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名家名作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3
张东林,1968年生于河南郸城,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周口市美协副主席。
张东林作品在北京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太平洋,嘉信,九歌,香港普艺,河南金帝等拍卖公司高价拍出!亦为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荣宝斋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千画廊,资深藏家广为收藏(拍卖记录查询:雅昌艺术网)出版个人专著专集有:《当代名家写意山水---张东林》--2007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当代实力派画家艺术研究---张东林密体山水》-2008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名家名作---张东林密体山水作品欣赏》--2008年中华国际出版集团《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名家---张东林》-2008年当代书画家杂志社《中国山水画名家---张东林》(韩语版)-2008年图书出版瓦署《当代名家写意山水画库---张东林》-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国画名家经典---张东林》-2010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集---张东林卷》-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山水作品集---张东林》-2011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东林画集》-2012年书艺出版社《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东林水墨密体山水》-2011年书艺出版社《走进中原-张东林密体山水》-2012年中华国际出版集团等主要展览:1996.国画《板桥归牧》被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收藏;2000.国画《春酣》参加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全国美术作品展;.国画《金秋太行》参加中国美协新世纪中国画精品大展;.国画《侗寨余晖》获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书画大展铜奖;2001.国画《太行秋色》获中国文联二十一世纪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大赛银奖;2005.国画《圣地麻田》参加中国美协抗日战争60周年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国画《鸡毛信》参加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抗日六十周年大型书画展(中国军事博物馆);.国画《房山人家》参加中国美协第十六届国际造形展美术特展(合肥);.国画《板桥人家》获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黎昌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铜奖(中国美术馆);.国画《前平人家》参加中国美协太湖情提名展;.国画《泛区古道》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中国画精品大展;.国画《房山人家》获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网上画展优秀作品奖;2006.国画《回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网收藏;.国画《西平古道》获中国美协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国画《泛区秋韵》参加中国美协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国画《房山情韵》获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青年画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国画《皖南人家》获黎昌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国画《豫东二月》参加中国美协2006全国中国画大展;2007.国画《泛区故道》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江苏美术馆);.国画《房山雪韵》参加2007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国画《泛区暮归》参加2007年全国中国画精品展;2008.国画《冬韵》参加2008年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特邀作品展;.国画《游击队之歌》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展优秀奖(中国军事博物馆);.国画《房山人家》参加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繁荣发展和谐文化美术作品展;.国画《农家乐》参加2008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09.国画《佛香阁》参加2009全国“中华名胜”山水画名家邀请展;.国画《暖冬》参加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国画《溪山清远》参加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中国美术馆);2011.国画《冬韵》参加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国画《泛区故道》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法国卢浮宫).国画作品参加百家金陵金奖作者邀请展(南京诸子艺术馆)2012.国画《尚志县传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国画《即将逝去的绿荫》参加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张东林密体国画大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隆重展出;。
◆ 《回声》作品受到了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张德录的关注,张德录非常欣赏忻东旺的作品,与他交流沟通后更加欣赏这位青年艺术家了,便决定向学校推荐这位艺术天才。
1990年,忻东旺调入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
这位农村出身,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展现出优秀的艺术才能,他的艺术之路注定是不平凡的。
