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6
2022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耧车李锐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
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
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
下了整天春雨。
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
布谷鸟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
“牛牛,你累吗?累了就歇歇吧。
”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
”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
”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
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
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
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
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
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
”老福田说:“咱们不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
”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
”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
布谷鸟叫声又响起。
牛牛说:“爷,好听。
”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
”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种谷的时候它就叫呀?”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就知道自己该叫了。
”牛牛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
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焦炭厂。
小说专题检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拜年[注](节选)蒋子龙“阳历年”——那算什么年?不管你给它起多好听的名儿,叫什么“元旦”,可中国人从来不把它当“年”看待。
录音机、电视机可以进口,没听说“年”还能进口!中国人真正的年,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转瞬到了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儿”,又是吃饺子的日子。
好吃的东西反正就是那几样,每样吃了一圈儿,轮回去再从头吃起。
人嘛,平常抠抠唆唆,一过年就放开了手脚,似乎有今日没明天了,不把腰里那点钱折腾光了,心里就不舒适。
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就是快。
酒喝足了,钱花光了,今儿个——到了工厂上班的日子啦。
冷占国比平常上班提前二非常钟出了家门。
他历来厌烦“以厂为家”、早来晚走和加班加点那一套。
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
但管理工厂那都是下策。
可以说冷占国是吃铁末子长大的,从懂事那天起,就在三条石的各个小铁工厂里串来串去捡煤核,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就进厂当了小学徒。
工厂里那点玩艺全在他肚里装着,不管哪个部位发生了什么问题,能瞒哄别人,却瞒不了他。
他认为每个人只要干足了八小时,工厂就不是现在的样子。
八小时工作制顶多使了四个小时的劲,何苦在八小时以外又装腔作势!他一年到头不早来晚走,也不早走晚来,规规则矩,按制度办事。
但一年中有四天是例外,阳历一月二日、五月二日、十月三日,农历大年初五。
赶上这四个日子每天都提前二非常钟上班。
为什么?他一不胆怯节日,二不反对放假,但目前有些人这种干着玩、玩着干的脾气可叫他受不了。
节前五天就松了劲,你把嗓子喊破也叫卖不起来了;节后五天还缓不上劲来,你把眼珠子瞪圆也没人理你的茬儿了!里外里加在一块儿,元旦放一天假,等于放十一天;春节放四天假就等于放了半个月,这受得了吗?他也情愿一年到头光放假,可往哪儿拿钱去?所以每逢放假后的头一天上班,他都提前二非常钟往总调度室一坐。
“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
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
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
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
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
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
”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
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
”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
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
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一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适用)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归来李大壮心疼。
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
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
吃不舍得,穿不舍得。
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
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
冯秋萍还不舍得穿。
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
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
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
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
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
李强在鞋厂做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择菜洗碗。
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
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
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
