰池砸古钟,护钟开始第二部分2~24—发展—朱老巩与严老祥商量护钟第三部分25~57—高潮—冯兰池砸钟,朱老巩、严老祥护钟第四部分58~70—结局—古钟被砸,朱老巩含恨而死赏情节 1.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明确] 朱老巩和冯兰池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串课文的线索。
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
2.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概括主要矛盾冲突。
[明确]矛盾起因 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
矛盾发展 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
矛盾冲突 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
矛盾回缓 严老尚出面调解。
矛盾高潮 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
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
赏人物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 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
(1)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6)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时,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
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赏环境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 (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施以援手。
(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退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
(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2.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表现手法语句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反问了一句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
”细节描写,暗示环境护钟斗争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
赏语言1.“等虎子和他姐姐吃完了饭,睡了觉,他悄悄地从门道口扯出那把铡刀,坐在板凳上,在磨刀石上磨着”,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明确] 磨刀是为了护钟,说明为了护钟,朱老巩不惜以命相拼。
2.“他看完了钟,一口气跑下大堤,走回家去。
一进门,听得父亲响亮的喊声:‘土豪霸道们!欺侮了咱们几辈子。
你想,堤董他们当着,堤款被他们吞使了。
不把堤坝打好,决了口发了大水,淹得人们拿不起田赋银子,又要损坏这座古钟!’”这段文字是如何体现朱老巩的性格的?[明确]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突出朱老巩疾恶如仇的气概。
朱老巩的铿锵话语,表明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
3.①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②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
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张开大嘴喊:“大铜钟是四十八村的,今天谁敢捅它一手指头,这片铡刀就是他的对头!”分析上面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明确] 形象的动作描写,鲜明的个性语言,生动地表现了血性汉子朱老巩不畏强暴、行侠仗义、敢于斗争的品格。
朱老巩手提大刀伫立钟前的造型,浓墨重彩,大气磅礴,令人肃然起敬。
文学史评《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梁斌的《红旗谱》和欧阳山的《三家巷》(及《苦斗》等),是对于革命“起源”的叙述。
革命起源,是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主题之一。
在一些小说中,它通过对革命的参加者(主要是工农民众)投身革命的生活、心理动机的表现来实现,而在《红旗谱》等小说中,则直接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乡村和城市革命运动最早的孕育、开展的情形。
据梁斌回忆,为写作《红旗谱》,他有过长时间的准备。
在作家看来,“史诗性”地概括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命运,需要安排相当宏阔的生活画面和长卷式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