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乐学】2012年秋季初二语文讲义2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01讲基础+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班级姓名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心是一条河,纯净与____________的源泉流自高山,成熟与睿智的流水奔至大海。
不论是历史的沧桑改变河道,还是烈烈骄阳_______________了潺潺流水,它总是___________地行进在去越方的路上,并接受一切险阻,既不留恋,也不焦躁。
A. 真正熬干雍容B. 真挚风干雍容C. 真挚熬干从容D. 真正风干从容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③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④这一细则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的身体素质。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 “”,。
、、B. 《》,。
、、C. “”,,,,D. 《》,。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姥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礼花,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5.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后,同学们对节日文化做了以下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B.“七夕”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关。
C.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很丰富,如“嫦娥奔月”等。
D.除夕之夜,按习俗应全家团聚吃汤圆、观花灯,寓意着“圆满”,也寓意着“团聚”。
5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难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师、学生采集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课时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1.速读课文。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人教版初二第二章声的利用讲义知识点1 声与信息情形激疑电影«冰海沉船»重现了1912年〝泰坦尼克〞号大海轮跟冰山相撞而漂浮的喜剧,如今这种喜剧就不会发作了,由于迷信家发明了一种应用声探测海中冰山和暗礁位置的装置,这种装置叫〝超声雷达〞,又叫〝声呐〞。
声呐应用回声定位,可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冰山和暗礁的位置。
声呐是法国物理学家保罗·郎之万发明的,它收回的是超声波,人耳听不到,如下图。
那么,声呐是应用什么原理任务的?它有哪些用途?教材全解1.回声定位蝙蝠随时发岀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蝙蝠就依据回声到来的方向和时间来确定目的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依据回声定位原理,迷信家们发明了声呐。
2.声可以传递信息军事、航空、航海上,应用雷达停止探测定位和导航,应用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等;医疗上应用〝B超〞停止身体检测;应用台风发生的次声波来判别台风的风向及位置,应用地震、机器发生的次声波来判别地震的位置、机器的好坏……这些都是应用声响传递信息的例子。
知识拓展(1)可闻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2)山的高度、海的深度、患者的病情等,都叫信息。
假设这些信息是应用声波来取得的,就是应用声来传递信息。
即学即练例1 如下图,蝙蝠在夜间飞行和捕食时不会撞到阻碍物,它所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依据这个原理,迷信家发明了_________。
解析声波在传达进程中碰到阻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依据回声到来的方向和时间,可以确定目的的位置和距离,这种确定目的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依据回声定位原理,迷信家发明了声呐,蝙蝠和声呐都是应用超声波来任务的。
答案回声定位声呐例2 以下不属于声响传递信息的是〔〕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起的冲锋号声C.声响在铁管中比在空气中传达得快D雾中飞行的水手吹响号角的回声解析响起门铃表示有主人来了,冲锋号声表示行进或进攻,水手号角的回声说明不远处有阻碍物,这些都是声响在传递信息;C项表示声响在不同介质中传达速度不同,应选C。
一、检查复习:(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频率叫做超声波;(3)频率叫做次声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投影)四、新课教学: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 P页回答相关问题:92-96(一)超声波1、超声波有什么特点?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应用有哪些?(二)次声波。
1、次声波有什么特点?2、次声波的作用?(三)语音识别1、语音识别技术就是。
2、语音识别技术有什么有点?有什么用途?(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先自主学习6分钟后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12分钟后比比哪组的学习效果最好。
)检测:1.蝙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2.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________,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
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5.“B超”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________,同时接收人体内脏器的反射波从而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疾病,这是声波能够的应用。
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7.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不能够...测定的是()A.海底深度B.冰山距离C.敌机远近D.打雷处的远近8.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9.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小结: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小说鉴赏( 1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伞汤学春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
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
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