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
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
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
儿子李强不肯说话。
李大壮知道为什么。
这孩子,还生气呢。
那也没办法。
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
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
问题是:生气有用吗?!车过山海关。
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
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
瞟了一眼儿子。
李强睡得正香。
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
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
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
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
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
他还有退路。
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
“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1分)手电毕飞宇①勘探船进村的那个夏季,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
父亲进城以前采了两筐枸杞子,用它们换了那锃亮的东西。
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满籽粒,红得炯炯有神。
②父亲穿过一丛又一丛枸杞走进我们家天井,大声说:“我买了把手电,手电在黄昏时分发出清冽冰凉的光。
”母亲问,里头是什么?父亲说,是亮。
③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
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
晚上我家天井里来了好多人。
夏夜清清爽爽,每一颗星都干干净净。
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
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
母亲很不高兴,她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劈啪起劲。
后来母亲站到了皂荚树下,手里拿了那把锃亮的东西,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横在了院子中间,皂荚树上的栖鸟被惊飞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划过,使人的听觉充满夜的宇宙感。
④母亲突然关了手电,人们在黑暗里默不作声。
⑤勘探船在那个夏夜进村的。
勘探队长戴了一顶黄色头盔。
勘探队长说他们是来找石油的,而石油就在我们村的地底下,再不打上来油就要流到美国去了。
当天他们就在村北打了个洞,一声轰隆,村子像筛糠。
村里人立即把父亲叫过去,他们坚信,只有父亲能够阻止他们。
父亲走到村北,站立在勘探队长的面前双手抱在前胸,说,不许打了!⑥勘探队长说,你是谁?⑦父亲说,再打你就麻烦了!他把这句话撂在村北,一个人回家玩手电去了。
⑧天黑之后来到我家天井的是大肚子队长。
他称我的父亲为“亲爱的同志”,然后用科学论证石油和马路汽车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石油与电的关系。
他说石油就是电,有了石油,村子里到处是电灯,像枸杞树上的红枸杞子一样多。
电在哪里呢?电在油里;而油又在哪里呢?油在地下。
队长说,这是科学!父亲后来沉默了。
母亲说,你听他瞎扯。
父亲严肃无比地说,你不懂。
母亲反驳说,你懂!父亲说,这是科学!⑨父亲对勘探队长说,你们随便打。
(浙江专)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含解析)不分版本“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杀人啦,顶子。
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
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
立马她心一颤抖,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
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
这,国法是不能容的。
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
否那么,比方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
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假设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
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辉。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假设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
二婶,他假设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陌生人的拥抱安谅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
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明人决定约覃考弟喝茶一聊。
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恭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
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
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
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
”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
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
”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
”“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
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
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
”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
“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一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一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
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情节曲折。
