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海市秋季豇豆密植早丰试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3
豇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豇豆豇豆又叫豆角、带豆,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种植。
嫩荚可炒食、凉拌、泡食或腌渍晒干,种子可代粮和做馅料,营养丰富,味鲜美,供应期长,为解决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长期以来,因品种退化变劣,病害严重,致使产量及品质下降,被认为是低产作物,个别地区甚至无法种植。
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对原有农家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选出了一批新品种,对促进豇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四川成都的红嘴燕,陕西的罗裙带,华南农学院的银燕等,尤其是XX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蔡俊德等人育成“之豇28-2”新品种。
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佳,高抗蚜虫、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并依品种特性研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经全国26个省市推广,平均亩产1969.5公斤,增产33.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三四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次品种更新,取代原优良品种红嘴燕,成为主栽品种,XX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使我国豇豆栽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豇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
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
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
叶为三出复叶,自叶腋抽生20-25厘米长的花梗,先端着生2-4对花,淡紫色或黄色,一般只结两荚,荚果细长,因品种而异,长约30-70厘米,色泽有深绿、淡绿、红紫或赤斑等。
每荚含种子16-22粒,肾脏形,有红、黑、红褐、红白和黑白双色籽等,根系发达,根上生有粉红色根瘤。
2、生长习性豇豆要求高温,耐热性强,生长适温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冻,在10℃以下较长时间低温,生长受抑制。
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但作为蔬菜栽培的长豇豆多属于中光性,对日照要求不甚严格,如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
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充足。
豇豆小拱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胡成学;谢圣霞
【期刊名称】《农村科技》
【年(卷),期】1995(000)009
【摘要】豇豆是我区人民喜食的蔬菜,在早春小拱棚栽培,亩产豇豆3-4吨,高产田可达4吨以上,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播前准备1.整地施肥栽培豇豆的地要结合灌水进行秋翻、深翻,冬天冻垡,精细整地,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豇豆根瘤菌不甚发达,加之苗期固氨能力弱,可多施底肥。
选三年未种过豆类的地块,前茬以大白菜、辣椒、西红柿、芹菜、玉米作物为宜,秋翻时亩施优质腐熟肥5吨以上,磷酸二铵3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2公斤均匀撤于地表,耕翻、耙磨,平整,初春化冻后精细整地,播种前一周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20克,兑水25公斤喷雾处理土壤。
2.拱棚材料 80厘米宽普通地膜,2米长2-3厘米宽的毛竹片,1.5或2.0米宽的农膜。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胡成学;谢圣霞
【作者单位】[1]博湖县农技推广中心;[2]博湖县农技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3.4
【相关文献】
1.鲜食春大豆小拱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J], 马伟冬;龚佩珍;吴平;唐红芳;张中华
2.小拱棚脱毒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J], 马晓青
3.简易小拱棚西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J], 柴凤鸣;热孜完古力•牙合甫;张珊珊;孟新云;李勇;阿里木•吐尼牙孜
4.小拱棚菜椒春季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J], 翟洪民
5.小拱棚南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J], 马伟冬;唐红芳;张中华;龚佩珍;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秋豇豆品比试验
