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班分布图
- 格式:xls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学年(下)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一、各班平均分统计及分析1.各班平均分统计2.各班平均分分析四年级5个班总体情况不理想,年级平均分87.59,二班、四班均达到了年级平均分,一班、三班、五班的成绩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一班的丁怡萱同学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懒散,家长忙于工作,根本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多次与家长沟通,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找借口;三班的赵叶予翔、袁靖洪两位同学智力低下,且学习习惯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尽管老师很努力想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孩子不配合,学习一直不见效果;五班的xxx学习习惯差,懒散爱贪玩,精力完全不在学习上,又遇上父母闹离婚,没有时间照顾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因而在期末测试中,成绩不合格,从而降低了班级平均分。
二、各班优生率、合格率统计及分析1.各班及格率、优生率统计2.四年级各班及格率、优生率统计及分析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知识点比较全面,注重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的简单运用,重点关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同学较好的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低下。
因此,本次考试全年级5名学生没达到了合格水平,但是优生率方面,有35名学生没有达优,主要是五班相对比较差,不到85%,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差,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低下,学习主动性不高,目的不明确;二是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字看错符号,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三是家庭关系不融洽,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对孩子平常关注的太少,不愿意配合老师共同教育,每次电话沟通,家长都能以各种理由拒绝,导致孩子的成绩和班上其他孩子相差越来越大,孩子学习起来越来越吃力,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自信。
三、各班各分数段分布分析1.各班各分数段人数统计(1)四年级学生各分数段分布情况分析:百分比班级四年级各班及格率、优生率统计图(2)五年级各班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分析: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可以看出,四年级整体情况较好,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集中在90-99分之间,不及格的5人,35名同学不达优,90-99分有123人,80-89分有83人,分析试卷后发现,这是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2014高三(2)班一模成绩分析班主任李锋一、班级整体状况:全班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4人,班上总分最高分463.0分,最低分148.0分,平均为323.99 分。
<300300--350351--400401--450451--500>500从上面表格和正态分布图可以表明全班同学的成绩集中在300-350之间,其中有36%的学生总分能够达到350分以上,但是同时低分段也较多,导致班级平均分与平行班平均分相差16.85分,从而显现出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因此班级的高分段是比较少,在400分以上的同学仅有8名,其他学生的成绩断层是比较严重的,这些学生也正是以后班级工作的重点,将尖子生的成绩依然保持,同时努力将有希望的中等生(350---400分段)的成绩再提高一个层次。
二各学科的成绩对比状况:从班级各学科与年级平均分对比可以看出本班的各科成绩都是需要提高的,其中英语、是本班相对比较弱势的科目,其次是语文和化学,数学和物理是本班相对比较优势科目,接下来利用课间和中午时间多加以督促,使得学生对弱势科目有所重视。
三、班级学生的个案分析:1. 第一层次(总分大于350)人数为16人,此层次学生属于本班文化课上重点培养对象;(第一层次学生的成绩如下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年级排名前150名有3名(第一层次),前几名学生的分数相差较大,从上表也可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科目和弱势科目;2. 第二层次(总分在300-350之间)此层次学生属于中等学生是提高的对象,尤其是这其中中等生(第二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类学生学习欲望是很强烈的,但是成绩和他们的付出好像不能形成正比,这层次的学生是班级的目标培养人物,这些学生学习成绩都处于中等生,有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3. 第三层次(总分在300以下)此层次学生属于班级要稳定的对象,不让其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尽力让他们学能学到一些知识。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专题练习(2021-2022浙教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它10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的14,且数据有160个,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A.0.2B.0.25C.32D.402、为了解某校学生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据此估计,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A.280 B.240 C.300 D.2603、甲、乙两超市在1月至8月间的盈利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超市的利润逐月减少B.乙超市的利润在1月至4月间逐月增加C.8月份两家超市利润相同D.乙超市在9月份的利润必超过甲超市4、如图是小明所在学校八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分布图,则该校八年级学生总数为( )A.180人B.200人C.210人D.220人5、以下问题,不适合普查的是()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C.了解全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D.进入地铁站对旅客携带的包进行的安检6、某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确的是()A.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B.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C.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D.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7、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最合理的是()A.调查“乌金塘水库”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B.调查一批飞机零件的合格情况,采用抽样调查C.检验一批进口罐装饮料的防腐剂含量,采用全面调查D.企业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采用抽样调查8、小文同学统计了某栋居民楼中全体居民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并绘制了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①这栋居民楼共有居民140人②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人数最多③有15的人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在35~42次④每周使用手机支付不超过21次的有15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9、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綦江河水质情况的调查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10、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全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一问题中样本是()A.100B.