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41
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仓颉造字说,仓颉是传说里(A)的史官。
A黄帝 B舜帝 C尧帝 D炎帝2.人们把文献记录的内容、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态和文献的(B)称为文献的四要素。
A传播方式 B生产方式 C使用方式 D记录方式3.根据古籍记载,竹木文献最早产生于(B)。
A夏B殷商 C西周 D东汉4.为了防止竹简虫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一道工序叫(C)。
A蒸馏 B杀黄 C汗青 D留青5.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经他整理或编写的“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佚)、《易》、《春秋》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著作。
其中《诗》分为风、雅、颂三类,“雅”是指(C)。
A用于民间歌唱的诗 B用于宗庙祭祀的诗C用于朝廷歌唱的诗 D以上都是6.五代监本,宋人称之为“旧监本”或“古京本”,这些书是由国子监负责刻印的。
五代的国子监,是指(D)A政府设立的学校 B政府设立的出版机构C政府设立的藏书机构 D政府设立的学校兼出版机构7.宋版书的装订形式多是(A)A蝴蝶装 B包背装 C线装 D经折装8.南宋馆阁的典籍管理具有严格的制度,定期曝书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曝书即将所藏典籍清理晾晒,南宋的曝书之日为每年的(C)A3月3日 B5月5月 C7月7日 D8月15日9.有一部书,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是(A)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0.清代的“宫廷四阁”指的是收藏《四库全书》的四个宫廷藏书楼,其中(B)是整个官府的藏书中心,犹如现代通称的国家图书馆。
A文源阁 B文渊阁 C文津阁 D文溯阁11.最早的中文月刊是(D)A《东西洋每月统计传》 B《天下新闻》 C《广东纪录》D《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2.(C)是我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我国境内最早的日报。
A《新闻报》 B《民报》C《申报》 D《上海新报》13.沈祖荣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开创者之一。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文献分类标引是图书馆和信息机构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文献进行分类,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和检索文献资源。
以下是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1. 确定文献主题:在进行文献分类标引之前,首先要确定文献的主题。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仔细阅读和分析,确定其主题类别。
这是分类标引的基础。
2. 选择适当分类:根据文献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分类体系。
常用的分类体系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
选择合适的分类体系有助于确保文献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遵循分类原则:在选择分类体系之后,应遵循其规定的分类原则。
分类原则是指导文献分类的准则,包括类目的划分、类目的定义、类目的使用等。
遵循分类原则有助于保证分类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保持分类一致:在进行文献分类时,应保持分类的一致性。
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文献应归入同一类目,以确保检索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详细准确标引: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应详细准确地描述文献的主题、内容、特点等。
这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文献,并能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内容。
6. 定期审查更新:文献分类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变化。
对于新出现的主题和领域,应及时调整分类体系,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7. 遵循相关标准:在进行文献分类标引时,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如元数据标准、信息组织标准等。
遵循标准有助于提高文献分类的规范性和互操作性。
总之,文献分类标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献内容,选择适当的分类体系,遵循分类原则和相关标准,可以确保文献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效果。
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
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资料:收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报告等。
2. 确定分类标准:根据文献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合适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可以是学科领域、主题词、关键词等。
3. 标引文献:根据确定的分类标准,对每篇文献进行标引。
标引的内容包括文献的主题、内容、作者、出版时间等。
标引应该准确、客观、完整。
4. 分类整理:将标引后的文献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应该清晰、有条理,便于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5. 著录规则:根据文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著录规则。
著录规则包括文献的题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页码等信息,应该详细、完整、准确。
6. 建立数据库:将整理好的文献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数据库应该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7. 质量控制:对著录的文献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错误或遗漏,应及时进行修正或补充。
8. 更新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根据需要对分类标准和著录规则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的一般步骤,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分类标引规则要使分类标引准确、一致、充分、适用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题,除了按照分类标引的要求弄清文献的内容特征,掌握分类表的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按照分类标引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详细的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规则一般是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根据分类表的特点并结合信息资源的特点确定的。
