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质量判定)
- 格式:ppt
- 大小:23.11 MB
- 文档页数:49
鱼粉质量鉴别方法详解如何鉴别你的饲料主蛋白:鱼粉掺假?当今,水产饲料吹的神奇,价格飞涨!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自配原料,加工饲料这条路!然而,这样做效果如何呢?很多时候,代表饲料的动物蛋白系数,是靠鱼粉的质量来支持的。
如果鱼粉有问题,自制饲料,也是枉费心机。
今天笔者给大家推荐几个查验鱼粉好坏的办法,供大家自制饲料时作为参考,免得大家花冤枉钱。
①感官鉴别1.1观察色泽色泽一致没有任何“载体”的,比如鱼骨、鱼片、鱼鳞、鱼眼的一般是配方鱼粉。
1.2闻气味好鱼粉有清香鱼粉气味,掺假鱼粉有腥臭味、氨味、酸败味,掺有植物性木质素类原料的有夹杂的植物味道,掺有其他动物源性饲料的混杂动物气味。
1.3尝口感口感是识别鱼粉的杀手锏。
好鱼粉入口即化,有清香鱼片的味道,掺假鱼粉则含而不化,有辣味、涩味、苦味、哈喇味等。
1.4凭触觉拇指与食指轻捻鱼粉,好鱼粉细腻光滑,掺假鱼粉粗劣有细小颗粒。
1.5用灼烧正常鱼粉电磁炉烘烤有鱼香味,若有难闻、异臭或者芳香味均为掺假鱼粉②镜检鉴别在显微镜下,鱼肉颗粒较大,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呈黄色或黄褐色,有透明感,形碎蹄筋,似有弹性;鱼骨(包括鱼刺、鱼头骨)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碎块,大小各异,呈白色至白黄色(一些鱼骨屑呈琥珀色),表面光滑,鱼刺细长而尖,似脊椎状,仔细观察可看到鱼刺碎块中有一大端头或小端头的鱼刺特征,而鱼头骨则呈片状,半透明,正面有纹理,鱼头骨坚硬无弹性;鱼鳞,平坦或卷曲的藻形片状物,近似透明,有一些同心圆线纹;鱼眼,表面碎裂,呈乳色的圆球形颗粒,半透明,光泽暗,较硬。
在鱼粉中和以上特征相差较远的其他颗粒或粉状物多为掺假物,可据掺假物的镜检特征加以鉴别。
2.1植物性原料鱼粉掺假掺大豆皮粉的鱼粉:鱼粉中掺入大豆皮粉,镜下可见豆皮,为黄色或黄色块状物。
豆皮有凹形斑点,稍有卷曲,并可见种脐。
镜下还可见白色海绵状淀粉像水珠样浮在块状物表面。
掺花生饼粕的鱼粉:鱼粉中掺入花生饼粕,镜下可见花生外壳和种皮,外壳为破碎、不规则、厚薄不一的片状,分层。
鱼粉品质鉴别你都了解吗,一则详细告诉你如何鉴别鱼粉品质的深度好文。
鱼粉是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由于近年鱼粉产量不敷所需,鱼粉价格震荡上行,而鱼粉内在质量不易鉴别,各种掺假方法层出不穷。
我们总结了几类实用掺假鉴别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定义及分类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
鱼粉分类方式较多,按来源分为进口鱼粉、国产鱼粉;按加工方式分为直火鱼粉、蒸汽鱼粉;按原料鱼分为白鱼粉(肌肉较白,脂肪少,如鳕鱼)、红鱼粉(肌肉较红,脂肪多,如沙丁鱼、鲱鱼、鲭鱼、长蛇鲻、玉筋鱼、鳀鱼、凤尾鱼等);按原料部位和组成分为全鱼粉、脱脂鱼粉、半脱脂鱼粉、鱼排粉、下杂鱼粉等。
2. 标准鱼粉的感官要求见表1,鱼粉的理化指标见表2,均摘自GBT 19164-2003 鱼粉。
由于鱼粉分类过于复杂、加工工艺是影响鱼粉品质的重要因素,且掺假手段日新月异,国标不能一概而全,有诸多未能体现,建议仅作为参考。
各厂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内部标准灵活使用,关注以下三点:原料鱼新鲜、加工脱脂好、不掺假。
3. 常见鱼粉掺假手段目前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掺入植物性物质:如棉粕、菜粕、葵花粕、花生粕、玉米胚芽粕、豌豆粉、稻壳粉、麦麸、草粉、米糠粕、木屑等。
该手段比较拙劣,目前已经日渐减少,除了个体小鱼粉厂偶尔用之。
(2)掺入其它动物性原料:水解羽毛粉、肉骨粉、虾壳粉、鸡肉粉、皮革粉、血粉、鱿鱼粉、食品加工下脚料等。
此手段是目前国内使用鱼粉(含进口鱼粉)较为常见的掺假方式,其中以羽毛粉、肉骨粉、虾壳粉居多。
有些鱼粉有计划地掺多种掺假,使得氨基酸组成异常,相较单一掺假规律被打乱,俗称鸡尾酒鱼粉。
(3)鱼粉掺鱼粉:这是更为高级的掺假方式,将差的鱼粉掺在好的鱼粉中,例如将国产、杂牌鱼粉掺在秘鲁鱼粉中,将越南鱼粉掺和在国产鱼粉中,并在掺假后用外源氨基酸补齐短板氨基酸,这种方式较难鉴别,唯有对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确定鱼粉的品质等级。
鱼粉质量鉴别五字诀摘要:目前,随着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不断上扬,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伪劣鱼粉,这些伪劣鱼粉有的是用变质鱼加工而成的,有的是在鱼粉中掺和其它原料,冒充鱼粉。
为便于用户识别,避免上当受骗,特介绍鱼粉质量鉴别“五字诀”。
闻:即闻气味。
