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校车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55
编号:AQ-JS-08998(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浅谈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On the hidden danger of school bus safe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浅谈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去年发生的几件校车惨案,我们不得不把校车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校车安全已经不仅仅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更是牵扯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因此,进一步加强校车管理,提高广大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建立健全学校对校车的管理机制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当前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校车的安全性能差。
校车有一部分是从客运单位、个人购买的二手车,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有的学校甚至租用个人的车况较差的私家车辆来接送学生。
因此校车本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而使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
二是校车超员现象严重。
由于学生分布很不集中,学校校车少,接送一次学生一辆校车得来回好几次,很难有收益,所以很多校车为了省一趟油钱,看到孩子们个头又小,一般就是能塞多少就塞多少,有时候甚至超过200%的核载辆,对学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还有很多私人接送学生的车辆因为想多挣点钱所以有时候一辆核载5-7人的面包车竟然塞进20几个学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省钱,对校车驾驶人的驾驶资格要求过低,有的驾驶人的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有的持假证上路行驶。
另外,校车驾驶员素质不高,超员、超速改装改型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又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接送困难,但频发的校车事故却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牵动每个人的心,校车安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校车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校车安全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得解决对策。
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将临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
由于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风,不顾学生就学路程、寄宿条件等,为合并而合并,给广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了更重的负担。
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为幼儿。
令人悲叹的是: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
12月12日,江苏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一辆校车在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泥潭,事故导致15名学生遇难。
目前,我国有各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60万余所,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有2亿多人,有 9000余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
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条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
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
车体本身不达标导致校车事故多发。
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校车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基层反映:校车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及距离远近是影响学生就读的两大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投入到教育当中,为了争取生源,许多学校纷纷推出“校车接送” 来吸引学生。
因此近年来校车数量猛增,因管理不善引发的校车道路交通事故频发。
一、存在问题一是缺乏资金投入。
大多数学校对于校车的安全运行重视不够,只愿意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及教学设施上,而部分企业更着重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学生接送车由于多为短途行驶,且时间、路线较为固定,易使管理者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忽视了对车辆维护及驾驶人的资金投入。
二是校车没有营运资格、超员现象突出。
学校大多使用核载6—19人的中型普通客车、面包车等,当前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在读生也有几十人,这样的客车远远无法满足接送需要,且学校、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和贪图方便,往往采取一起装的形式,这直接导致了校车超员严重。
且大部分车辆没有办理营运资格证。
三是车上缺乏维持秩序人员。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接送车上未配备有维持秩序人员,而由于小孩子天生具有活泼好动、难于管理,更有调皮的孩子在车上嬉戏打闹,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力,同时也极易发生意外。
四是交通安全意识差。
一些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接触交通方面的知识甚少,学校方面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仅靠交警部门宣传鞭长莫及,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差,部分学生缺乏文明交通的习惯。
二、对策建议一是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发改委、教育、交警、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适时分析现状,查找和通报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分工协作,明晰职责并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新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监管校车日常运营。
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校车准入制度,积极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广泛搜集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为决策服务;学校要负责教育学生家长、学生该乘什么车,不该乘什么车,并对校车的行驶路线进行监督。
