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岭东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遗产

眼下,QQ、MSN、电子信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宝藏等,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们也将是21世纪现代人拥有的数字财产。

人活着的时候,可以随意打开电脑,用QQ、MSN与朋友、同事聊天,用邮箱收发信件,在博客上写文章,登录账号玩游戏……可人去世后,QQ、邮箱、博客以及游戏账号里面的东西,究竟算不算遗产,能否依法继承,又该如何保护呢?

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是互联网在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快速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现的。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网民来说,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还很遥远,但在很多欧美国家,数字遗产继承已经提上日程。迄今最为著名的数字遗产案件发生在美国。一名美国士兵的家人希望得到自己阵亡儿子的电子信箱密码,以整理他的信件。但雅虎公司一直拒不提供密码,直到法院判决后才同意提供。

数字遗产纠纷也催生了一个新行业——数字遗产守护者。“遗物守护者”“财产锁定”“死亡开关”等网站就是专门用来守护数字遗产的。其方法是用户将登录信息告诉值得信任的亲戚或朋友,在用户遭遇不测之后,由亲戚、朋友登录该网站,手动激活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以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遗物守护者”的创立者杰瑞米?特曼说,“数字遗产,你可以不理解这事儿,但不能完全不去想。从现在开始算,我相信5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将他们的‘数字遗产’列入遗嘱。”

在中国,个人账号以及相关信息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到底归谁所有,谁可以继承、谁可以进行审查和修改,在国内的网络环境中,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能给出一个明确而满意的说辞。这也就造成一些网民对未来数字遗产继承上的担忧。

纵观当前网络公司提供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如长期不使用,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会被提供服务的公司回收,电子邮箱3至6个月没登录就会被冻结然后被注销。游戏账号因为涉及“虚拟财产”,情况更加复杂。

不少法律专家认为,网络中的游戏账号、武器装备、经验值、宠物、金币具有财产属性,应当受到立法保护。即便是那些外人不会感兴趣的QQ、邮箱、博客,对于死者家属或亲友来说,也是死者留下的遗物,保留这些网上的虚拟物品,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像死者的书信、照片等遗物一样,虽然没有财产价值,但谁能说这不是遗产,不可以被人继承呢?

不过也有法学专家认为,对这些所谓的“数字遗产”立法保护并不现实,而且没有必要。“首先,我国法律保护的财产,只是现实中的财产而不包括虚拟财产,因此也就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其次,QQ、电子信箱、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大多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即往往只针对专有主人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主人离开了人世,这些数字财产的价值大多会随之消亡,也就不存在继承的问题。”

互联网已经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包括存放家庭相册、文件、信函和视频。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人世,这些“数字遗产”将如何处置呢?相信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遗产的保护问题会逐渐明朗,并最终得到解决。

(摘自2010年《百科知识》21期)

1.下列对文中“数字遗产”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对于享有其继承权的人来说,就是数字遗产。

B.QQ、MSN、电子信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等,都将是21世纪现代人拥有的数字遗产。

C.当一个人去世后,留在这个人的QQ、邮箱、博客以及游戏账号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属于数字遗产。

D.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在中国尚未得到法律保护,在欧美国家,数字遗产的继承已得到了法律保护。

2.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留下的数字遗产将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将会越来越多。

B.数字遗产直接催生了诸如“遗物守护者”“财产锁定”“死亡开关”等专门用来守护数字遗产的网站。

C.死者在网络中的游戏账号、武器装备、经验值、宠物、金币等遗物具有财产属性,又具有纪念意义。

D.在中国,把数字遗产继承列入法律保护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部分专家认为法律应保护数字遗产。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网络运营公司如果拒绝给死者的亲人提供死者的电子信箱密码或游戏密码,那么它就触犯了法律。

B.在如今互联网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这一背景下,人们都会把自己的数字遗产列入到遗嘱之中。

C.由于我国的法律规定保护的只是现实中的财产,因而对网络中的虚拟财产的保护还缺乏法律依据。

D.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数字遗产必将会列入我国的法律保护范畴之内。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

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贵,而为势家郎将所谮诉,坐.免归。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及其支类,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任命,授职

B.会.窦武亦有谋会同

C.数.出诏命多次

D.坐.免归因……犯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谏争不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而为.势家郎将所谮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蕃因.与窦武谋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D.而.群贼弭息矣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陈蕃品性正直的一项是( )

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②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③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④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

⑤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⑥志诛中官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为政廉洁清明。青州刺史李膺以执政威严著名,下属郡县的官员惧怕他的威严自行离官而去,只有陈蕃因清绩被留任。