优质鱼粉气味纯正、无异味;而变目前,随着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不断上扬,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伪劣鱼粉,这些伪劣鱼粉有的是用变质鱼加工而成的,有的是在鱼粉中掺和其它原料,冒充鱼粉。
为便于用户识别,避免上当受骗,特介绍鱼粉质量鉴别“五字诀”。
闻:即闻气味。
优质鱼粉气味纯正、无异味;而变质鱼粉常有怪味、臭味。
看:即看粗细度。
优质鱼粉较细、手捏松软、无杂质;而劣质鱼粉较粗、油性小或无油性。
尝:即尝咸淡。
含盐量是判断鱼粉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
优质鱼粉含盐量均低,口尝几乎感觉不到咸味;反之,如口尝咸味较重,说明鱼粉质量低劣。
烧:即灼烧检验。
有的经销单位向鱼粉中掺入无机氮尿素冒充高级鱼粉。
尿素中的氮属氨态氮,约占46%左右,可用灼烧法鉴别。
方法是:取鱼粉20克,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再用电炉或煤炉加热,铁片温度约达70度时,如果鱼粉散发出一种轻微刺鼻氨味,即可确定为掺氮鱼粉。
洗:即水洗识别。
有的鱼粉中掺有动、植物蛋白和沙子,可用水洗法鉴别。
选一个透明度高的玻璃杯,放入鱼粉40克左右,再加入大半杯水,用一根筷子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停止搅拌后迅速拿起杯子透着太阳光看,如果杯底有沙子,证明掺了沙。
接着把鱼粉淘洗几次,至鱼粉几乎全被淘出时,用吸管吸出杯底上的沉积物,放在平面玻璃上细心观察:如其中有微小的酱红色小片,证明掺有棉籽饼等;如果内有微小的肉红色颗粒或丝状物,证明掺有肉粉或羽毛粉等。
鱼粉质量1.丝氨酸含量高,且明显高于苏氨酸,掺羽毛粉。
2.胱氨酸含量在0.8%以上,甚至超过1%,优质鱼粉中胱氨酸只有0.4-0.6%。
脯氨酸含量也明显升高;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大幅度降低,掺羽毛粉;3.甘氨酸达8%以上(优质鱼粉中仅4%左右),同时,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也明显增加,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降低;掺皮粉。
4.亮氨酸达6%以上(优质鱼粉中4.8-5.5%),同时组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也增加;掺血粉。
5.谷氨酸达11%以上(优质鱼粉中9-10%)掺米渣粉,菌体蛋白等。
6.掺有机氮杂质(常见为喷脲醛树脂),氨含量明显增高。
()7.鱼粉腐败变质时氨含量高。
8.海龙鱼鱼粉中酪氨酸含量只有1.2-1.4%,优质鱼粉中应有1.8-2.4%左右。
普通进口鱼粉(国产)各项指标:粗蛋白:60-63%(52-58%),脂肪:5%(6-10%),纤维:0.5%(0.5-1.0%)无氮浸出物:11-12%(5-10%),粗灰分:13-15%(20-25%),钙:3.8-4.2%(5.5-6.5%),总磷:2.8-3.2%(3.0-3.3%),消化能:3.0-3.1Mcal/Kg、代谢能:2.8-2.9 Mcal/Kg,精氨酸:3.5-3.9%(3.0-3.2%),组氨酸:1.7-1.8%(1.25-1.35%),异亮氨酸:2.6-2.8%(2.2-2.4%),亮氨酸:4.8-5.1%(4.2-4.5%),赖氨酸:4.6-5.0%(3.5-4.2%),蛋氨酸:1.5-1.8%(1.3-1.6%),胱氨酸:0.5-0.55%(0.45-0.55%),苯丙氨酸:2.3-2.6%(2-2.4%),酪氨酸:1.9-2.0%(1.5-1.8%),苏氨酸:2.5-2.8%(2.4-2.7%),色氨酸:0.7-0.75(0.5-0.6%),缬氨酸:3.0-3.2%(2.6-2.9%)。
丝氨酸:2.3-2.5%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0%-70%。
农业饲料用鱼粉的质量判断及检测摘要: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但是市场上的鱼粉时常有掺假现象发生,而且掺入的大多是廉价的不易被吸收的羽毛粉、植物根茎粉、皮革物等,大大降低了饲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鱼粉的质量进行监控,下面介绍鱼粉的质量检测方法。
一、感官特性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但是市场上的鱼粉时常有掺假现象发生,而且掺入的大多是廉价的不易被吸收的羽毛粉、植物根茎粉、皮革物等,大大降低了饲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鱼粉的质量进行监控,下面介绍鱼粉的质量检测方法。
一、感官特性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也有少量的白鱼粉、灰白鱼粉等依鱼品种而有差别。
具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有鱼腥味。
