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的原因是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2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3-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含解析3-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2。
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
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自然背景及开发原则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1)概况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2)自然背景①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小.2.19世纪后期(1)开发情况: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
(2)后果①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②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以及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的SO2,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
3.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1.开发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具体模式: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4.效果: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读教材图3.14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关注以下问题:(1)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诺克斯维尔市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特点?提示:(1)该图是曲线柱状图,反映了气温和降水量两个气候要素的年内分配和组合状况,从图中可读出,诺克斯维尔市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与成因
秦为胜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依照常理,该区域应该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气候特征应该是夏秋季多降水,冬末春初降水相对较少。
为什么这里的气候特征会与众不同呢?其原因是大气环流与地形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的:
1.田纳西河位于中部平原的南部、美国的东南部,冬季还经常有墨西哥湾带来大量的水汽;且由于北美中部没有高山,北方冷气流长驱南下,受阿巴拉契亚山阻挡,这里成为冬季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容易形成锋面雨,所以此地降水总体较丰富。
2.田纳西河在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冬季成为冬季风南下的迎风坡,冬季风经过五大湖、哈得孙湾广阔的水面,吸收了一定的水汽,到达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后,被地形抬升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故形成了冬春多雨的特点。
3.到了夏秋季,墨西哥湾暖流增强,极地冷气流退缩,雨带北移到美国东北部到加拿大东南部一带,此地受副高下沉控制,降水稍少(相当于江淮的伏旱)。
4.该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夏季处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总之,田纳西河流域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即处于夏季风的背
风坡,夏季降水不如阿巴拉契亚山东坡多;而冬季,田纳西河流域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阿山东部的背风坡多。
加之盛夏季节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降水较少,导致田纳西河流域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概况一、自然特征1.河流概况田纳西河(英文名称tennessee river)是美国东南部的一支河流,最终注入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西坡,由霍尔斯顿河和弗伦奇布罗德河汇合而成,河流形状呈“u”字形。
以霍尔斯顿河源头计,河长约1450千米,流域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
田纳西河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
但因其上游河水湍急、河道狭窄,故上游的河段航运价值不高。
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河道较宽、河水流速较缓,尤其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的河道,非常利于通航。
该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汛期在冬末春初,无结冰期,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2.气候特征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得知,美国东南部与我国东南部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地均处于亚热带地区,都濒临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
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该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性不大,并且冬春降水较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气旋活动的影响。
北美洲东部冬夏季风也随季节而更替,但不如东亚地区显著稳定。
主要是因为:第一,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远不如东亚强烈;第二,北美洲没有横亘大陆的东西走向地形阻障,无法将北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与来自于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分开,属性不同的气团不断交锋,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破坏,所以降水不如东亚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季节分配相对均匀。
北美洲的气旋活动尤其以冬季最为频繁,使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季降水多。
原因二:地形因素的影响。
田纳西河流域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高度、宽度不大,并不能构成气候的重要分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冬季,来自极地的冷气团(加拿大气团)在南下的过程中,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变暖,经过五大湖地区后,湿度略有增大,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的抬升作用下,形成较多的降水。
一: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成。
1、该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夏季时属于海洋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该流域属于中央大平原的南部,纬度较低,冬季时由于狭管效应冬季风易于南下,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会,产生大雨、暴雨二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争论;北美洲的气候不同于亚洲,也就是季风性不明显,在冬春季节照样有一定的降水量.田纳西河流域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比较明显,降水稀少.在冬春季,北冰洋的极地气流,可迅速南下至墨西哥湾,使冬季气温低,但同时,墨西哥湾暖流与大西洋暖流产生的湿气与极地气流在美国东南部相遇,产生锋面雨。
到了夏秋季,墨西哥湾暖流增强,极地气流退缩,雨带北移到美国东北部到加拿大东南部一带,美国东南部被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控制。
高温少雨。
因为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位于美国东南部,所以田纳西河冬春雨水多。
三有人说是因为地形造成的,冬春处于大陆吹向海洋气流的迎风坡,夏秋处于海洋吹向陆地的背风坡资料:美国东南部河流,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
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由霍尔斯顿河和弗伦奇布罗德河汇合而成。
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于肯塔基州帕迪尤卡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以霍尔斯顿河源头计,长约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大部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
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
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
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
成立于1933年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一)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价值突出。
(二)气候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少——水热组合较差。
