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5
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做法1. 引言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让人捏把汗的情景——小孩在马路边追逐,或者大人高高在上攀爬危险的建筑。
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仅让人心惊肉跳,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更加安全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避免这些让人不安的行为,保住自己的小命,呵呵。
1.1 提高安全意识首先啊,得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你想想,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故意要冒险,而是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比如说,有些人过马路就像走进了超市,完全不看红绿灯。
要是我们能多一些关于安全的宣传,告诉大家潜在的风险,那是不是就能让更多人提高警惕呢?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社区活动,甚至学校教育来传播这些安全知识。
你看,安全知识就像那把金钥匙,能打开更安全的生活之门。
1.2 创造安全环境除了提高意识,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很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马路上有更多的斑马线,路灯亮得透亮,那行人肯定会更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企业也要给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比如定期检查设备,确保没有隐患。
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打好了,后面的事情才会顺利进行。
我们得让每个人都知道,安全不只是个人的责任,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2. 强化安全培训接下来,咱们来说说安全培训。
很多人可能觉得“培训”这俩字听起来就让人打哈欠,但其实安全培训是关键的环节。
它能帮助大家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技能,比如急救知识、逃生技巧等等。
有些公司甚至可以组织模拟演练,让员工在实际场景中体验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就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大家都能在关键时刻显身手,这样一来,谁还敢掉以轻心?2.1 鼓励互相监督同时,互相监督也是一个好办法。
就像“你不听我说,我也不看你做”这样的事,当然不想看到。
我们可以鼓励身边的人,看到危险行为及时提醒对方。
比如说,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人喝得太多,大家都应该劝他少喝点儿,或者找人开车送他回家。
这样的小举动,其实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人人都是安全的守护者。
2.2 奖励安全行为而且,咱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来鼓励大家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精选五篇)第一篇: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不安全行为可能的后果采取的措施备注进入作业区域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磕碰、砸伤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作业中未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人身伤害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劳动保护服装不合体工作不协调更换作业现场穿拖鞋作业扎伤、坠落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指定区域、类型作业不穿安全鞋触电、人身伤害工作时按要求劳保着装,加强安全活动及规范性培训,工作时相互纠正。
操作旋转机械时戴手套卷入事故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气焊气割作业不戴护目镜职业病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焊接作业不戴口罩职业病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与正在作业中的人交谈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酒后进入施工现场或上岗作业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未在指定区域内吸烟火灾、爆炸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场所嬉笑、打闹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作业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机械时精力不集中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意触摸不熟悉的机械、器具及控制开关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无许可证件从事特种作业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作业前不对所用器具进行安全检查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中合理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加强监护作用。
私自拆卸所用工具上的安全装置人身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监护作用。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爆炸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工作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损失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1.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不遵守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忽视安全提示或警告。
2.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或设备:使用有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设备。
3.疲劳或酒后操作:过度疲劳或饮酒后进行工作,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
4.冒险或急躁操作:为了追求效率或节省时间,冒险进行危险的操作。
5.缺乏安全意识培训:未接受过必要的安全培训,不了解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6.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佩戴或使用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7.不进行安全检查:不按规定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忽视潜在的安全隐患。
8.对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物品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1.设备故障或缺陷:设备出现故障或存在设计缺陷,无法正常运转或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
2.工具或材料不适当: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材料进行工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场所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环境不良,如地面湿滑、通风不良等,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窒息等事故。
4.安全设施不足或缺失: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告标识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5.未进行定期维护:设备、工具及材料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和检修,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
6.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在工作场所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可能导致人员误操作或忽视安全提示。
7.电力或气体泄漏:电力设备或气体管道发生泄漏,可能引发触电、中毒等事故。
三、防范措施为了确保生产、工作及生活的安全,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遵循安全提示和警告。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安全规范和要求的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和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忽视安全意识:一些人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他们可能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过于依赖他人的保护,导致对安全措施的忽视。
2.急躁和鲁莽: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急躁和鲁莽,冲动行事,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和评估风险,往往容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个人行为习惯:习惯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固定模式。
一些习惯形成了不安全行为,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没有产生负面的后果,或者他们认为不安全行为是高效的。
4.对安全规范的误解或不了解:一些人对安全规范存在误解或不了解,不知道安全规范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执行方式,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安全的重视和认识。
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事故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对家庭和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2.增强培训: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安全规范和措施,并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
培训应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和逃生技能。
3.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隐患。
例如,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设置明确的安全标识,确保工作场所的良好照明等。
