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新七上351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 基因的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第四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与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膜的功能4. 细胞质与细胞核5.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七、第五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 基因与DNA的关系3. 遗传信息的传递4.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5.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的原因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3. 遗传与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4. 生物进化的证据5. 生物进化的历程九、第七章: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概念与方法2. 生物的分类单位3. 生物分类的依据4. 生物分类的系统5. 生物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十、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补充和说明: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分类。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课件: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分类、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3.实物:一些常见的生物样本(如动植物、微生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如动植物、微生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些生物有什么了解?”二、学习生物基本特征1.通过课件展示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需要营养?为什么生物能进行呼吸?为什么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分享。
三、学习生物分类1.介绍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2.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别的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讨论,对一些生物样本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四、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通过课件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分享。
五、案例分析1.向学生展示一个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案例,如“沙漠中的生命”。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六、课堂小结2.强调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教材,列举一些生物的基本特征。
2.请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
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
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七年级上生物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二、探究生物的特征3.教学实例:展示动植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并说明判断依据。
三、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1.教师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强调生物的特征。
2.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生物的特征。
2.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解生物的分类1.教师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展示生物分类图表。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生物分类,了解不同类群的生物特点。
三、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教学实例: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沙漠植物、极地动物等。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1.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生物进行观察。
2.各组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特征,如形态、颜色、生活习性等。
三、交流观察成果2.学生分享观察过程中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生物特征。
2.强调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整本书教案)教学教材概述这份文档是关于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整本书教案)的教学教材。
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生提供系统且全面的生物知识,并通过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以下是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的整本书内容,共包括以下单元:1.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2. 单细胞生物3. 多细胞生物4. 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5. 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6. 生物与环境每个单元的教学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目标: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研究重点。
- 教学准备:列出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和课前准备工作。
- 教学步骤:详细描述每个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知识、讲解重点、展示示例、进行实验、讨论问题等。
-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 评价与反思:提供针对学生研究情况的评价方法和教师的反思。
特点- 清晰明确的目标和重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研究重点都被明确指出,有助于学生理解所需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教案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
-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应用能力。
- 评价和反思:每个单元都提供了评价学生研究情况的方法和教师的反思,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
总结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整本书教案)教学教材旨在为初中生提供系统且全面的生物知识。
通过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和反思的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这份教案将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资源。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观察和描述细胞的外观和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功能如何与结构相联系。
2. 掌握细胞的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1.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实验材料。
2.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用一张细胞的结构图和功能图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细胞的稍微有关知识。
Step 2: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观察和描述细胞的外观和层次结构。
Step 3: 学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细胞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联系。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 学生可以用笔记记录所学内容。
Step 4: 实验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Step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复习作业。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可以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学习经验。
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生物教案五篇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C.适应是绝对的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课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组成结构- 生物的营养方式- 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生物的运动方式2. 生物的分类方法- 按营养方式的分类- 按生长繁殖方式的分类- 按运动方式的分类3. 常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界: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动物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概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具有不同特征的生物,并进行简单分类。
3. 结合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将指定的生物进行分类。
5. 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6.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 实物图片- 生物分类表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根据生物的组成结构,生物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出不同特征的生物,并写在黑板上。
3.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学生回答所观察生物的营养方式、生长繁殖方式和运动方式。
4.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指定的生物进行分类。
课后作业1. 回家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写出他们的分类特征。
2.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做好课后复。
参考资料1.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2. 七年级生物课件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