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课时找次品 -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1一、教学内容《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⒉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⒊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办法一:用手掂一掂。
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
办法三:用秤称一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
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引出课题:借用天平《找次品》。
(二)探究新课,寻找方法出示第二个问题课件提问。
数学广角---找次品知识点回顾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典型例题一、基础练习1、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最少而且保证能找出次品?2、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最少而且保证能找出次品?二、巩固练习。
(要求运用图示法表示出思维过程)1、一箱水果糖有7袋,其中6袋质量相同,另外有一袋质量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出轻的一袋?2、有8个外观一样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比其他球轻一些,用天平最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3、现有10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4、有13瓶水,其中12瓶质量相同,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它略重一些,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5、15个零件有一个次品与正品不一样重(或轻或重),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6、有27盒饼干,其中26盒质量相同,另外有一盒质量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轻一些的饼干?7、一批零件共有81只,按严格要求它们的质量应该相同。
若已知有一只内部有缺陷,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三、拓展练习师傅和徒弟一起做包子。
规定每只包子用的面粉一样重,并且要求10只一笼。
一天师徒共做了5笼包子,其中师傅做了4笼,徒弟做了1笼,但由于徒弟粗心听错了师傅的要求,每只包子都少了10g。
你有什么办法称一次就能知道哪一笼包子是徒弟做的吗?。
5数第七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讲述“三鹿奶粉”事件,引出次品的危害。
2、揭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①审题:我们把“少了3片”的那瓶叫次品,其余4瓶叫合格品。
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怎么把次品找出来。
当然不能把钙片倒出来数,这样太不卫生了。
我们要在不打开瓶子的前提下找出来。
②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找出次品?讲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当左右托盘里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指针就不会摆动且指向正中刻度。
③提示:我们今天没有天平秤,小组可以用纸笔画图,模拟的方法来找次品。
④小组活动后抽生汇报。
(1)我们组称了2次。
先是在天平两边分别放2瓶,天平没有平衡,次品应该在偏高的那一边,然后再把这2瓶钙片分别放到天平两边就可以找到次品了。
(2)我们组也称了2次。
先是在天平两边分别放1瓶,天平平衡,所以次品在其他3瓶中,然后再分别放1瓶,天平没有平衡,偏高的那一边就是次品。
(3)我们称了1次。
把一瓶放在天平的一端,另4瓶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一次就可以称出来。
3、总结:在5瓶钙片里找出一瓶次品,方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
三、探索研究,寻找规律。
1、假设有9个零件,其中一个为次品(次品较重)。
大家先自己想一想,讨论一下,至少要多少次才能找到次品?①理解题意:“至少”什么意思?也就是要找出最优方法。
②师提示大家可以先给每个零件作上标号,再通过画图模拟的方式称量。
并强调在画图模拟过程中,应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考虑进去。
2、学生:按照老师提示的方式实践、推测。
(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容易错在哪里)3、抽生汇报(1)我们组分了9份,两个两个的称,保证4次能称出次品。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定义:次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感官判断、仪器检测、数据分析等。
3. 找次品的技巧: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找出次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找次品。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次品商品、正常商品、检测仪器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商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次品?如何找出次品?2. 讲解次品概念:解释次品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次品的含义。
3. 演示找次品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方法找次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找次品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找次品的活动,评价学生对次品概念的理解程度,对找次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内容:学生能否明确次品的定义。
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找次品,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能否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次品检测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找次品的技巧。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第一篇:《找次品》优质课教案《找次品》教学设计-----徐怀涛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思想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课前交流: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棒?师:请不同。
生:(回答)师:咦,怎么回事?生:不好确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从外观上看,它们一模一样,可实际上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在生产生活当中我们把这种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那当遇见次品时需要把它找出来吗?生:需要。
师:大家的声音里感觉少点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航天飞机事故图片)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次品的危害很大。
师:再问大家一次,当有次品的时候要不要把它找出来?生:要。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宣布上课)师:大家请看课题,你希望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生:找次品的方法,如何最快找到次品。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一、探究新知(一)探究2和3 师:这两瓶钙片,谁有办法找出其中的次品?生:掂一掂,数一数。
生:可以用天平师:天平咱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天平长什么样?谁能用身体模仿一下?生:用身体模仿师:多么美丽的一架天平啊,那么如何用天平找出其中的次品呢?谁来当天平给大家找一找?生:天平两端各放1瓶,哪边轻就是次品。
师:你把钙片分成了几份?生:两份。
师:天平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用身体表现出倾斜)师:次品在哪里?指一指师:如果次品多了几片呢?生:哪边重就是次品。
师:需要称几次?生:1次师:看来从两瓶里找次品,只需要称1次就一定能找到。
如果是3瓶呢?请看屏幕,需要称几次?师:猜一下?生:2次,1次?师:独立思考一会,然后跟大家说说你称的方法,你分成了几组? 需要称几次?生:分成了三份,天平两端各放一瓶,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就是次品,(指一指)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上升的就是次品,(抖一抖)需要称一次师:称1次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生:两种,平衡或不平衡师:不论天平平衡或不平衡,只需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
往洞镇中心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五年级(2)班单元第七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5月27日课型练习课上课时间2014年5月28日课题数学广角课时第2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投影、天平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
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
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
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
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
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 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
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 (人)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
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
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板书设计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
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作业
设计
作业:
136-137页练习二十
六第4-6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