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阳小麦品种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74 MB
- 文档页数:5
南阳市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和对策一、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状况(一)整地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农作物机械化整地成为目前南阳市的主要整地方式。
机械化整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1%。
使用的机械主要有:1、小手扶,耕作深度在10~12cm,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2%,主要用于坡耕地、小块地。
2、四轮拖拉机,耕作深度在20cm左右,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
3、大型旋耕机,耕作深度在12~15cm,使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7%。
(二)施肥结构与施肥技术得到不断完善1、施肥技术。
一是目前化肥成为南阳市肥料施用的主体,年化肥施用量在210万t以上,且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化肥施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据调查,目前南阳市化肥年平均投入量为氮肥17.86kg/667m2,磷肥6.19kg/667m2,钾肥6.68kg/667m2,氮肥施用量过大,磷、钾肥施用量偏小。
二是施肥技术不断提高。
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发生了变化,增强了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和施配方肥的科技意识。
截至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全覆盖。
2、施肥方法。
一是机械化施肥。
南阳市机械化施肥起步较晚,实施规模较小。
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4%,其中小麦机械化施肥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3.9%,玉米机械化施肥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9.7%。
推广应用的施肥机械主要有4LB型施肥旋播机、2BXS-12免耕施肥播种机、2BMZJ-4玉米旋耕施肥精量播种机、1ZTS-250振动深松施肥多用机、2BCYF-4玉米精量播种机等。
配置动力在11~67kW,施肥作业成本10元/667m2(不含旋耕和播种环节成本)。
二是传统撒施。
肥料撒施地表,然后机械掩埋。
在坡耕地、水田、山区、丘陵地区、部分平原此种施肥方法还普遍使用。
三是施肥数量。
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针对某一地块,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667m2节肥(折纯)1.2kg。
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张彬;王震;石利朝;李金秀;李金榜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宛1390的高产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2018-2020年采用传统考种的方法对种植于河南省14个不同地区的宛1390的产量、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最高分蘖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表明,宛1390分别比对照增产5.91%、7.34%、7.57%,其高稳系数分别是93.08%、94.71%、94.67%;宛1390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1372万/hm^(2)、585万穗/hm^(2)、34.0粒、49.1 g,其变异系数分别是2.24%、5.67%、1.35%、1.41%。
综合分析可知,宛1390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其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和稳定性,适合在河南省及周边具有相似气候特点的地区种植推广。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张彬;王震;石利朝;李金秀;李金榜
【作者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2.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高产稳产性及抗逆广适性分析
3.小麦新品种平安9号高产稳产性分析
4.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1高产稳产性分析
5.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高产稳产及广适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3.化学除草。
2月25日施用双氟唑草酮、炔草酯进行化学除草。
4.病虫害防治。
3月29日用戊唑醇防治条锈病;4月9日用己唑醇、达螨灵防治病虫害,4月21日开展1次“一喷三防”(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高效氯氟氰菊酯),7 d后进行第二次用药。
5.收获。
试验于6月2日分区机械收割,实测产量。
(二)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受2022年10月4—6日和10月26—28日两次降雨以及试验田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腾茬较晚的影响,试验田播种时间为10月30日。
播种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保证了小麦一播全苗,冬前长势较好。
小麦越冬期干旱少雨。
受12月26—28日和翌年1(二)各个品种的考察结果1.科林618。
国审麦20220123,半冬性品种,晚熟,株高78 cm,籽粒半角质。
亩穗数45.93万,穗粒数37.25,千粒质量38.98 g,实收单产566.8 kg,产量水平位居第四。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受降雨12345(CK)科林618科林201新植276 安麦13伟隆169-67.54-22.46-63.25-73.75-566.8611.88571.09560.59634.3442351-10.6 -3.54-9.97-11.63-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产量水平位居第三。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叶锈病轻度发生;受降雨影响,小麦出芽、落黄一般。
4.安麦13。
豫审麦20210070,半冬性品种,晚熟,株高76 cm,籽粒半角质。
亩穗数42.55万,穗粒数35.7,千粒质量44.66 g,实收单产560.59 kg,产量水平位居第五。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受降雨影响,小麦出芽、落黄一般。
文章编号:1005-2690(2016)12-0024-02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志码:A南阳市小麦高产创建品种选择及利用王宇(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河南南阳473059)摘要:在南阳市小麦生产上,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
南阳市地处中原,属南北过渡地带,选择品种的难度较大,许多经过国审、省审的品种并不一定适合南阳市的自然生态条件,必须经过种植试验、展示示范才能最后确定该品种的优劣。