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现状与安全保障措施综述(2)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现状与安全保障措施综述如何从悲剧中反思,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确实有效的改善校车安全环境,还学生一个干净安全的学习氛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在我国,校车问题的凸显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出现的,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中小学生因年龄、阅历的限制,对交通中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这种特殊性要求必须由社会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证、对校车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8]。
其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车的安全与否。
所以,借鉴国外的校车管理的先进经验,反思我国的实际情况,需从以下几方面规范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且势在必行,马虎不得!3.1加强校车质量的监管,把好校车生产第一道关。
在美国有专门的厂家负责生产校车,其车辆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能都远远地高于一般的客车。
所有车辆均为“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
在我国,应该在《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9]的前提下,继续制定和修订完善的校车安全成产标准,让校车安全标准成为国家强制标准,要求校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10]。
将校车校车安全将纳入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正规校车服务的推广。
同是可以加强在校车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推行新技术,如采用了GPS系统对校车进行监控[11],实时了解校车的行驶状态,确保校车的安全。
3.2建立严格的校车运行制度,人对车负责,做到一车一驾驶人鉴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各地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尤其是农村地区,每年可以运作的经费相当有限,由学校购买校车并承担运营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了弥补这个管理上的缺失,让经营校车运营的企事业单位或这个体户对校车安全负责。
政府和交管部门必须制定实施相关的责任到位制。
采用“校车专用驾照”和“校车准运证”制度,对校车运营活动的管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学校运营校车活动的管理,另一类是对专业校车运营企业等运营活动的管理[3],进行摸底排查,实行一校一档,一车一档管理,健全校车档案。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校车被撞事件再次刺痛了社会的神经,一时间,校车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校车存在的原因(一)择校成风,划片入学难以实现从我国现状来看,一些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对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关照”,相对优厚的待遇也可吸收到很好的师资。
相比之下,一些较偏远的没有名气的学校,师资和硬件条件就差。
地方政府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按片划分入学,可对那些“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们来说,宁可花钱择校,也不会选择离家较近的“问题学校”,这也就使“大鼻子校车”有了生存空间。
很多名校甚至将校车作为自己招生的优势。
在北京,校车的有无、好坏越来越成为择校的“必要条款”和“重要指标”。
还有一些私家车辆,也变为了人们俗称的“黑校车”,许多黑车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而恶意超员。
(二)家庭因素,送孩子上学成困难现在多数家庭为双职工,夫妻平时上班较忙,而让上一代接送,无疑会给老人增加很大的负担。
在这样家庭中,定时接送孩子已经成为很大的困难。
家长不放心让孩子骑车上学,一些校线车也不能真正做到按时按点到站,相反,学校的校车和私人的“黑校车”倒可以做到“点对点”服务。
因此更多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园专用校车或者“黑校车”。
(三)“公共交通”、“公共利益”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每年寒暑假可以算是一年中路况最好的时候了,只因少了奔波于“战场”的“送子大军”。
还记得我的小学—中营小学位于老城里,老胡同里的道路用“泥泞”、“坎坷”、“曲折”这些词已经不能形容,每走到胡同时,毫不夸张地说,原本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只要来辆私家车就“你塞我卡”,没30分钟完全没有挤进校门的可能。
这也给周围的居民、送孩子后急着上班的家长以及途径的路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统一的校车会减少私家车的数量,降低给路况带来的压力。
二、校车安全问题的责任归属分析如果把孩子看作“沉默的受害者”,那么我们就只得将视角转入四大相关主体身上。
浅谈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去年发生的几件校车惨案,我们不得不把校车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校车安全已经不仅仅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更是牵扯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因此,进一步加强校车管理,提高广大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建立健全学校对校车的管理机制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当前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校车的安全性能差。
校车有一部分是从客运单位、个人购买的二手车,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有的学校甚至租用个人的车况较差的私家车辆来接送学生。
因此校车本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而使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
二是校车超员现象严重。
由于学生分布很不集中,学校校车少,接送一次学生一辆校车得来回好几次,很难有收益,所以很多校车为了省一趟油钱,看到孩子们个头又小,一般就是能塞多少就塞多少,有时候甚至超过200%的核载辆,对学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还有很多私人接送学生的车辆因为想多挣点钱所以有时候一辆核载5-7人的面包车竟然塞进20几个学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省钱,对校车驾驶人的驾驶资格要求过低,有的驾驶人的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有的持假证上路行驶。
另外,校车驾驶员素质不高,超员、超速改装改型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又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四是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庭与在读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钱在孩子的接送上。
一些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接触交通方面的知识甚少,学校方面较少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仅靠交警部门宣传是杯水车薪,造成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差,拒乘违章超员车的意识远没有形成。
二、加强校车管理的几点对策一是加强校车源头管理。
要深入学校开展校车及驾驶人的排查摸底、清理整顿工作。
同时按照校车户籍化管理的要求,联合教育部门对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接送车辆及其驾驶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重新掌握辖区内校车数量、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做到不漏一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检验中发现有交通安全隐患的,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校车管理措施落实。
