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教案 第一课时 唱歌《梅花》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下册音乐《梅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梅花》,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意境。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梅花》,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梅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b.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
c.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3. 感受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的意境。
4. 歌曲处理:讲解歌曲的强弱、速度、情感等处理技巧。
5. 课堂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唱歌曲《梅花》。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视频,下周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梅花》,并掌握其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梅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学生通过演唱和欣赏,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梅花》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开展以梅花为主题的音乐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应注重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以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安排2个课时完成。
十、教学资源推荐:1. 《梅花》歌曲音频、视频资料。
2. 关于梅花的诗词、故事等文化资料。
3. 音乐教学课件、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4. 音响设备、乐谱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梅花教案五年级下册音乐梅花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梅花》。
2、欣赏古诗歌曲《春晓》。
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征、坚强不屈的性格。
2、通过古诗歌曲的欣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三、教学难点:歌曲中“× ×× ×切分节奏唱好。
四、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拓展音乐作品五、教学过程:(一)1、导入教师:(师生问好)刚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关于唐朝诗人的,那么同学们会背古诗吗?那么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恩,背的挺熟练的,但谁能背的更有韵味呢?诗歌是有韵味在里边的。
这样吧我们一块来背一首好不好?把诗背的特别的有韵味。
春晓都会吧?开始。
不错,还是比较有韵味的。
那你们知道吗,诗歌的这种韵味和我们唱歌的这个节奏感是相通的。
所以在古代啊,这些古诗一经写出来,是会被到处传唱的。
现在呀又有许多艺术家们给他谱上新的乐曲,使他更好听、更美,被称作是《古诗新唱》。
就比如说咱们刚才背的春晓,在古诗新唱中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范唱)。
今天这堂课呢。
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古诗新唱,来领略唱古诗的快乐。
2、教师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梅花》(板书)。
出示投影《梅花》这是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梅花,他这首梅花和其他的梅花比起来有一个特点,下面呢你们先听老师把他读一遍(播放古筝背景伴奏)同学们轻轻的把他读一读,然后想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生轻声读)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什么意思呢?教师简介古诗大意: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绽放。
远远的看去一片雪白,难道是下起了雪?忽然闻到了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描写了梅花的什么?(坚强)板书:梅花柔和美坚强美哪句是坚强美,哪句是柔和美?对,我们知道他描写的是白梅,他像雪一样洁白,轻柔,又那么的幽香清远,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非常美的梅花的形象。
学唱《梅花》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知道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在风雪中竟相开放的坚强品格。
2.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古诗的韵律感,以及音乐的情感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重难点1.有柔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大切分节奏要唱好。
四、教学方法情境法、谈话法、示范法、合作法五、教学过程:一、赏梅花---吟诵诗词开场;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听一首歌,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歌曲中唱得又是什么花呢?1.梅花香自苦寒来,被誉为”花中君子”的梅花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王安石的《梅花》。
2.欣赏傲雪梅花的图片(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远远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闻到了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这首诗描写的是白梅,他像雪一样洁白,轻柔,又是那么幽香清远,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非常美的梅花形象。
赞美了梅花坚强不屈,洁高雅的品格。
3.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梅花》希望你们能把那种梅花傲雪盛开,坚强不屈的品格和意境读出来。
(音乐)二、唱梅花----- 学唱歌曲旋律过渡;同学们,其实古诗的韵律感和音乐的节奏感是相通的,在古代古诗就像现在的歌一样到处传颂的,现在有很多作曲家把古诗谱写成新的乐曲,使它更好听,更美。
这样被称作为“古诗新唱”。
今天我们唱得这首《梅花》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郑秋枫老师作曲的,旋律非常地优美,动听。
1.下面老师把歌曲再唱一遍,你们仔细听,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用优美连贯的,还是活泼跳跃的声音?)2.画旋律线过渡;下面老师就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把歌曲的旋律演唱一遍(伴奏),请大家用右手跟着老师画旋律线,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两个乐段)因为从弦律走向来看12乐句很相似,34乐句很相似。
《梅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梅花》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梅花》,表现梅花柔美和坚强两个方面的美。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的切分节奏及旋律音准。
2、通过朗诵和演唱古诗,表现古诗的内涵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二、导入由古诗新唱引出课题《梅花》师: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已经背了几十首古诗了,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诗都是有韵味的,而古诗的韵味和歌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是相通的。
在古代,这些诗词一旦被写出,是要被广为传唱的。
而现在,有很多的作曲家就给这些古诗谱上了新的曲调,这就是“古诗新唱”。
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新唱的殿堂,一起去感受唱古诗的快乐。
三、诵读古诗《梅花》1、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梅花柔美和坚强两个方面的美。
2、诵读古诗,读出其中的韵味。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梅花》。
(板书课题)师:那么关于梅花,同学们你了解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生:师:比如说梅花的样子啦什么的。
谁来说?生:师:梅花原产于我国,颜色秀美,花有五瓣,香气宜人,不畏严寒,在我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而今天我们要看的这首《梅花》是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所作,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来朗诵一遍,请你用心听,同时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梅花的什么呢?师朗诵梅花,放背景音乐。
师: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那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蕴含着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呢?生:在墙角盛开了几枝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远远看去知道那不是雪,是因为有谈谈的清香飘来。
师:你说的真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这梅花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洁白,清香师:梅花,像雪一样的洁白轻柔,又那么的幽香清远,宛若一个淡雅柔美的女子,此处写出了梅花的柔美,嗯,柔美!(板书:柔美)师:“凌寒独自开”,那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说明了梅花还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生:坚强不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古诗新唱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古诗新唱》教学导案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第一课时《梅花》创编《春晓》王安石第二课时《静夜思》李白第三课时《读唐诗》古诗朗读演唱会二、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⑴通过集实验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⑵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⑶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观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感受歌曲的情感。