通过多年的试验展示品种考察和生产实践,得出南阳市小麦品种利用的几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小麦高产;品种;选择农谚说得好:“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麦种调一调,好比上遍料。
”实践证明,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3%以上。
小麦优良品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自然、栽培环境中有利因素,减轻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表现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并能有效地解决生产上一些特殊问题。
选用良种既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又能更好地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效益,对小麦增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选用品种要经过试验、示范在生产上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试验就大引大调、年年换班。
一个新选育或引进的品种,应在当地多点试验、展示、示范,经过2~3年,确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才能推广应用。
以免因盲目大引大调,品种不符合南阳市的生态条件而造成重大损失。
既要反对“多、乱、杂”,又要防止品种“单一化”。
品种要合理布局,实行品种利用多样化。
2品种的选择要科学合理2.1选用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品种南阳麦区地处过渡地带,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复杂,小麦生育期间寒、旱、涝、病、虫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选择具备良好生态适应性的品种对南阳小麦生产尤为重要。
尤其要注意小麦品种冬春性的选择。
2.2选用一些半冬性品种作为搭配品种在南阳市习惯早播的地方,选用一些半冬性品种作为搭配品种也是比较合理的。
特别是近年来,南阳市的晚茬作物面积逐年缩小,机械化耕种、收获大大缩短了备播和收获时间,因此,扩大半冬性品种可以有效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又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这应该成为南阳市今后小麦品种利用上的一个重要趋势。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计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小麦品种的质量和产量。
问题一:品种选择不当小麦育种的第一个问题是品种选择不当。
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环境不同,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
对策一:地域适应性评估对于特定地区的小麦育种,应进行地域适应性评估。
通过对当地小麦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深入研究,选取具有较强适应性和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对象,以确保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对策二:区域合作交流小麦育种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不同区域的科研人员和农民进行密切合作。
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加深对不同地域小麦品种的了解,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成果,以获得更好的育种效果。
问题二:抗病虫害能力不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而传统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对策一:抗病虫害基因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抗病虫害基因筛选。
通过对大量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析和筛选,选育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并开展相应的引种和交配工作,以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对策二:综合防控措施除了育种工作,还应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采取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
问题三:耐逆性不强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的影响,传统品种对逆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策一:逆境筛选与育种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逆境筛选和评估,选取具有较强耐逆性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筛选出能够在逆境环境下正常生长的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提高小麦品种的耐逆性。
对策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精确改良,增加其耐逆性。
1展示概况1.1参加展示的品种参加展示的品种有周麦22、西农979、周麦28、周麦27、周麦30、周麦32、周麦18、中育9307、中育9302、豫农416、豫教5号、许科168、百农207、平安8号、洛麦26、洛麦28、洛麦29及开麦21。
1.2展示地概况本展示设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老秦营村(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南阳站)内,该地点位于东经112°33′、北纬32°59′,海拔124m处。
试验地砂姜黑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条件好、中上等肥力,前茬作物为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整地前每667m2施配方肥50k g(48%含量,N/P/K各16%)作为底肥,每667m2施2k g“地虫净”做好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1.3展示地设计展示采用随机排列法,按种性分半冬性和弱春性两组试验,不设重复,各品种种植面积为120m2,每品种一个区。
小区宽5.6m、长21.4m,小区面积:5.6m×21.4m=120m2。
每品种间留观察道0.5m,组间留走道1m,展示地四周设外保护行。
1.4展示地管理及调查记载按照方案要求展示品种10月16日播种,根据22个小麦品种供种单位所提供的千粒重及芽率,基本苗按18万/667m2,算出各展示品种的平均播量,分为两个播量,10.5k g/667m2和12.5k g/667m2,对“2B JM型锥盘式小麦精密播种机”进行调试、装种、播种,每播完一个品种后清理机仓再装入另一个品种往下进行,直至展示品种全部播完。
展示地周围播其他小麦品种做外保护区。
播种工作当天完成。
播种时墒情好,播种后及时记载出苗情况,有缺苗、断行现象,及时补种。
2015年11月4日进行基本苗调查。
2015年12月30日进行越冬期苗情调查,对冬前分蘖、幼苗习性、冻害情况做到详细记载。
2016年2月17日化学除草一次。
2016年3月1日调查冻害、长势情况,最高分蘖、长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