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7.38 MB
- 文档页数:32
语文统编版教材二下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执教: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贾利波审核: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刘志鸿刘小兰学习目标1、能发现“又”、“土”等字作为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牛”、“车”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和笔顺变化,写好“劝”“堆”、“转”、“特”字,能做到落笔前先观察思考。
2、读准字音,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读通读懂《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学习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活动一:观察字形和笔顺课堂导入:师:同学们好!我是贾老师,今天由我陪伴大家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的第二课时。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汉字的书写,探索汉字的秘密。
1.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汉字。
(PPT出示“劝、堆、转、特”,师范读)2.师:你发现这些汉字变偏旁的前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呢?(播放学生的发现录音,动画出示“又—劝”“土—堆”“车—专”“牛—寺”。
)3.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
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形态和顺序发生了变化。
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的?(播放学生的发现录音,课件出示字:对、地、轻、物、邓、堤、轿、轮)4.师:像这样的字还有邓、堤、轿、轮等字。
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书写的时候,更要注意字的笔画、笔顺以及形态。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看一位同学的书写。
(播放学生写字视频)5.师:看完范写,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板块二日积月累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书写,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谣《二十四节气歌》,请先跟着小老师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和学生朗读录音)2.师:读得真好听,字正腔圆。
老师特别提醒大家,第二行“芒”字:“芒máng”是后鼻音,芒种。
第三行还有一个多音字,“处chǔ”念三声,处暑。
有节奏地读歌谣更有意思。
这位同学能打着拍子诵读歌谣呢!请听(点击播放音频:学生打拍子诵读)3.师:节奏把握得真好,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唱出来更好听,跟着小老师一起来学学吧(点击播放音频:儿歌《二十四节气歌》)4.师:同学们,这首有趣的二十四节气歌里,一个字对应一个节气呢。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比较字形相近的笔画,写好笔画。
2.练习看图写词语,并练习说话。
3.积累八字成语,初步理解意思。
4.读短文,理解意思,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 卡片,课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
上节课,大家开动脑筋,打开了百宝箱,真了不起!下面,我们要走入字词句乐园,去那里玩耍,我们出发吧!2.板书课题:字词句运用 二、学习日积月累板块四:日积月累(出示课件8)1.出示四个八字成语,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栽、足”,翘舌音“乘”,前鼻音“进、竿”,后鼻音“乘、行、更”等。
3.背一背。
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熟读成诵。
4.说说词语的意思。
只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即可,即使说不上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二、合作学习,学习和大人一起读。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教材102、103页《猴子捞月亮》)(出示课件9、10)1.指名读短文,展示和大人读后的成果。
2.思考问题:(1)猴子为什么捞月亮,它们捞到月亮了吗?小组内讨论。
反馈:猴子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去捞,结果却没有捞到月亮。
(2)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因为井里不是真正的月亮只是月亮的倒影,月亮也没有掉到井里。
4.再读课文,感受阅读的快乐。
6.表演故事。
三、教师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我们比较了几个笔画,学习了看图写词语,说句子,感受到了投身大自然的快乐。
另外,还读了课文《猴子捞月亮》,让我们为自己出色表现鼓掌吧!2.作业:把看图说的话写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填空。
“四”的第四笔是(),“心”的第二笔是()。
二、成语连线。
千里之行更进一步前人栽树种豆得豆百尺竿头后人乘凉种瓜得瓜始于足下三、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答案:一、竖弯卧钩二、千里之行更进一步前人栽树种豆得豆百尺竿头后人乘凉种瓜得瓜始于足下三、哥哥妹妹小狗小鸟金鱼草地开心哥哥和妹妹在草地上开心地放风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有趣的课文阅读,又有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下册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阅读材料:准备相关的课文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写作练习素材:准备相关的写作练习素材,以便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时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通过分段阅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2.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3.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展示台1.第一关:错别字大会诊。
(出示将“展示台”第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换成错别字)(1)指名说这些字错在哪儿,教师订正。
(2)学生齐读订正后的词语,也可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2.第二关:找不同。
(出示第二组词语)(1)独立读第二组词语,仔细观察加点字,对比加点字不同的地方。
(2)全班汇报,指名说加点字的不同之处。
明确:“纸”和“低”偏旁部首不同,“低”字右边还多一点;“士”和“土”是两横的长短不同;“今”比“令”少一点。
(3)齐读词语。
3.第三关:同音字大较量。
(出示第三组词语)(1)学生交流,发现加点字的特点,说说自己如何区分这些同音字。
(2)指导练习,通过语境了解字的用法。
(3)小练习:选字填空。
早上,老师()着一群穿()整齐的少先队员做早操。
(带、戴)请你坐()椅子上,()把这道数学题检查一遍。
(在、再)你可不可()把这首()经学过的古诗背下来?(以、已)4.第四关:形近字大比较。
(出示第四组词语)(1)自由读,边读边想想加点字的区别。
(2)引导学生组词区分形近字。
5.各小组展示课前分工搜集的易写错的字词,说说自己辨字形、明字义的一些“妙招”。
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数九歌》及观看视频,教师简单介绍“数九”的含义。
(1)明确“数”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ǔ,另一个读音是shù,可组词“数目、数字”。
(2)“数九”的含义: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十个“九”,刚好90天。
(3)介绍《数九歌》。
2.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教师范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变化,再通过边拍手边诵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欣赏歌曲《数九歌》等方法,熟读成诵。
3.结合日常观察到的气候变化说说民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