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暑假初二语文辅导讲义

暑假初二语文辅导讲义

暑假初二语文辅导讲义
暑假初二语文辅导讲义

语文六项全能集训营讲义

第一节技法篇:四范式作文法

一、四范式审题讲解与训练——经典作文题示例

1.维度一

这事真带劲

真的不容易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没想到,真没想到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2.维度二

北京:北京,这里有我的()

广州:别担心,我可以的

深圳:因为有我

苏州:我在()看太阳

南昌:钥匙

济南:走向深处

沈阳:物微情浓

山西: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重庆:多一点()

郑州:()让我更出彩

二、万能段与运用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为汉景帝的不喜欢词赋而壮志难酬。但是他没有放弃,长卿也好,相如也罢,他总是反思着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他既有《凤求凰》的浪漫,也有《子虚赋》的豪放。

他,就是司马相如。

三、经典范文与运用

小时候,你带我到江南旅行,你先让我背“鱼戏莲叶间”后让我背“春风又绿江南岸”。那时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学诗,只是你拉着我边走边背,我跟着你懵懂的在音乐间游走。

是因你工作的缘故吧,你总是带我旅行。也不知为何,你总喜欢让我在旅行中学习诗词。你带我来到江南,我跟在你身旁在江南游玩,我似乎想起诗歌,突然对你大声的说到:“水光潋滟晴万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你转身对我开心的笑了笑。可是,这一举动却引来旁边游人诧异的目光,我瞬间窘迫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认为是我破环了大家欣赏美妙江南的气氛。我回到旅店后对你说:“以后我不会在旅行中背诗了,这并不会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反而会让我无地自容!”你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点点头说:”好”。从此,你没有再教我背诗,旅行中的话语也少了许多,我与诗歌也渐行渐远。

不知是与江南有缘,还是你的特意安排,我和你又一次来到了江南。你依旧握着我的手,只是不说话,突然,我浅吟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你转过身见我木然,你只好继续默默的往前走。后来,在回家的车上,我与你谈论着在江南的所见所闻,有说有笑,直到我不经意间感慨出一句“能不忆江南”你我都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恍然大悟,我的生活中诗歌已是一部分,学习诗歌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接着你和我都笑了,我们回顾着之前到过的许多地方,回顾着在旅行中学习诗歌的日子。那时,你问“君家在何处”我答“孤客最先闻”。你品“何处秋风至”我道“幽人应未眠”。

那一刻——诗香满地。

不知为何我那么喜欢江南,也许是因为有诗歌的陪伴,也许是因为你的陪伴吧。

四、更多作文题运用训练

贵在真(北京)

的旅程(天津)

一直都在(山西太原)

走进(青海西宁)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上海)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广东广州)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福建)

醒来(山东济南)

我不由得慢下了脚步(四川成都)

无情岁月有味诗(江苏南京)

几分甜蜜在心头(黑龙江哈尔滨)

打开(吉林长春)

属于我的小幸福(新疆乌鲁木齐)

开在心中的花朵(湖北黄冈)

阳光(山东东营)

车站(山东德州)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山东威海)

遇见(四川内江)

温暖(湖北荆门)

密码(湖北襄阳)

心中的明灯(湖北咸宁)

给予(江苏盐城)

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江苏南通)

你最出彩(贵州黔东南)

路上的风景(贵州安顺)

我不后悔(广西贵港)

开在心中的花(黑龙江龙东)

会玩才好(陕西)

周末(云南玉溪)

原来(广东韶关)

让长久(重庆)

与相伴的日子(内蒙古赤峰)

让我怎样感谢你(湖南邵阳)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山东淄博)

五、双核四驱学语文

1.双核:六项全能外核+四重进阶内核

2.四驱:文学+史学+哲学+生活

六、自由笔记区

第二节“法事情人”阅读法思维重建

一、【法事情人】思维模型的概念

二、阅读精讲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抹红莲!漫天的雨纷然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

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善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三、六大题型与六大主题

六大题型:字词句段题、人物形象题、感悟感想题、思路概括题、标题相关题、原因分析题

六大主题:亲友师长、名人风采、凡俗人生、社会文化、自然感悟、异形科幻四、自由笔记区

【课后练习1】

一、范式匹配题(多选题,每小题2分。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多选题)你觉得《我心中的宝藏》可以用哪个范式秒变成文?()

