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20
最新: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导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近日,《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1(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2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内容涵盖的定义和临床获益、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后续血糖管理等,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流程和临床获益1997年,一项土耳其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病情缓解3,为T2DM 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至此T2DM 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的探索进程拉开序幕。
随着循证证据的累积,多项研究证实,T2DM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诱导病情缓解4-6,且0细胞功能改善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对于缓解均具有重要意义7。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1。
新版共识推荐,对于新诊断的T2DM 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 0%或空腹血糖(FPG ) >11. 1 mmol/L ,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1 )。
对于已诊断的T2DM 患者,口服降糖 药治疗后HbAlc >9%或胰岛素治疗后HbAlc >7% ,可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2)1。
一项纳入382例新诊断中国T2DM 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修复0细胞功能并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P 均<0. 0001 ),且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近50% 患者获得1年以上糖尿病缓解6。
对于不同病程的T2DM 患者,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胰岛0细胞功能8。
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的几个方案2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靶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升高而引起的。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只需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即可控制血糖。
但当其服用降糖药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则必须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然而临床实践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将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改为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需要一个安全过渡的过程。
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从服用降糖药安全地过渡到注射胰岛素呢?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用如下三个阶段性的治疗方案: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可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于晚餐前或临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该治疗方案虽然只需患者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却能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血糖。
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该治疗方案主要可供采取第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
该类患者应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然后改为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预混胰岛素,以使三餐后的血糖和夜间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于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的治疗中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增多了,但这种治疗方法更符合人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糖尿病患者在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维持住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总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完全可以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这些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后,不但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加速其他疾病(如感染、创伤)的改善。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传统糖尿病药物1、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身体细胞吸收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胰岛素的使用常常伴随着低血糖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2、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等,这些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因人而异,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GLP-1类似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利拉鲁肽和度拉鲁肽,它们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2、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肾脏中的糖通道,可以促进血糖的排泄。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SGLT-2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最近上市的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3、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肝脏中的酶,可以刺激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储存。
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以激活葡萄糖激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和瑞格列汀等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糖尿病药物问世。
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靶点将会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
联合用药方案可能会更加个性化,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本文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糖尿病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十问胰岛素治疗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病友最头痛的是不知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本文以问答方式做一介绍。
1问:初次胰岛素日用量如何计算?答:①空腹血糖(mmoI/L)x1.8mmol/L。
②空腹血糖(毫克)÷10毫克。
③体重x 0.3或0.5mmoI/L。
(注:上述计算的用量为一天的用量。
)2问:胰岛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笞:①每天注射3次胰岛素: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的病人,按“日量除以3,中减2加早”的方法分配。
如日用短效胰岛素30单位,除以3等于10单位,中年减2单位,加在早上(第一次),即早上1 2单位、中年8单位、晚上10单位。
待血糖达标后,改用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两次注射。
②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
③每天注射1次胰岛素:白天3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追加一次长效、中效胰岛素。
睡前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与白天的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低血糖反应更少、更安全。
3问: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笞:①按空腹血糖调节:在原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由于血糖不能达标或出现低血糖,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空腹血糖在5.0?7、OmmoI/L时不增不减;空腹血糖在3.0?5.OmmoI/L时,胰岛素应减少2?3单位或改在餐后注射;空腹血糖>7.OmmoI/L,每增高mmoI/L加胰岛素1单位。
②按餐后血糖调节: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 mmol/L后,每增高2.Ommol/L加胰岛素1单位,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6单位。
4问:胰岛素用量按尿糖高低如何进行调节?答:肾糖阈正常时,餐前尿糖每增高一个“+”号且酮体阴性者加胰岛素2单位,酮体阳性者加3单位。
每次加量不应超过6单位。
5问:发烧时或月经期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答:不论何种原因发烧,体温超过38°C者,应在原胰岛素用量基础上增加20%。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短效胰岛素,通过模拟胰岛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水平。
瑞格列奈是一种酮酸那酯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并增加肌肉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来控制血糖。
1. 血糖控制效果: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改善血糖控制。
瑞格列奈通过减少葡萄糖生成,降低胰岛素抵抗,而甘精胰岛素则能够提供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两者的联合使用能够互补作用,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2. 体重控制效果:瑞格列奈可以减轻体重,而甘精胰岛素则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中,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体重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可以实现良好的体重控制,这可能与瑞格列奈的体重减轻作用和甘精胰岛素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提高作用相互作用有关。
3. 胰岛素抵抗改善效果:瑞格列奈能够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则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能力。
联合使用两者有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4. 心血管保护效果:瑞格列奈被证明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甘精胰岛素则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联合使用两者可能能够提供更好的心血管保护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血糖控制、体重控制、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每个病人的具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仍需根据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联合治疗也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病人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成人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基础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规范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制定了指导建议,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药物使用方针。
一、糖尿病患者选择标准:1. 血糖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治疗目标,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持续超过目标水平,应考虑使用基础胰岛素。
2. 胰岛素维持: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已无明显效果,或者因为服药过程中的低血糖风险而不适合继续使用时,应转用基础胰岛素。
二、基础胰岛素的起始剂量:1. 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以0.1-0.2单位/千克体重/天的剂量开始,分为1-2次注射。
2. 已药物治疗的耐药患者:以替代剂量的形式进行,通常为0.2-0.3单位/千克体重/天,分为1-2次注射。
三、基础胰岛素的调整原则:1. 血糖监测: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通常,达到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后,应每周增加2-4单位的剂量,直到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2. 补充胰岛素:如在晚餐后血糖仍不够理想,可以考虑增加晚餐前或睡前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3. 治疗期间其他情况的调整:如发生生病、进行剧烈体力活动、饮食改变等情况,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胰岛素的调整。
四、监测与管理:1.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应定期进行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2. 培训患者: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有关特定的基础胰岛素使用指导,并确保其正确理解和操作。
3. 定期复诊:医生和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结论:成人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基础胰岛素作为核心治疗药物,在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44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4)·临床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熊承云* 周艳红 吴苏豫 李江雁 孙超(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新乡 453000)摘要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案的差异分为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39)。
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最初剂量10~12 U •d -1,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每隔2~3 d 调整药物剂量至血糖达标。
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达格列净5~10 mg Qd 。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m 后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lc )、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 ,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 )、空腹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 ,FINS )水平,同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IR )、稳态模型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β-cell secretory function of 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HOMA-β);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达标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各糖脂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 ,联合组FBG 、HbAlc 、TC 、TG 、LDL-C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 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FINS 及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OMA-IR 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