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
- 格式:ppt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39
绪论一、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进行种植、养护与管理的应用学科门类。
二、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内容与特点:1.树木栽培的基础是个体生长发育2.树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适树适栽 3.适树适栽的目的是以树木健康为原则4.树木健康的目标通过栽培养护来保证第一章一、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1.按生长习性分乔木:树体高大,有直立发达的主干,主侧枝分布鲜明。
小乔木5~8米,大乔木20米以上。
灌木: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或多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分枝接近地面。
小灌木株高不到1米,中灌木1~2米,大灌木2~6米。
藤本:地上部分不能直立生长,常借助茎蔓、卷须、吸盘、吸附根、钩刺等攀附在其他支持物上生长。
竹木:按地下茎的着生性状进行划分有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生型。
棕榈类2.按观赏特性分类:林木、花木、叶木、果木、荫木3.按园林应用分类:行道树、庭荫树、园景树、花灌木、绿篱、攀缘木、地被树、盆栽树、特别作用树种二、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1. 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扩大和分化而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2. 发育:在生长过程中建立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3. 幼年阶段:树木从种子萌发到具备开花潜能的生长发育阶段。
4. 成年阶段:幼年阶段达到一定生理状态之后就获得形成花芽的能力,从而达到性成熟阶段,即成年阶段。
开花是树木进入性成熟的最明显标志。
5. 生命周期:树木繁殖成活后经过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更新,直至生命结束的全过程。
6. 年周期: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在一年中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所经历的生活周期。
7. 物候期:树木在一年中,随气候变化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期。
8.物候期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一致性、重演性9.落叶树的物候期:萌芽期、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落叶期、休眠期10. 休眠:植株在年生活周期中,生长停滞或延缓到一种不易被测出的状态。
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课件 (一)园林树木栽培学是指以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研究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选种定向、繁殖繁衍、栽培管理、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园林树木栽培学中,树木栽植也是重要的一环,而树木栽植课件则是园林树木栽植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资料。
以下是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树木栽植前的准备1. 确定树木选型在栽植前,我们应该对树木进行选型。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根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建筑条件、功能用途等因素来选取合适的树种。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树种的耐寒性、耐热性、抗病性、抗污染性等因素。
2. 确定栽植位置在确定树种后,我们还需要确定树木的栽植位置。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树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视线美感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地下管道的条件。
3. 土壤处理在树木栽植前,我们应该先进行土壤处理。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先清理栽植地面,去除其它植物。
然后,根据土壤种类和情况,进行施肥、耕作、改良和深翻等处理。
二、树木栽植过程1. 挖栽坑在栽植过程中,我们应该先根据树木的根系大小和形态,挖出合适的栽坑。
一般来说,栽坑的直径应该是树冠直径的3-5倍,深度应该是树木根系深度的1.5倍。
2. 树木入坑在挖好栽坑后,我们应该将树木放入栽坑内,并用便于移动的木板托起树木。
然后,在树木根系周围撒上骨粉或其他适宜的肥料,再在周围倒入适量的水。
3. 固定树木在树木入坑后,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固定树木的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三支木棍负责支撑、斜撑和固定树木。
在树木固定完成后,应该及时对树木的包装布进行解除。
三、树木栽植后的护理1. 浇水在树木栽植后,我们应该及时给树木浇水。
一般来说,浇水的时间应该在早晨和傍晚,而每次浇水的量应该能渗透到树木根系深度,并能湿润树木根系。
2. 松土树木在栽植后,其根系需要长时间进行营养吸收和生理活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松土护理工作,以保证树木根系的生长。
园林树木栽培学一、课程含义园林植物:乔、灌、藤木、草、花、匍地木(爬地生长类),园林绿化的主体,并以园林树木所占比例最大。
园林树木(观赏树木),国外有“装饰树木”、“造园树木”、“园景树”、“绿化树木”、“观赏乔灌木”。
60年代近中期,由观赏树木改为园林树木,内容上仅将树种的观赏特性和造园用途进行简化。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实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掌握树木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其生命过程有意识地施加人工技术措施,即对树木本身采取直接的(如嫁接、整形、修剪、叶面喷肥等),或间接的(改善光、温、水、土条件)措施,进行及时的调节和干预,能动地控制其生长发育,为期获得优质的某种产品或高效的功能作用。
本课确切含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二、授课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时间安排:总计64hrs. 授课40,电视专题4,观察报告4实习4,专题6,讨论4,考复2参考书目:1、园林树木栽培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园林树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园林植物栽培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园林树木的定义和任务1、概念:园林树木(应用于各种园林绿地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学(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应用学科范畴)2、任务(1)掌握树木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2)栽植地环境分析及其方法(3)栽培管理技术措施(4)园林树木的培植应用(5)常用树种的识别与应用3、功能:美化、香化、改善环境、生产4、意义: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园)为主流,学好该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及园林养护与管理等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1、园林树木生物学基础2、园林树木与环境的关系3、园林树木的调查与规划4、园林树木的栽植5、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几个有关问题的研究对大树移植和大树进城的研究我国园林树木栽培的现状和未来我国园林树木科技二十年的主要成就三、园林树木栽培简史1、栽培简史栽培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殷周时代四旁绿化春秋战国种植行道树秦始皇时代种植行道树,植松、槐、榆、柳、梧桐、杨树、女贞西汉枇杷、杨梅、荔枝、葡萄、石榴、龙眼、橄榄、槟榔晋《竹谱》第一部,最早园林栽培专著,戴凯之北魏《齐民要术》农书将物侯观测用于栽培,栽培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黄河中下游地区)。
