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舌诊
- 格式:pdf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41
•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苔观察与分析目录•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图文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01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诊定义及作用舌诊定义舌诊作用舌与脏腑经络关系舌诊原理及方法舌诊原理舌诊方法望舌质(神、色、形、态)、望舌苔(苔质、苔色)。
02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质颜色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轻者。
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气虚、阳虚等。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色深红,舌尖有红点,多属热盛,气血壅滞不畅。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老嫩胖瘦点刺裂纹舌质润燥辨识润燥糙粘腐腻03舌苔观察与分析白苔黄苔灰黑苔030201舌苔颜色判断舌苔厚薄程度评估薄苔厚苔舌苔润燥辨识润苔滑苔燥苔04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象特征描述舌质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舌下络脉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红舌淡白舌舌质颜色鲜红,提示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绛舌胖大舌舌质胖大,提示水湿内停或脾虚。
紫舌舌质颜色青紫,提示血瘀或寒证。
瘦薄舌舌质瘦薄,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裂纹舌舌质有裂纹,提示热盛伤阴或血虚不润。
齿痕舌舌质边缘有牙齿痕迹,提示脾虚或水湿内停。
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感冒01咳嗽02哮喘03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01020304胃痛泄泻便秘失眠05图文结合实例讲解1 2 3淡红舌,薄白苔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下络脉隐现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舌形异常舌下络脉异常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
解读为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解读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解读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
解读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06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现场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观察观察舌形观察舌质观察舌苔讲解舌诊注意事项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舌诊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舌诊知识点总结一、舌诊的基本知识1. 舌头的形态:正常人的舌头应该居中,舌面平坦,呈椭圆形。
如果舌头偏向一侧或者出现向一侧偏移,往往意味着某些脏腑出现了问题。
2. 舌头的颜色:舌质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正常舌体颜色应淡红润泽。
若舌体颜色过淡或者发黯,往往意味着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等情况。
3.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情况也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苔分为厚薄、色白色黄、湿燥等多种情况,不同的苔草情况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病理变化。
4. 舌的大小:舌头大小与肾的阴阳之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舌头的大小也是舌诊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之一。
5. 舌头的静态和动态:观察舌体颜色、纹理情况,以及观察人在张口、伸舌、吞咽等动作时的舌头形态,也是舌诊的要点之一。
二、舌诊与内脏关系1. 舌尖:舌尖对应心脏,心脏属于火,舌尖正常情况下颜色应该是红润。
2. 舌头:舌头对应脾胃,脾胃主要消化吸收,舌面的润不润泽,苔草的情况可以反映出脾胃的健康状况。
3. 舌根:舌根对应肾脏,肾主水液,肾主骨,所以舌根部位的形态和色泽情况可以反映出肾脏是否健康。
4. 舌体两侧:舌体两侧对应肝胆,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往往可以反映出舌体两侧出现的异常情况。
5. 舌体中部:舌体中部对应脏腑的阴阳之气,舌中部的苔草情况也是反映出脏腑阴阳气的重要指标。
三、舌诊常见病症1. 舌红:舌头颜色红润过盛,往往意味着体内热盛,往往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考虑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2. 舌胖:舌头偏大、舌质肥厚,往往意味着肾阴亏虚和痰湿之病,可以考虑滋阴清热、祛痰健脾的中药治疗。
3. 舌瘦:舌头发干,舌体呈红色,往往伴有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考虑滋阴养血、清热安神的中药治疗。
4.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出现厚、腻、黄等情况,往往伴有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以考虑祛湿健脾、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四、舌诊的注意事项1. 环境光线:在进行舌诊时,要注意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观察舌头的情况。
舌诊入门基础知识大全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湿度等特征,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是舌诊入门基础知识的
详细介绍。
一、舌头的形态
1.舌头的大小:正常情况下,舌头大小适中,不过大也不过小。
2.舌头的形状:正常情况下,舌头呈现略微弯曲的形状,两侧对称。
3.舌头的厚度:正常情况下,舌头的厚度适中,不过厚也不过薄。
4.舌头的质地:正常情况下,舌头的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二、舌头的颜色
1.淡红色:表示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
2.暗红色:表示热毒内盛,热病等。
3.深红色:表示血热,血瘀等。
4.苍白色:表示气血不足,阳虚等。
5.青紫色:表示气滞血瘀,寒凝等。
三、舌头的湿度
1.湿润:表示体内阴液充足,体质健康。
2.干燥:表示体内阴液不足,体质虚弱。
四、舌头的苔
1.白苔:表示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等。
2.黄苔:表示体内湿热重,热毒内盛等。
3.黑苔:表示体内湿热重,热毒内盛等。
以上就是舌诊入门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舌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舌头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观察。
2.观察时应保持光线充足,舌头清洁。
3.观察时应注意舌头的形态、颜色、湿度、苔等特征。
4.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方法,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舌诊的基础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一、舌诊原理(一)脏腑经络联系于舌1.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①心主血脉,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②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①脾开窍于口。
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②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3.其他脏腑经络与舌的联系①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②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③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④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1.以五脏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2.以胃经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此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3.以三焦划分如以舌尖诊察上焦(心肺),舌中诊察中焦(脾胃),舌根诊察下焦(肝肾)。
此法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①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
②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③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二、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舌诊的方法1.望舌的顺序(1)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2)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
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2.刮舌与揩舌(1)刮舌方法: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判断虚实: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里有实邪。
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虚证。
(2)揩舌方法: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清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3)意义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的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有色光源对舌色的影响。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是中医师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1.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颜色和形态。
中医认为舌质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
常见的舌质有淡红、暗红、紫红、淡白、暗紫等。
不同的舌质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
2. 舌苔: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细腻的白色物质。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而白。
根据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和粘腻程度等特征,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和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3. 舌体形态:舌体形态主要指舌头的大小、形状和舌身的颜色等方面。
中医认为,舌体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循环、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舌体形态有舌红、舌胖、舌瘦、舌大等。
4. 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通常采用观察法、望诊法和摸诊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观察法是通过仔细观察舌面的舌质、舌苔和舌体形态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舌诊时的舌相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摸诊法是通过触摸舌头的硬度、湿润程度和舌尖的酸味等来判断人体的气血循环情况。
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面的颜色、质地和形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中医师提供具体的
治疗方案和调理建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无法取代其他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