A.梦想类

B.真爱类

C.读书类

D.美景类

2.(多选题)你觉得《听,那动人的声音》可以用哪个范式秒变成文?()

A.梦想类

B.真爱类

C.读书类

D.美景类

3.(多选题)你觉得《摆渡》可以用哪个范式秒变成文?()

A.梦想类

B.真爱类

C.读书类

D.美景类

二、赏析文中的句子“漫天的雨纷然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4分)

温馨提醒:请同学们参与网课学习并联系辅导老师批改作业并领取答案和解析。

第三节秒变作文法

一、十大高难作文题

1.散步

2.不成曲调也是歌

3.幸好我先走了两步

4.东风为我而来

5.我也是一轮明月

6.书中有个我

7.摆渡

8.清欢一刻

9.衔泥带得落花归

10.根据以下文字写作:你看见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见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

二、秒变作文法

1.万能作文开头的三种基本形式

(1)万能回忆

(2)万能黄昏

(3)盗墓笔记中的万能句式

2.万能悲伤开头的秒变片段原版

傍晚,天际的白光慢慢褪成浅绛,然后泛成酡红。我彳亍一路,心里氤氲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怎么又没有考好?”老师的批评似乎还在我的耳畔。

3.秒变的三个维度

(1)语言秒变

(2)结构秒变

(3)素材秒变

三、秒变作文法的学习步骤

1.第一步:应对考试

(1)用“秒变法”写出四个主题作文

(2)辅导老师批改

(3)考试运用得高分

2.第二步:写作多样化

(1)用“秒变法”掌握更多四主题写作法

(2)热点写作

(3)议论文写作

(4)征文写作

3.第三步:核心能力提升

(1)自创新的四范式作文

(2)尝试诗歌、戏剧、歌词等创作

(3)文言文写作

(4)应用类文体的写作(演讲稿、辩论稿、主持稿等)四、自由笔记区

第四节阅读题型分类进阶

一、高难阅读理解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二、环境描写的七大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

烘托人物的……感情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渲染……的气氛

表现人物……品质

升华主题

三、“法事情人”阅读法学习步骤

1.第一步:硬知识

(1)掌握近50种初中阶段必备的手法,包括记忆、理解、辨析。

(2)学会概括文章“事儿”的方法。

(3)理解、记忆并在考试中随时调用59种情感。

(4)理解、记忆并再考试中随时调用75种人物形象。

2.第二步:阶梯练习

(1)法事情人在“六大题型”中的运用。

(2)法事情人在“六大主题”中的运用。

3.第三步:自我成长

(1)成功掌握“脑补刷题”法,极大提升效率。(2)以六大主题为纲,大量扩展阅读面。

四、自由笔记区

【课后练习2】

1.小明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作文开头,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都能用上,请你根据课上学到的万能开头秒变法,给自己秒变一个吧。(5分)

原句:细碎的记忆,宛若阳光穿过梧桐的枝叶,打进静谧的心原……

小明的秒变:静谧的心原里,总有些细碎的记忆,仿似杪秋的阳光穿透梧桐的枝枝叶叶……

你的秒变:

2.文章为什么要以“永远的蝴蝶”为标题?(5分)

温馨提醒:请同学们参与网课学习并联系辅导老师批改作业并领取答案和解析。

第五节文言诗词·戏说苏轼

一、课程相关文言诗词

NO.1 作者:白居易作品:《钱塘湖春行》地点:杭州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NO.2 作者:苏轼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地点:杭州

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NO.3 作者:苏轼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地点: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NO.4 作者:苏轼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地点:密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NO.5 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地点:密州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O.6 作者:苏轼作品:《猪肉颂》地点:黄州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NO.7 作者:苏轼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地点:黄州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No.8 作者:苏轼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地点:黄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NO.9 作者:苏轼作品:《食荔枝》地点: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自由笔记区

第六节文言诗词·品读苏轼

一、满分作文欣赏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地走着,心情渐渐地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二、自由笔记区

【课后练习3】

1.对苏轼生平以及诗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序()(3分)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②《赤壁赋》;③《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食荔枝》;⑤修苏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⑤③④