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C.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D.全校学生家长的意见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数据25,23,21,29,28,25,22,26,28,26,26,27,25,21,29中,范围在2527(包括前边的数,不包括后边的数)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2、在对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中,各分数段的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知:(1)该班有________名学生;(2)69.5~79.5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_.3、某校学生自主建立了一个学习用品义卖社团,已知八年级200名学生义卖所得金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那么40~5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__________.4、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_____.①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抽样调查.②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抽样调查.③为了了解某100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④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5、西双版纳,美丽家乡,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举行了西双版纳州情知识竞赛.该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统计图,则在扇形统计图中,测试等级“不合格”对应的圆心角应为 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计划开设四门艺术选修课:A:书法;B,绘画;C,乐器;D.舞蹈.为了解学生对四门功课的喜欢情况,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必须选择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门),将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木次调查的学生共有人,扇形统计图中∠α的度数是;(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判断下面这些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1)为了了解某厂家生产的零件质量,在其生产线上每隔300个零件抽取1个检查;(2)为了了解某城市全年的降水情况,随机调查该城市某月的降水量.3、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小彬坚持锻炼并于每周日记录下1500m的成绩:小彬1500m成绩变化统计表如果要更清楚地看出小彬成绩的变化情况,你选择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如果要方便、准确地获得他锻炼5星期后的跑步成绩,你会如何选择?4、电视台调查某一节目的收视率,于是找了一些该节目的热心观众来作为调查的对象,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收视率准确吗?与实际收视率相比结果会怎样?5、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初一学生上学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随机调查了学校部分初一学生,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统计图不完整)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本次随机调查了名学生;(2)扇形统计图中的a=;(3)对于“参加公益活动为6天”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为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可得“中间一个小长方形”对应的频率,再由频率与频数的关系,中间一组的频数.解:设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y,则有x+y=1,x=14y,解得x=0.2∴中间一组的频数=160×0.2=32.【详解】解:设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y,则有x+y=1, x=14y,解得x=0.2∴中间一组的频数=160×0.2=32.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考查,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频数的关系2、A【详解】由题可得,抽查的学生中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为100−30−24−10−8=28(人),∴1000×28100=280(人),即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280人.故选A.3、D【分析】根据折线图中各月的具体数据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可得.【详解】A、甲超市的利润逐月减少,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超市的利润在1月至4月间逐月增加,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8月份两家超市利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乙超市在9月份的利润不一定超过甲超市,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折线图是用一个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4、B【解析】【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先求出5班所占的百分比,再用5班的人数除以5班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2÷(1-20%-18%-21%-20%)=200(人),答:该校八年级学生总数为200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掌握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5、A【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A. 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故A正确;B. 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适合普查,故B错误;C. 了解全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适合普查,故C错误;D. 进入地铁站对旅客携带的包进行的安检适合普查,故D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掌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C【详解】统计调查一般分为以下几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故选C.7、A【详解】【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详解】A.了解“乌金塘水库”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故A正确;B.了解一批飞机零件的合格情况,适合全面调查,故B错误;C.了解检验一批进口罐装饮料的防腐剂含量,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错误;D.企业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适合全面调查,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8、B【分析】根据直方图表示的意义求得统计的总人数,以及每组的人数即可判断.