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疼痛科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43
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某一部分突出并压迫神经,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复杂,恢复期较长。
小针刀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选择。
小针刀手术原理小针刀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技术,在患者体内定点制造小孔,从而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小针刀可以通过这些小孔将椎间盘突出的部分直接切除或蒸发,减轻神经受压的程度。
小针刀手术优势小针刀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有许多优势。
首先,小针刀手术创口小,出血少,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其次,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小针刀手术有效缓解了神经受压的症状,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适应症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适用于部分患者,如症状较轻或局部解剖结构较为简单的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小针刀手术。
术前准备在进行小针刀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此外,医生还会要求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X光、CT或MRI等,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术后护理小针刀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休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术后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康复锻炼等。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患者在接受小针刀手术治疗后,可望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小针刀手术有诸多优势,但术前术后的全面评估和妥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希望患者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顺利恢复健康。
疼痛科新技术新项目
疼痛科的新技术新项目有:一是精准针灸技术,他是利用螺旋式激光扫描技术,构建脊椎穴位、肌肉穴位的三维模型,建立脉络图,为针灸治疗作准备;二是脊骨融合术,它手术采用近红外照相、电脑断层扫描及融合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精确确定手术接口和植入物放置位置,彻底改变传统脊椎手术的依靠人工,一次性机构和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是椎间盘植入术,它是集解剖诊断、机器人技术及介入外科手术技术于一体,利用电脑解剖仪实时高清图像,实现独立定位椎间盘空洞的植入物的定位控制,使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利与弊
优点
在医疗领域中,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正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选择。
以下
是一些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优点:
1.微创手术: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方式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痛苦较小。
2.准确性: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时可以精准调节手术部位,减少对
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手术的精准性。
3.疗效显著: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腰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症状,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4.短期效果:手术后患者通常可以很快感受到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术后康复过程相对快速。
缺点
尽管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认真考虑:
1.费用较高:小针刀手术的费用相比传统治疗方式较高,因此可能会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2.手术风险: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小针刀治疗同样如此。
术
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
3.依赖专业人员:小针刀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术后的康复过程也需要他们的长期指导和监护。
4.效果不一:小针刀治疗的效果会因患者病情、手术操作技巧等多方
面因素而有所不同,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疗效。
结论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在现代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优点主要
体现在微创、准确、疗效显著、术后短期效果,但也存在着费用较高、手术风险、依赖专业人员和效果不一等缺点。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当充分了解小针刀手术的利弊,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针刀手术能够更好地为腰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1篇尊敬的院领导,亲爱的同事们: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即将告别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们医院疼痛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科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本年度,我们疼痛科在业务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我们紧跟国际疼痛医学发展前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如椎间孔镜技术、微创内镜治疗、等离子射频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疼痛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提升了科室的整体技术水平。
2. 患者服务与满意度在患者服务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诊疗效率等措施,使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本年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科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位居全院前列。
3.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年轻医师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
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学术交流、鼓励医师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注重团队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科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科研与学术交流本年度,我们疼痛科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室成员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项。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我院疼痛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工作亮点1. 疼痛门诊量持续增长本年度,疼痛门诊就诊量同比增长20%,病种涵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这说明我院疼痛科在疼痛治疗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微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在微创手术方面,我们疼痛科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椎间孔镜技术、微创内镜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3. 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本年度,我们疼痛科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原理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
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各种限制和风险。
近年来,小针刀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小针刀治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针刀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电热效应,减轻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
治疗过程中,医生将微型射频电极插入患部组织内,通过高频交变电场作用在组织中,引起组织发热,使组织温度升高至60-80摄氏度,破坏
神经末梢,降低神经敏感性,达到止痛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小针刀治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小针刀治疗微创,无需开放手术,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风险。