2.以下哪句不是苏轼的诗词()(3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请问苏轼起东坡的名字跟谁有关?()(2分)

A.白居易

B.李白

C.陶渊明

4.苏轼写的科举作文的名字是()(2分)

A.《水调歌头》

B.《赤壁赋》

C.《刑赏忠厚之至论》

温馨提醒:请同学们参与网课学习并联系辅导老师批改作业并领取答案和解析。

第七节记忆法

一、字音记忆法

1.古人字音读法

2.现代字音记忆破解

二、字形记忆法

溯源: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三、文言文实词记忆法

组词法、组成语法、偏旁法、抽象意念法、趣味记忆法

四、古诗词记忆法

画图记忆法

五、自由笔记区

第八节家长会与教改解读

一、家长必须记住的三句话

1.“少说话,多做饭”。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别人家的孩子”。

二、语文教改解读

1.作文:出题三个维度——文化性、创意性、思辨性。

2.阅读:背公式和套路得不到高分,注重理解能力,注重阅读逻辑。

3.基础:减少字音字形病句标点分数设置,但降分不降难度。

4.文言诗词:增加文言和诗词的难度。

三、阅读的多重维度

1. 小说的阅读

2. 散文的阅读

3. 现代诗的阅读

4. 新闻的阅读

5. 学术文章的阅读

6. 非传统文本阅读:歌词、广告……

7. 非文本“阅读”:艺术鉴赏

【课后练习4】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譬.如(bì)狭隘.(àì)颔.首低眉(hán)

B.祈.祷(qǐ)摇曳.(yè)锲.而不舍(qì)

C.炽.热(zhì)翘.首(qiào)自惭形秽.(huì)

D.妖娆.(ráo)斡.旋(wò)拾.级而上(sh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蜗.行(wā)羼.水(chàn)拎.包(līn)上蹿.下跳(cuàn)B.粗犷.(kuàng)炮.制(pào)妯.娌(zhóu)重峦.叠嶂(luán)C.胆怯.(què)屏.息(bǐng)蜷.伏(juán)名副.其实(fù)D.默契.(qì)雕镂.(lòu)譬.如(pì)荡然无存.(cú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辐射诲人不倦翻来复去喜出望外

B.考订共商国事美不胜收哄堂大笑

C.娴熟一丝不苟墨守陈规格物致知

D.旁骛相辅相成顿开茅塞草长莺飞

4.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俭朴而别具匠心。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最新初中语文阅读讲义资料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汇总 第1课时 专题一、描绘类 (一)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二)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三)分析一句话中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等深层次意义。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0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0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8 第1-4页 三.[马说] 1喂养驱赶明白走到 2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D 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怀才不遇的慨叹心情 5有些人只是坐等机遇,而不去争取 6老马识途白驹过隙老骥伏枥马到成功 五.[巧填标点定冠军] 略 第4-9页 一.唐诗印象 1.唐之韵 2.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无从着手无能为力 5.陈子昂杜甫白居易震撼人心奇崛险怪 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所有的好东西 都照搬。 三.1.禁2.毕3.邪4.会5.釜6.漠7.砥8.厉9.麟10.曲11.合 12.滥13.筹14.戴15.致16.忍17.骛18.束19.丧20.烽