混入鱼溶浆的腥味较重,不可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及过熟的焦味。
鱼粉为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均有可见的鱼丝。
新鲜的鱼肉的肌纤维富有黏着性,所以用手抓取鱼粉,用手指捻,黏性上佳的鱼粉较新鲜。
颗粒细度为至少98%能通过筛孔宽度为2.80毫米的标准筛网。
二、化学检测1.粗蛋白粗蛋白是鱼粉中含有氮物质的总称,从多个样品的检测数据和生产情况来看,国产鱼粉的粗蛋白一般为45%~55%,进口鱼粉的粗蛋白一般为60%~67%,太低可能属于鱼粉原料杂质高所致,太高则可能是掺伪所致。
粗蛋白测定的方法一般用凯式定氮烧瓶法。
2.胃蛋白酶消化率胃蛋白酶消化率是指被胃蛋白酶消化的蛋白质与粗蛋白之间的比例。
合格的鱼粉,其蛋白酶消化率不应小于85%。
方法步骤:准确称取1克左右脱水脱脂鱼粉,放入3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经过预热(42℃~45℃)的0.2%胃蛋白酶液150毫升,盖好密封,在45℃下边搅拌边消化16小时(可用恒温振荡器)。
消化后用滤纸过滤,然后用温水洗净滤纸上未消化物,将未消化物连同滤纸转入凯式烧瓶中进行消化,随后步骤同测粗蛋白,测出未消化粗蛋白量。
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鱼粉粗蛋白-未消化粗蛋白的量)/粗蛋白×100%另外,鱼粉的粗脂肪一般不应高于12%。
鱼粉的鉴别方法(一)、感官特征纯鱼粉一般呈黄棕色、黄褐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也有极少量的白鱼粉. 依据品种不同,所以感观气味略有不同。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基本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进行品质鉴定。
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状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成分;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黄褐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以手握之有疏松之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闻时带有浓郁的烤鱼香味,并略带鱼腥味,但无异味。
掺假鱼粉在诸多特征上都不同于标准鱼粉。
如掺假鱼粉中可见到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以及骨刺、鱼鳞、眼球等标准鱼粉的成分;粉状颗粒较细,易结块,多呈小团块状。
手握即成团块状,发粘;鱼香味较淡、无味或有异味等。
2、盐分检测法进口鱼粉一般盐分在3%到6%之间(因其有回喷装置和直火烘干设备造成),进口蒸汽鱼粉会略低于直火1%左右。
国产鱼粉采用蒸汽干燥,无回喷装置,所以盐分偏低,一般应在1%到3%之间,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是掺杂使假造成的。
3、浮沉法.取样品少许,放入洁净的玻璃杯或烧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静置后,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若水面漂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如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说明有水解羽毛粉或植物性物质掺入,若杯底有一层浅白色粉状物,说明该鱼粉可能含有滑石粉。
4、筛选法将鱼粉样品用孔径为2.80毫米的标准筛网筛选,标准鱼粉至少有98%的颗粒通过,否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使用不同网眼的筛子可检出掺入的杂物。
5、呈色反应法取样品1克和少许黄豆粉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振荡后置60℃-70℃水浴中3-5分钟,取出后置0.1%甲基红指示剂,若出现深紫红色,说明样品中掺有尿素。
无尿素者呈黄色或棕黄色。
6、烟雾测试法取样品少许,火焰燃烧,以石蕊试测试产生的烟雾,若试纸呈红色,系酸性反应,为动物性物质;试纸呈蓝色,系碱性反应,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试验报告 基 层 农 技 推 广 第1卷·18·情况、用药品种、防治次数、用药量、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等内容记载,最后对示范区、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进行产量效果分析。