B.陈蕃爱护百姓。零陵、桂阳山贼为害,陈蕃反对派兵围剿,他认为审查贪污暴虐的官吏,任用贤能就能使盗贼自动解散。

C.陈藩崇尚节气。他多次因直言进谏、公平执政而遭贬谪。永康元年,他写信痛斥明哲保身的尚书们,使他们惶恐地上朝办公。

D.窦太后临朝时,宦官乱政。陈蕃同大将军窦武合谋诛灭宦官,但事情泄露,太后下诏命令曹节杀死窦武,陈蕃也被逮捕杀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3分)

译文:

(2) 于义不足,焉得仁乎!(3分)

译文:

(3)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慙”同“惭”)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将《武侯庙》的颈联和《蜀相》的颔联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写景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点?(5分)

10.这两首诗同为写诸葛亮的诗作,试结合诗句分析二诗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其二))

(4),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___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8)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

(9)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10)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13)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闲雨轻敲鱼鳞瓦

钱续坤

①难得一次回乡省亲,不想秋雨一直连绵,白天出去走走倒还可以,夜晚根本不便串门,只好呆在家中与母亲杂七杂八地拉着家常。许是兴奋了些,竟然到了子夜时分还辗转反侧,于是坐起披衣,斜靠床头,用一双聪灵的耳朵,去聆听窗外那淅沥的絮语,去感应檐下那滴答的和鸣。

②这样的情景已是多年没有经历,记忆中的趣闻乐事甚至都快淡忘,但是母亲在我儿时所说的一个比喻始终萦系于怀:“瓦是房子的眼皮,雨是屋檐的泪水。”遗憾的是,略知文墨的母亲并不会写诗,“眼皮”与“泪水”的意象在这里巧夺天工,可能是她观察生活最原始最质朴的反映;然而也正是这两个喻体,诱使我无数次地抬起大大的脑袋,关注着那些像弯弓又像括号的鱼鳞瓦,那些像新月又像蛾眉的鱼鳞瓦。

③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是泥土的另一种形态,是大地的精魂,也是贴近人类头顶最矮的天穹。它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它收藏过煦暖的阳光,如水的月光,柔和的灯光,也收藏过雨的裸足,雾的轻纱,雪的羽毛;更多的时候,它收藏着大面积的黑夜和黑夜的翅膀———梦幻,所以诗人巴音博罗说,瓦是“房屋的外套,梦幻的布衣”。这两个意象显然更为奇崛,不过细细地品味,我蓦地感觉心头氤氲着一片浓浓的乡愁,挥之不去,隽永悠绵。

④从小就在鱼鳞瓦下长大,梅雨季节总喜欢贴着窄小的窗棂,看银线穿针,听雨落叮咚;有时也翘首对面的屋檐,望水花四溅,听瓦楞摩挲……所有的影像幻化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支有始无终的曲,催我昏昏然小睡,也使我戚戚然惊醒。母亲的家务活终于忙完了,她轻轻地一声招呼,我们弟兄就雀跃般地聚拢过去,或缠她讲孤魂鬼怪,或听她教拼音汉字,或跟她吟民歌小调……其情融融、其乐陶陶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胸荡层云,心生涟漪。但是今夜,母亲已经酣然入睡,她细微的鼾声与喁喁的秋雨合着共同的节拍,如同儿时吟哦的摇篮曲,这叫我如何去惊扰她幸福的美梦。可我还是无法入眠,索性蹑

手蹑脚地从床上爬了起来,静静地伫立于窗前,沉浸在自己无边的闲思遐想之中……

⑤瓦是家的符号,家是情的寄托。离开了家,不见了瓦,乡愁自然而然就从心头泛起,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就会像窗外迷蒙的烟雨一样,在灵魂深处弥漫。于是,渭城的朝雨、清明的纷雨、楼台的烟雨、天街的酥雨等等,几乎成了愁苦的代名词,“巴山夜雨涨秋池”表漂泊之忧,“寒雨连江夜入吴”述离别之苦,“天阴雨湿声啾啾”言乱离之悲,“雨中百草秋烂死”感自伤之叹,“夜雨闻铃断肠声”哭诀别之恨……因此,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身子寄居到泥瓦的屋檐下,把灵魂皈依到故乡的怀抱里,一代一代的文人就是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中,病着、痛着、忍着,这是一种顽固的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就是他们的病中吟,他们的书画就是他们的梦中影,温庭筠、李清照是如此,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亦然。

⑥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的幸福,至少今夜是何等的幸运。因为上有青瓦为我挡雨,中有母亲与我相伴,下有温床供我栖身,所有的烦恼抛诸脑后,所有的困顿置之不理,所有的喧嚣全然不顾,这片天地是完全属于我的,我觉得自己还是那个钻到母亲怀中撒娇的孩子,所以家不仅是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家还是归宿,是祥和,是精神,是漂泊者渴慕的故土!

