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0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上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手工
工场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分享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
2、17世纪以来,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损害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利益,使两者矛盾尖锐。
3、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发展。
3、代议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政府开始掌握国家权
利,治理国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
4、为其他国家确立了模式。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产生与演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城邦国家的形成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②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2)雅典:民主政治。
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A.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B.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公民主权、轮番执政、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3)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制特点:①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③罗马共和国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制特征。
(2)罗马帝国时期:君主制A.标志: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B.特征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
3.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仅是少数。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中古西欧国家的建立(1)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王国的基础上建立。
(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
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了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3)特征:①以封君封臣制度为基本特征;②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时有冲突。
2、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1)背景①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冲突不断。
(2)三级议会的组成:由教士、贵族、城市代表组成。
(3)三级议会召开的结果: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4)意义①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西方近代史(政治)一﹑近代史的概念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二﹑背景知识①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经济方面: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文化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
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政治方面: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
本节重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本节难点比较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知识概要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林立,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古希腊公民要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也掌握大部分社会财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1. 雅典,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由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掌握,属于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 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
(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更换频繁。
(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
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3.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表现在:(1)执政官,任期一年,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2)元老院,终身任职,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行动等。
(3)公民大会,负责立法、宣战和审判,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召开和表决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点:所有官职没有薪金;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4.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5. 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5-15世纪)1. 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封建等级制)(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1、责任制内阁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制内阁、议会内阁制。
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权力受议会的制约,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3、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1)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相比,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是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①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的权力。
②与古代直接民主相比,代议制民主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
(2)就英国的政体来看,君主立宪制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①在君主立宪制下,君主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就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时代特色。
(3)就英国近代民主政治来看,彰显了民主与法制密切结合的特色。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限制君权的原则。
1689年,这两个原则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写入了《权利法案》。
此后,英国又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保障。
(4)就英国近代民主的发展道路来看,充分体现了和平渐进的发展特色。
①1689年,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英国国王仍享有充分的行政权力。
②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民主政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建立。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本单元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来说,英国由于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3)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4)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3.1832年议会改革(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背景:.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背景知识:1、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2、国体和政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
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一个国家中统治阶级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政权,统治国家。
如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国体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政体: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总统制共和制(美)议会制君主制(英)议会制共和制(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640—1688)1、革命爆发的原因: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求限制王权)2)政治上: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厉行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复辟促使“光荣革命”的到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议会获胜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时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内容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拥有立法、财政等权力;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②《权利法案》作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君权神授,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归纳概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的?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议会制度,限制王权)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①起源:源于国王召集大臣在宫中秘密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会议的传统。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通常包括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度、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以及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在近代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新的政治形式。
近现代以来,一些国家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联邦制度等多种政治形态。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
同时,各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例如法治精神、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平衡等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