忻东旺在山西师范大学任教的九年里参加了许多展览,拿过许多奖项,1991年国画作品《惊蛰》获“中国的四季美展”银奖;1993年油画作品《大河情》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1995年水彩作品《教授》获“首届全国水彩画展”铜奖;油画作品《回声》获“首届油画风景展”一等奖,油画作品《诚城》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银奖;1996年油画作品《明天多云转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其中油画作品《诚城》是忻东旺的成名作。
忻东旺在大同车站的广场上看到一群农民挤在一起,深深地被他们的形象所吸引,于是拿起画笔创作了《诚城》。
这幅作品以农民工为题材,作品中人物的姿态与表情,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心情的沉闷与生活的艰苦。
1999年,忻东旺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同年油画作品《远亲》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2002年,前往俄罗斯艺术考察,并且油画作品《巡视天疆》获“第十届全军美展”一等奖。
2003年,参加“开放的时代”中国美术馆邀请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中国新表现性具象油画名家邀请展”。
2003年底,忻东旺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
2004年,他的油画作品《早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 《诚城》(三)“村民列传”与“相由心生”2004年至2005年期间,忻东旺回归故乡,创作了一系列的村民肖像。
2004年夏,著名画家、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被邀请到天津美术学院做讲座,当时天津美术学院正在举办忻东旺的个人展览,贾方舟看到忻东旺的作品感到震惊,深受感动,并说“这个艺术家应该到北京办展览,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
忻东旺当时并不在现场,听到这个评价之后,十分高兴,于是登门拜访了贾方舟,忻东旺“村民列传”个展就在这次拜访中定下了。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端觉江湖潮变换,近现代中国名家的锦绣油画画家陆羽的作品陆羽以华丽的艺术笔法熠熠生辉,把九州风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深得大家的喜爱。
轻轻我敲门,深深我把自己引入到陆羽的动人画中去,赏心悦耳,心有余而力不至,在他的手笔下迎来丰厚的精神滋味。
”中国近现代绘画名家及其名作赏析一、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号“白石生”,吴江梅墟(今江苏省吴江市)人,中国近现代绘画巨匠、怀古艺术大师。
他精通国画和欧美西洋绘画,熟练掌握多种创作媒介,尤其擅长油画创作。
被誉为“吴中画泰斗”,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宣传者、象征者和风尚创造者。
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图》、《荷花图》、《双剪花图》、《秋晚景》、《迎客松》等,是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重要贡献。
《洛神赋图》是齐白石与清朝文臣萧求鸾一起创作的一件独特的作品,它以绣像画古风自由地表现出洛神仙女彩舞自如、酒宴隆重的画卷。
此画以洛神身着盛装、提篮饮宴、旁有听乐之像,表现穿越古典场景,构筑出一幅宛转流畅波澜壮阔、充满神韵的绘画。
二、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3),字次仁,江苏泰州人,中国近现代绘画家、石雕艺术家、篆刻家、教育家,创办上海复兴美术学校(现复旦大学美术学院)。
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他塑造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思想和技术,标志着中国画院的转折点。
徐悲鸿的一生诞生了众多的优秀作品,有如《潭州法思图》、《双鬟女子图》、《蟠桃园图》、《受宠膝下图》等。
例如:《蟠桃园图》中,描绘了皇帝及禁卫军侍从盛装赴蟠桃园,气势磅礴、无比宏大壮观;《受宠膝下图》展现了淳朴的人文美感,以夸张的形象傲视山川。
三、胡绍登胡绍登(1876-1936),号“芥蒂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国近现代画家,着名书画家,学者胡风传统绘画学派创始人。
他既有中国古典创作风格,又受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并重的独特绘画技法和思想体系。
胡绍登的著名作品有《乩牛入梦影》、《杨贵妃临内宫》、《双鹤图》、《菩提树图》、《竹园谣行图》等等。
03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人物品高艺精 妙笔生辉朱广志“每天做同样的事,是否觉得枯燥无趣?”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肯定会”。
这位75岁的老艺术家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不犹豫地说出与大多数人相反的答案—“当然不会”。
数十年来,他怀揣着一颗为艺术奉献、为教育付出的炽热之心,为河南大学的艺术教育付出了毕生心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在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这位老艺术家就是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尚水法。
《山泉》 尚水法/作035品高艺精 妙笔生辉|朱广志1969年,尚水法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大学艺术系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
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敬业尽职,倾情奉献,谦逊平和,桃李满天下,深受师生的信任和爱戴。
他指导的硕士生在学业及毕业创作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已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著名艺术大师李苦禅说过:“做人无格,画画无味。
”尚水法对此非常信服,数十年铭记在心。
他说,画品即人品、画风即人格。
人品高,画品自然高,做人和作画是相辅相成的。
观其画作,你就会知道“画如其人”的说法实在不虚。
尚水法坚持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把真、善、美当作终身的艺术追求,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美学精神。
他说:“‘真’就是本真,是画家必须坚持的,越本真越好;‘善’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心灵纯净,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美’就是追求美好,要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才能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尚水法擅长彩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具有较高的造诣。