⑷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
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读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⑸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详细要求1.能用连接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思念故土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观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读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相熟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一)教具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二)资料《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沉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沉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梅花》教案课题:《梅花》教具:钢琴、课件教学目标:1.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2. 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二、过程与方法4. 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感受古诗内涵与歌曲情感的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进一步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5. 三、知识与技能6. 通过分析本首诗词歌曲,初步了解诗词歌曲的韵律与歌曲的关系。
7. 教学重点:8. 深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9. 教学难点:10. 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11. 教学过程:12. 导入新课13. 欣赏皇家唱诗班演唱的歌曲《梅花》,(出示梅花的图片)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又名梅,被誉为“花中君子”。
别名:干枝梅,春梅等,属蔷薇科植物,落叶小乔木,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以她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励志奋发的激励。
所谓“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梅花。
14. 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二、《梅花》歌曲学习1. 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抒情优美)2. 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范唱。
师:本手作品根据情绪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两个乐段)15. 学习旋律。
16. 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ft X X X 。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古诗新唱_人教新课标古诗新唱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梅花》。
2、创编古诗歌曲《春晓》。
3、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征、坚强不屈的性格。
2、通过古诗歌曲的创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二、教学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三、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唱好。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梅花艺术品五、教学过程(一)1、导入(创设情景,①大屏幕放课件古诗《梅花》的朗诵。
)教师:(用音乐师生问好,发声训练)同学们一定很奇怪,咦?今天的音乐课怎么改成语文课,读起了古诗呢?难道古诗和音乐有什么联系吗?(2)放《梅花》诗文教师: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的韵律感与音乐是相通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演唱歌曲来学习古诗,来一个古诗新唱。
今天我们演唱的歌曲是王安石的《梅花》。
(板书:梅花)2、介绍梅花(1)教师:你了解梅花吗?(学生讨论,包括梅花的形状、色彩、香味以及梅花的种类、生长习惯,象征的意义等。
教师进行提问)(2)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放课件:梅花的图片),(3)教师总结: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放课件:梅花简介)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三)、创编歌曲《春晓》1、同学们,让我们也借古人的情怀来抒发我们的情感,用《梅花》歌曲的旋律,把《春晓》的古诗词填到里面,唱一唱,好不好。
2、试着即兴吟唱一首《春晓》。
(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春晓》)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下面是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请同学们来欣赏。
先来看看老师收集的两首梅花古诗,一首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师读)这一首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毛主席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创作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课后点评:本课《梅花》教学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通过多种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师生融洽,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恰到好处,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本课教学导入简单,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作品的习惯,也让学生通过多次的聆听熟悉旋律,熟悉教材,使得学唱过程轻松,愉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难点的把握准确,解决巧妙,由浅入深,安排处理的时机合理,为后面的教学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对教材的重点吃得透,挖的深,在对本课古诗新唱“新”字的体会和理解上,处理的尤为巧妙。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唱,去听,通过自身的学习,真切的感受理解到古诗新唱的含义。
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用黄梅戏的旋律将三首古诗连成一首完整的作品,精彩地演唱出来,可以说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这一教学形式,不仅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也把一个难以理解表达的答案演绎地生动易懂,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教学不露痕迹,同时也展示出教师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也正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精致的小环节,可以折射出多彩生动的课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忘渗透着美的教育,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学生认识到梅花不畏严寒,热爱生命,坚强不息的高贵品质的同时,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对这首歌曲的演唱也有了真情实感,也使得一节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材本身的价值有了高度的提升。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生动,成功的音乐课,在这节课上,学生接受了大量的音乐信息,收获是丰富的,整节课的学习是美的,轻松,愉悦的。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有遗憾,都有可以再提升的空间。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对音乐知识切分节奏的教学上,能再设计的巧妙些,智慧些,整节课会更显流畅。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内容: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2.学唱曲谱
3.看谱,并听琴音
4.找出旋律特点。
5.听琴音,学唱歌曲。
6.“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7.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
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8.练习齐唱歌曲。
9.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0.学习4/4拍指挥式。
11.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2.小结。
1。
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古诗新唱》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ww w.x k b1.co m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
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
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