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对急性乙醇中毒的实验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80.21 KB
- 文档页数:2
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人们饮酒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酒精中毒的机会增加。
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重症,尤其是重度酒精中毒可危及患者生命。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静推纳美芬注射液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精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排除药物中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
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酒量、饮酒至就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中毒分度标准:①轻度中毒:为酒精中毒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②重度中毒:为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
治疗方法:治疗组将纳美芬注射液0.1~0.2mg加入0.9%氯化钠10ml缓慢静推,然后给予常规补液1000~2000ml。
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盐补液1000~2000ml,两组都给予保暖、止吐、止酸对症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病情及生命指征变化,10~30分钟记录1次,确切记录给药时间、患者清醒时间。
结果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30分钟内意识清醒18例,1小时内意识清醒42例,催醒率分别为36%和84%,常规补液组30分钟内清醒4例,1小时内清醒28例,催醒率分别为8%和56%。
纳美芬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补液组。
讨论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酒精进入人体内1小时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由门静脉入肝脏氧化,如短时期内大量饮酒常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甚至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及时救治,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1]。
目前对酒精中毒尚无特效药,尽管纳洛酮对酒精中毒的实验治疗和临床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其治疗效果已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但其作用短暂,临床应用尚需重复给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作用[2],因此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纳洛酮与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对比郑燕清;陈建霞;庄海阳;林建聪【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纳洛酮与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以8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和C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A组(54.55%)(P<0.05),清醒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CK、ALT及AST值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纳美芬治疗,相对纳洛酮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7【总页数】3页(P653-655)【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纳美芬;疗效【作者】郑燕清;陈建霞;庄海阳;林建聪【作者单位】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医学部;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医学部;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药学科;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医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急性酒精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摄入大量乙醇,导致身体机能发生紊乱,并对肝脏及神经功能等均有严重损伤的疾病[1-2]。
中毒后,会出现呼吸缓慢、心跳加快、脱水、昏睡等临床表现,可在短时间内诱发死亡,需及时予以抢救治疗,主要抢救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导尿、洗胃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3]。
纳洛酮和纳美芬均为急性酒精中毒的常用治疗药物,且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二者的救治效果差异缺少文献报道。
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将2016年8月~2017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8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A组和C组,各44例。
丁溴酸东茛菪碱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摘要目的:观察丁溴酸东莨菪碱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
方法:将13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丁溴酸东莨菪碱联合纳美芬为ⅰ组67例,单纯纳美芬为ⅱ组69例,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
结果:两组清醒时间比较,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原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在确保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输液、吸氧、利尿、保暖以及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ⅱ组先予以纳美芬0.1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再用纳美芬0.2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
ⅰ组除按ⅱ组治疗外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丁溴酸东茛菪碱20mg静滴,必要时间隔半小时后再用20mg。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清醒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清醒时间计算方法为从药物治疗开始直至患者恢复清醒状态能顺利与外界环境相交流为止。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后ⅰ组清醒时间207±165分钟,ⅱ组379±132分钟。
ⅰ组与ⅱ组治疗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2,p<0.01)。
讨论乙醇经胃和小肠吸收,主要是在肝脏内部进行分解和代谢,并由脱氧酶将之氧化为乙醛,之后乙醛经过乙酸、乙酰辅酶a等转化步骤最后代谢为co2和h2o。
之所以患者会在急性乙醇中毒时出现大脑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乙醇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造成影响,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对大脑皮层细胞上的某些活性酶起到一定作用而影响到脑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乙醇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会随着刺激的加深而加深。
一旦患者血液中乙醇浓度过高,会同时作用于小脑和网状结构,从而引起患者出现昏睡和昏迷的现象,甚至乙醇浓度过高影响到延髓中枢的话患者会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用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6-12-19T15:48:23.9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8月第8期作者:罗晓君[导读] 分析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
湖南旺旺医院 410016【摘要】目的:分析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
方法:回顾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因医治药物不同可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7例)予以纳洛酮医治,而研究组患者(47例)予以纳美芬医治,对比两组心肌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研究组心肌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