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让人读起来拍案叫绝。
解析:选B 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
★2.(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对“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解析:从题干来看,此题是理解句子的含意,而且点明了理解的方向和内容:句子含意和背景。
含意要指出表面和深层的含意,分析“背景”要从苏大夫立规矩的原因入手,这肯定不全是为了钱,而是他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
参考答案:①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的,但他立的规矩不能动。
(表面义)②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
(深层义)③民国初年是一个没有“规矩”的时代。
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有他“格色的规矩”。
(背景义,时代义)(每点2分) 3.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答:解析:此题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和描写人物的角度。
从“苏七块”这个绰号可以看出其医术、规矩、为人,包括肖像描写都体现了“奇”的特点,答题时可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①医术奇。
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喀嚓喀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
②外貌奇。
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
③看病规矩奇。
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
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
④为人处世奇。
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但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题外设题·多练一点——品味语言艺术)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6分)答:解析:答题时要先明确描写技巧和作用,再就是点明语言风格,以短句为主,节奏轻快,有力地烘托了“苏七块”的高明医术。
参考答案:①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2分)②传神的动词有“触”“隔”“截”等,形象的比喻是“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表现了“苏七块”动作的娴熟,再加上快节奏的短句叙述,都写出了“苏七块”医术的精湛。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年味许心龙从县屠宰场回到村里,我顾不上喝口水就急慌着去找四叔和四叔的杀猪锅灶。
是屠宰场的聂总安排我的事儿。
在村里我养猪多年,小打小闹,一年百十头猪,跟县屠宰场打交道就多,结识了聂总,成了好朋友,时常微信聊天,偶尔也喝两盅。
聂总走出正作业的屠宰间,抬头望望温暖的太阳,转脸又望着我说,城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年味,正好你养着猪,哦,要那不喂饲料的猪,看看还有没有杀猪的锅台,我想好好体会体会年味。
打小我就喜欢这年,喜欢过年看飘雪花,喜欢过年放鞭炮,喜欢看杀猪。
唉,如今,这些好像都没了。
不瞒你说,我寻找年味已经不是一年了,一进入腊月,我就跟没魂了似的,我也弄不清楚咋回事。
前年春节,我带着孩子老婆飞去了三亚,在那儿呆了一个礼拜,一点我期待的年味也没找到,大冬天的跟夏天没两样,中午穿着背心,晚上蹚蹚海水,吃了顿海鲜还拉肚子!去年过年,我赶去了哈尔滨。
乖乖,那才叫冷得过瘾呀,滴水成冰,吐口水落到地上,子弹一样,就砸了个小坑!但是屋里暖和,可过年图的啥?是热闹呀,光闷在屋里那不叫过年。
唉,说实话,除了冰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冰雕好看是好看,可一点年味也没体会到。
恍然,我明白了聂总要找的是啥年味了。
聂总要找的是爹娘一笼一笼蒸着年馍时,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啪啪散乱地炸着鞭炮;循着猪的嗷嗷嘶叫看大人一头汗水地杀猪,每杀一头猪就朝天空燃放一枚“空中响”;贴着秃毛笔写的还留着墨汁的春联,染得手上都是红纸掉的颜色;穿上新衣服,装上压岁钱,“啪啪啪”燃放三枚关门炮就上床,上床闭着眼却睡不着,侧身想着谁家燃放第一挂鞭炮时就起床;起床后打开门燃放三响开门炮;跑了大半个村庄,耳朵被鞭炮炸得嗡嗡直响,抢拾了一袄兜大都是乏筒的鞭炮;待天一亮,兴奋地随着大人走家串户给长辈拜年:拜年喽,新春快乐!先点炮,再杀猪!聂总兴奋地喊。
燃着的鞭炮“噼噼啪啪”欢快地炸出了一地红纸屑,像铺了一地红花,吉祥喜庆。
淡蓝的硝烟穿透阳光升腾散去。
聂总一边拿手机拍照,一边不住地喊道,这才是过年,这才是过年呀!四叔,开始杀猪吧!四叔早攥紧一根粗杠子,吼的一声,不偏不倚打在黑猪的脑袋上。
七八个人把晕倒的黑猪抬放到一块楼板上。
刺啦!一眨眼,四叔的尖刀从猪脖子里拔了出来。
四婶早准备了一个铝盆,来接鲜猪血。
“咕嘟咕嘟”,殷红的冒着热气的鲜猪血有节奏地流到了四婶端着的铝盆里。
乖乖,满满一大盆!聂总激动地说,猪血是好东西,是胃肠的清道夫。
聂总抬头望望偏西的太阳,一脸的灿烂和享受。
注意灶火,五十度左右!四叔命令烧锅的四婶。
锅下冒蓝烟,锅上冒水汽,四叔头上冒热汗。
四叔边说笑边指挥,多上几个人,把猪身子挂横杠上。
屠宰场杀猪是屠杀,我们在这儿杀猪是宰杀。
屠杀无情,宰杀才有味道哩。
聂总笑着挽起袖子伸出了手。
随着众人一声“嘿!”,猪被头朝上悬挂了起来。
四叔双手握刀,凝神静气,气运丹田,喊一声:开!接着刀光一闪,刺啦一声,长长的猪身被剖膛开肚了。
一头黑猪很快被肢解了……除夕夜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我给聂总编发了个新春祝福的信息。
村庄的黑夜里密密麻麻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
我钻进被窝,心想城里的聂总是听不到这么真切的鞭炮声了,也不能这么真切地体会“爆竹一声辞旧岁”了。
然而,后来我才听到聂总过年出了意外。
到正月十五了还没有收到聂总的回复信息,我这才察觉了聂总的不正常。
聂总在县拘留所里度过了一个春节,他因为违规燃放鞭炮被拘留了十五天。
聂总搓着手笑说,真忍不住,就点燃了那挂鞭炮。
当时,我久久望着聂总说,明年过年来乡下我老家吧,我给你收拾一间房子,买一大卡车鞭炮!聂总俩大眼无神地望望我,又望望众朋友,没有吱声。
这个聂总!人有时候不知迷茫的啥,为了这个虚无的东西,值当吗?还是来点实在的吧!给聂总压惊的弟兄们同时举起了酒杯。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第3期,有删改] [注]小说原题为《寻找》,题目为编者所加。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人公聂总的心境是许许多多国人的共同心境,因此,可以说聂总是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小说写到聂总在三亚和哈尔滨的感受,反衬了昔日年味之浓,强化了对传统文化背景下年味的怀念。
C.小说以“我”记忆中的“年味”和聂总找到的“年味”相互映衬,一虚一实,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解析:选D D项,小说侧重于叙述、描写,议论很少,没有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