其次,治疗过程无需麻醉,可以在局麻情况下进行,减少了全身麻醉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此外,小针刀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小针刀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对于某些复
杂的腰椎疾病疗效不尽如人意。
其次,治疗过程需要专业医生操作,患者需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出现意外后果。
最后,一次治疗效果可能不明显,有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疾病的原理是通过电热效应减轻神经传导,
达到止痛效果。
该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但也需要注意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操作要求高。
接受小针刀治疗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治疗原理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同时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获得最佳疗效。
疼痛科介入治疗的进展趋势
疼痛科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在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微创操作来缓解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疼痛科介入治疗的进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疼痛科介入治疗的技术也不断进步。
新的设备和仪器的引入使得操作更加精准和安全。
比如,可视化导引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治疗点,同时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2. 治疗范围的扩展:原来主要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介入治疗,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其他诸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同时,介入治疗也逐渐被应用于肿瘤疼痛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多学科合作:疼痛科介入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如麻醉科、放射科等。
通过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医生也会与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疼痛管理服务。
4. 个体化治疗:随着对慢性疼痛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疼痛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疼痛科介入治疗也朝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等,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疼痛科介入治疗在技术、范围、合作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都有不断的进展,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往往因为腰部疼痛、放射到下肢而影
响生活质量。
小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方面备受关注,但它真能治好腰间盘突出吗?又与传统的电针治疗有何不同呢?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原理
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病灶部位切除部分椎间盘和解除压迫
神经根,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效果。
其原理是通过微创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更快地康复。
小针刀对腰间盘突出的疗效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取得良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腰部疼痛
和放射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疗效因人而异,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电针治疗与小针刀的区别
电针治疗是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手段,通过针尖发出的微弱电流刺激穴位,调节
脊柱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比之下,小针刀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椎间盘压迫神经的方式来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更直接,但需要手术操作和术后的注意。
总的来说,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在一些特定病例下效果确实显著,但对于个
别患者或某些病情可能并不适用,治疗前需综合考虑医生建议和患者身体状况。
而电针治疗则更偏向保健和康复,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但疗效较小针刀明显较慢。
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医生指导做出选择,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生活方式和康复训练。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5T05:16:32.6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金宪政[导读]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金宪政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321000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方法:抽取骨科创伤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
其中实验A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40例患者;实验B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40例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以及调查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手术、伤口愈合以及住院等的时间均长于实验B组患者,实验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也大于实验B组患者。
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手术状况、沟通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患者。
结论: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引发其他相关病症的可能性较低,值得推崇。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应用效果;满意度骨科疾病目前在现代医学上属于高发疾病,造成创伤性骨科疾病拥有多种原因,而手术治疗是创伤骨科治疗中普遍手段[1]。
常规的手术治疗通常创口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损害也大,因此极易引发术后其他相关病症。
目前微创技术的兴起可弥补常规手术额缺陷。
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需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筛选2021年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平均40例。
其中实验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年龄(44.28±3.47)岁,该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
实验B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3.58±4.2)岁,该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
两组患者都属于创伤骨科患者,包含不同类型的骨折,均可接受手术治疗,排除多发性骨折患者。
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
该微创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射频(热凝)模式和脉冲射频模式。
自19世纪开始已有使用电流损伤神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到20世纪中叶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射频发生器[1],使射频治疗技术付诸临床应用。
1997年荷兰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首先提出脉冲射频技术,因其不毁损神经,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和运动障碍,又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在疼痛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是对传统的射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
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
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研究发展空间,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为应用。
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一、射频治疗基本原理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在置于患处的工作电极尖端与置于其他部位的弥散电极之间通过身体组织构成回路。
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
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