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
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
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
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
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
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
”徒儿起来,拱手。
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
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别怨徒儿放心不下。
”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初二语文说课稿《大雁归来》篇8【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窥探狩猎顾忌滑翔目空一切。
⑵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⑶了解作家作品。
2、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
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二、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1、语言形象优美:⑴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学生发言:对大雁的热爱;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
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⑵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⑶学生总结: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C、词汇丰富多彩。
八年级语文喂—创新教案4:互动讲解与课堂设计互动讲解与课堂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进入到了教学中,这也让教育教学变得更加多彩和有趣。
而在语文教育领域,创新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一种值得探讨的创新教学方式就是互动讲解与课堂设计。
一、互动讲解互动讲解,顾名思义,就是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互动讲解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互动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组活动和问题讨论来实现。
例如,在讲解某个语文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或者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在互动讲解中,讲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授课态度和方法。
讲解者要注重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
此外,也可以在讲解中,通过一些互动性的幽默和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指的是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
好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课堂设计要点。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原则和依据。
在制定课堂设计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中运用的各种教育方式和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能力等。
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应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讲解、小组活动、讨论和实践等等。
3、注重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互动、实践和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一种真实、亲身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课堂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以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初二湘教版必备语文全解讲义[作者姓名]
[学校/机构名称]
一、
绪论
标题:二、
第一章课文理解与解读
1.1 课文背景分析
1.2 语言特点分析
1.3 情节梳理与细节分析
1.4 主题探究
1.5 名言佳句解读
三、
第二章词语运用和语法知识讲解
2.1 词语理解与用法分析
2.2 常见短语及习语解析
2.3 句法结构与句式归纳
2.4 篇章结构分析与写作技巧讲解四、
第三章阅读与写作指导
3.1 阅读策略与技巧分享
3.2 素材积累与写作培养
3.3 写作要点与范文分析
3.4 写作实践与指导
五、
第四章名篇选析
4.1 文言文名篇赏析
4.2 现代文名篇解读
4.3 古代佳作赏析
4.4 流行作品解析
六、
第五章语文修养培养
5.1 修辞手法与欣赏
5.2 诗词赏析与背诵
5.3 修辞熟语与谚语传承
5.4 名人書信解读与模仿
结语
通过本全解讲义的学习,初二湘教版必备语文知识将得到全面的解读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运用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清单]
注意:本讲义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请咨询相关教材出版社。
2013年秋季班八年级语文第二次课讲义:﹙生用﹚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3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课时安排:2课时一.复习内容:(一)、作家作品:1、《陶花源记》:异属悉并乃②要咸遂皆延足道既向志②及规寻②津鲜美交通妻子无论绝境2、《短文两篇》:名灵斯惟鸿乱劳蕃独益谓鲜宜3、《大道之行也》:与独②亲②子②分归恶是故兴作乱故是谓4、《杜甫诗三首》:阴阳曾会当凌绝小浑走一何戍新已惟去虽犹得绝独(三)、重要语句:1、《桃花源记》: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短文两篇》: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大道之行也》: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4、《杜甫诗三首》: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四)、内容主题:(五)、阅读理解:1、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翻译《核舟记》二、三、四自然段2、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①,专精耽②学,不营产业,常丐③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耶?”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①乐道: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快乐。
②耽:极爱好。