(三)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铜锌磷二、田纳西河的开发(一)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早期开发形式——种植棉花;木炭炼铜2.存在的问题(后果)(1)高强度种植棉花——土地退化(2)扩大耕地与木炭炼铜——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3)炼铜排放二氧化硫——酸雨(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1.流域开发的核心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2.综合开发形式(1)防洪、灌溉、养殖(2)航运(3)发电——炼铝、化学工业——两岸形成“工业走廊”(发电——水电、火电、核电)(4)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源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5)旅游(6)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采矿区生态恢复与治理[例题与练习]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回答1~3题。
1.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级开发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3.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第2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子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回答1~4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2.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后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D.炼铜企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3.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级开发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解析:第1题,虽然受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的制约不利于航运,但是流域内资源丰富,航运价值极大。
第2题,19世纪后期对流域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3题,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第4题,田纳西河两岸工业的发展依靠当地丰富而廉价的水电资源。
答案: 1.D 2.B 3.D 4.D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5~6题。
5.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6.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5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且径流并不丰富;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流域的综合开发1.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 m3/s减少到2 450 m3/s。
材料二500多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1)题,通过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第(2)题,图示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径流补给主要是阿尔卑斯山区季节性冰雪融水,而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河口附近径流补给主要是冬季降水。
第(3)题,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原因,主要从法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回答。
随着法国核电比重不断上升,对水电需求减少,加上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
[答案] (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田纳西河开发的借鉴意义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及原因:田纳西河属密西西比河东部的一条支流,源于阿巴拉起亚山东北坡,整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降水少是因为位于大西洋水汽的背风坡;冬季,又是北方冷空气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田纳西河开发前的状况随着人口的增加、森林破坏、草地开发、水土流失加剧,随着有色金属矿的开采、环境污染加剧,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3、田纳西河开发思路任何一个地区的国土整治都必须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流域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多样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规划下,修水坝、船闸、开发水能、发展航运,兼顾养殖与灌溉,减少了人口上升对土地的压力,调整了农业的产业结构,恢复生态。
在此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水能和有色金属,发展冶金和钢铁工业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应运而生。
在资金与技术的支撑下,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建自然保护区,游览区)和环境治理,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借鉴意义:○1因地制宜是区域整治的灵魂。
○2跳出人地矛盾恶性循环怪圈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
○3流域治理必须以水能开发为切口,综合开发为核心。
○4合理配置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林牧渔,发电、开矿、冶铁、制造等)。
○5统一规划是保障。
○6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相得益彰。
5、地理教学的借鉴教材改革以后,知识的系统性降低,案例教学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描述较多,归纳较少;学生完全能读懂,教师做什么?设问——回归主干知识——地中海气候?——动力指向型?——立体农业?引导理解——多问为什么概括提炼——掌握教材精神,提升学生能力。
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016·全国Ⅱ卷,36(1)2015·全国Ⅱ卷,9~102016·浙江卷,37(1)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流域开发的自然和社会背景。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018·江苏卷,32016·全国Ⅱ卷,36(2)(3)(4)2015·全国Ⅱ卷,11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流域开发建设的现状,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了解地理概念地理概念1.流域流域又称供水区,是由A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又称河系,由B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分析流域背景背景分析1.田纳西河流域概况(1)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2)发源地: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3)地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拓展延伸] 1.水能开发条件评价=自然条件(流量+落差+峡谷)+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资金+技术)。
2.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水文特征(流量及其变化+结冰期+落差、流速)+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支流+河网密度)+运输需求(流域经济发展水平)。
探究开发状况早期开发流域的早期开发方式及其后果时间开发状况后果18世纪下半叶开发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田纳西河流域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整合治理对策治理对策1.开发方针(1)把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知识拓展] 什么是梯级开发?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因从上游到下游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三章第二节课时1 Word版含答案[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表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的开发方向及产生的后果。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河流开发的原则:既要考虑河流的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1)概况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A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3)田纳西河流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解决?(4)田纳西河流域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这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水量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水量大,夏秋水量小。
田纳西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田纳西河降水冬末春初多,夏秋少。
(2)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3)水运(河运、内河航运)。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