四.秋 五.1.生命力,类比, 2.紫藤萝瀑布的美丽让我赏心悦目,它那顽强不息,流动不止的生命力,更引发了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3.生死谜,手足情,弟弟的去世,对生命的感叹。 4.“流着流着……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笼罩着我”。 5.类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遭遇形成鲜明的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6.说它是一幅画,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描绘,把握紫藤萝的大致轮廓、整体印象,可以领略花的色泽、神采和香气;说它是一 首歌,因为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过去,并把它与美好的眼 前联系在一起,会感到一种生命长河的涌动,并珍视眼前的生命。 六.1.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 2.①一声不吭或不吱声。②语气的严厉,或:大声批评,大声呵斥。 3.“天使”指老师,“吹拂”能够体现老师语气的温柔(或:柔和、轻柔)。 4.在全班面前丢了这么大的脸。 5.①“略加”“袒露无遗”形象地写出我心里慌张之极。“闪”则突出我又慌张又想极力掩盖的心理。 ②比喻新奇,生动地表现了同桌脸色惨白、面部扭曲的惊恐之状。 ③将哭比喻为滂沱大雨,生动地写出我感到极度丢人后的痛苦心情。 ④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毛毛虫的姿态,反衬我此时心里的痛苦之状。 ⑤语言活泼、幽默,“英名”大词小用,表现了“我”羞渐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字词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绯fyi红标志落第不逊xùn 诘ji?责托辞 油光可鉴jiàn 抑yì扬顿挫深恶wù痛疾物以希为贵 芦荟huì匿nì名眼翳yì责罚管束气量广漠 宽恕shù质问文绉绉zhōu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 器宇禁锢gù轩昂 犀x?利侏儒zhūrú酒肆sì尴尬güngà炽chì热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g?u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 正襟j?n危坐颔hàn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 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搓cuō捻企盼繁衍yǎn 迁徙xǐ觅mì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cù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 冥míng思遐xiá想期期艾艾 第二单元 博识美艳消释褪tuì尽凛lǐn冽升腾脂粉奁lián朔shu ?方睥睨pìnì污秽huì犀x?利迸bang射播弄 虐n?a待雷霆tíng 踌躇ch?uchú鞭挞tà祈祷qǐdǎo 罪孽nia拖泥带水稽qǐ首旸yáng谷姮h?ng娥苍茫胆怯qi a翡fti翠精灵蜿蜒wünyán 执拗niù憔悴qiáocu ì馈kuì赠真谛dì璀璨cuǐcàn 镶xiüng嵌酷肖xiào 海誓山盟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a盛气凌líng人

第五单元 缥piǎo碧急湍tuü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ng 鸢yuün飞戾lì天经纶lún世务嗜shì酒萧xiüo然 短褐ha穿结箪dün瓢屡空戚戚q?汲汲jí衔觞shüng 赋诗祗zhǐ骈pián 槽枥cáolì粟sù嗜shì学假借硕shu?师叱chì咄duō负箧qia曳屣xǐ烨ya然容臭xiù 缊yùn袍敝bì衣

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0

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20 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8 P1: 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读书亦然,不要只钻书本,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P2: 1.写了人的五种感受 2.原因之一一部分人的共感觉能力逐渐遭 到部分以至甚至是全部破坏,混合感觉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 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原因之二,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共感觉能力实际 上是存在的,但由于这种能力不是很强烈,因而没有感觉到这种共 感觉能力。3.为了说明只要想着去做一件事,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止 不了 P6: 1.明显 2.显示 3.显示 4.显达 5.施行 6.分布 7.排列 8.交界 9.结识10.交换11.交情12.交错13.成功14.成全15.成为16.成果 P8: 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 3.略 4.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 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5.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 呼应第一处。

衣冠楚楚神采奕奕忠心耿耿虎视眈眈铁骨铮铮相貌平平天网恢恢气喘吁吁战功累累顾虑重重得意洋洋兴致勃勃气势汹汹羞人答答无 所事事威风凛凛小心翼翼气息奄奄想入非非目光炯炯余音袅袅芳草 萋萋忧心忡忡温情脉脉茫茫沧海 巍巍高山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P14: 1.“常记”或“记”。 2.“时间”为落日时分;“节令”为莲花盛开的日子。可以有不同表述,意对即可。 3.示例:那天的云彩一定有着格外的光晕。符合原词意境、句式结构相近即可。 4.“兴尽晚回舟”。 5.示例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示例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P15: 漫画写了两个小孩在军训,而奶奶怕他们晒坏。老远给他们撑遮阳伞。说明乐现在的家长普遍溺爱孩子,“军训”概括了漫画内容,“小祖宗”揭示乐长辈对孩子溺爱,具有讽刺意义。 “男士”不是称呼用语,不用来叫别人,跟“女士”相对的是“先生”,当然,“先生”也跟“小姐”对。 P17: 小女孩并没有开错窗,只是两次开窗,她的视点落在了不同的事物上,所以,“生活中如果我们过于关注丑陋、悲伤的事情会让我 们悲观消极,而美好的事情会让我们心境开朗;但如果我们不关心 丑陋、悲伤的事,则会让我们缺乏生活经验。难以明辨是非。”是 非常有哲理的。