⑦窗外的秋雨明显地小了,我能敏锐地感应到这是像牛毛也像花针的那种。细密的雨丝在鱼鳞瓦上无声地集聚,形成的豆大水珠从瓦檐悄然滑落:一滴,两滴,三滴……这是母亲的叮咛,还是我的眼泪?这是家园的嘱咐,还是我的哽咽?其实无须言表离家总是忧伤,其实不必责怪自己不够坚强,在此时此刻,还有谁能深刻地体验到活着的真实,真切地感受到家园的可亲?!故而,乡愁永远都是美丽的,是我唯美生活中最诗意最眷念的部分,它滋润着我在异乡漂泊的干渴的心房,让我一次又一次挣扎在思乡的苦涩和甜蜜里……

12.开头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3分)

答:

(2)这是一种顽固的无法根治的传染病。(3分)

答:

14.文章第⑤段中引用大量诗句有何作用?(4分)

答:

15.本文为何选取“闲雨”和“鱼鳞瓦”这两个意象来写乡愁?(4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

....,.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B、昨天班主任找小明谈了一次话,小明准备刻苦努力、好好学习,他踌躇满志

.....,准备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C、为了解决山里农民收入不足的问题,而鼓励他们毁林开荒,这无异于抱薪救火

....。

D、在国外,好的动漫电影不仅创作周期较长,资金投入也很充足;而对比中国

大陆,则往往时间仓促,资金投入过紧,致使很多作品效果都差强人意

....。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B.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19.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6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苏东坡在赤鼻矶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答: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聊天室里,大家纷纷对“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2012年已经过去,世界末日没有来,回头看美国人开设求生培训班、四川人抢蜡烛应对黑夜、南京蒋某抵押房子捐尽财产、广东女白领辞职造船、网上热卖“诺亚方舟”船票……各种故事荒诞离奇,可笑至极!以后管他什么我都不相信了。

有人说:也未见得,当时是很天真,很愚昧。不过这也是人生中一段值得记忆的经历。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显现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前阵子买了船票的市民说:知道是假的,但地球上天气异常,能源紧缺,天灾频发,船票到手后感觉踏实很多。就算2012年地球不会毁灭,人类也应该引起警觉!

有人说:不只应警觉,人类还应积极面对明天,认真生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方舟,拥有美好生活。同时放下纷争,和平共处,开创地球的新纪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自拟标题,明确文体(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B偷换概念,不是“数字遗产”,而是“数字财产”,只有当拥有人死后,这些东西才会成为遗产。C弄错范围,不是指所有的东西,而是指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D以偏概全,不是指所有欧美国家,而是一部分欧美国家。)

2、B(曲解原意,专门用来守护数字遗产的网站是数字遗产纠纷直接催生的,不是数字遗产直接催生的。)

3、C(A扩大了范围,如在我国就没有触犯法律。B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D推断失据,“不久的将来”的推断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4、B(会:恰逢)

5、D(A因为\用B被\替C于是\凭借D都表示转折)

6、C

7、D(“太后下诏命令曹节杀死窦武”错误,原文说“曹节等矫诏诛武等”,即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8、(1)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2)在义这方面存在欠缺,哪能谈得上仁呢?

(3)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谏立窦氏很坚决,桓帝不得已,于是立窦氏为皇后。

9、(5分)答:《武侯庙》的颈联用“空”“隔”描写凄清之景,渲染了哀伤之情。

《蜀相》中颔联用“自”,“空”描写乐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动衬静,表达了诗人孤寂伤怀之情。

10、答:(2分)同:都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也表达了遗憾惋惜之情。

(4分)异:《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更多的是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无论成败都是英雄;《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着眼在诸葛亮功业未就的遗憾上,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

11、(1)悟已往之不谏(2)落霞与孤鹜齐飞(3)皓腕凝霜雪(4)岩扉松径长寂寥(5)天姥连天向天横(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石破天惊逗秋雨(8)人事音书漫寂寥(9)吴楚东南坼(10)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1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3)飞羽觞而醉月(每句1分,共15分)

12、(4分)①开头两段分别引出“雨”和“鱼鳞瓦”两个意象,照应题目。②为下文写乡愁做铺垫。

13、(1)①说鱼鳞瓦是先知,是因为鱼鳞瓦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1分)