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详解】解:①这栋居民楼共有居民3+10+15+22+30+25+20=125人,此结论错误;②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人数最多,此结论正确;③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在35~42次所占比例为2511255,此结论正确;④每周使用手机支付不超过21次的有3+10+15=28人,此结论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直方图的意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直方图表示的意义求得统计的数据9、C【详解】对綦江河水质情况的待查,只能是调查;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和“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破坏性,只能是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所考察的全体对象进行调查.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的容量较小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选C10、C【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结合题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全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一问题中样本是: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样本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样本的定义.二、填空题1、6【分析】根据频数的定义: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范围在25~27这一组的频数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问题.2、60 18 0.3【分析】(1)根据直方图的意义,将各组频数之和相加可得答案;(2)由直方图可以看出:频数为18,又已知总人数,相除可得其频率.【详解】解:(1)根据直方图的意义,总人数为各组频数之和=6+8+10+18+16+2=60(人),故答案是:60;(2)读图可得:69.5~79.5这一组的频数是18,频率=18÷60=0.3,故答案是:18,0.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和频数,频数直方图,读图时要全面细致,关键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由统计图形式给出的数学实际问题.3、0.15【分析】求出40~50元的人数,再根据频率=频数÷总数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40~50元”的人数为:200−10−30−50−80=30(人),“40~50元”的频率为:30÷200=0.15,故答案为:0.15.【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掌握频率=频数÷总数是正确解答的关键.4、①②【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解:①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①正确;②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工作量大,时间长,故需要用抽样调查,故②正确;③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具有破坏性的调查,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③错误;④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具有破坏性的调查,,适用于抽样调查,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5、18°【分析】用360°×“不合格”的人数÷总人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统计图可知,“不合格”的人数是4人,总人数是32+24+20+4=80人∴“不合格”的圆心角度数=360°×480=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信息相关联,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求解.三、解答题1、(1)40,108︒;(2)画图见解析【分析】(1)由B 组8人,占比20%,列式可得总人数,由C 组的占比乘以360︒可得圆心角的度数;(2)先计算出C 组的人数,再补全图形即可.【详解】解:(1)由B 组8人,占比20%,可得总人数为:820%=40÷人,所以C 组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140%10%20%360=108.---⨯︒︒故答案为:40,108︒(2)C 组的人数为:30%4012⨯=人,补全图形如下:【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扇形图与条形图中获取信息,频数与频率,画条形统计图,计算扇形某部分的圆心角,掌握以上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1)比较合适,可以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2)不合适,用某月的降水量代表全年的降水量不具有代表性【分析】根据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分析解答.【详解】解:(1)比较合适,可以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2)不合适,用某月的降水量代表全年的降水量不具有代表性.【点睛】此题考查调查样本的选取,掌握样本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见解析.【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将大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由此进行求解即可.【详解】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成绩的变化情况.相对而言,统计表反映的数据准确并且容易查找,但直观性不如统计图;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变化情况,但从统计图中看出的数据往往不够准确,因此有的统计图会在相应的地方标上原始数据.在这个问题中,若想直观反映成绩变化,则选择折线统计图优势更明显;若想准确读出锻炼5星期后的成绩,则统计表更合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和统计表的选择,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二者的特点.4、总体包含热心观众、普通观众,其他人群等,若用热心观众来作为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以及兼顾不同类型人群,往往会使得调查的结果比实际收视率高.【分析】根据总体包含的人群类型,用热心观众来作为样本,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兼顾不同类型人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总体包含热心观众、普通观众,和其他人群,若用热心观众来作为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不能兼顾不同类型人群,用热心观众来作为调查的对象,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收视率不准确,往往会使得调查的结果比实际收视率高.【点睛】本题考查总体与样本,样本的选择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兼顾不同类型人群是解题关键.5、(1)100;(2)25;(3)54.【分析】(1)根据4天的人数及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即可;(2)先算出参加公益活动7天的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其它天数的人数,求出参加公益活动为5天的人数,再用5天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3)根据圆心角=360°×百分比计算即可.【详解】解:(1)本次随机调查的学生数是:30÷30%=100(名);故答案为:100;(2)7天的人数有:100×5%=5(名),5天的人数有:100﹣10﹣15﹣30﹣15﹣5=25(名),则扇形统计图中的a%=25100×100%=25%.即a=25;故答案为:25;(3)“参加公益活动为6天”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为:360°×15100=54°;故答案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请教高手,如何在Excel中利用公式计算出全年级前100名在各班分布人数?