杨怡群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本文运用三年一点对比试验法研究了2.19,5.12,之豇28-2等三个秋豇豆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其结果表明:2.19豇豆品种产量高,特别是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的条件下,仍能保持长势旺,产量高,品质优的优良性状。
适宜作秋豇豆栽培品种,目前已在阳地区推广。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杨怡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3.402
【相关文献】
1.苋菜-夏豇豆-秋豇豆-莴苣高效栽培技术 [J], 张羽;张水平;陈洪涛
2.毕节市秋豇豆品比试验 [J], 王天文;文林宏;谢文秀;丁洁;周易;王瑾
3.双膜洋芋-豇豆-秋豇豆一年三熟栽培技术 [J], 张正强;马晔华;童显安
4.武汉地区春豇豆—秋豇豆—叶用芥菜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J], 詹峰; 李德超; 余才良; 叶安华; 彭玲
5.秋豇豆新品种──秋白豇 [J], 邱一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积温直方图的建立与豇豆小拱棚增温效果研究作者:劳赏业唐宗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常见豇豆品种从播种至始收期有效积温约为790 ℃。
2014年春季豇豆小拱棚防寒栽培历时42 d左右,增加有效积温约104 ℃,小拱棚防寒栽培平均增加有效积温约2.48 ℃/d,是1月合浦县平均有效积温4 ℃/d的62%,是2月平均有效积温4.6 ℃/d的53.91%,增温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豇豆;水稻;轮作;播种期;始收期;有效积温;预测中图分类号 S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66-01北海市合浦县各月有效积温直方图的建立,为当地农作物从播种至收获期有效积温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效积温直方图,可以测定豇豆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之不同豇豆品种从播种至始收期有效积温,也可以通过有效积温直方图预测不同豇豆品种不同播种期的始收期[1-3]。
1 材料与方法1.1 建立有效积温直方图根据合浦县多年平均气温建立有效积温直方图。
1.2 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豇豆品种为源丰6号。
设3个播种期试验,分别为1月11日(小拱棚防寒栽培试验)、2月22日(露地直播栽培试验)和8月31日(露地直播栽培试验)[4-6]。
2 结果与分析2.1 合浦县各月有效积温直方图的建立根据合浦县多年各月平均有效积温建立直方示意图见图1。
从合浦县多年各月平均有效积温直方示意图可以看出:1月合浦县有效积温最少为124 ℃(平均有效积温4 ℃/d),其次是2月有效积温128.8 ℃(平均有效积温4.6 ℃/d)。
3月有效积温快速上升到263.5 ℃(平均有效积温8.5 ℃/d),以后逐月升高。
到7月合浦县有效积温最高为573.5 ℃(平均有效积温18.5 ℃/d),其次是8月有效积温558 ℃(平均有效积温18 ℃/d),以后逐月减少。
到12月有效积温下降到192.2 ℃(平均有效积温6.2 ℃/d)。
广西北部湾地区豇豆一辣椒一南瓜周年栽培技术张朝明、赵坤'唐胜1,陈梅2,周作高2,周生茂1(1.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2.合浦县农业服务中心,广西合浦536100) Vegetables 2021.2栽培技龙摘要:随着豇豆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为应 对主栽蔬菜品种上市集中,收购商压价收购,种植茬口衔接不紧,栽培效益不断走低,菜农生产 积极性严重受挫等问题,对广西主产区豇豆、辣椒和南瓜周年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形成1套广西北部湾地区S豆、辣椒和南瓜周年 栽培技术。
通过轮作蔬菜生产茬口调整、早春拱 棚育苗栽培等技术措施,安排合理上下茬作物品 种,提早了春种豇豆上市时间,保障了早春豇豆 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促进了夏辣椒和秋南瓜的 增产增收。
采用豇豆一辣椒一南瓜轮作栽培模式 的产值比IL豆一水稻常规轮作模式每667 m2提高 9 090-12 800元,经济效益增加明显,为探索广 西IL豆主产区的蔬菜轮作栽培模式提供了技术支 撑。
关键词:北部湾;豇豆;辣椒;南瓜;周年;栽培广西是豇豆生产的重要区域,北海市是广西 豇豆种植的主产区。
北海市地处北部湾东北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强、温度髙、无霜期长,年最高气温超过37 X:,降雨量超过 1500 mm,很适合豇豆的生长。
近年来,随着 豇豆生产规模化的不断发展,豇豆种植面积也 在不断扩大。
2018年,北海市肛豆种植面积达 1.45万hm2,产量超过40万t,产值20多亿元,产 *品销往全国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北海市的3区1县、22个乡镇中有20多万人在从事豇豆生产及相 关职业,开设有3 000多个收购点;北海豇豆销往 全国10多个省市及区内各地市场,豇豆产业的发 展带动了当地大量劳动人口就业[11。
