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管理研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55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越的交通流量和运输能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的高效、安全、便捷和舒适运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要手段。
1.2 研究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也相应地在不断升级完善,既有利于优化路网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输效率,也可保障高速公路交通行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研究和设计基于智能化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传递,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应用效果,并且成功实现高速公路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二章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分析2.1 高速公路的交通流特征高速公路流量大、运行快、密度小、车速高、车辆间距大、流动性好、运输效率高、复杂性强等特点,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开发适合的智能交通系统。
2.2 高速公路的数据采集方式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决定了数据采集方式的复杂性,数据采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足够的信息,以便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科学预测。
数据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精度、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章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建3.1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管理系统包括三大模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任务调度系统。
其中数据采集部分是将车辆流量信息、车辆类型、速度、距离等数据采集下来,数据处理部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交给任务调度模块进行调度。
3.2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都得到了应用,其功能架构设计如图所示:第四章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4.1 实验环境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高速公路路段进行了交通流分析,并采取了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以获取高速公路的数据。
管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士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力,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人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人类知识库里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方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方法、技能或工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人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方法:传承知识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方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又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论文具备三点:一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力;二是论点正确、立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力;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力)8.科学方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非科学方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二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要1.管理人与经济人:西蒙提出,管理人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人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人追求满意解,经济人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力图用“一套方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而管理学则似乎是在用“各种方法处理一种”管理现象。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024年合同目录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目的与任务1.3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二章:工程管理理论基础2.1 工程管理概述2.2 工程管理理论框架2.3 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第三章:工程管理实践分析3.1 工程管理实践现状3.2 工程管理实践问题3.3 工程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第四章:工程管理创新策略4.1 创新管理理念4.2 创新管理模式4.3 创新管理技术与工具第五章:工程管理风险控制5.1 风险识别与评估5.2 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5.3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六章: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6.1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6.2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挑战6.3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第七章: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7.1 可持续发展理念7.2 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7.3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路径第八章:工程管理毕业论文研究方法8.1 研究设计8.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8.3 研究假设与验证第九章: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案例研究9.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9.2 案例分析方法9.3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第十章:工程管理毕业论文结论与建议10.1 研究结论10.2 政策与管理建议10.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十一章:参考文献11.1 参考文献的规范与格式11.2 主要参考文献列表第十二章:附录12.1 研究工具与材料12.2 数据分析结果12.3 其他支持材料第十三章:签字栏13.1 指导教师签字13.2 学生签字13.3 论文提交日期13.4 提交地点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工程管理在现代发展中的重要性1.1.2 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 研究目的与任务1.2.1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1.2.2 论文研究的具体任务1.3 研究范围与方法1.3.1 论文研究的具体范围1.3.2 论文研究采用的方法论第二章:工程管理理论基础2.1 工程管理概述2.1.1 工程管理的定义与特点2.1.2 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2.2 工程管理理论框架2.2.1 工程管理理论的构成要素2.2.2 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2.3 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2.3.1 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2.3.2 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决策点第三章:工程管理实践分析3.1 工程管理实践现状3.1.1 当前工程管理实践的总体状况3.1.2 工程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3.2 工程管理实践问题3.2.1 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3.2.2 工程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成因分析3.3 工程管理实践案例分析3.3.1 典型工程管理实践案例的选择3.3.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第四章:工程管理创新策略4.1 创新管理理念4.1.1 现代工程管理的新理念4.1.2 创新理念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4.2 创新管理模式4.2.1 工程管理新模式的探索4.2.2 创新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4.3 创新管理技术与工具4.3.1 现代工程管理中的新技术4.3.2 工程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应用第五章:工程管理风险控制5.1 风险识别与评估5.1.1 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类型5.1.2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5.2 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5.2.1 风险预防的基本原则5.2.2 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5.3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5.3.1 工程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5.3.2 案例中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第六章: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6.1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6.1.1 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6.1.2 信息化建设对工程管理的影响6.2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挑战6.2.1 当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6.2.2 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6.3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6.3.1 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建议6.3.2 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以上为合同前半部分的正文内容。
第三张方法研究1.方法研究是对现有的或拟议的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严格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开发和应用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的研究性工作。
2.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为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
3.程序分析主要以整个生产过程为对象。
目的如下:取消不必要的程序,合并一些过于细分重复的工作,改变部分操作程序以避免重复,调整布局意减少搬运,重排和简化必要的程序重新组织一个效率更高的完整程序。
操作分析以人为主体的程序,使操作者人,操作对象物,操作工具机三者能科学地组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间的消耗保证工作质量。
动作分析研究,人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身体工作,以排除多余动作,减轻疲劳,使操作简便有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工作程序。
4.方法研究实施的基本程序包括八个步骤:1.选择所研究的工作和工艺,需要考虑经济,技术和人的因素。
2.观察记录现行方法,最常用的记录技术是图表法和图解法。
3.严格分析所记录的事实。
4.设计最经济的方法。
5.评选新方案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性,还要考虑安全与管理问题,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
6.计算标准作业时间。
7.确定标准(撰写报告书,确定工作标准,确定工作的时间标准,实施与维持新方案)。
5.程序分析所用记录符号,第110页。
6.程序分析技巧包括:一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四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五个方面-操作、运输、储存、检验、等待。
六大提问技巧:对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和原则进行提问。
7.程序分析的种类及相应图表a.整个制造工艺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b.流程程序分析(人型,物型流程程序图)。
c.布置与路线分析--线路图,线图d.闲余能量分析---联合程序包括人机程序图和联合作业程序图。
e.操作时双手的移动分析.---双手操作程序图。
8.程序分析的实施要点:书的第113页9.程序分析的步骤如下:选择,记录,分析,建立,实施,维持。
第三章 研究設計第一節研究方法組織中群體標準、價值、態度與技能多是經由口語溝通而形成的(Cartwright 1953)。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做跨文化研究,分析不同國家品牌企業之品牌故事之內容是否因不同的文化價值、屬性與品類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因為內容分析是研究者針對訊息本身進行的研究分析,而非訊息傳遞者或聽眾(Fearing 1953)。
內容分析是一種客觀、有系統與數量化描繪溝通內容的技術(Berealson 1952),可用以衡量內容間差異(Holsti 1969);潛在的內容就像是表明的內容一樣,經過訓練的編碼員可以依據個別陳述,以一系列客觀定義的準則判定與描述之(Fearing 1954),內容分析提供一有系統之技術,得以觀察並分析研究者所選擇的溝通行為(Kolbe & Burnett 1991)。
內容分析不能說明該文章好壞,但能辨別文章間風格與形式的差異(Lasswell, Lerner, and Pool, 1952),因此,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以探究不同層次變數差異對品牌故事內容之主體選擇之影響,依「國家文化」、「品牌屬性」、「產品品類」三個層次討論之。
Kassarjian(1977)根據過去研究經驗,將內容分析法的步驟整理如下:1、從蒐集的資料中選取樣本(Sample),2、選擇衡量單位(Unit of measurement),3、根據已制定規則訓練評估者(Judges),4、進行統計及資料分析。
第二節資料收集與定義對於外部利益關係人而言,他們並未聽過完整的品牌故事;他們可能從企業的年度報告、廣告或是企業網站中瞥見部分的故事(Dowling 2006)。
在知名企業相較於一般企業擁有較良好之品牌管理與豐富地網頁資訊內容之假設下,本研究選擇Business Week與Fortune2006全球前一百大企業為研究目標,於企業網站的「關於我們」(About Us) 收集品牌故事(Pollach 2005),希望歸結出影響品牌故事內容與價值呈現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