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胰岛素类药物,它们通过补充胰岛素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病情。
而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胰岛素分解酶来提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目前有研究表明,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疗效还需要深入观察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老年病人的生活方式不规律,身体状态复杂,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导致糖尿病难以有效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评估其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脂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3 研究意义目前关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33例)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31例)。
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0.05)。
结论: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二者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标签:诺和灵30R;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UKPDS证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生命的某一阶段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2],由于B细胞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将导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
通常开始胰岛素的治疗除考虑其疗效、不良反应外,还要考虑医从性。
目前,许多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对于改用胰岛素或加大胰岛素剂量配合不够积极,往往与胰岛素治疗的复杂性、患者认为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会出现低血糖等有一定关系,后者更是胰岛素治疗的最大障碍[3]。
胰岛素治疗的方便性及低血糖的危险性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如何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恐惧和医生的顾虑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我院64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4例患者均为2004~2007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且病史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32~73岁;入选前使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从未使用过胰岛素;空腹血糖(FBG)≥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体重指数(BMI)20~32 kg/m2,且无临床糖尿病腎病及其他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蒲海翔;刘道凡;刘必来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12
【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8例,根据患者过去的饮食、运动和就诊时的具体情况,加用甘精胰岛素并适时调整用量,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HbA1c、FBG、PBG和2hBG等指标均有下降,经t检验P 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具有良好的临床降糖效果.
【总页数】2页(P1609-1610)
【作者】蒲海翔;刘道凡;刘必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黄卫红
2.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明;纪小纯;韩爱娜
3.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J], 陈富军; 尹
以华
4.重组甘精胰岛素结合拜糖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5.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任敏仪; 张秀薇; 陈伟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疗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是常用的胰岛素类药物,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两种胰岛素的疗效进行对比,并进行药学分析。
首先,了解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的基本特点是必要的。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药物,它可以持续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餐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中效胰岛素类药物,它具有较快的作用起始时间和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
接下来,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在长时间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它能提供稳定的胰岛素供应,使得血糖的波动减少到最低。
然而,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较为准确的剂量调整,以避免血糖过低的情况发生。
相比之下,门冬胰岛素30的作用起始时间较快,可以更快地控制血糖。
它的波动性较小,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然而,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可能需要在餐前或餐后进一步补充胰岛素,以确保全天的血糖控制。
此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经验表明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个体差异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监测。
在药学分析方面,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具有不同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甘精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发挥长效作用,进入血液后能够形成活性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来降低血糖。
门冬胰岛素30则需要在皮下注射后先形成胰岛素晶体,然后再逐渐释放出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在选择具体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需求、耐受性和合并症等因素。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与胰岛素自然分泌相似,能够模拟人体生长激素,并有助于调节血糖平衡。
它具有强效的降糖作用,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与长效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上更持久、更稳定,并且更适合于患者的自我管理。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葡萄糖的生成,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外,还能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甘精胰岛素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并在12-24小时内持续稳定作用,而二甲双胍则能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
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更全面地降低血糖水平。
2. 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胰岛素靶细胞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这样能够使甘精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3.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可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取,增加脂肪的氧化和糖的利用,从而减少体重。
而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可以减少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导致的体重增加。
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
4. 减轻并发症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减轻体重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诺和锐+重组甘精胰岛素对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联合疗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例。
实验组接受诺和锐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诺和锐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療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2.8±0.3)d,低血糖发生率为4.2%;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2±0.5)d,低血糖发生率为33.3%;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空腹血糖、用药2 h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联合疗法(诺和锐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常规疗法(单用诺和锐)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可以引起包括心脏、眼、肾脏、足及血管等部位发生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有效控制血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的任务。
本研究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诺和锐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6年8月入本院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例。
实验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2.2±3.3)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1±2.0)年。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1.4±3.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8.6±3.1)年。
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分析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状况。
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所選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胰岛素类似物药物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状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C-肽、餐后2 h胰岛素、C-肽、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费用为(1388±34)元,高于对照组的(1299±31)元,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8.26%,低于对照组的60.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疾病治疗上,均可很好的控制患者血糖状况,且安全可靠,疗效明显。