园林树木栽培知识点总结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树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等。
因此,对树木的栽培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园林树木的栽培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树木的选用在园林树木的栽培工作中,首要的是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
不同的树种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用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不同的树种对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因素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树种。
2. 土壤条件:土壤对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选用树种时需要考虑土壤的类型、质地、排水性等因素。
3. 生长习性:不同的树种在生长速度、树形、树高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园林景观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树种。
二、树木的繁殖树木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
在园林树木的栽培工作中,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将对各种繁殖方式进行介绍:1.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是树木繁殖的一种常见方式,适用于许多树种。
在种子繁殖中,首先需要收集成熟的种子,然后进行储存和处理,最后进行播种。
在种子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种子的湿度和通风,并控制播种密度,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2.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指通过将树木的枝条、茎叶等植物组织进行切割、培植,以获得新的根系,形成新的植株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适用于某些不易通过种子繁殖的树种,如假蜡杜鹃、丝光杜鹃等。
3. 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将两种植物的根茎组织相结合,形成新的植株的繁殖方式。
嫁接繁殖适用于改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三、树木的栽植和管理1. 树木的栽植:树木的栽植是园林树木栽培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树木的栽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树木的选址要考虑植株的生长空间、光照、风向等因素,选址要合理,以便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名词解释1.适地适树:把树木栽植在适宜的生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原则在园林树木选择上的具体化。
也就是使树种生态习性与园林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树木生长健壮,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3.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枝条内部的营养状况、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以及其他特性的差别,称为芽的异质性。
4.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5.断根缩坨:对移植较难成活或规格较大的树木,在移植前2~3年,于树木的四周一定范围内预先挖掘、切断根系、预留土球,回填原土,促生须根,养护待移,一般每年只断预留土球周长的1|3~1|2,这个过程叫断根缩坨。
6.树木的干性:园林树木中心干的强弱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树木的层性: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使强壮的一年生枝产生部位比较集中,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此现象叫树木的层性。
7.物候期:树木年周期的直观表现,可作为树木年周期划分的重要依据,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在一年之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动态时期,称为树木的生物气候学时期。
8.园林树木学排水方法:明沟排水、暗道排水、地面排水9.园林树木的修剪方法:截、疏、放、伤、变简答题1论述极端温度对树木的危害和补救措施:树木对温度的要求,是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温度长期适应的结果,过高、过低都会对树木产生不良的影响,会打乱其生理进程的的程序而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极端温度可分为低温和高温两种情况。
(1)高温对树木的伤害高温伤害是指当温度超过树木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后,若继续上升会使树木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的现象。
园林树木的栽植培训园林树木的栽植是园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正确的栽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树木的生长和发育,还能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园林树木的栽植培训内容,包括栽植前的准备工作、栽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栽植后的养护管理等方面。
1. 栽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园林树木的栽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树木能够生长良好。
1.1 确定栽植位置在选择树木的栽植位置时,需要考虑树种的生长习性、土壤条件、光照情况等因素。
合理的选择栽植位置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2 土壤改良在栽植前,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
通常可以添加有机肥料、腐殖土等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1.3 挖掘栽植坑在确定好栽植位置后,需要根据树木的根系大小和形状挖掘合适大小的栽植坑。
栽植坑的大小应该为树木的根系能够舒展的大小,通常是树木冠幅的2-3倍。
2. 栽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园林树木的栽植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以确保树木能够健康地生长。
2.1 树木的处理在栽植前,需要对树木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修剪枝干、修剪根系等。
这能够帮助树木更好地适应栽植环境。
2.2 固定树木在栽植树木时,需要注意用支架或支撑物将树木固定好,以防风吹倒或摇晃,影响树木的生长。
2.3 浇水在栽植后,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要加强浇水,避免树木因缺水而造成损伤。
3. 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1 定期修剪定期修剪树木的枝干和枝条,可以帮助树木保持良好的生长形态,同时还能促进树木的成长。
3.2 施肥定期施肥可以补充树木所需的养分,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3.3 除草及时除去树木周围的杂草,可以减少杂草占用养分的竞争,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结语园林树木的栽植培训是园林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通过正确的栽植方法、细心的养护管理,可以让园林中的树木茁壮成长,为城市的绿化提供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