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4课
- 格式:ppt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19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笔记一、课文背景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重点词语解释1.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卖弄:炫耀。
3.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4.嘹亮:形容声音洪亮。
5.黄晕:昏黄不明亮。
晕,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
6.烘托:原指中国画技法中,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湿画法。
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7.静默:肃立不作声,表示悼念。
8.舒活:舒展,活动。
9.欣欣然:形容欢喜的样子。
10.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形容美好的春色。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三、文本分析1.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的结构,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2.语言优美生动,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5.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评价。
五、笔记整理与归纳1.掌握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评价。
3.通过学习本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4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4课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以为:认为。
大:很,非常。
益:好处。
2.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所以。
余:我。
虽:即使。
卒:最终。
获:得到。
有所闻:听到很多东西。
3. 旦暮里来而而日日有来而止日薪万钱者甚秘之
旦暮:时间词,不久,或将来。
薪:柴草。
秘之:秘密地,暗中地。
二、问题探讨
1. 你如何看待宋濂“负箧曳屣”赴百里外的百里外“叩问业”的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宋濂的这种行为表明他非常勤奋好学,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追求知识。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像宋濂一样,勤奋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第4课古诗
七年级语文第 4 课的古诗,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就拿来说吧,曹操
站在海边,望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心里该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啊!这
不就像咱们站在山顶,望着辽阔的大地,感觉自己能征服整个世界一
样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他把大海写得
如此壮阔,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这大海之中,难道你不觉得震撼吗?
再看,李白对王昌龄的那份牵挂,就像咱们对好朋友的关心,真挚
又急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咱们要是想给远方的
朋友表达心意,是不是也会找个特别的方式?
还有,王湾看到的那青山绿水,那归雁,多美的画面啊!“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不就跟咱们在新年的时候,期待着新的开始,
充满了希望是一样的吗?
更是一绝,马致远用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就勾勒出了一幅让人感到无比凄凉的画面。
这就好比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咱们独自走在冷清的街头,心里满是孤独和忧伤。
我觉得啊,这几首古诗真的是太棒了!它们让咱们感受到了古人的
情感和智慧,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咱们理解古代文化的道路。
咱
们可得好好品味,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咱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次北固山下》知识清单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的诗现存十余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多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
2.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时所作。
当时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看到北固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是长江边的一座名山,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游览和吟诵的地方。
在唐代,北固山更是成为了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王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敏锐的诗人视角,将旅途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深沉的情感寄托。
二、字词积累1. 重点字音悬(xuán):注意发音时,舌头要微微卷起,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让气流从口腔中冲出,发出“xuán”的音。
例如“风正一帆悬”中的“悬”,描绘了船帆高高悬挂的样子,发音要准确清晰。
残(cá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中部隆起,气流从鼻腔中流出,同时声带振动,发出“cán”的音。
如“海日生残夜”中的“残”,表示夜晚即将过去但还未尽的状态。
旧(jiù):读这个字时,双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后部隆起,让气流从口腔中流出,声带振动,发出“jiù”的音。
在“江春入旧年”中,“旧”与“新”相对,体现了时间的更替。
雁(yà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向上隆起,接近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同时声带振动,发出“yàn”的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古代传递书信的象征,诗人借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重点字义次:停留、驻扎。
诗中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宿在北固山下。
这个字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情境。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七年级语文第4课知识点七年级语文第4课主要介绍了“九华山下草”这篇生动传神的小说,并围绕着小说讲解了一些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对本课内容的深入探讨。
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小说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这些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特征。
在“九华山下草”这篇小说中,作者对辛弃疾、李清照、莲花姐姐等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辛弃疾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爱国热情的诗人,他在故事中便是一个忧国忧民、仁爱善良的形象。
小说中讲述了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辛弃疾因为不愿让普通百姓遭受更多的战火伤害而放弃了一次关键的胜利。
他的这种“仁者不忧、智者不惑”的品质也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读者。
李清照则是一个才情出众、追求自由的女词人,她在小说中的形象也被赋予了极强的个性魅力。
她极富创作热情,在与辛弃疾见面时不断向他请教、讨论自己的创作经验,表现出了一个具有自信、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形象。
莲花姐姐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她勇敢、善良、乐观,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仰,是一个极为人性化的形象。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主题:善良与美好的力量。
二、小说的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的安排是另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一个精彩的小说情节不仅要有起承转合,更要有适度的张力和解压器,使读者产生一种愈发强烈的阅读愉悦感。
从小说的情节安排来看,“九华山下草”中的情节分为四个部分:开头的描写、饰演英雄的红花会、打江山的梦想、菊花盛宴下的误会与真相。
在小说开始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九华山的描写,打造出了一个优美、神秘的自然背景,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氛围。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带领读者进入到英雄的世界,通过对红花会的描写,展现了这些英雄的仁义之气,营造了一个英雄无敌的氛围。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内容理解:开篇点题,交代观海地点。
炼字赏析:“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字点题,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线索,引出一系列写登山所见壮阔画面,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是远景,实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法分析:静态描写。
写出了山岛上树木、百草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是近景,实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法分析:动态描写。
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为下文展开想象做铺垫。
炼字:涌,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画面: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
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写法分析:虚写,想象,夸张。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生动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壮阔景象和宏伟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译文:向东行进,我登上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
(山岛上)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吹来,林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
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
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幸运得很啊,写一首诗歌来抒发我的壮志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意象赏析:1.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是“暮春”,2.“杨花”常象征着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是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3首句通过“杨花”和“子规”意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