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2.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7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湘教版地理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三节,提供了刘御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典型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教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本部分通过图文材料及活动重点介绍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背景。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通过文字材料及3个活动,分析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主要措施及选择这些措施的原因。
(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以文字材料展示了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所取得的成就。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经验,并通过活动学以致用,达到巩固、联系的目的。
二、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课标分析:课标对教学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能够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开发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第二:通过案例进行分析;第三;能够掌握分析流域开发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本案例所采用的方法,分析其他流域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通过案例学习过荒漠化及湿地资源的开发问题,因此对于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较熟悉,同时也能较好的掌握区域地理背景的分析方法。
但是由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学校附近并没有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实际案例,所以对于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内容学生比较陌生。
需要通过教师的逐渐启发来完成学习。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背景,分析该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过程及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分析学习方法,掌握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思考交流等环节,提升合作学习、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文材料的阅读,提升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问题的整理与归纳,培养整理资料及查阅资料的学习能力。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括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现状;综合分析和掌握其开发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调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自然地理知识和解决其他流域问题的能力;运用教师提供的大量素材,论证与探讨合理流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训练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特征能力;并通过学生间合作讨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掌握流域治理的方法,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学生逐步认可河流流域开发过程中,整体关注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及灾害,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开发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学生逐步形成流域内的正确的资源观、生态观、灾害观和发展观。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初步掌握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河流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流域开发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流域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法学法1、教法: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我选择了自主探究、讨论法、谈话法、对比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
最终掌握知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学会区域分析和治理建设的方法,用于实践。
三、教具准备: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田纳西河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容量以及学生的知识视野。
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总称;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航运价值提高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0℃
、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冬末春
—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
:
人口较少,农业较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老棉花带衰落
而面积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湖中蓝绿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
时至关重要
——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该河流
分河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河段水位相对平衡,利于通航;其次,为何田纳西河每年的
水源充足可改善小气候环境。
抗御洪水的能力。
通常所说某水库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就是指水库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原料。
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
方便
迅速流失,在
矿区生态。
、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说要加强开垦荒地、发
③由于农牧
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四、流域的开发早期及其后果。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②结合田纳西河流域地理背景,推导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③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相关图文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②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③创设情境,通过互动交流,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对流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开发的的措施。
2.难点:归纳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根据流域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前预习】流域与水系读流域和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源头、河口、干流、支流、分水岭,画出分水线和干流流向。
2.明确概念:_______: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的集水区域。
_______: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
3.提升思考: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受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思考活动】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特征。
(2)提升思考: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2.读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田纳西河上中下游的地形类型,并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2)指出田纳西河地形特点对区域水力资源和交通的影响。
(3)提升思考:如何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状况?3.读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特征。
(2)指出流域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 3 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地理学科高二年级主编人:张文梅【学习情境】【知识贮备】1、水系(河系):下降在地面上的雨水在水流集中流动的过程中,组成了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
2、干流:一般指水系中河流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主河流。
3、支流:水系中除干流外的全部河流都称为支流。
支流的分级方法是:把直接注入干流的河流叫一级支流,把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河流叫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4、分水岭:相邻水系(或河流)之间的山岭和河间高地。
5、流域:分水岭为界限的河流集水地区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6、河流的水文特点:即与河流中水相关的指标。
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流量:与补给种类、地形和流域面积相关。
水位:取决于补给种类,一般说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与河水补给、降水的种类和降水量多少相关。
结冰期:长短、有无,与气温相关。
含沙量:与植被覆盖情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人类活动相关。
水能储藏量:取决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双方面。
剖析一条河流或某一段河流水力资源能否丰富,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固,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大小又受其余要素的影响,详细剖析思路以下:流域内降水丰富水量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落差大7、河流的水系特点:指河流的形状轮廓特点。
主要有:流程长短、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目及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流(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曲折系数)、源地、沿河湖补给关系等等。
【学习任务】田纳西河的地点田纳西河位于美国,大概在(纬度)邻近,是河支流——河的支流。
起源于,在肯塔基市邻近注入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约平方千米。
知识点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一)自然地理特点1、地形(1)剖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2)思虑 :剖析田纳西河地形特点的利害?2、天气(1)、读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天气资料图,剖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天气种类及天气特点?(2)、研究思虑 :为何流域内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天降水相对较少?(3)、研究思虑: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天气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3、河流(1)、试剖析田纳西河的水文特点和水系特点?(2)、田纳西河的水文和水系特点对发展航运有什么影响?(3)、如何改良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4、矿产资源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锌、云母等,利于发展工业。
海口市灵山中学地理组黄晶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及导学案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图表信息,学生在看图说话的环节中,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去探索新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设计了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但是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并不活跃,学
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不高,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注入足够的激情去带动学生。
在日后的教学中坚持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创设和谐,民主,宽松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什么是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针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的治理和开发活动,也被称为流域综合治水。