结论: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行盐酸纳美芬医治可缩短治愈及意识恢复所用的时间,改善心肌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纳美芬;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为急诊内科常见疾病,该病除暂时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外,还可对内脏机能造成严重影响,致使脏器器官衰竭,尤其以肝脏、心脏部位为主[1]。
目前多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施行纳洛酮与纳美芬医治,为明确纳洛酮与纳美芬的临床效果,可针对性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作相应报告: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因医治药物不同可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47)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36.01±5.76)岁,女性22例、男性25例,中毒至就诊时间0.4-2h,平均(1.38±0.14)h;对照组患者(37)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37.48±6.03)岁,女性16例、男性21例,中毒至就诊时间0.3-2.5h,平均(1.25±0.86)h。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心电监测医治,并严密关注患者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静脉注射维生素C、胰岛素、胃黏膜维护剂以及高渗糖等。
来自东北师大文章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黄海峰东北师范大学医院摘要纳美芬是作为新一代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与μ、κ和δ各型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阻断这些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本文主要从纳美芬改善中枢、呼吸、循环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纳美芬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纳美芬是1975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的Miami制药公司合成生产的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
与阿片受体均能结合,其中与受体结合最强。
由于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内和其他组织内存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生理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而纳美芬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拮抗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现就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等改变引起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合并感染、呼吸循环衰竭以及休克[1]。
盐酸纳美芬与脑内和外周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在身体应激状态下由内阿片肽引起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2]。
盐酸纳美芬能够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3]。
纳美芬可与κ受体结合,能明显促进损伤部位的神经系统增生,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4]。
2、对二型呼吸衰竭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大[5]。
其发生展过程中体液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6]。
有报道显示:纳美芬对神志障碍患儿起促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少肺水肿,改善患儿的换气功能。
盐酸纳洛酮与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和盐酸纳美芬(Nalmefene hydrochloride)是目前常用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治疗的药物。
它们属于酒精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断酒精在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作用来减轻或逆转中毒症状。
下面将分别从药理学、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种药物的疗效。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μ-阻断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可以阻断酒精对阿
片受体的激活作用,从而减少或逆转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
它的作用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盐酸纳美芬也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但与盐酸纳洛酮相比,它的作
用持续时间更长。
这两种药物都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而盐酸纳洛酮还可以通过肌肉注
射给药。
在临床应用方面,盐酸纳洛酮和盐酸纳美芬常用于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
在行
为上,酒精中毒患者常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心率下降等症状,及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
迅速逆转中毒症状,恢复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
它们还可以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
经元,增加患者的警觉性和自主呼吸,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疗效评价方面,在临床应用中,盐酸纳洛酮和盐酸纳美芬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
良好。
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能够迅速逆转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它们
还可以减少酒精中毒患者需要重症监护和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治疗酒精中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受到患者个体差异和
用药剂量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影响发表时间:2019-04-17T15:34:58.2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作者:杨岸[导读] 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期间,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意识、语言,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414000【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急诊接收的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盐酸纳美芬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引发不良反应。
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期间,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意识、语言,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性;盐酸纳美芬;急性酒精中毒现阶段,急诊科较为常见且相对严重的一种疾病是急性酒精中毒,其是目前国内及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对于中毒较深患者来讲,则会引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
为了进一步促进急性酒精中毒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接收的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盐酸纳美注射液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析,具体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先后入院时间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有21例男患,13例女患,年龄21岁-45岁,均值(31.58±1.35)岁;酒精吸入量300ml-670ml,平均吸入酒精量(475.63±60.32)ml;研究组中,有22例男患,12例女患,年龄55岁-44岁,均值(61.47±1.29)岁;酒精吸入量310ml-680ml,平均吸入酒精量(480.29±59.87)ml;组间酒精吸入量、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