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框图型推断解题方法分类点拨

  • 格式:doc
  • 大小:110.5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图型推断解题方法分类点拨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黄庄中学王强

物质推断题从出题形式上可分为叙述型、表格型、反应式型和框图型等几种类型。不管哪种类型的推断题,其解答过程一般包含审题、分析、解答、检验这四个环节。“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是解推断题的关键,而突破口往往为物质的特征。物质特征包括两方面:一是表面特征,如物质的色、态、类等;二是反应特征,如特征现象、特征条件、特征性质(特性)等。

框图型推断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和趣味性,在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率最高,属推断题中的热点题型。框图型推断题按构图特点又可分为两种:流程式框图和迷宫式框图。

下面就框图型推断题,在解题技巧上分类及加以介绍:

一、流程式框图推断题

例1(2013年长春市)某固体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Cl2、Mg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该物质是;(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A、B、C、D四种无色溶液中,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Ca(OH)2溶液的是。

参考答案:

(1)NaCl(或氯化钠)

(2)NaCl 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3)A、B、D

解析:加水溶解可得白色沉淀a,且该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结合所给的五种物质,推知该沉淀中一定含有CaCO3;无色溶液B能与NaOH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可推知沉淀b是Mg(OH)2,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MgCl2和CaCl2,进而可推知白色沉淀a的成分为CaCO3和Mg(OH)2,进一步推知该固体中一定有MgCl2、CaCl2、Na2CO3、NaOH;由无色溶液A滴加酚酞变红,说明A溶液呈碱性,加过量的CaCl2后得白色沉淀c和无色溶液D,可知沉淀c 是CaCO3,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2CO3和反应生成的NaCl,一定无NaOH。

方法点拨

(一)题型特点

流程式框图推断题特征非常明显,物质(事物)的发展方向一致,像一条支流众多的大河。流程式推断题的信息点多分布在框图之中,它更像图形化的文字叙述题。其源头,要么是一些假定的物质,通过推断对物质成分得出明确的结论(如一包白色粉末类题);要么是一些给定的物质,通过实验对其中某一物质进行提纯(如粗盐的提纯或金属混合物中提纯贵重金属)。

(二)解答技巧

1.解读分支,明确类型

流程图中产生分支的情况通常有两种:一是各物质因溶解性不同,加水后过滤而分为固、液两组物质;二是因加入药品(或溶水后)反应生成了固、液、气不同状态的几类物质。

2.逆向推导,正向检验

流程式推断题的突破口多存在于分支中,故逆推法是这类题最常用的手法。用逆推法由果推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或前后结合进行推导。如例题中,由加入稀盐酸得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知白色沉淀a为CaCO3;由与NaOH反应生成Mg(OH)2,知溶液B中含MgCl2。

3. 成分增减,至关重要

流程式推断题物质成分有一定的改变性和存留性,关注流程中物质成分的增减,对理清整题的来龙去脉至关重要。成分减少可以是过滤除去,还可以是加入药品后反应掉了;成分增加可以是反应生成,还可以是加入的试剂或试剂过量的部分。特别提醒的是,弄清试剂的用量是适量(足量)还是过量,对正确求解非常关键。例题中无色溶液D中含有酚酞,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Ca(OH)2溶液,

酚酞就是前面实验中加入的试剂,带有极强的隐避性。

二、迷宫式框图推断题(指非流程式以外所有的框图型推断题)

例2(2013年南宁市)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

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

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

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

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HCl Na2CO3(2)复分解

(3)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由两种元素组成,可推知B是盐酸;能与盐酸反应的常见钠盐只有碳酸钠;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且与C分别存在着转化和反应关系,进而可推出二者分别为NaOH和Ca(OH)2;E是C与盐酸的产物且能与两种碱反应,故E为CO2。

方法点拨

(一)题型特点

迷宫式框图题比流程式框图题出现率高得多,属框图题中的主流。迷宫式框图题形状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状,图上各物质以字母形式给出,信息极少彼此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像待解的迷宫。整题的难度与框图的繁杂程度和给出信息的多少密切相关。

(二)解答技巧

1.标注有效信息

与流程式推断题不同,这类推断题的信息点大多存在于题干之中(有些题目部分信息存在于问话中)。解题前一定要将信息读到看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将重要信息在框图相应字母上做好简明标注。如钠盐、白↓等。

2.明确物质关系

物质间的关系取决于连线的方式:“—”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反应;“→”表示前者能转化成后者;“”表示两种物质间能相互转化。不管哪种关系,

均要求我们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有关性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规律特点等有着熟练地掌握。物质间单向转化的,一定要看准谁转化成谁,这种关系反应物可按需要任选,生成物可按需要任留。如果是多种物质均指向同一物质,根据经验这种物质是盐或水的面较大。两种物质间相互转化,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积累。这样的例子挺多:如H2与H2O;CO与CO2;CO2与CaCO3;Fe与Fe3O4等。

3.巧寻解题题眼

“题眼”即解题突破口。有些题目题眼给的很直白,通过解读物质信息即可得到,如例2中的物质B。但有些题目中题眼非常隐避,要在解读信息的基础上,需结合物质间的关系,深挖细找反复推敲才能得出,要巧寻。

4.关注重复字母

重复的字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彼此独立,推出一个余者全清,如例2中的物质B;另一种情况是两处或多处相互关联相互印证,需综合考虑共同推出。无论哪种情况,重复出现的字母一旦明确身份,在框图上一定要一次全部标出。

5.落实最后检查

推断结果全部出炉,可将各物质对号入座。若物质特征及相互关系均严丝合缝,推导结果肯定完全正确。否则,找准症结,重新思考,直至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