4.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日常监督和纪律管理。
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和警示,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措施。
5.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遵守安全规范。
例如,提供安全奖金和奖励制度,持续监测和评估员工的安全行为,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
6.建立沟通渠道:为员工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将不安全行为及时上报,并提供改善建议。
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从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的
防治入手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在事故原因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安全行为通常指人员操作失误和误入危险区域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而人失误则涵盖更广泛的行为,包括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失误。
对于防止不安全行为和减少人失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不安全行为,采用3E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
通过加强安全教
育、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同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2.针对人失误,采用3E原则中的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
通过引入先进的
技术和设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加强安
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事故预防和应对的能力。
4.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形成共同应对安全风险的合力。
通过加强沟通和协
作,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的事故发生。
5.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和改进工作,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
开展安全提案活动、安全团队建设等途径,增强员工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之,防止不安全行为和减少人失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协作和员工参与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3-11-08•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不安全行为的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目录01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进行工作或操作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可能导致事故的行为。
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操作、误操作、不遵守安全规程、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
定义与分类管理不善企业或组织对安全管理不重视,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导致员工没有得到及时的安全指导和培训,从而出现不安全行为。
产生原因安全意识不足有些人缺乏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对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不了解,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思维一些人在工作中容易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操作,对于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及时学习和适应,从而出现不安全行为。
情绪波动人在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设备、财产造成损失。
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事故的发生会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会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
03危害与影响020102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总结词不遵守规则详细描述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是最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之一。
这包括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机器、设备,或者在没有经过适当培训的情况下作业。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损坏,甚至引发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总结词错误执行任务详细描述误操作通常是由于技能不足、意识模糊或粗心大意导致的。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误碰带电设备,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误操作阀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注意力不集中总结词:分心详细描述: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事故。
例如,在驾驶车辆时分心看手机、聊天,或者在航空维修时未能集中精力,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总结词:忽视安全详细描述:安全意识淡薄表现为对安全规定和警示标志视而不见,或者心存侥幸心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各种事故和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行为中没有考虑到潜在的危险或者忽视了安全规范,从而造成潜在危害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人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减少这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1. 忽视交通规则在道路上,人们常常会忽视或违反交通规则,如闯红灯、超速驾驶、不使用安全带等。
这些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解决方案: -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在关键路段增加交通监控设施,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处罚。
- 提高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行为的成本。
2. 不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人们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常常会出现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插头没拔出就拔电源线、过度使用电气设备等。
这些行为容易引发电气事故,导致火灾、触电等危险。
解决方案: - 加强电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电器设备正确使用方法的认知。
- 加强对电器设备的质量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 推广使用带有过载保护等安全功能的电器设备,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3. 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常常未正确佩戴或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
这些行为增加了工业事故的风险,可能导致头部、手部或其他部位的伤害。
解决方案: - 提供全面的个人防护装备培训,提高员工对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的认识。
-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
- 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质量的监督,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4. 忽视食品安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食品安全,食用过期食品、不洗手食用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解决方案: -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处置在当今社会,不安全行为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预防和处置不安全行为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并提供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不安全行为的建议。
首先,不安全行为之一是交通违法行为。
交通违法行为包括超速、闯红灯、酒驾等。
这些行为不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危害其他路上的行人和车辆。
为了预防交通违法行为,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如遵守限速、遵守红绿灯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教育他人重视交通安全,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宣传活动中去。
其次,我们还需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为了预防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使用密码保护个人账户,不要随意点击可疑的链接和附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并安装常用的杀毒软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
此外,家庭安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偷窃、入室盗窃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预防家庭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家门窗的安全措施,安装防盗门、窗户锁等设备。
此外,我们还可以安装安防监控设备,提高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教授他们如何应对危险和不安全行为。
除了以上提到的不安全行为,还有许多其他的不安全行为,如火灾、意外伤害等。
面对这些不安全行为,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例如,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现场,并呼叫火警。