修建水库。
(4)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水能集中,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的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第30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练xx高考导航考纲解读1.以某流域为例,掌握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提示1.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
(重点)2.流域开发的现状与开发原则。
(重点)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原则。
(难点)考点一流域的开发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地理背景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
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利于流域开发;早期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2)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思考探究】■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提示:夏秋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冬末春初降水多,气候冷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
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
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地形④植被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2.红水河和黑龙江航运量均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降水气温B.地形气温C.地形降水D.资源地形解析:第1题,水能资源与其流域的地形(起伏大)和降水(降水多)有密切的关系。
第十四课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选择题[2018·河南一轮诊断调研]下表为世界某大河流域的数据统计表。
读表,完成1~3题。
1.该河流是( )A.黄河B.勒拿河C.刚果河D.亚马孙河2.该流域( )A.经济发达,交通便利B.气候干旱,灌溉农业发达C.气候湿热,地广人稀D.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低3.推测该流域适合发展的方向是(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B.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C.适度发展生态旅游D.接纳移民,增加城市数量[2018·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三诊]某河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洪涝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
图K12-1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图K12-14.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5.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 )A.建蓄洪区B.裁弯取直C.植树造林D.河道清淤6.根据材料推测,该河流可能是 ( )A.辽河B.黄河C.淮河D.珠江[2018·河北邯郸1月质检]每年的10月份,黄河三门峡大坝上游会进入蓄水期,黄河两岸的库区滩涂地将重新回归黄河,黄河水面将再次变宽。
在黄河两岸种豆的农民将在这个时候抢准时机,把黄豆收获到家,否则黄豆将会被黄河水淹没,导致颗粒无收。
据此完成7~8题。
7.三门峡大坝上游的滩涂地能种植黄豆的原因是黄豆( )A.单位面积产量高B.市场需求量大C.生长期与泄洪期一致D.销售价格高8.三门峡大坝上游滩涂地吸引两岸居民种植黄豆的主要优势是( )A.地势平坦B.临近水源C.土壤肥沃D.高温多雨[2018·河南名校第二次压轴考试]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如图甲)。
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耕地出现。
一: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成。
1、该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夏季时属于海洋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该流域属于中央大平原的南部,纬度较低,冬季时由于狭管效应冬季风易于南下,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会,产生大雨、暴雨
二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争论;
北美洲的气候不同于亚洲,也就是季风性不明显,在冬春季节照样有一定的降水量.
田纳西河流域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比较明显,降水稀少.在冬春季,北冰洋的极地气流,可迅速南下至墨西哥湾,使冬季气温低,但同时,墨西哥湾暖流与大西洋暖流产生的湿气与极地气流在美国东南部相遇,产生锋面雨。
到了夏秋季,墨西哥湾暖流增强,极地气流退缩,雨带北移到美国东北部到加拿大东南部一带,美国东南部被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控制。
高温少雨。
因为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位于美国东南部,所以田纳西河冬春雨水多。
三有人说是因为地形造成的,冬春处于大陆吹向海洋气流的迎风坡,夏秋处于海洋吹向陆地的背风坡
资料:
美国东南部河流,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
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由霍尔斯顿河和弗伦奇布罗德河汇合而成。
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于肯塔基州帕迪尤卡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以霍尔斯顿河源头计,长约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大部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
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
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
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
成立于1933年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
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
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
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
降水比率增高。
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1.田纳西河位于中部平原的南部(美国的东南部),冬季还是常有墨西哥湾带来大量的水汽;且由于北美中部没有高山,北方冷气流长驱南下,这里是冬季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且容易形成锋面雨,所以降水较多;
2.田纳西河在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冬季成为南下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经过五大湖、哈得孙湾广阔的水面,吸收了一定的水汽,到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后被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
3.到了夏秋季,墨西哥湾暖流增强,极地气流退缩,雨带北移到美国东北部到加拿大东南部一带,美国东南部被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和副高控制,降水稍少(相当于江淮的伏旱);
4.该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西坡,夏季时属于海洋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居于以上四个原因,所以田纳西地区形成了“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的气候。
我认为,解释原因的时候,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第一,教材中给出的降水柱状图仅仅是属于田纳西河上游地区的一个城市——诺克斯维尔市的,这座城市在夏季的时候恰好位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背风位置,降水自然相对会少一些。
因此该地“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用以上四个原因解释基本合理,但注意这种气候特点仅仅是反映该市或是田纳西中上游地区的气候特点,能否代表整个田纳西流域的气候特点或是代表整个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值得商榷;二是冬春降水较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注意只是相对较少,其实夏秋季还是有一定降雨量的,所以和季风性气候的特征并不矛盾,不属于地中海气候。
PS: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都是处于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其成因都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唯一不同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在的区域主要是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它的海陆热力性差异更明显,表现出的就是冬夏温差更大,降水也更集中在夏季。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在的区域因海陆热力性差异较弱,则表现出温差则较小,降水也更平均,一年四季都有降水!但是否一定是“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那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