②说鱼鳞瓦最本真,是因为鱼鳞瓦是泥土的另一种形式,非常朴素;(1分)③说鱼鳞瓦最易被人们忘却,是因为鱼鳞瓦广布民间,人们非常熟悉,甚至熟视无睹。(1分)(2)①乡愁是中国文化的根,它深入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为“顽固”。(1分)②难以排解的乡愁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创作的主题,经久不衰,是为“无法根治”(1分)③一代又一代文人用他们的作品抒写乡愁,互相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思乡情结”。(1分)14、(4分)①充分说明“雨”几乎是愁苦的代名词,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是中国文化的根,升华了文章主旨。②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化内涵。

15、(4分)①“闲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几乎成为愁苦的代名词,容易引发作者思乡的凄苦、忧伤之感。②“鱼鳞瓦”是家的符号,意味着家的温暖、温馨,易于引发作者最真切、最深刻的乡愁。③“闲雨轻敲鱼鳞瓦”是作者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景象,作者生活中最诗意、

最眷恋的部分,凝聚着乡愁。(每点2分)

16、C

17、A (B主语是人,而宾语是单位,不搭配;C成分残缺,“药品”后应加“价格”;D不合逻辑。枪支弹药属于武器的范畴,不能并列。)

18、D(文段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先说孔后说孟,所以后边的各分句都应先说孔后说孟,

⑤句的句意也是说孟子与孔子有承继关系,③句是说今人,故放在最后。)

19、(6分)示例: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20、作文(略)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征召他担任议郎,又升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正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著名,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李膺威严,都自行离官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政绩被留任。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又,三署中的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里的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清理,只须从中选择符合标准的人授职任用,挑出那些昏庸不法者裁减他们。这样,哪里还要烦劳您下“一切”的诏书,来助长请托的风气呢?(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陈蕃性情严峻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为尚书令,送行得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自从陈蕃任职光禄勋后,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他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被罢免回家。

永康元年,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这方面存在欠缺,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前后十次递上奏章,最终没有受封。起先,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谏立窦氏很坚决,桓帝不得已,于是立窦氏为皇后。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任用陈蕃。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人士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同样的想法,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2013级“筑梦之旅(三)” 语文试题 命题人:审核人: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 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3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猿猱.(náo)迤逦.(lì)怆.然(chuàng)心广体胖.(pán) B.潺湲.(yuán)炽.热(chì)解剖.(pōu)浑身解.数(jiě) C.蓦.然(mó)坼.裂(chè)渌.(lǜ)水稗.官野史(bài) D.刹.那(chà)扁.舟(piān)滂滂.(pāng)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身照相机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B.忸怩钓鱼竿绿草如茵焕然冰释 C.家具万户侯以身作则指手画脚 D.噩梦一柱香蛛丝马迹估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回报给版权方。 ③它深沉而执著,需要你敞开胸怀去感知,去,去吟咏,它是行动,是实践,期待你用一生去叙述。 A.考察收益品味 B.考查效益品味 C.考察效益品位 D.考查收益品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大国情结》一文中(英国《金融时报》12月30日文章)提到,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无论是咄咄逼人的商品还是日渐崛起的综合国力,或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都堪称大国。 B.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小学生开展“手拉手”、班级之间“结对子”等活动,让他们和城市少年儿童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C.“一两饭、一份青菜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每餐的食谱。”华南理工大学新生蓝慧玲回忆说,“生活上,我赶不上别人;学习上,我从来都是强者。” D.被人们称为新交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留美学人学者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群体优势,回馈祖国与家乡,同时强调保障留学生权益,这是总领馆责无旁贷 ....的职责。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 ....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健身美体无可非议 ....,但在选择和使用化装品、保健品、瘦身营养素等产品时,要以科学、安全为前提,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和促销广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国将推行公务用车制度。公务车出行采用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办法,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D.早上来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分值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 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甄士隐,名“费”。《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6.《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编制:李颖时间: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 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 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 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 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 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 1/7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2、《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 3、《中国小说欣赏》(语文选修);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磨合,学生基本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同学能感觉到高中语文学习与以往不同之处,懂得了主动学习、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能按照高中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大面积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三、教材分析 1、《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师,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形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础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从80 后、90 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 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 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 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钩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帆《清宫剧热,历史感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B.不管是《还珠格格》、《甄嬛传》,还是《延禧攻略》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二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 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l—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l3一l5小题答案用 28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刘长乐 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一一 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 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 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 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他对儒学以外的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确实有大家的风范。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 物的事例,其中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例子的两句是“;。” (5)我们一般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三句话来概 括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汗 .. kè hán 瞋.目 chēn 床蓐. rù覆校.无疑 jiào /老校.退卒 xiào B.拔擢. zhuó砧.板 zhēn 彘.肩 zhì剌谬. miào / 戮.力lù C.揾.泪 wèn 刀俎. jǔ玉玦. quē目眦.尽裂 zì / 恣.卒为暴 zì D.籼.稻 shān 车骑. jì盘桓. huán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 bǔ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 ....,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D.多情女子决不反弹琵琶 ....;我要是与他人共枕同衾,怎么对得起地下的先灵?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即 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B. 市场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他们共同规范着人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总结