初二数学培优辅导

初二数学辅导(1) 一.选择题: 1. 2x =-,那么( ) A.2x D.2≥x 2.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 ) A.9 B.±3 C.3 D.5 3.若ab a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系中点A ),(b a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若a .b 为实数,且011=-++b a ,则2014 ) (ab 的值为( ) A.0 B.1 C.-1 D.±1 5 n 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5 6.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7.已知a <b ,化简二次根式b a 3-的正确结果是( ) A .ab a -- B .ab a - C .ab a D .ab a - 8 .已知1a a + =1 a a -的值为( ) A .±.8 C ..6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0.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平分对角 11.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1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风格:柔婉豪放灵秀庄严绮丽朴实繁复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初中语文知识点框架上课讲义

初中语文知识点框架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一)成语错误使用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褒贬颠倒 4.修饰失当 5.不合习惯 6.敬谦错位 7.理解片面 8.形近混淆 9.轻重适当 10.功能混乱 (二)病句修改 1.语序不当 ①多层定语排序不当 ②多层状语排序不当 ③定语、状语混淆 ④虚词位置不当 ⑤主客颠倒 ⑥词语或分句逻辑顺序不当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②动宾搭配不当 ③主宾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⑤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⑥关联词搭配不当 ⑦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 ④必要附加成分残缺 ⑤介词残缺 ⑥关联词残缺 2)成分赘余 4.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糅 ②暗换主语 5.表意不明 ①有歧义 ②指代不明 6.不合逻辑 ①自相矛盾 ②分类不当 ③不合事理 ④否定不当 ⑤滥用数词

(三)句子排序 1.排除法 确定首尾句,排除错误选项 2.对应法 与原文的句子进行一一对应 3.方位法 依照事物的观察方为顺序,例如:正面——侧面——背面 4.语感法 依照上文语境进行选择 5.逻辑顺序法 依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例如: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6.顺藤摸瓜法 依照句子之间有相互连接对应的词语进行排序 (四)信息提炼 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 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其中“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 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 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 二、古诗文阅读

初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安排

初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安排 同学们,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希望大家在玩耍的同时不要忘了学习。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凄惨红暑梦幻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马鬃赖皮孰师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

初二数学辅导课

初二数学辅导课 一、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那个命题的逆命题是 。 2、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7、7、a ,那么a 的取值范畴是 。 3、等腰三角形中,和顶角相邻的外角平分线和底边的位置关系是 。 4、在△ABC 中,AB=AC ,BD 是角平分线,假如∠A =500,那么∠BDC =__ __度。 5、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160,那么它的底角为__ __度。 6、在△ABC 中,AB =AC ,若∠B =2∠A ,则∠C =___ _度。 7、在△ABC 中,AB =7,AC =5,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畴是: 8、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bc ab c b a 222222+=++,则那个三角形(按边分类)一定是 三角形。 9、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 ,一腰上的中线把那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差为4cm ,那么那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cm 。 10、在△ABC 中,AB 及AC 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O 点,∠A =800,则∠BOC = 度。 二、选择题 1、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C 、有两边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2、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假如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假如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假如A 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假如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3、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QC =AP =AQ =BP =PQ ,则∠BAC =( ) A 、1250 B 、1300 C 、900 D 、1200 Q D B B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4、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C 、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PC =PD B 、O C =PC C 、∠CPO =∠DPO D 、OC =OD 5、如图,AB =DB 、∠ABD =∠CBE ,欲证△ABE ≌△DBC ,则需添加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A =∠D B 、∠E =∠ C C 、BC =BE D 、∠A =∠C 6、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a bc ab c b a 2222222 22++=++,则那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7、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8、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y x -、x 、)2(y x +,(x >y >0)则该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 ) A 、600 B 、720 C 、360 D 、450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等于( )。