③丐:乞讨。
④朱买臣:汉朝人,家贫困好读书,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苦日子,便与朱买臣离婚了,后来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
⑤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虽.家无斗储(2)、意.怡如也(3)、其妻患.之(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2、将“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3、你怎样看待王欢妻子的言行?(2分)4、读了该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二.课堂演练﹙一﹚.基础知识(32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初二语文讲义第十讲说明文--说明方法、语言学习目标1.掌握评析说明文语言与关键字词的步骤,灵活运用。
2.了解常见说明方法,会分析其作用。
3.提高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联系课内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知识归纳一、确定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鉴赏说明文的语言明确: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生动地说明……的……特点;让文章具有趣味性)准确性(或是科学性,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仆私其直①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⑦,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④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谬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
【注】①直:价值。
②过:探访。
③踵:到,走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归( )
(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进( )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
..的一项是______(3分)
A.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买东西。
B.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找卖主。
C.(楚人)恰好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子。
D.(楚人)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把鞋子卖掉。
3.“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____ ____ ____ (2分)4.文中的友人是个____ 的人,因为____ ____ ____ (3分)
二、现代文(48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 题(26分)
论城市文化
①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搞了这么多的文化建设,但是究竟什么才是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这个问题很大,依我个人之见,或许三点要义是可以简单讲一讲的。
②文化是什么?第一,文化是我们的家,文化是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温暖的地方,是关怀,是生命的意义,一个城市有文化,就表明这个城市让我们留连忘返,像家一样的温暖适意。
没有文化,我们就会感觉到在现代社会漂泊无依,无家可归。
上海的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根的,其实中国文化就是心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即是时于心灵的重视。
应该多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扩大人们之间心灵交流的空间,加强心灵相通的纽带,让大家都能有机会表达心里想说的话,就像在一个现代民主空气的家里,长辈小辈可以平等地无拘地自由地坐下来谈心一样,有丰富的心灵表达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
③第二,文化是花样,有文化的城市,正是提供着不同的花样,让人们可以在其中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寻求意义的城市。
越是选择的可能性多,越是自主,就越是有文化。
而只有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不管是什么追求,不管是升官发财还是求神拜佛,都是一个平面化的城市,都是没有文化的城市。
一个最有魅力的城市,其实就是最自主、最从容,最有花样的城市,是最有自己独立品格、尊重每个人自己寻找乐趣,富于充实的人生意味的城市。
④第三,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胎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抹去的生命记忆。
上海文化很大程度源自中国江南文化,我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江南文化,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多强调地方性,这既是文化发展的重大策略,也是珍惜我们的家底,保护我们的财富,因为在上海江南文化的底子里,有多少好东西!在杭州,每天我从西湖边上走时,我都会发现有女子在练习武术,或操练剑术,她们穿着传统的服装,旁若无人地完成她们的动作,她们做得相当认真专注,神情动态,那样从容,那样安静,那样自信。
从她们的神态,可以读出几千年江南风土人情积淀所发育的一种文化的尊严与美的混和。
这里面有一种很自主的力量,很自发的需求。
上海文化里,就比较少有这样有本有源的民间人文意识的自觉。
上海对它的身上的江南文化因素,还是不够充分重视。
譬如至今张爱玲的故居,还没有能在这个城市里现身,张爱玲其实是很大程度上的江南文化的呀,譬如弘一法师和丰子恺,以及众多的上海近代人物,他们的故居都没有能留下来。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_(3分) A.而且 B.并且 C.但是 D.因而
6.第④段加点词“胎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3分)7.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分)
8.从全文看,一个有文化的城市
......应该是(1) ____ ;
(2) ____ ;(3) ____ (9分) 9.团区委要求全体初三学生在网络博客中为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80字的发言稿。
(8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4题 (22分)
儿子
①这两天,我病房里的护工打工妹小范,总有些心神不定,一有空闲就在一旁坐着愣愣地发呆。
一次,我问她:“小范,你有心事吗?”她醒过神来说:“没得,没得。
”接着就转身工作去了。
②我住进病房也快半月了,就是很少看见她的笑容,后来在闲谈中得知,她家因前年发大水,家里承包的“虾塘”让大水冲了,破了产;银行的贷款也无法还,无奈才来上海打工。
去年情况平平,不赔不赚,就指望今年了。
她有一个儿子,今年暑假后就要升初中了,她平常不能回家,只在过年时回家住上四五天,又忙着出来了。
这“儿子”“虾塘”
是她日夜挂念的心事。
不久前,乡下快小学毕业的儿子打电话要求,让他来上海看妈妈。
这使小范为难了,自己是睡在被陪护病人的病房里的,儿子睡觉如何解决,天气又这么热,怎么办?