一学期,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明确工作目标,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教研氛围浓厚,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现总结如下 1、努力寻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契合,结合学校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届高一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我们教师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改革,而且对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模式与内容仍然存在一种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施行新课标的理念,同时语文基础教育不放松,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 努力做好常规不断向学生灌输学习语文的方法与必须学好语文的观念,力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主要抓好早读,晚自修,课前三分钟,课堂笔记、堂上限时作文、配套练习等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朗读优秀短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次老师都有适当的点评、引导,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了写作素材。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活动)”。在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集体备课让各位老师受益匪浅。本学期我们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是记叙文,从开学起,我组老师分工合作,每个人准备记叙文训练的一个方面,准备好之后负责打印,并下发到每位老师手中,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并具体实施,各位老师普遍感觉这种做法真是一箭双雕,既减轻了工作量,又保证了作文训练的实效性。备课组内资源共享,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使年轻教师逐步积累经验,走向成熟,使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感受激情与活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鉴,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内容比较新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教师个性化处理教材的空间也较大,因而老师们按照本班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不唯书,不唯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心灵交流,还语文课堂以灵动的色彩。我们还充分利用校阅览室,让学生办理阅览证;并且让学生订阅《语文报》;向学生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其一,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书,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书去交朋友,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扩大它。 其二,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课间时间读,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选择对小学生有益的书去读,教学生学会读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 其三,要经常进行如‘摘抄好词好句’、‘摘录好的段落’、‘名人与读书’、‘如何写读书笔记’、‘怎样读书收获大’等各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询问书中的重点内容、段落,提出问题,测查学生读书心得体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

2018-2018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16题除外)和答题卷三部分。第Ⅰ卷1 至4页,第Ⅱ卷5至7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限时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瓢泼剽悍漂白粉飘飘欲仙 B.船舷泫然涎着脸垂涎三尺 C.褊狭胼胝便宜事大腹便便 D.辖制狡黠侠客行瑕瑜互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赍发央浼尺牍食不裹腹 B.庇佑怂涌撮合众目睽睽 C.凋蔽贲张迢远差可比拟 D.岑寂付梓凑泊轻鸢剪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利比亚内战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无论它的结局是卡扎菲下台,还是利比亚分裂成两半,都将是一个心慌意乱的痛苦过程。 B.面对全行业固网业务的颓势和移动业务的瘸腿,英国电信凭借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和扎实的执行力,走出了日薄西山的困境。 C.波及全国的碘盐抢购事件提醒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焦虑心理,关注应更及时、更具前瞻性,不要让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得逞。

D.针对圣元奶粉事件,卫生部称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婴幼儿食用这些乳粉会安然无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隶属东京电力的福岛县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让日本人至今还没有走出“核恐慌”的阴影,断然拒绝电力公司的任何道歉和谢罪。 B.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限购令激起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限购令阻碍了炒房通道,降低了炒房获利能力,因而破坏了本来“健康”的市场。 C.最近,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引发了南亚地区和英国等地的多起相关病例。 D.前不久,东亚投资论坛指出,各国应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大力研制与开发新能源,使人类尽快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困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给你焦虑的心态安个“开关” 陈丹 控制焦虑或许不再需要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了,科学家至少已经在一些特殊的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身上证明这是行得通的。他们仅仅启动了一个“开关”,原本高度紧张的小鼠顿时一改畏畏缩缩的作风,变成了胆大的“探险家”。 科学家采用时下新兴的技术——光遗传学,这种技术结合了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可以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到目前为止,要刺激特定的神经元,通常只能依靠电脉冲这种不精确和难以控制的技术。而光遗传学技术则可使用一种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同时还能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研究人员先将这些小鼠神经元改造得对光非常敏感,然后通过植入的光纤,用蓝色光照亮位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结果显示,这些本来因恐惧而退缩的小鼠开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