3 应用效果3.1 示范防治效果2010年,在水洛镇中川村晚疫病预警观测圃内,开展银法利晚疫病预警指导示范防治,马铃薯品种为中熟感病品种K166,根据预警系统显示晚疫病已为第3代第一次侵染,但田间仍未见病斑即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时间比常规放药区(田间病叶始见期)提前5天时间喷药,每次喷药7天后观测病斑数量和发病率(表5),防治效果极为明显。
表5 施药及发病情况统计表区域名称首次施 药时间调查时间8.12 8.20 8.27预警施药区 7.31 偶见病斑病株率0.3% 病株率1.8%常规施药区 8.5下部叶片普遍存 在少量病斑 病株率22% 病株率50% 不施药区 —下部叶片普遍存 在少量病斑 病株率30% 病株率95%3.2 大田应用效果2010年水洛镇中川村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根据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为晚疫病第4代第二次侵染时间(8月1日)为预警指导防治适期,比常规施药时间(田间始见期8月5日)提前4天时间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每隔7天连续喷药3次。
根据调查,预警指导防治田与常规时间喷药相比较,防效提高了18.3%。
通过逐步摸索和准确掌握,2011年,在通化乡通边村万亩高产示范片,根据预警系统指导,从第4代第一次侵染,即晚疫病第一个侵染高峰期(8月8日)之前开始防治,比常规施药时间(田间始见期8月12日)提前7天喷药,防治面积5 000亩,连防3次,辐射带动面积1.5万亩,预警指导防治田比常规施药防效提高22.5%。
通过2年的应用,从田间生长情况和调查结果看,按预警系统指导大田晚疫病的药剂防治,能及时有效推迟发病时间、减轻发生程度,控制病害的流行,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而在全县其它区域没有安装预警系统设备,由于农民不能在准确的时间及时用药,导致晚疫病发生早、流行快、发生程度重,晚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较重。
( 1 )鱼粉的品质鉴别①色泽与气味。
不同种类的鱼粉色泽具有差异性,正常鲱鱼粉应呈淡黄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应呈红褐色;鳕鱼等白体鱼粉应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均具鱼腥味。
蒸煮不透、压榨不完全、含脂较高的鱼粉颜色都较深;如果具有酸、臭及焦灼腐败味,品质欠佳。
②定量检测。
鱼粉中水分含量一般应10% 左右,过高不宜贮藏,过低有可能是加热过度,会导致氨基酸利用率降低。
粗蛋白含量一般应在60% 左右。
正常鱼粉胃蛋白酶消化率应在88% 以上。
粗脂肪含量一般不应超过12% ,大于12% 可能是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这样的鱼粉贮藏时含易发生酸败,出现异味,并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一般进口鱼粉含盐约2% 左右,国产鱼粉含量应小于5% 。
但有些国产鱼粉含盐量很高,易造成畜禽食盐中毒。
故检测鱼粉含盐非常重要。
全鱼粉粗灰分含量多在20% 以下,超过26% 为非全鱼鱼粉。
( 2 )鱼粉的标准迄今中国还没有正式发布饲料用鱼粉质量的国家标准,现仍执行原农牧渔业部发布的《鱼粉》部颁标准。
卫生标准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饲料卫生标准》(强制性标准)执行。
我国鱼粉专业标准适用于以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或鱼品加工过程中所得的鱼头、尾、内脏等为原料,进行干燥、脱脂、粉碎或先经蒸煮再压榨、干燥、粉碎而制成的作为饲料用的鱼粉。
其质量与分级标准如下(见表1 、2 ):表1 饲料用鱼粉的质量标准(SC/T3501-1996 )等级指标项目特等品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色泽黄棕色、黄褐色等鱼粉正常颜色组织蓬松、纤维状组织明显,无结块、无霉变较蓬松、纤维状组织较明显,无结块、无霉变松软粉状物, 无结块、无霉变气味由鱼香味,无焦灼味和油脂酸败味具有鱼粉正常气味、无异臭及焦灼味粉碎粒度至少98% 能通过筛网宽度为2.80mm 的标准筛网粗蛋白质,% ≥ 60≥ 55≥ 50≥ 45粗脂肪, % ≤ 10≤ 10≤ 12≤ 12水分, % ≤ 10≤ 10≤ 10≤ 12盐分,% ≤ 2≤ 3≤ 3≤ 4灰分,% ≤ 15≤ 20≤ 25≤ 25砂分, %≤ 2≤ 3≤ 3≤ 4表 2 饲料用鱼粉的卫生标准(《饲料卫生标准-鱼粉卫生标准》GB 13078 — 91 )卫生指标允许量砷(mg/kg ,以As 计)≤ 10铅(mg/kg ,Pb 计)≤ 10汞(mg/kg ,以Hg 计)≤ 0.5鱼粉的卫生要求如下:1.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诸如植物油饼粕、皮革粉、羽毛粉、尿素、血粉等。