射频电极尖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治疗区域的温度回传给射频治疗仪,当治疗区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射频仪会自动调节电流强度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温度,避免产生波动,达到治疗目的。
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早期射频使用的是直流电,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源于人体组织电阻耗能而转化的热能。
高频交流射频仪出现之后,治疗区域内的热能主要是由于交流电的作用使工作电极与弥散电极间的组织分子互相撞击而产生。
微创手术技术对外科治疗的影响引言:在医疗行业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手术创伤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创手术技术对外科治疗的影响。
一、微创手术技术概述1. 什么是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技术是指通过小型工具和器械进行操作,利用内窥镜或者其他显像装置来实施手术。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切口上:微创手术通常采取2至3个2-3厘米长的缝合口,减少了外伤和组织损伤。
2. 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包括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等。
这些技术在相应领域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
二、微创手术技术的优势1. 切口小、出血少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使用较小的切口和器械,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组织的损伤。
通过内窥镜或其他显像装置进行操作,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和处理病变部位,减少了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2. 减轻疼痛和并发症微创手术由于伤口较小,在恢复期间患者通常能够感受到较少的疼痛。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因为微创手术侵入性更小,所以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低。
3. 提高生活质量微创手术能够提供更快速度的康复和恢复期,对于复杂手术如临床心脏外科来说尤具价值。
不仅可以减轻身体上的负担,还有助于心理层面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加速恢复过程,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给予患者更快速的康复机会,可以让他们早日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微创手术技术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孔位于腹壁上,并引入镜头和器械进行内窥操作的方式。
在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 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通过小孔进入胸腔,并使用显像装置进行操作。
适用于肺癌、食管癌等良性或恶性肿瘤的治疗,减轻了开放胸腔手术对呼吸系统和周围组织的损伤。
微创小能手——膝关节镜邮编:644400 四川宜宾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断裂、骨关节炎、关节游离体、滑膜炎等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公认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首选技术。
膝关节镜可用于关节内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适用于膝关节损伤和非感染性关节炎。
膝关节镜手术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膝关节病变的方法。
传统膝关节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关节处有较大的手术疤痕;膝关节镜手术对病变关节的干扰很小。
术后疼痛轻微,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手术创伤小,不影响膝盖美观;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可发现临床上疑难的病理改变,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为什么膝关节容易受伤?膝关节承重,承重容易受伤不容易恢复。
髋关节、踝关节重量也大,但膝关节比较特殊,它的特殊性在于结构复杂和身体赋予它特殊的功能。
膝关节结构复杂(主要包括骨、软骨、韧带、肌腱),且结构精细,因此容易损伤。
膝关节的结构比髋关节和踝关节的结构更复杂。
膝关节是下肢活动的中心,除了负重外,还要完成各种运动(屈伸、旋转、轴移、侧移)。
因此膝关节要灵活、承重,受伤的风险较高。
2.膝关节运动损伤类型有两种类型的损伤:轻伤和重伤。
轻伤主要是指肌腱炎、滑囊炎和轻度肌腱或韧带损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
例如,上面提到的跑步损伤多为慢性损伤,而严重损伤多为急性损伤。
膝关节严重损伤:软骨损伤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骨表面软骨损伤,另一种是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有四条主要韧带,都很容易受伤。
它们是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肌腱和肌肉断裂,如髌腱断裂、股四头肌断裂;骨损伤通常是骨挫伤,但有时也会导致完全骨折,如髌骨骨折。
其他髌骨脱位,发生概率不高,也有严重的复合性损伤;重型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明显。
肿胀,特别是关节肿胀,是严重膝关节损伤的最重要特征。
3.膝关节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有人做了胃镜检查,有人做了微创腹腔镜胆囊手术,但你知道有一种类似的内窥镜用于治疗膝关节病变——膝关节镜吗?膝关节镜是一种内窥镜,直径为5mm,透镜末端有照明装置。
医院疼痛科诊疗与管理规范引言:疼痛是人体常见的不适感觉,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以往,疼痛的诊疗和管理常常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对疼痛问题的关注,医院疼痛科的发展日益成熟,并且出现了一系列诊疗与管理规范。
本文将就进行探讨。
一、疼痛评估与量表应用1. 疼痛评估的重要性疼痛评估是医院疼痛科诊疗的第一步,也是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通过疼痛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部位、因素以及伴随的症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
2. 疼痛评估的方法目前,医院疼痛科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直接问询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
其中,数字评分法在国内较为常用,患者通过从0到10的数字选择来描述自己的疼痛程度,便于医生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评估结果。
3. 疼痛评估量表的应用为了提高疼痛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医院疼痛科常常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例如,视觉模拟评分法使用视觉图表展示不同疼痛程度的颜色和表情,让患者选择最符合自己感受的图标。
这些量表的应用能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疼痛治疗方法与策略1. 非药物治疗医院疼痛科注重疼痛治疗的综合性,非药物治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中医护理等。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理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组织缓解疼痛。
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来减轻疼痛感受。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医院疼痛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根据疼痛的类型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非处方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疼痛。
而对于严重的、慢性的疼痛,可能会使用强效镇痛剂或麻醉药物。
3. 微创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治疗在医院疼痛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缓解疼痛。
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展
乔瑞国;李玉兰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4(003)001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其外科治疗应遵循减压与稳定的原则,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板间开窗等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可达到神经根松解与减压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较多的缺点,或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黏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乔瑞国;李玉兰
【作者单位】253500,山东省陵县中医院疼痛科;253500,山东省陵县中医院疼痛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付曙光;周敏
2.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J], 周江山;胡炜;黄异飞
3.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J], 韩飞;
4.脊柱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J], 张辉;梁秋冬
5.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 [J], 陈海;谌洪宇;刘勇;于宪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