他说,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要把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统一起来,把山水形象、山水意境和笔墨表现统一起来,通过墨与色的互相结合、撞击、渗融、重叠,使画面更为丰富、明快、鲜艳。
同时,要借鉴道家阴阳之道的哲学思想,遵循中国画笔墨之道,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对比,该显则显,该隐再隐,显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隐时则服从整个画面意境的需要,使得层山叠嶂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于水绘画作品欣赏于水,1955 年生于北京。
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
1994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
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
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
于水简介1955年生于北京。
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
1994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
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
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于水•五十五》集、《大忘楼笔记》、《美人记》、《魏晋高度》、《杯酒文章》、《观象于心》等个人书画集。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金陵十二钗》,于水,35*138cm , 2012 年名家艺评宋玮于水先生是我的兄长,他的绘画宛如他所历经的岁月,丰富、多彩、感人,意痕很深。
人们在品赏他的艺术时,会感觉到有滋有味,其幻变灵动的线条色彩和谐自然的编织出了美丽的画面,将人感悟的叙事性给予了绵绵不断的延伸,渐渐的将观者引入到了飘渺无际意象世界,引导着人们跨越了历史之界,成为了绘画中的人物或进入了画面上的妙境,使你对美的体味产生出了一种极乐感,这种意识上的切入,你会很难在其它艺术中所能感受和品味到的。
田黎明于水老师是一位自然而清旷的文人学者画家,于水老师宁静的人格与闲雅、恬静的画风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心远地自偏的高古境界,他的画工到之极便给人以写到之极的感觉,形成了温润而清澈之美的于水画风。
我也常读于水老师的杂文、小品文和散文,神妙的语境和幽邃的文风让人获得了一种美的感知。
高云画如其人,于水的个性修为折射在画中,使他的作品在精致表象下显现出一份散淡从容,在优雅格调中透着一种悠悠淡定,在平和氛围中弥漫着一片静穆深沉,而这些品质的叠加,便成就了一份难得的雍容大气。
二年级美术名画赏析1.奥特罗大师简介——安吉尔•奥特罗安吉尔·奥特罗1981年出生于波多黎各,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硕士学位,现在以纽约为创作基地。
虽然奥特罗的大部分作品都受到了对照片等其它家庭纪念品的记忆以及20世纪油画的影响,他的作品却强调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过程,其作为一种叙述的形式存在于本身之中。
奥特罗“对形式的改变”表现在他首先在玻璃上画下画作,等它晾干了之后将干燥的颜料剥去,然后按照个人或是历史的叙述性在画布上重新布置这些涂料块。
只要你能准确地识别出埃尔·格列柯(El Greco)或是凡戴克(V an Dyck)等艺术家的作品,那么你就能轻松地在奥特罗的作品中识别出那种在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或是巴塞利茨(Baselitz)的作品中也能找到的迫切感格哈德·里希特与巴塞利茨通常会将历史性叙述与个人主题结合在一起,用来创作一段关于将绘画看作是一个过程的对话。
作品赏析他的画作特别着重创作过程,最独特的创作方法是他把颜料涂在玻璃上,待其干后撕下形成「油彩颜料膜」,然后再将油彩颜料膜连同其他物料如树脂、喷漆及矽氧树脂等一同贴上画布,拼凑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种将拼贴与撕裂共冶一炉的创作形式,代表了当代绘画新颖而带动感的风格。
2.保罗·塞尚大师简介——保罗 ·塞尚保罗 ·塞尚是 印象派 到 立体主义 派之间的重要画 家。
塞尚由 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 )介绍加入 印象派 ,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 画展 。
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 后印象派 。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
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丹青解读千江水—著名山水画家文/武文龙宋广山屈金来艺术简介:字云峰,1954年生于北京,自幼喜欢绘画,师从山水画家王稼駿、葛寿亭、董谦如等大家,擅长山水画,兼攻花鸟。
几十年来耕耘不辍,在创作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游历写生与探讨中,画风日渐成熟,技艺稳步提高。
早期作品《高山牧歌》被国家档案馆收藏,近年来巨幅绘画《云锁峰峦》、《青山喷玉》、《高峰出烟际》、《山峦叠翠》、《飞瀑如线天上来》等数十幅被国家机关和相关部门收藏,以及发表于国家级报刊杂志。
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大赛,多次获大奖。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东方欣正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艺术中心理事、中国画报社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文化艺术协会书法研究员。
E n g in e e r in g工程笔墨渲染万重山屈金来作品赏析“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经 历了诸多思潮碰撞的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反映新的审美,表现新 的生活,如今,一大批有责任、有抱负的山 水画家走向历史前台。
国家一级美术师屈金 来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屈金来笔墨 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苍劲、雄浑、豪放 著称。
常作巨幅山水,笔力苍劲,气势博大,被媒体誉为当代中国画实力派画家。
他用传 统水墨工具在宣纸上创造,力图超越时空局 限,把大美的境象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
巍巍高山,挺拔屹立在天地之间;浩浩长风,拂弄着云天之下的林谷幽泉,演绎着一曲曲 雄浑激荡的乐章。
走进屈金来的家,宽大的客厅里,一 幅巨大的山水画映入眼帘。
这是一幅以高 山、飞瀑、流泉为题材的写意绘画作品,整幅作品呈横向构图,左边悬崖粗犷峻险,其旁有飞瀑直泻而下;右侧画面起伏跌宕,或长峰疾扫,或散峰直坠,厚重有魄,赏 心悦目;下方有林木披霭,衬以浓淡变化 的散峰点缀,整幅画作浑然一体,壮丽恢弘,蔚为奇观,令人眼前一亮,顿生大饱眼福 之感。
仅此一幅作品,就已将人与自然山 水巧妙地结合成一体,将其独特的画风展 现得淋漓尽致。