鱼粉质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检验结论的判定1鱼粉质量标准概述鱼粉目前国内执行的标准为SC/T3501―1996[1]具体指标为感观指标:色泽、组织、气味三项,理化指标:粉碎粒度、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盐分、灰分、砂分七项,标准中还规定了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诸如植物油饼粕、皮革粉、羽毛粉、尿素、血粉等,亦不允许添加加工鱼露后的废渣。
鱼粉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l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2]。
具体指标有:砷、铅、氟、霉菌、汞、镉、亚硝酸盐、滴滴涕、细菌总数等9项,SC/T350l―1996标准还规定了鱼粉不得有虫寄生,还单独列出鱼粉中金属铬(以六价铬计)允许量小于10mg/kg。
并把鱼粉酸价作为强制性指标,在用户或检验机构提出时才进行检验,其酸价指标有明确规定,最低等级的鱼粉的酸价要求小于(等于)7mgKOH/g。
以上所述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鱼粉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有关资料[3~6]介绍判定鱼粉质量的营养指标还应测定真蛋白质、动物蛋白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卫生指标还应测定乙氧基喹、甲醛等指标。
鱼粉的掺假检验有许多项目,其中主要有掺羽毛粉、骨粉、木质素、鞣革粉、碳酸钙粉、贝壳粉、蛋壳粉、淀粉质、粗纤维类物质、血粉、杂饼粉、尿素态氮、氨态氮等多项,掺假检验属定性检验,SC/T350l―1996标准中规定有鱼粉内杂质的显微镜鉴别方法,但只能作出杂质的确认,无法作出定量的结论,没有确切的数据说明其质量情况,作者认为要做完上述检验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在日常的生产检验中,企业只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定量分析的指标,就能较确切地反映出鱼粉质量的情况,现将这些分析项目及操作方法概述如下:2在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中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鱼粉的质量饲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和判定鱼粉的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者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定量化学分析检验鱼粉的质量,主要抓好如下几个检测项目的检验。
检测鱼粉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
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
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子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
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辨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瓶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气泡鉴别法。
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
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物。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谷壳粉中谷壳碎片外表面有纵横条纹;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菜籽饼中菜籽壳为红褐色或黑色,较薄,表面呈网状;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不透明或半透明;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成锯齿状;碱处理的骨粒出现小孔。
鱼粉质量评估方法概述鱼粉因其蛋白质含量高,钙、磷比例接近动物所需,氨基酸组成及其比例均衡,含有丰富的功能性营养成分,被誉为优质的动物性蛋白原料,并广泛用于猪、水产等饲料中。
