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九课一、生字预习:幼 Y yòu 幺 2 左右幼儿|幼苗滩 T tān 氵 10 左右沙滩|海滩侦 Z zhēn 亻 6 左右侦查|侦察嘲 C cháo 口 12 左右嘲笑|嘲讽啄 Z zhuó口 8 左右啄食|啄木鸟企 Q qǐ人 4 上下企鹅|企图|愚 Y yú心 9 上下愚笨|愚蠢蠢 C chǔn 虫 15 上下愚蠢|蠢人返 F fǎn 辶 4 半包围往返|返回拦 L lán 扌 5 左右拦路|拦击鸥 O ōu 鸟 4 左右海鸥|银鸥帽 M mào 巾 6 左右礼帽|草帽吁 Y yù口 3 左右长吁短叹|气喘吁吁彻 C chè彳 4 左右彻底|彻夜二、生词。
lǚ yóu yòu g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 tú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qíng yuàn chǔn shì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zhēng xiān kǒng hòu ruò wú qí shì jiàn sǐ bù jiù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yú guàn ér chū yú bù kě jí qìchuǎn xū xū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xiǎng chè yún xiāo响彻云霄三、形近字比较。
幼(幼龟)滩(沙滩)侦(侦查)嘲(嘲笑)啄(啄食)幻(幻想)摊(摊子)贞(忠贞)潮(潮水)琢(琢磨)企(企图)愚(愚蠢)蠢(蠢人)返(返回)拦(拦住)肯(肯定)偶(偶然)椿(椿树)版(出版)栏 (栏杆)欧(欧洲)帽(帽子)宇(宇宙) 砌(砌墙)鸥(海鸥)冒(冒出)吁(呼吁)彻(彻底)四、背诵内容;(一)多音字。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
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教学目标1.会认24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4.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并分析原因,交流如何保护视力,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4.学习观察日记的写法,并把观察对象变化的部分写具体。
单元课时分配9.古诗三首………………………………………………………… 3课时10.爬山虎的脚………………………………………………………2课时11.蟋蟀的住宅………………………………………………………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课时主备人:索良敏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第三单元(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学习目标
1.了解《咏鹅》这篇古诗的内容,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诗句进行联想、感悟,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3.学习掌握拼音的读音规则和写作方法,提升汉字拼音能力。
学习重点
1.诗歌朗诵技巧的掌握
2.对自然的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3.拼音规则和写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学习难点
1.诗歌朗诵情感表达技巧的提升
2.拼音读音规则的运用
课前导学
《咏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
它写的是一只雪白的鹅,橘红色的嘴,棕色的脚,昂起头,高视远方,形象地表现了它的神态和美丽。
诗的结尾,并非描绘鹅的情形,而是表达了人们追求真理、不断向前的精神。
请在背景熟读后,尝试将古诗进行朗诵。
可参考以下朗诵技巧:
1.音高区分清晰:朗诵时应根据文中要表达的情感,来调整自己的音高。
2.用力分配均衡:在朗诵中语气的变化,舒缓和强调的分配也应该适当。
3.语言平稳:语速要适宜,说话也要容易被听懂。
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咏鹅》,教师会对这首古诗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骆宾王的创作意图。
此外,本单元还会进行拼音的书写与发音练习。
为了更好地巩固拼音内容,学生可以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每日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练习。
学习总结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咏鹅》这首古诗的理解、朗诵和感悟,以及拼音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况,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年级第三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帮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描写观察到的事物,能写出事物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等,并能将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并能将自己的发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习惯,以及在观察中思考、总结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篇略读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描绘了自然景观,有的介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观察的重要性和乐趣。
《古诗三首》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蟋蟀的住宅》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展现了作者对蟋蟀的持续观察和深入研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说明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能带来重大发现。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也都围绕观察与发现展开,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
五、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在观察的方法、顺序、细致程度以及表达观察结果方面还有待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一、导入1. 创设情境:小明是一位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
一天,他拿起了一本观察日记,决定记录自己每天的观察发现。
2. 导入问题:你观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二、观察发现1. 观察事物:学生在课前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外出操场进行植物观察。
2. 观察方法:用眼睛观察,用心记录。
三、观察日记1. 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日期:2022年9月1日天气:晴观察事物:树上的果实观察发现:我看见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实,它们看起来十分诱人。
我从地上捡起一颗,放进嘴里尝了尝,果实又甜又酸,非常好吃。
我发现果实上有许多小小的虫子在爬,我觉得它们很有趣。
感受体会:看到这么多果实,我觉得大自然真神奇!2. 根据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讨论:小明观察了哪些内容?他的观察日记有哪些特点?四、小结1.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2. 观察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和感受。
3. 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要清晰明了,包括日期、天气、观察事物、观察发现和感受体会。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2.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换观察日记,并给对方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写一篇自己的观察日记,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按照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书写。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了解到观察日记可以记录下观察的发现和感受,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通过实际操作写观察日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小组讨论和交换观察日记的环节,学生们相互分享和学习,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总而言之,这是一节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八、课堂实施1.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在课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外出操场进行植物观察。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花草等植物,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颜色、果实等特征。
8.自然之道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读熟、读通课文。
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写下来?4.再读课文,想一想:抓住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思考向导为什么感到“悲叹”和“感叹”。
二、导学流程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海龟吗?你们想知道海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吗?它们进海时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自然之道》,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预习交流、检测。