广西北海市豇豆生产模式以豇豆一水稻1年2 茬的传统轮作栽培模式为主,部分农户也采取豇 豆和玉米、花生、西瓜、茄子、黄瓜、丝瓜、叶 菜等粮菜作物轮作栽培;但茬口衔接不够紧凑,容易造成轮作作物收获时间与该产品单作或同类 蔬菜产品的上市时间高度统一,甚至因为饱和上 市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低下,收购商压价收购或者 阶段性停止收购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生 产积极性及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外出 务工的人员分流了从事农业生产的部分劳动力,甚至出现部分农田丢荒,造成土地资源闲置的情 况,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研究古瑜;韩启厚;于海龙;肖瑜;黄亚杰;郝建全;孙德岭【摘要】采用L16(44×23)正交设计方法,对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个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底肥种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作为底肥,播种时间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点籽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组合为适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组合.在上述6种栽培因子中,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20)004【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作者】古瑜;韩启厚;于海龙;肖瑜;黄亚杰;郝建全;孙德岭【作者单位】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3.4豇豆(Vignaunguiculata(Linn.)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区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习惯,是夏秋主要蔬菜种类之一[1-2]。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豇豆在传统露地栽培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设施栽培,以满足市民对四季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的需求[3-6]。
有关秋季豇豆栽培技术,前人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郝学荣等[7]和吴乾兴等[8]研究了防虫网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认为防虫网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产量,减少病虫为害,同时还可提高豆荚的商品性。
张先庚[9]、邹行翔[10]和范春芳[11]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方面总结了大棚秋季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谢彦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合浦气温特点及豇豆小拱棚防寒技术李培强;唐宗明;欧小青【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合浦县良好的气候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在稻菜轮作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直方图,及豇豆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防寒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豇豆小拱棚防寒栽培技术,对指导菜粮轮作、冬季防寒,进而实现提高效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蔬菜》【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豇豆;水稻;轮作;气温;小拱棚;防寒【作者】李培强;唐宗明;欧小青【作者单位】北海市蔬菜研究所,广西北海 536000;合浦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合浦 536100;北海市蔬菜研究所,广西北海 536000【正文语种】中文合浦地处广西南陲,东接广东省,南涉北部湾,辖13镇2乡,273村(居)委会。
耕地面积5.3万hm2,其中水田3.3万hm2,地属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平均年日照总时数1 927 h,年均气温23 ℃,极端最高气温37.7 ℃,极端最低气温-0.8 ℃,年总积温8 181 ℃。
年均降雨量1 663 mm,无霜期358 d,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
通过研究合浦县多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及豇豆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气温需求特点,总结出豇豆与水稻轮作的防寒高效栽培技术,对提高资源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合浦县多年平均气温直方图的建立根据合浦县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建立直方示意图如下(图1)。
从合浦县多年平均气温直方图中可以看出:1月份平均气温14 ℃,之后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至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达到28.5 ℃,以后逐月下降。
图1 合浦县多年月平均气温2 豇豆对温度的要求豇豆喜温暖,耐热性强,不耐低温。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 ℃,适宜温度为25~30 ℃。
植株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 ℃;开花结荚适温为25~28 ℃。
植株能适应的最高气温为40 ℃,35 ℃也能正常结荚。
2014年北海市秋季豇豆密植早丰试验研究作者:梁丽萍唐宗明黎钦全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8期