受海洋资源波动影响,鱼粉产量很难保持稳定,价格也大多居高不下。
尽管众多学者研究其在饲料生产中的替代源,但目前极少有能完全替代的原料出现。
随着当前国际形势影响,粮食价格不断攀升,蛋白质替代原料价格已失去其优势,鱼粉的质量评估就愈发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常根据鱼粉掺假方式和特点及其技术级别,决定是采用定性鉴别蔡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当前鱼粉掺假特点:技术趋于隐蔽;用不同原材料混合,做成化学分析数据近乎完美的配方鱼粉;高价鱼粉混廉价鱼粉,因都是鱼粉,化学数据上差异不大;掺假成分占比较低,化学分析数据上差异不大。
所以,单纯依据化学检测已经很难满足目前的质量控制需要,需辅以感官、物理处理、显微镜法、化学鉴别等手段加以评估。
1.感官检测通过视觉方法对鱼粉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记录、分辨;从嗅觉上的感官分辨是否有鱼粉特有的鱼腥味、其他异味来初步判断其成分;通过手捻等触觉感知方法体会鱼粉样本的手感是否符合该鱼粉应有的特性。
2.物理处理主要采用浸泡法、燃烧气味测试法、容重法、筛选法。
通过与正常样本比较区分简单的掺杂及掺假物。
以浸泡法为例:以水、无水乙醇、四氯化碳为试剂,称取一定样品放入适合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浸泡5min,观察水面是否有可疑漂浮物。
正常鱼粉浸泡后几乎没有漂浮物,偶见少量橙红色虾蟹壳。
对可疑漂浮物晾干后置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建议此过程规范称样量、容器、溶剂量、浸泡时间,以便长期统一数据对比。
3.显微镜法显微镜法借助其功能,基于样本颜色、色泽、规格、形状、质地、化学点滴分析等特征区分被检样本中正常颗粒、污染颗粒、掺假颗粒等。
为更清晰地分析样本,此方法往往需要将样本进行筛分、脱脂、碱煮等处理。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准备标准样本及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样本图谱,以方便后期查阅和对比,累积经验素材。
鱼粉的等级、新鲜度及质量判定方法鱼粉一般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两类。
白鱼粉一般由鳝鱼等冷水鱼加工得到。
粗蛋白质含量可将近68%-70%,价格昂贵,主要包括用于特种水产饲料。
而畜禽饲料用的是红鱼粉。
红鱼粉主要原料包括鲢鱼、沙丁鱼、风尾鱼、青皮鱼以及其他各种小杂鱼、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等。
红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62%以上,有的可高达68%以上。
国产鱼粉多用各种小杂鱼、鱼虾加工后的下脚料等制得,蛋白质糖分有的在50%以下。
一、鱼粉等级的划分国标GB/T19164-2003《鱼粉》中按蛋白含量高低来作为划分鱼粉等级划定的主要依据。
鱼粉等级分为4个级别(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二、鱼粉的新鲜度从鱼捕捞上岸到加工成鱼粉的时间长短.以及这一期间的保存方式直接影响鱼粉原料的新鲜度,鱼粉原料的新鲜度对鱼粉质量影响很大。
放置时间太长,放置方式不合理,鱼的新鲜度下降。
一般虾在捕捞后应立即加工,从而可以保证鱼粉的新鲜度。
岸上加工的新鲜度要比在船上加工差一些,而在船上加冰冷冻的鱼,新鲜度要比仍未加冰的鱼好。
1、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是评价鱼粉蛋白质鲜度的指标。
新鲜的原料制成的鱼粉,其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值都低,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好;而鲜度差的原料制成的鱼粉,其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值高,蛋白质含量低且精确度差。
国标规定挥发性盐基氮(VBN)特级品≦110mg/l00g,一级品≦130mg/100g,二级品、三级品≦150mg/l00g。
规章红鱼粉中组胺特级品≦300mg/kg、一级品≦500mg/kg、二级品≦1000mg/kg,三级品≦1500mg/kg;白鱼粉中组胺≦40mg/kg。
2、酸价脂肪是评价脂肪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鱼粉的新鲜程度与其所含粗脂肪的程度有关,鱼粉的水分、粗脂肪含量高及保藏条件差等因素都将影响油脂氧化酸败,导致产生不良行为气味,酸价提高,影响鱼粉的质量。
通过对检验结果综合评价,该标准中规定特级品的酸价≦3mgKOH/g,一级品的酸价≦5mgKOH/g,二级品和三级品的酸价≦7mgKO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