其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理念,保护和提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科学的水文地质分析,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优先、统筹发展;•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推广;•构建流域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流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二、田纳西河流域概况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
该流域东起大西洋海岸山脉,西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纵贯美国阿拉巴马、田纳西、肯塔基等8个州,被认为是美国南部地区最显著的水系。
田纳西河横贯流域的同时也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成为自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过度的开发和污染,该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威胁,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受到了约束。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1.水资源调配与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合理规划和安排水资源的利用,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制定水资源管理法案,建立自下而上的河流管理委员会体系,建立多层次监管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库、水闸等防洪设施,改善水资源调配能力;•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加强应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完善环保监管措施,规范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依靠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第2.3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认识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2.知道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某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2)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综合治理(1)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3)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流域产业发展(1)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3.环境保护工作4.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5.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高频考点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平均坡度=落差/水平距离)。
读图,表完成(1)~(2)题。
(1)A.①B.②C.③D.④(2)关于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是()A.①—水产养殖B.②—水土保持C.③—内河航运D.④—梯级开发答案:(1)A(2)B【变式探究】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在下降,上中游水库的增建,截留了大量的黄河水以及泥沙,能够引起该种变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过程,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过程及成果。
难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田纳西河流域的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章节,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概念,阐述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果,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
2. 思考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价值观:观察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相关的水利工程或环境治理项目。
2. 邀请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一线经验和见解。
3. 开展学生小组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流域进行模拟治理与开发的策划。
九、教学日程安排:1. 本节课计划授课时间为45分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水较少,流域水量不稳;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洪涝频发。
资源:水能、煤、石油、金属矿。
2. 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与当地洪水有什么关系?3.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滥是否有加剧作用?【思考:】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为什么?过度垦殖,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加剧。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流域治理的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游。
1、梯级开发什么是河流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什么重要意义?2、域工业建设,确定工业建设的依据是什么?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薄利取胜”——廉价、充足的电力动力指向型——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等优化调整后——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田纳西河流域电力工业有哪几种类型?其发展与其他工业发展有何关系?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3. 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4. 上述特点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种植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变废为宝;☆发展林业,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案例迁移:】目前,洞庭湖区正在进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综合治理工程,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充分开发洞庭湖流域的水能,利用水电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利用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
5、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实现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制定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建立了多个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风景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2、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3、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4、重视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业三、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
三、教学难点:1.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引发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分析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4.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让学生对比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加深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 案例资料:其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图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概况,讲解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分析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3. 第三课时:分析其他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四.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
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
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者湖泊,甚至有的河流称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
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
比如说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秦岭。
【板书】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一)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从五个方面来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概况——主要是通过看图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位置:中低纬度,美国东南部,距墨西哥湾不远,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2)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思考】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什么区别呢?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和早春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较少,雨热并不同期。
【探究】田纳西河流域为什么“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学生课堂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首先看冬季的时候冷气团来自哪里?北冰洋。
而墨西哥湾的暖气团携带大量的水汽也开始北上,又因为中部是大平原地带,冷暖气团就会在这个区域碰撞,形成一个锋线气旋,锋面气
旋活动频繁,就会在冬春季节带来丰沛的降水。
在夏季的时候,由于田纳西河在山脉的西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夏季降水较少。
(3)地形:上游是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是冲积平原
说到洪涝灾害,我们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如何去分析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呢,老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如: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台风等)——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水系形态(如:流域广,支流多,干、支流汇合处,河水暴涨;扇形水系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③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
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
②围湖造田(调蓄能力降低。
)
(4)水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主汛期12月至次年4月中旬。
【补充】分析河流航运价值的思路:
(1)自然因素:
①河流的水量及季节变化;
②水流是否平缓;
③结冰期的长短;
④航程(受降水、气温和地形影响)
(2)经济因素:
①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
②人口密度(城市多);
③资源多少
(5)自然资源:有丰富的煤、铁、磷、铜、铅锌等。
【板书】(二)治理前的社会经济概况
通过对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学生自主归纳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利和弊。
二、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成立TVA。
2.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提问】什么是河流梯级开发?对防洪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为了减少工程量和淹没迁建损失,就近开发,就近发电,结合河流地理地貌特征,从上游或上游河段至下游,呈阶梯状修建一系列水电工程,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
洪水季节,各大水坝可逐级有效截留洪水,可大大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危害程度
3.电力先行。
4.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5.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的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思考】那为什么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呢?
【板书】三、今天的田纳西河
【板书】四、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思维建模】
【课堂练习】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板书设计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
2.气候
3.地形
4.水文
5.自然资源
(二)社会经济条件
二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
.
成立TVA
2
.
防洪
3
.
电力
4
.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5
.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
、
今天的田纳西河
四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