浅谈当前校车交通安全的隐患及对策当前,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省厅、市局和支队开展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作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的校车交通安全也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所谓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
目前,运行的这些车辆有学校自购的、雇用的;有部队、企事业单位接送员工子女提供的;有私人接送学生的车辆;也有靠学生自己搭乘社会上的营运车辆等等。
因为其搭乘人员多、且中小学生、幼儿具有好动性、情绪不稳定、自制力欠缺等特点,加上当前一些单位或个人用来拉送学生的车辆安全性能低,极容易造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甚至是群死群伤亡交通事故,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结合当前如火如荼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的管理校车,治理校车,确保校车交通安全,保护师生权益不受侵害,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是当前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校车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隐患一:校车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年以来,只要一提到校车交通安全问题,一般人都会这样认为,那是交警部门的事情,其他职能部门乃至政府很少参与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政府部门对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许多地方把解决措施没有上升为政府行为加以贯彻执行,仅凭交警一个部门管理。
隐患二:交警部门、教育部门排查校车力度不够。
目前接送学生的车辆五花八门,品种甚多。
学校迫于自身经济条件和利益,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出校门就没有责任,而对违规校车现象置若罔闻。
交警及教育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信息掌握不清,底数不明,台帐不全,不便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导致此类车辆成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盲区,更是一个危险区。
隐患三:仅注重了对学生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家长的宣传。
目前,交警部门经常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课,这无疑对提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对学生家长却很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本该安全的校车不安全!——对校车事故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探析本该安全的校车不安全!——对校车事故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探析摘要:近段时间,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我们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中国校车的现状、发生校车事故的原因、中美校车的差距以及解决校车事故问题的对策等方面阐述有关校车安全的问题。
关键词:校车事故美国校车事件简介:16日上午9时许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一所幼儿园校车与一辆陕西咸阳号牌大翻斗运煤货车(陕D—72231)迎面相撞。
造成21名幼儿、1名司机及1名陪护教师死亡,此次车祸还造成车上的44人受伤,伤者多为幼儿园的儿童,其中重伤十余人。
事故原因查明为出事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核载9人车辆实际上载64人。
且事发时在逆向行驶。
这并不是这段时间唯一的一起校车事故,河南淮阳一校车与路边砖堆挂擦,造成一女童死亡;北京门头沟幼儿园大巴超载超速,造成两人死亡;湖南省松江镇校车坠河,造成14人死亡;湖南娄底一校车超载翻入池塘,造成4幼儿死亡……惨案就这么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校车安全问题。
事发后,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处理现阶段问题和做好善后工作。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要求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调查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由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公安部、教育部组成的工作组也已赶赴现场,指导地方做好伤员救治、善后处置和事故查处等有关工作。
目前,正宁县已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并全力开展救人,调集最强、最优秀的医护人员抓紧抢救伤员。
此外,还开展对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一、中国校车现状这并不是这段时间唯一的一起校车事故,河南淮阳一校车与路边砖堆挂擦,造成一女童死亡;北京门头沟幼儿园大巴超载超速,造成两人死亡;湖南省松江镇校车坠河,造成14人死亡;湖南娄底一校车超载翻入池塘,造成4幼儿死亡……纵观中国校车事故的发生,首先,因为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自己上下学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多存在于义务制教育和幼儿园阶段。
[关于校车安全问题]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关于校车安全问题]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接送困难,但频发的校车事故却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牵动每个人的心,校车安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校车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校车安全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得解决对策。
一.安全问题的事例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将临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
由于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风,不顾学生就学路程、寄宿条件等,为合并而合并,给广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了更重的负担。
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为幼儿。
令人悲叹的是: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
12月12日,江苏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一辆校车在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泥潭,事故导致15名学生遇难。
目前,我国有各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60万余所,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有2亿多人,有9000余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
二.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条(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
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车体本身不达标导致校车事故多发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浅谈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校车在学生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之而来的是校车的安全问题也日渐引人关注。