(完整版)初二语文复习资料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 06达州 (三)、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2)()(3)()(3分) (1) A、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2分) 人物形象: (2分) (三)(15分)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21、略 06泰安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讲义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讲义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讲义(40课时) 苟钟 一、记叙文阅读(15课时) 二、说明文阅读(12课时) 三、议论文阅读(10课时) 四、现代文阅读综合辅导(3课时)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必备基础知识(3课时) 1、概念及文体特点。 2、分类。 3、记叙的要素。 4、记叙的顺序。 5、叙事线索。 6、记叙的人称。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一)(5课时) 1、基础知识考查:拼音、词语及书写。 2、记叙的要素,文章基本内容理解。 3、记叙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层意。 4、信息提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5、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整体把握文意,领悟文章中心思想。 三、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二)(5课时) 1、文章关键词语及句子的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2、各种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人称的作用。 4、对文中具体文段或句子的品析: (1)文段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开头、中间、结尾); (2)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句段的作用。 5、修辞手法在文中的理解及表达效果。 6、记叙文的标题: (1)给文章拟标题; (2)判断、选择标题。 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二)(2课时) 1、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记叙文阅读拓展延伸: (1)结合文章内容补充; (2)根据文章主题拟广告、宣传标语、对联等; (3)联系实际谈体会; (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续写。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必备基础知识(3课时) 1、说明文概念及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3、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如何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一)(3课时) 1、如何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或段意。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4、说明顺序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二)(6课时) 1、说明方法: (1)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的阅读题答题格式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平实 (2)生动 3、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加点词的作用; (2)能否替换词语,并说明理由;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并说明理由; (4)“这些条件”,“这种现象”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各种表达方式的辨析及在文中的作用。 5、说明文语段及中心句的作用。 6、联系实际谈个人感受类型题答题方法。 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阅读必备基础知识(2课时) 1、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2)论据 (3)论证 2、议论文的分类: (1)立论 (2)驳论 3、议论文的结构: (1)提出问题(引论) (2)分析问题(本论)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kàng奋:极度兴奋。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晦huì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lín漓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人教版语文2018新版初二古诗文汇总上课讲义

人教版语文2018新版初二古诗文汇总

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18篇) (前加▲者为新选入篇目) 1、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海国记(节选) (清)沈复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瀴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八年级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布置(重点初中生必备)

八年级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布置(重点初中生必备)学期期末考试完结,接下来就是假期时间,特整理了八年级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布置,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凄惨红暑梦幻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马鬃赖皮孰师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习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中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中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手册,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

2020年最新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港(d í) 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明(yù)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 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 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着陆(zhuó))凛冽(lǐn 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juān)桅杆(wéi)娴熟(xián)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

初二语文假期讲义(教师)(1)

第八讲作文三部曲——审题立意 【名师点睛】 一、审题 1.审题,审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审题思路: (1)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2)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 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3)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 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4)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 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5)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 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6)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2.怎么审题?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读〈荔枝蜜〉有感》。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2019年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篇一】 一、1.C 2①“率”改为“摔”②“陈寂”改为“沉寂”,“拨”改为“拔” ③“吊”改为“掉”,“道”改为“到” 3.A. 4.略 5①A②D③C. 6.②④①③ 7.C8.D 9.略 10.①鹤立鸡群②颔首低眉③神秘莫测④麻木不仁 11.略12.略13.略 二、(一)甲、 第1题,这是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2题,高尔基运用夸张的手法,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3题,“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现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第4题,托尔斯泰晚年吃素,从事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病逝于火车站。 第5题,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二)乙、 6.大雁归来与大雁觅食 7.C 8.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9.①拟人②比喻③拟人 10.作者对大雁充满了喜爱之情。他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朋友。 11.①大②借③等待 12.B13.B 14.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②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5.刻苦勤奋谦恭诚恳。 【篇二】 P18: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P20:略 P24: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 14、以植物为例说明节约的法则,以动物为例说明节约的法则 15、B 16、举例子,列数字举蜻蜓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在动物界贯彻节约法则这一原理。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这种翅膀的构造是“是节约的典型”。 17、(1)“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稳固的结构”或“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处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2)西瓜、椰子、储气罐、油罐等球状或圆形物体。 P26: 1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 2.举例子为了说明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算一笔“节能帐”,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意思接近即可。 3.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意思接近即可。 4.只要扣住第⑶段相关内容,想象合理即可。 5.示例: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空调等。 P28: 1.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2.①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著作内容,从而丰富学识; ②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③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3.古今中外 4.门:某个问题钥匙:某个观点 5.乙处。第5段是论读书与作文的关系。这句话正是总结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因此应放在这里。 6.B P30: 1.指: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