标签: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血糖目前为止,糖尿病作为无法得到有效根治的一种终身性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对社会、患者家庭,及患者本人均带来了沉重负担,血糖控制的良好性为延缓或降低疾病慢性并发症发展和发生的一项基本措施,而控制血糖较为有利的方式则为胰岛素药物。
近几年,胰岛素新型药物可更好的模拟出生理正常胰岛素分泌状况,国外有研究表明,其作用时间可达到24 h,可降低低血糖发生可能性,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等优势[1]。
为此,本文随机列举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讨论,其目的在于分析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状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所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患者均符合临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
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共30例2型糖尿病患者。
依据电脑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给予患者降糖药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的非常理想,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比参照组的80.00%要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参照组的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减少低血糖的情况发生,还能稳控患者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获得患者和医师的认可和满意。
标签: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糖尿病属于内科疾病,不可逆转,只能通过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法将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由于当今社会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根据临床数据得知,多数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
2型糖尿病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或者感染,例如心血管疾病、眼底出血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严重影响。
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多采用胰岛素,其中甘精胰岛素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的,PH值接近中性而且溶解度低,能有效稳控住血管,安全性高,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1]。
所以,该文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采用甘精胰岛素开展相应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共3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电脑划分,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5例。
参照组:男患者:7例,女患者8例,年龄在41~72岁之间,平均年龄(59.44±2.13)岁。
观察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平均年龄(60.45±2.15)岁。
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血糖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都是胰岛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略有不同。
甘精胰岛素主要作用于餐后血糖,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谷赖胰岛素则主要作用于空腹血糖,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由于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控制血糖水平。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通常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在开始联合治疗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会在饭前和/或饭后进行注射,以更好地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临床数据显示,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或谷赖胰岛素相比,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联合使用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风险。
这种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全面地覆盖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求,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注意的是,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皮肤反应,以及低血糖等问题。
在联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合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益处。
达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指标、血糖指标、BMI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每天胰岛素使用量均明显改善,P<0.05。
结论:2型糖尿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临床使用达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2型糖尿病;达格列净;甘精胰岛素;疗效观察2型糖尿病在近些年来多发,患病人群年轻化,患者存在肥胖或者超重,机制不明确,起病不明显,在就诊其他疾病或者体格检查中检出,一般来说,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但是病情持续发展[1],会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经济负担增加。
目前主要采用降脂、降糖药物以及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等方式干预患者,对患者疾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
临床常用甘精胰岛素,可以对患者的基础血糖进行有效下降,操作简单,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间长,患者减重难度大。
临床分析达格列净,可以减少肾脏重吸收葡萄糖,促进糖从尿液途径中排泄,可以将降糖作用发挥[2],有降压、减重、保护心血管的功效。
此次实验选择58例患者,分析2型糖尿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纳入病例时间是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随机选择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时参照随机号码表法,每组患者例数是29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是17例、12例,年龄44-69(57.2±2.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是16例、13例,年龄43-68(57.1±2.4)岁。
以上组间数据比较,P>0.05。
纳入标准:与诊断标准符合;年龄在18岁及以上。
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病变、传染性病变、急慢性感染性病变;恶性肿瘤或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实验药物过敏;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对实验无法配合。
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观察作者:张红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4期
【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
甘精胰岛素是一类与胰岛素类似的物质,有胰岛素具有相似的作用机理,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5)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在40~68岁,平均年龄(63.2±2.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7±0.84)年。
研究组(n=45)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63.5±2.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98±0.6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的病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能正常进行沟通和交谈;③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正常;④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且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感染或是其他疾病患者;②严重胃肠道疾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④酮症酸中毒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在餐前或是同用餐一起咀嚼,最初的使用剂量是50mg/次,每天3次,而后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适当调整,药物的服用剂量逐渐增加至每次100mg。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同对照组。
甘精胰岛素的服用方法:患者在晚上睡觉前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厂家:赛诺菲安万特(北京),批注文号:S2*******],初次使用剂量是0.2U/kg,后期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浓度(FPG)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调整幅度控制在2-4U/次,直至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
1.4 指标观察[3]
在治疗前后测定餐后2h血糖浓度(2hPG)、空腹血糖浓度(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血糖正常判断:患者FPG≦7.0mmol/L,2hPG≦10.0mmol/L判断为血糖正常。
FPG≦3.9mmol/L,判断为低血糖。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经治疗后,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维脱落,能够承受一定的水洗和清洁剂的腐蚀,最大程度降低微生物带来的污染和灰尘堆积等情况,保证地面的卫生清洁。
3 结语
从以上几点来看,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管理模式和建筑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
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要求相对较高,建设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细菌污染给患者带来的健康问题,具体的建筑设计,可以将医院的的实际要求情况做好阐述,然后交由设备厂家来做具体设计。
相关的主管部门,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以供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参考。
此外,不可回收器具的产品,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于不
可回收产品的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患者感染率的发生,提高医疗和护理人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让先进性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器具,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晓琼,潘晓雅,郑祥超.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03):261-262+265.
[2] 李林.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