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851.50 KB
- 文档页数:92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中华民国的建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③措施:①采用五色旗为国旗;②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②内容: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C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重组。
(2)政党政治名存实亡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②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③“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④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3)袁世凯复辟: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失败,之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①纲领文件:《训政纲领》。
②内容A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B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D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1 、总理衙门的设立及其性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在晚清的外交事务以及推动现代化事务上发挥了作用,是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1901年据《辛丑条约》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2 、清末官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1901 年春,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机构。
7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903年设练兵处,主持编练新军事宜。
至1905年,先后设立了财政处、商部、巡警部、学部,裁撤了詹事府、通政使司、东河总督与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当年改革中央官制,次年改革地方官制。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期限为9年。
次年10月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10月中央成立资政院,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颁布宪法《十九信条》令袁世凯重组内阁。
3 .《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十九信条》的颁布及其意义《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23条中,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
《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君上大权,意味皇权由法定,再把臣民的权利义务作为附则,表现了清朝统治者重军权、轻民权的一贯性,但它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开启民智,培养近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宣统三年九月八日(1911.10.29),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联名“兵谏”,提出政纲12条,要求立即改革政体。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期,通过土地改革,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3年北京卷)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
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
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1.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初建共和、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党政治和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中国近代的尝试2.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和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论证社会主义共和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旗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纪年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①目的:为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概况:孙中山颁布,临时参议院制定。
③内容⎩⎨⎧a.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限制总统的权力(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军阀时期(1)政党政治的尝试①背景⎩⎨⎧a.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存在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旧官僚、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b.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②表现⎩⎨⎧a.概况: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b.结果: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2)袁世凯复辟帝制①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③1915年,接受“劝进”,当上皇帝。
最终被迫取消帝制。
1.清朝末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南京条约之后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2 南京条约1843 虎门条约1845 五口通商章程1858 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1858 中俄瑷珲条约1860 北京条约1876 烟台条约1881 中俄伊犁条约1895 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标志外国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陷入空前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权利。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马关条约》中文原件《马关条约》谈判情景《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01 殖民地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课程编号:0223327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后续课程: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总学分:2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明确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政权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质、相会关系和区别。
这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导言(2学时)一、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二、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的几个共同性问题三、参考论文和书目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一章晚清政治制度(6学时)第一节近代以前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与中国其它封建朝代一样,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所有的行政、立法、司法的最高权力都在皇帝本人,皇帝实行世袭制。
(一)清朝的主要中央国家机构内三院、内阁、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南书房行走、军机处、宗人府和内务府。
(二)清朝的地方政权机关省——巡抚——从二品道——道台——正四品府——知府——从四品县——知县——七品第二节1840年后清朝国家机关的变化五口通商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署、同文馆。
第三节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时设立的机构:外务部、商部、巡警部、学部、财政处。
预备立宪时《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中央资政院和各地咨议局的设立,皇族内阁的成立和破产。
本章重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难点:六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议局、资政院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二章太平天国政治制度(2学时)第一节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的建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南京,天京事变,政权覆灭。
第二节太平天国中央和地方职官制度和乡官制度天王是太平天国元首和最高领导,下设王、侯爵位,设军师、丞相、检点、指挥等职官。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的是()A.君主立宪B.主权在民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三权分立2.1954年,某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存在,其职能是()A.代行人大职能B.最高权力机关C.最高立法机构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聚听广播,共迎伟大时刻,这一历史时刻是()A.开国大典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粉碎“四人帮”D.十一届三中全会4.“洪宪元年”是()A.1913年B.1914年C.1915年D.1916年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通过在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政策,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以上做法共同体现出的历史经验是()A.坚持人民至上B.坚持独立自主C.坚持胸怀天下D.坚持敢于斗争6.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成就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C.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A.主权在民原则B.责任内阁制确立C.三权分立原则 D.政党政治的尝试8.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继承案件审理便遵循一个基本规则,即“以宗祧继承为主,以诸子均分原则为辅”。
民国初年法律遵循的是新式“私有财产神圣”的精神,将继承人看作为“有继承权的人”,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继承的权利。
这种变化()A.表明宗族的社会影响力弱化B.反映出司法领域向近代化迈进C.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观念D.增强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9.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召开,对《训政纲领》予以确认;1931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在法律上对训政时期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规定。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专题四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一、温故知新1、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阶段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地位产生发展打击顶峰危机复兴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的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总评墨家道家法家兵家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名称著作主张地位4、近代中国的含义:(1)、起止时间:(2)、社会阶段:(3)、重要朝代: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1、从1840年到1945年,外国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说说其起止时间及结果?名称时间结果2、从1840年到1901年,丧权辱国是清政府的最大“政绩”,试问在这期间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间条约名称20013、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它分哪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阶段时间事件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救国方略。
请问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打算怎样救国?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救国方略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1、中华民国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情况怎样?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临时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