在学校接送学生过程中,校车的安全问题难以忽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隐患,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从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讨论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
一、校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1. 学生搭乘校车出现的安全问题随着校车行驶时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学生的安全也普遍受到了威胁。
在越来越多的校车事故中,学生死亡或受伤占据了高比例。
学生搭乘校车安全问题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车超载超载是导致学生校车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校车超载,不仅严重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且影响市容秩序。
超载的校车让学生处于危险之中,加速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2)驾驶员不规范驾驶一些校车驾驶员存在超速、违章行为等不规范驾驶问题,会直接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比如,一些驾驶员经常违反红灯、变道、并线等交通规则,从而引起碰撞和其他交通事故。
(3)经费不足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无法修缮、更新老旧的校车,这样会直接影响校车的安全,导致一些隐患长期存在,也会增加驾驶员为了追求更长的服务时间而选择隐蔽的质量问题。
2. 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特殊环境的安全问题特殊环境的出现,如雨天、雪天等,校车的安全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这时,驾驶员也容易疲劳驾驶,还容易出错。
(1)天气恶劣时影响校车安全问题加大天气恶劣时,校车遇到的安全问题会加大。
因为恶劣的天气会使道路湿滑,导致车辆掌控变得更加困难。
此时减速车速和保持车距的重要性也将更加显著。
(2)驾驶员疲劳驾驶由于人类的生物学习惯,晚上的疲劳驾驶会令行车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但是,一些校车驾驶员加了班或者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驾驶校车,容易发生事故。
二、解决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1. 校方应该提高对校车安全的关注对于学校经营校车的安全问题,应有更加负责的态度。
学校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校车检查制度,对校车定期检测,对老旧校车进行及时的整修以及及时的换车。
校车安全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到教育中来,为了争取生源,许多学校推车了“校车接送”的优惠政策,从而导致校车数量激增。
校车的出现,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繁发生,校车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公众的热议焦点,并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引言校车是指获得有关运营的交通许可,用于接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幼儿、中小学生的载客汽车。
当前学校投入运行的校车的形式: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
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校车主要是后三种方式,而大多数农民子弟的学校则采用社会运营的车辆。
但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基本是利用普通的客车承载儿童,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校车的不规范,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1近年来我国校车事故报道和统计分析由于我国校车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比较缓慢,加之缺乏成熟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近些年校车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1 校车事故报道案例1:2008年11月26日,吉林省榆树市一幼儿园“黑校车”超载,发生追尾事故致幼儿1死12伤。
案例2:2009年10月19日:湖南省娄底市涟滨办事处澄清村,一辆载有30名孩子,一名教师的娄底市春田花花幼稚园校车不慎翻入路边的池塘,3名幼儿溺水窒息死亡,1名幼儿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26名幼儿不同程度受伤。
案例3:2009年11月23日8时许: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天平镇境内,一辆幼儿园校车与一辆重型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6死2伤。
死者中除1名司机和1名女老师外,其余为3名男孩和1名女孩,另2名女孩受伤。
案例4:2010年12月31日下午3时50分左右,成都新都区新繁镇家具园区阳光林森路发生一起惨剧。
一个7岁男孩从正在行驶的校车中掉下,直接落到右后车轮下方,当场殒命。
校车安全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东营班耿成涛2014年12月2日中午13点30分左右,一辆垦利街道中心小学的校车,在中午接孩子上学返回学校的途中发生了侧翻,而发生侧翻的地点就位于和学校一墙之隔的一条乡村小路上,在事故现场还有一个明显的翻车痕迹。
事故最终造成3名小学生死亡、一名重伤的严重后果。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如何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呵护,是政府机关应该尽快思考的问题,在一系列校车事故面前,我们的政府要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正如温家宝总了所说: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一、校车的概念和标准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
按乘坐对象分为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和其他校车,按车辆属性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
专用校车是指设计和制造上专门用于运送学生的校车,非专用校车是指设计和制造上不是专门用于运送学生的校车。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并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专用小学生校车”是指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防火措施、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出口、车内布置、车内照明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标准包括:校车车窗应下半部分固定,也可为全封闭车窗;校车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乘员为13至24人时,应急出口数量不少于3个;小学生座椅不应是易折叠的单人座椅,必须每座配备安全带;校车应至少安装1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位置应靠近通道等。
专用小学生校车还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它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
关于校车安全分析摘要:本文先介绍校车安全案例,再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比了国外校车与我国的差别,最后找出解决措施。
关键字:校车事故原因措施一、校车安全案例校车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必需品,但最近由于校车问题造成的事故连续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来,校车伤亡事故总量超过黑煤窑的矿工的死亡数量。
校车安全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甘肃庆阳正宁县发生的校车超载交通事故更是成为人们心中的噩梦。