要精确到一个小数点,比如高一(1)班24.7 高一(2)班28.6等。
因为前100名有并列名次,如97,97,97,97,97,102,102,102,105...。
要将第97名归到所在班级里,假如有2个在一班,那么一班就加上这个97名占的分数,即2/5。
问题补充:我的例子里,计算出的结果是高一(1)班前100名的人数为24.7人。
我要的是前100名各班的人数,不要百分比。
要精确到小数,因为统计到100位左右时,可能会出现同名次的,这样就不止100位同学了,必修将统计人数控制在100人,所以要将最接近100名的那个名次(有多位同学都是这个名次的话)按每班占总数的比例分到所在的班级里。
A列为你的源数据班级列
B列为你的源数据分数列
C列为班级分布,C1=班级一,C2=班级二.......
D1输入公示
=SUM(IF(A1:A500=C1,IF(B1:B500>LARGE(B1:B500,10),1,0),0))+SUM(IF(A1:A500=C1,IF(B1:B500=L ARGE(B1:B500,10),1,0),0))/COUNTIF(B1:B500,LARGE(B1:B500,10))
按CTRL+SHIFT+ENTER输入数组公式
如何在excel里统计“年级排名”里的各班前100名分布情况,我不能上传图片。
=SUMPRODUCT((Q4:Q200<=100)*(Q4:Q200>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是小明所在学校八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分布图,则该校八年级学生总数为( )A.180人B.200人C.210人D.220人2、调查下列问题,适宜用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某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B.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C.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D.选出学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3、地球的水资源越来越枯竭,全世界都提倡节约用水,小明把自己家1月至6月份的用水量绘制成折线图,那么小明家这6个月的月平均用水量是()A.10吨B.9吨C.8吨D.7吨4、如图所示的两个统计图,女生人数多的学校是()A.甲校B.乙校C.甲、乙两校女生人数一样多D.无法确定5、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30,28B.26,26C.31,30D.26,226、下列调查:①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③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④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其中符合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7、小明种了一棵小树,想了解小树生长的过程,记录小树每周的生长高度,将这些数据制成统计图,下列统计图中较好的是()A.折线图B.条形图C.扇形图D.不能确定8、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市民对电影《南京》的感受,小华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初三学生 B.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民同学在网上向3位好友做了调查 C.为了了解“嫦娥一号”卫星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D.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9、要调查下列问题,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A.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B.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C.某城市居民12月份人均网上购物的次数D.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10、要直观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比,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A.条形图B.扇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11、如图是某市某中学八年级班学生参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部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八年级班参加这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总人数为人B.在扇形统计图中,八年级班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所占的圆心角度数为C.八年级班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为人D.若该校八年级参加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人,那么估计全年级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约有人12、下列调查方式不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某班学生今年“五一”期间每天的锻炼时间,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统计B.小芳的妈妈在炒菜时为了了解菜的咸淡情况,采用抽样的方式品尝一下C.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敬老院门卫处对来访人员的体温情况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测D.为了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寒假期间每天登陆“省名师空中课堂”进行学习的情况,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13、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B.调查央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 C.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D.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14、下列调查适合做普查的是( )A.了解全球人类男女比例情况B.了解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C.调查20~25岁年轻人最崇拜的偶像D.对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检查15、老师随机抽查了学生读课外书册数的情况,绘制成两幅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被遮盖了一部分,则被遮盖的数是( )A.5B.9C.1 5D.22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在某次体质健康测试中,将学生分两组进行测试,两组学生测试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如下,设第一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第二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则________ .