③她终于耐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曹伯伯,我儿子来了,就让他睡在你床前的地板上,行吗?”我说:“可以呀。
”这时候,我抬头看到一丝隐隐的笑容在小范眉梢上展开了。
④儿子是跟着出外打工的堂姐从高邮坐长途汽车来的,那天,小范正勤奋地埋头工作着,但我发现在她脸上带着笑容,人好像也光彩了不少,原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片微润,我不禁脱口而出:“小范你今天怎么变漂亮了。
”她只掩着嘴吃吃地笑,很多病友也都惊奇起她这反常的欢欣。
中午时分,在开饭端送病号的饭菜时,我看小范脸上有了一丝愁容。
我悄悄问她:“儿子还没到吗?”她有些泄气地说:“刚才来手机说,还没上车呢!”一整个下午是沉闷的,小范不声不响地忙碌着,不时去看看病房走廊里的挂钟。
知道她儿子要来的病友,也都默默地盼望她儿子的早些到来。
⑤傍晚时分,小范的儿子终于到了。
从我们病房门外走进了一个皮肤黝黑发亮、浓眉大眼小平头的大孩子,个头比她妈要高,要不是那还有些带奶气的声音,人们真会把他当小伙子了。
小范略带腼腆地对我们说,“你们看,黑不溜秋的,像个小黑人,跟他爸在虾塘干活晒的。
”
⑥孩子才十四岁,从来没到过上海,他是抱着一种对上海新奇的感觉来看望妈妈的,小范在晚饭后忙完一切事务后,带孩子去了南京路和外滩,让儿子领略一下这五光十色的城市,这就是妈妈打工的地方,回来时已是深夜,大小伙子在我床边的地铺上倒头便睡,这一日一夜的奔波,小伙子是累着了。
我静静地躺着,我邻床八十五岁的老爷子也静静地躺着,其实,我们都睡不着,为此,我们看到了一幕感人的母子情。
⑦小范在洗涮间洗完儿子换下的衣服后,像猫一样轻轻地来到儿子身边,凝望着儿子趴着熟睡的身体,轻轻地把滑落在儿子身边的单被捡起盖好,而后又像猫一样地悄悄地侧身躺在了儿子身边,半个身子睡到了床垫外面。
⑧夜半了,我还是睡不着,轻轻地翻了个身,侧身后看到小范半仰着身子,注视着儿
妈妈那种特有的慈爱的笑容。
⑨清晨,小范忙着为病人泡水、搞清洁等杂活,我招呼孩子陪我出去散散步。
路上,我问他:“昨夜在外滩看到些什么?你来上海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大小伙愣了一下,腼腆地说:“就是人多,上海真挤。
”我接口说:“你可知道,你妈在这么多人的社会里,奋斗可真不容易啊。
”孩子听了—脸茫然。
⑩在绿化区的一座木板桥上,我们看见了好多个还在睡觉的人,我看着孩子不解的眼神,解释似地对他说:“天气热,他们家里房子小,就搬到这桥上来睡了,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出来打工的吧!”
⑪早餐后,孩子随他堂姐去鲁迅公园玩,到近两点才回来,洗过脸,小范开了只小西瓜让他吃,孩子狼吞虎yān,妈妈在一旁会心地微笑着。
吃完后孩子就趴在我床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五点。
⑫小范来叫孩子上路,随堂姐一起去静安寺一家也是来上海打工的老乡家,然后就随
这恰好准备回老家的老乡一起回去,父亲还在高邮老家守着“虾塘”呢。
大小伙子悻悻地向我们告别,好几个病友都责怪小范:“怎么不让孩子再玩几天!”小范抱歉似地回答:“不啦!不啦!”一手紧紧地拉着孩子往外走,但脸上仍旧挂着微笑,不过我觉得那笑容里多
添了一丝惆怅。
⑬小范和孩子上电梯了,孩子向我们招招手表示道别,电梯门关上了。
我呆呆地站在电梯门边,用手指掐算了一下,自昨天下午五点到今天下午五点,孩子来见母亲的时间,整整只是二十四小时,这母子相会是多么短暂呀。
我心中不免升起一缕悲凉。
10.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狼吞虎yān
11.第⑦段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分) 12.在第⑧段方框内填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省略号) B.?(问号) C.:(分号) D.。
(句号)
13.阅读第②③④段,在空格内填上恰当内容。
(8分)
(1)
(2)
(3)
(4)
14.联系上下文,第⑩段的作用是:
(1) ________ ;
(2)________ ________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