2011年11月16日,在甘肃省正宁县发生了一辆运煤货车与一辆超载校车相撞事故,造成18名幼儿死亡,另外44人受伤,其中10人伤势严重。
这一事故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不禁都要询问,孩子的安全谁来保障?对于事故发生的成因,是因为超载?逆行?还是由于天气原因,或者是是货车司机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校车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下面我们看一些由于校车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1)2010年4月6日,汕头市发生了一技工学校校车与一辆散装水泥罐车和一辆小轿车发生连环碰撞,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的惨剧;(2)3月8日,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某民办学校的两辆校车发生碰撞,一辆核载45人,实载55人,一辆核载48人,实载58人,各超员10人;(3)2011年12月2日,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境内106国道上的校车侧翻,面包车塞15人,爆胎侧翻6人受伤。
二、我国校车使用现状与问题校车使用现状:我国校车的使用现状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乱”。
1.车型方面:由于国家未强制执行专用校车的使用标准,从现在的实际使用情况看,用来接送中小学生的车辆五花八门,甚至马车、拖拉机、三轮摩托、面包车等社会车辆也用来运送学生上下学;2.质量方面:很多车都年久失修,为了节省成本,很多学校都敷衍了事,对校车没有按期进行修理和检查,很多校车没有“安全带”。
我国校车问题:1.缺乏科学统一的校车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各地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各政府补贴的营利型组织经营四种,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各地情况也很不均衡;2.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对校车的管理宽严不一。
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作者:樊宏鹏王中平高亮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07期摘要:教育问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其关乎到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前景,保证孩子安全和稳定的接受教育才是必要前提,其中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维护学生安全问题是校方的基本权益。
就目前的校车安全管理问题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受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没有把校车安全问题予以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才能让我国校车安全管理问题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校车学生安全管理机械1 引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得到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政府和机构投入了大量财力。
为了学生上下学能更加方便,在校车的选购和建造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由于数量的增加也造成我国的校车安全事故越来越多,有不少的学生群体在其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有关校车安全管理的问题成为了人们饭后讨论的重点。
由于其运输着非常重要的群体,让校车安全管理问题直接上升到社会关注的热点性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手段,提高管控水平以及校车的运行稳定性刻不容缓,是当前教育管理人员最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现状校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问题的主流,校车数量的提升是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还包括人们的疏忽和不在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控制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让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建立起稳定的绿色通道,是未来教育行业的重点中心工作。
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安全隐患问题。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校车与其他商务车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构造上都存在明显区别,双方的功能性也完全不同,尤其在校车材质选用上,都是采用更加经久耐用的材料来设计,使其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国内,无论从外观外貌还是功能性上来说,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也属于摸索和发展阶段,其次校车的生产和使用也是在最近十来年才正式重点发展的,因此在数量上还没达到普及。
从公共政策角度浅析我国校车安全问题作者:张欣来源:《商情》2014年第35期【摘要】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已经深深的刺痛了全社会的神经,校车事故造成的冲击波也直接到达了国际最高领导层。
校车安全问题涉及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
校车安全问题已是一项急需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制定理论,探讨校车安全事故及引发的关于校车安全政策的制定过程。
【关键词】校车安全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制定过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桂林称: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来,校车的伤亡事故总量要超过国家报道的黑煤窑的矿工死亡数量,这个数量非常惊人。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与政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共”二字,并非所有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
所谓的公共政策,必须要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需要进入政策议程并依靠国家来解决。
(一)事件回顾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该镇某幼儿园一辆载有64人的校车与一辆大翻斗运煤车迎面相撞,造成18名幼儿、一名司机及一名陪护教师死亡,44名幼儿受伤。
据悉,该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要看到的是这类交通事故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地方的校车事故不断地将悲剧重演。
(二)事件背景在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一扩再扩。
许多居民的居住地距学校集聚的中心城区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校车无疑是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其重要措施是“撤点并校”(撤销教学点,合并学校)。
教育资源虽然集中了,但也间接导致了安全隐患。
“撤点并校”催生了“校车”,但与此相配套的校车管理制度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校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催生了“校车事故”。
(三)校车问题的界定对政策问题的界定要经历一个从社会现象到社会问题再到政策问题的过程,校车安全问题的界定也不例外。
甘肃省庆阳校车事故发生后,江苏丰县、云南、湖南、湖北、福建、广西等地相继发生了校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