目录一、题目 (1)二、署名………………三、内容摘要四、关键词五、正文(一)作品介绍(二)创作背景(三)社会影响(四)我的感受贝聿铭的光影传奇——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专业:金融学学号:201213006819 姓名:刘钟一选修课程:当代美术名家作品欣赏贝建中/贝礼中),其中贝建中(Chien Chung (Didi/弟弟) Pei)与贝礼中(Li Chung (L.C.) (Sandi/三弟) Pei)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
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
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
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设计的主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
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
「中心」始建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七年落成。
它的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
后来有机会贝聿铭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聿铭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聿铭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
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综合贝聿铭个人所获的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二、作品介绍(一)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背景: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简介: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一九八八年,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典礼上密特朗总统授予他「光荣勋章」。
这一年他还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第四届美国「国家艺术奖」。
一九八九年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地下扩建工程竣工由于它和玻璃金字塔的成就而被膺选入全美群英厅。
分析:玻璃金字塔式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在参观艺术品前先享受此处阳光饱满的大空间,大厅里设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如同贝聿铭其他作品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一样,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却非常有科技性,它没有支柱,完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不锈钢板的厚度根据美观的要求也控制得不能太厚。
建成后,这座楼梯成为空间里的焦点,螺旋体中央有个圆座,是可上下变动的电梯厢。
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空间的趣味性。
玻璃金字塔与地下的空间以十字形墩柱支撑,所有混凝土墩柱是将石材磨碎充当细骨材,以保持柱体与墙面的色泽质感和谐,覆盖的玻璃经过严格挑选,非常澄清。
虽然卢浮宫的整体效果非常好,但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也存在问题,如夏天的温室效应,以及清洗困难。
设计图纸(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背景:1997年,当时阿卡汗建筑奖组织了一个竞赛,两位建筑师突围。
评审团的第一选择是查尔斯·柯里亚,第二选择是一位黎巴嫩建筑师瑞瑟姆·巴德兰。
巴德兰被卡塔尔选中设计这座位于滨海大道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很不幸,他的方案没有进展,于是路易斯·蒙雷亚尔联系了贝聿铭,他是阿卡汗奖评审会的成员之一,如今是阿卡汗文化信托总经理,虽然此前他就知道贝聿铭没参加这场竞赛,但是他依然说服卡塔尔的埃米尔(卡塔尔国王的称呼)贝聿铭是设计新博物馆最好的选择。
简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万5平方,简洁的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
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
博物馆内部还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在其盛大的开馆仪式上,还请来了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表演。
新落成的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一个人工岛屿上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开馆。
其设计来自91岁高龄的I.M. Pei(贝聿铭),他设计的卢浮宫内玻璃金字塔、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建筑早已闻名于世。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这个新的博物馆将发展成为学习艺术与对话交流的平台。
它将把居住在世界各地、不同年龄层的人们聚集一堂,更好的理解伊斯兰文化,促进伊斯兰艺术的发展。
社会影响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执行主席阿卜杜拉说,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卡塔尔朝着将多哈打造成世界文化之都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卡塔尔希望通过这个新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卡塔尔转变为中东的文化中心,给全球艺术机构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卡塔尔自称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均收入,高达87600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即使如此,阿拉伯半岛之外的人们发这个国家的音时还会常常感到困难。
卡塔尔希望爱好艺术的游客可以帮助促进他们经济的多元化,以便他们在未来没有那么倚重石油和天然气。
负责博物馆的官员称预计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每年会吸引至少30万参观者。
而将公司设在迪拜的资深伊斯兰艺术商人查尔斯·波科克说鉴于伊斯兰艺术的热爱者人数并不算太多,且该地区让人难以忍受的炎热气候,他认为10万也许是个更加现实的数字。
即将落成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已被视作是新的国家标志,而更多待建的博物馆也在预示着一场蓄势已久、席卷整个海湾地区的文化艺术革命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