摘要 2014年在北海市进行秋季豇豆密植早丰试验,结果表明:2014年秋季豇豆播种至初收历时50 d,采收期历时35 d,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10.5万苗
/hm2,折合产量达30 422.54 kg/hm2,比种植9.0万苗/hm2增产1 725.36 kg/hm2,增产率
6.01%,增产显著;比种植
7.5万、6.0万苗/hm2分别增产2 887.33、6 760.57 kg/hm2,增产率分别是10.49%、2
8.57%,增产极显著。
关键词秋季;豇豆;种植密度;广西北海;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85-01
豇豆是北海市优势产业,豇豆生产的土地生产率、劳动净产率和成本收益率等均较高。
豇豆产业发展比较快,种植面积比较大,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
为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豇豆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规律,以指导生产,2014年秋季在合浦进行了豇豆密植早丰初步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廉州镇廉西江口村。
1.2 供试材料
供试豇豆品种为源丰6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种植密度的不同设4个处理,分别为种植6.0万苗/hm2(A)、7.5万苗/hm2(B)、9.0万苗/hm2(C)、10.5万苗/hm2(D)。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行,行长10 m,双行距1.42 m,小区面积28.4 m2,四周设保护区。
1.4 试验过程
2014年8月15日全田撒施石灰450 kg/hm2。
8月22日采用机械化整地达到深、松、平、细、碎的要求[1]。
结合最后一次整地全田撒施沃夫特(15-15-15)150 kg/hm2、发源地300 kg/hm2、富力邦硅钙镁钾300 kg/hm2作基肥。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统一采用锐胜30 mL和满
适金70 mL混合拌种。
8月31日播种。
播种盖土后喷施芽前除草剂,用金都尔45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于地表[2-3]。
9月9日喷施阿米西达、锐胜、枯可茵和地优良方防烂根。
9月12日结合松培土施过磷酸钙750 kg/hm2、智龙复合肥375 kg/hm2。
9月18日海鸥台风过后喷施杀菌剂[4-5]。
9月20日插架引蔓。
9月26日间苗、定苗。
10月20日开始采收,11月23日采收结束,历时35 d。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各处理力求一致。
1.5 调查项目
对主要农事活动进行记录;采收期开始后逐日对豇豆产量进行过称验收[6];对豇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逐日记录产地销售价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豇豆初收期
播种期为8月31日,初收期为10月20日,播种至初收历时50 d。
2.2 豇豆采收期
10月20日开始采收,11月23日采收结束,历时35 d。
2.3 豇豆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是处理D,折合产量达30 422.54 kg/hm2,其次是处理C,折合产量达28 697.18 kg/hm2,排名第三的是处理B,折合产量27 535.21 kg/hm2,处理A产量最低,折合产量为23 661.97 kg/hm2。
其中处理D比处理C增产1 725.36 kg/hm2,增产率6.01%,增产显著;比处理B、A分别增产2 887.33、6 760.57 kg/hm2,增产率分别是10.49%和28.57%,增产极显著。
处理C比处理B增产1 161.97 kg/hm2,增产率4.22%,但增产不显著;比处理A增产5 035.21 kg/hm2,增产率21.28%,增产极显著。
处理B比处理A增产3 873.24 kg/hm2,增产率16.37%,增产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2014年秋季豇豆播种期为8月31日,初收期为10月20日,播种至初收历时50 d。
11月23日采收结束,采收期历时35 d。
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种植10.5万苗/hm2,折合产量30 422.54 kg/hm2,比种植9.0万苗/hm2增产1 725.36 kg/hm2,增产率
6.01%,增产显著;比种植
7.5万、6.0万苗/hm2分别增产2 887.33、6 760.57 kg/hm2,增产率分别是10.49%、2
8.57%,增产极显著。
但最高产量种植密度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北海市秋季豇豆前期台风雨多,涝害多,风险大;后期气温下降产量低,产量和效益均(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5页)
不如春季豇豆。
4 参考文献
[1] 陆秀英,邱正明,聂启军.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5(5):91-92.
[2] 郑奕雄,翟英芬,陈莉丹,等.2006年秋季广东省豇豆品种区域试验简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8(8):33-34.
[3] 杨伟,王四清.襄阳市豇豆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11(22):4541-4543.
[4] 谢彦超,蒋生发.豇豆秋延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09(2):48.
[5] 蔡荣友.碧湖平原长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J].丽水农业科技,201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