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总之,不安全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然而,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置,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危险和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应对不安全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一、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综合对不安全行为分析,有诸多因素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
根据员工日常作业中的行为表现,对不安全
行为原因分析如下:
(一)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人群:
1、新入企员工;
2、劳务工;
3、工龄长的老员工;
4、培训、学习不到位的员工;
5、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辅运车辆司机居多);
6、固定岗位点、单岗作业人员;
7、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员工;
8、外委施工队人员等。
(二)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
1、新入企员工对安全作业的概念模糊,不知道怎么做安全、怎
么做不安全。
2、个别劳务工文化程度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
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3、许多工龄较长的老员工,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
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
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4、个人不能认真参与安全培训、学习,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
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
行为。
5、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里作怪。
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
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
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
发生不安全行为。
8、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
时有发生。
9、外委施工队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应付、凑乎的思想导致
不安全行为发生。
(三)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
1、由于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造成重生产违章指挥,赶产量、进度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
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3、单位培训不到位,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不
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单位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形成了不能全员参与治理不安
全行为的被动局面。
5、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没有对不安全行为的
发生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6、对不安全行为治理的方法和手段简单、粗暴,导致员工产生
逆反心理,不利于根治。
7、班前会组织得不好,员工对作业场所情况了解不够,对相关
要求掌握不到位,上岗后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8、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大了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可
能性。
(四)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时间:
1、设备突发故障抢修时。
由于忙于完成抢修任务,而发生各类
不安全行为。
2、中夜班特别凌晨是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最为不佳的时段,也是
单位检查、管控最不力的时段,最容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3、节假日容易出现疲劳上岗,不安全行为随之产生。
4、检查的管理人员刚离开,作业人员认为检查人员刚走不会再
来,违章行为伴之而来。
二、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执行力,营造良好氛围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应采取班组、区队强化现场管理;各级领导、业务部门人员强化监管;员工自我约束;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作
业环境;消除设备、设施缺陷等多方面措施。
1、调动班组、区队主动管理不安全行为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
和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1)将不安全行为纳入对绩效考核中,根据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
对应扣除分数进行考核,通过奖罚措施调动现场管理人员主动抓安全工
作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带班队长、班组长作用。
根据现场可能发生不安全
行为的作业工序、时间段,做好重点的盯防管控。
3)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
当班人员发生中等
风险等级以上的不安全行为,除按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罚外,同时对
带班班组长给予连带处罚。
4)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尽量避免“活多人少”或人浮于事的情
况出现,防止抢时间、赶进度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5)加强交接班管理。
杜绝上班时不能认真负责干好本职工作,
急于早下班而手忙脚乱,无序操作导致违章行为。
6)加强班前会管理,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班前会质量。
7)班前、作业前各单位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8)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严格按程序作业。
2、严格管理,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1)要完善细化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落实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
安全行为的责任和指标。
必须要明确对隐患、不安全行为的查处,绝
不是安全管理部门责任。
2)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次数超过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3)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杜绝违章生产、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4)要加强单岗作业区域的巡查。
5)抓好中夜班人员睡岗问题。
①各级管理人员加大巡回检查力度;②单岗作业人员实施轮岗制;③加强岗位点文明卫生管理,要求
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岗位工的疲劳、
空闲时间,从而减少、控制睡岗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6)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按照安全管理奖罚办
法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重大风险等级以上的不安全行为,要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安全问责管理办法进行责任追究,以此达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7)通过不安全行为曝光来警示员工。
3、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1) 、公司加大针对性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2) 、建立月度培训考核机制,推动公司三级培训的良性运行。
3) 、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
可以定期举办不安全行为人
员培训班。
4、改善作业环境
主要是不断改噪音等方面的管理。
5、提高设备、设施完好率和可靠性
1)、对设备、实施要不断升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安全可靠度。
2)、持续开展设备、设施各种维修活动,实现设备、设施本质
安全,使员工不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而且即使违章,也不易造成事故。
6、开展多种活动,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1)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要积极采取培训教育、谈心引导、座谈会
等形式,纠正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认识,保证员工从根本上认知不安全行为,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2)对发生重大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员工,由单位安全分管领
导亲自进行转化帮教,以提高培训教育效果。
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案例的学习宣讲。
以身边的事故或未
遂事故为切入点,通过员工自己讲解,能更好的掌握记忆,便于深刻
吸取事故教训。
4)单位按季度组织召开不安全行为座谈会,了解不安全行为人
员的思想动态,深刻剖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
5)定期召开各类不安全行为管理座谈会,主动暴露不安全行为
和未遂事故,针对不安全行为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
6)开展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摇奖等各种类型的活动。
为了最大限度的营造安全舆论氛围,可将无不安全行为摇奖活动与安全文艺演出等形式的安全活动结合在一起,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
后顾之忧,使作业人员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8)加强厂务公开,稳定员工情绪。
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晋级
等要保证公平、合理,不徇私情。
9)各级领导和组织要积极采取交流和谈心等方式化解各类矛盾,避免员工带情绪上岗而发生不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