①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②看拼音写词语hǎi ōu yú chǔn yòu xiǎo chè dǐ( ) ( ) ( ) ( )③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滩()幻()嘲()拦()摊()()()()④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争先()后()无其事响()云霄鱼()而出见死不()()出又止⑥小组内轮流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去说);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内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故事发生的什么地点和哪些人物?②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讨论、交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品尝单词和句子,围绕重点句子引导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想象力。
2.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共享自己会更加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学生学习分析童话故事是作者发挥了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对进行合理的推测,展现了人物的美好情感,及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不是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事实依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查看预览并展示单词:(10分钟)二、畅谈童话,引出课文。
(5分钟)1.展示“童话”一词,让学生简单地回忆他们在一句话中看到的童话故事。
2、“今天我们也要走进童话的世界,认识一个新的童话人物――巨人,去看看《巨人的花园》”(揭示课题――课题5个字以鲜花为背景拼成一个圆形大花园)。
3、学生自读课文。
二、从音乐到进入,从阴影到文字。
(15分钟)该剪辑创建了一个带有音乐动画的电影场景:场景一:我们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听,美妙的音乐响起来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花园画面)场景二:老师和学生欣赏巨人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树木遮荫。
有很多孩子在里面玩。
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的笑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场。
场景三:音乐声与欢笑声戛然而止,沉重的脚步声响起,紧接着巨人的怒骂声、砌墙声、钉钉子声相继响起。
1.你害怕巨人吗?为什么(出生于巨人的声音和形状来联想和描述)2。
一个愤怒的巨人在筑墙时能说些什么?(生表达,师着重在语气、动作上加以引导,通过个性化发言加深对巨人的印象)三、图文并茂,以诗带文。
1.在屏幕上显示第六自然段。
学生们自己阅读。
通过背景图案的对比和变化,以及风和雨的渲染,展示“你注意到了什么?”①冷: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瑟瑟发抖――从词语上加以朗读指导② 孤独:巨人还在毯子里颤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三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巨人的花园 2课时幸福是什么 1课时去年的树 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语文园地三 5课时单元主备人吴永均总课时 11课时基本环节教学过程教师补充修改栏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童话故事,明白了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成员赛读课文,评定等级。
2.小伙伴之间互读生字、新词,不会的提醒一下。
3.同桌讲故事。
4.交流一下填空内容。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校:
任教班级:
教师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单元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9、《巨人的花园》
第一课时预习案
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前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一、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识记生字词
1.(会认会写的字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会注音,会组几个词语,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
读一读课文的生字词,并写一写。
允许增添教训愉快
2.把易写错的字自己写下来,并组词。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能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分别是: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通过预习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呢?
2.试着把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讲一讲。
五、预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课外拓展
课本45页《资料袋》
导学案
9、《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预习案
课前检查:
1.听写课文的词语。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讲述课文内容。
【自学提纲】
一、讲述每一段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巨人回来前的花园是怎样的?回来后的花园又是怎样的?四.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五、我们从童话中懂得了什么?
六、课外拓展
阅读有关童话的书籍。
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0*《幸福是什么》
预习案
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生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十年前三个牧童做了什么事?他们是如何理解幸福的?(2)十年后三个牧童都做了哪些事?
(3)他们又是怎样理解幸福的?
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1.《去年的树》
第一课时预习案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伐融剩煤
2. 读准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伐木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
3.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5.你有什么体会?
导学案
第二课时预习案
一.比一比,组词语。
伐()乘()融()
代()剩()溶()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示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写鸟与树是();
第二次写鸟与()的对话;第三次是写鸟与()的对话;第四次写鸟与()的对话。
2.第二年春天,鸟去寻找它的朋友——树,发现树已经被(),在工厂里已被()。
三.完成课后小练笔。
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想好了,写下来。
知识链接:
《去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新美南吉——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童话的特点——童话这个特殊文体的特点是,
它不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直接描绘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想像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状和影像,
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
和许多作品不同,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于“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果,
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
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2*《小木偶的故事》
预习案
一.熟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二.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三.了解课文,完成练习。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课模板)
预习案
一、读读记记
脸颊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木匠
木偶表情愣住拽住温柔撒谎魔杖笑嘻嘻
二.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嘟嘟嚷嚷( A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结合课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生活中,光有笑是不够的————————。
2.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幸福是——————————。
3.巨人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