(填“ ”,“ ”或“ ”)17、在某公益活动中,小明对本班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捐100元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5%,则全班本次参与捐款的共有________ 人.18、某校对九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结果为A(优)、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现从中抽测了若干名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并作出图所示的统计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四个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4:9:6:1,评价结果为D等级的有2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①共抽测了________人;②样本中B等级的频率是________;③如果要绘制扇形统计图,D等级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④该校九年级的毕业生共300人,假如“综合素质”等级为A或B的学生才能报考示范性高中,请你计算该校大约有________名学生可以报考示范性高中.19、光明中学七年级甲、乙、丙三个班中,每班的学生人数都为名,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统计如下:(如图,每组分数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则分这一组人数最多的班是________.丙班数学成绩频数统计表分数人数 1 4 15 11 920、某校要了解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情况,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扇形统计图(如图),已知参加羽毛球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乒乓球兴趣小组的少6人,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________名.21、要想了解奶粉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最好选用________统计图:了解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________统计图.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正确说法的序号)①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②一元二次方程x2﹣3x=5无实数根;③ 的平方根为±4;④了解北京市居民”一带一路”期间的出行方式,采用抽样调查方式;⑤圆心角为90°的扇形面积是π,则扇形半径为2.23、经调查,某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60%,公交车占30%,其它占10%,用扇形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时,“公交车”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24、如图是小强根据全班同学喜爱四类电视节目的人数而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则喜爱“体育”节目的人数是________人.25、如图是某手机店今年1﹣5月份音乐手机销售额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月音乐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6、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解服装的销售情况,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并根据统计的这组数据,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该商场服装部营业员的人数为多少?图①中m的值为多少?(Ⅱ)求统计的这组销售额额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7、射击集训队在一个月的集训中,对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10次测试,成绩如图所示(折线图中,虚线表示甲,实线表示乙):(1)根据上图所提供的信息填写下表:平均数众数方差甲7 ▲▲乙7 ▲ 2.2(2)如果你是教练,会选择哪位运动员参加比赛?试说明理由.(参考公式:)28、在“世界粮食日”前夕,某校团委随机抽取了n名本校学生,对某日午餐剩饭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的剩饭菜情况包括:A.饭和菜全部吃完; B.饭有剩余但菜吃完;C.饭吃完但菜有剩余;D.饭和菜都有剩余.每位学生在问卷调查时都按要求只选择了其中一种情况,该校团委收回全部问卷后,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1)求n的值.(2)饭和菜全部吃完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为多少?(3)根据统计结果,估计该校2400名学生中菜有剩余的学生人数.29、课题小组从某市20000名九年级男生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进行50米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等级人数/名优秀 a良好 b及格150不及格50解答下列问题:(1)a等于多少?,b等于多少?(2)补全条形统计图;(3)试估计这20000名九年级男生中50米跑达到良好和优秀等级的总人数.30、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近两个月“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了他们每人“推荐书目”的阅读本数.设每名学生的阅读本数为n,并按以下规定分为四档:当n<3时,为“偏少”;当3≤n<5时,为“一般”;当5≤n<8时,为“良好”;当n≥8时,为“优秀”.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不完整的统计图表:阅读本数n1 2 3 4 5 6 7 8 9 (本)人数(名) 1 2 6 7 12 x 7 y 1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本次随机抽取的学生总人数;(2)分别求出统计表中的x,y的值;(3)估计该校九年级400名学生中为“优秀”档次的人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B2、C3、A4、D5、B6、B7、A8、C9、B10、B11、B12、C13、D14、D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