按照分类标引规则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对象范围,分类标引规则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标引规则、一般标引规则、特殊标引规则三类。
其中,特殊标引规则是指只适用于各个知识门类的规则,是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在各基本大类的延伸,与各类的类目体系联系密切,比较具体,可参看有关的分类使用手册。
本书将主要讨论前两类规则。
为便于说明,本章的分类标引实例主要以《中图法》为工具。
一、基本分类标引规则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是整个分类过程中始终必须遵循的规则。
基本规则是从信息资源分类原则中引申出来,并结合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 信息资源的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标引科学性质的资源,一般应以其内容属性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其他特征,如国别、时代、形式、类型等。
传统文献分类体系是学科为中心建立的,在应用传统分类法类分文献时,一般应在分析文献讨论的主题对象的同时,考虑其内容的学科属性。
如《华北地质构造》这一文献,应首先按学科归人“P54区域大地构造学”,然后再按地区,归人中国华北,其号码为:P548.22。
网络分类体系往往同时按主题或学科为中心建立类目体系,在此情况下,各种主题或学科内容的网络资源,应注意根据类目的设置特点,确定其归属。
文学、艺术形式的资源,通常应根据其特点,则按照其体裁、形式等标引。
(2) 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即凡是能归入某一类的文献,必然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
这是分类体系中从属关系类目的性质决定的。
(3) 信息资源必须归人最切合其内容的类即应依据资源的内容,将其分人分类体系中内涵外延最符合其内容、最确切的类目。
文献分类与图书排架1.1)文献分类的定义: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它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类目是构成文献分类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类目就是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文献。
表示类目概念的名称就叫做类名。
《中图法》“U459各种隧道”类下的“U459.1铁路隧道”这一类名,就有别于“公路隧道”、“地下隧道”,在《中图法》中分别用U459.2和U459.3类号按照隧道的不同属性加以区别开的。
1.2)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者其它显著属性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
对于文学作品,按国家、体裁、时代、等逐级划分,就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分类体系。
《达·芬奇密码》I 712.45长篇小说美国现代1.3)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里所说的知识载体不仅包括印刷型出版物中的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还包括缩微型、音像型、计算机阅读型(电子出版物)等。
文献分类的作用2.1)组织分类排架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组织分类排架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文献分类的两个主要作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中图法》发展史《中图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中图法》的标记系统《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与复分表1)《中图法》发展史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一部新的图书分类法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产生了《中图法》的第一版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中图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2.1)《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体系:五大部类的基本序列是《中图法》的理论体系,《中图法》采用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也广泛采用类目仿分复分,有限地采用主类号直接组配等技术。
一、选择题(一)基础理论1.图书馆业务工作是以()为工作对象,以传递文献信息为方法,以读者服务为目标的一种过程。
A.文献B.知识C.信息D.书籍2."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
请问:叙录的意思是( )。
A.前言B.附录C.提要D.关键词3.《公共图书馆宣言》是由()制定的。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国际文献学会C.国际公共图书馆协会D.国际信息学会4.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有文字的文献()。
A.文B.青铜器铭文C.甲骨文D.先石鼓石刻5.属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书籍形式是()。
A.莎草纸书B.泥版书C.羊皮纸书D.蜡版书6.以下哪个不是构成文献的三要素()。
A.知识B.载体C.记录D.文字7.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
A.中国国家图书馆B.图书馆C.图书馆D.大学图书馆8.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 )。
A.中国国家图书馆B.美国国会图书馆C.英国图书馆D.法国国家图书馆9. 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万人就应该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A.10B.3C.5D.810.系统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新阶段,它具有以下哪个特点?( )A.经济性B.高效性C.全面性D.关联性11.下列不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是:( )。
A.社区图书馆B.街道图书馆C.儿童图书馆D.农村乡镇图书馆(室)12.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是()。
A.王韬B.艾儒略C.源D.福泽谕吉13.图书馆联盟的任务不包括:( )。
A.馆际互借 B.员工培训 C.传递服务 D. 复印优惠14.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注重经济效果 B.计划管理 C.分散管理 D. 管理15.图书馆的管理主体系统中没有()。
A. 决策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参谋系统16.大型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的职能不包括()。
A. 推广先进经验B.行政总务和财务活动C.提高业务水平D.负责方法工作17.以下部门属于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是()。
如何做好文献分类标引工作作者:邱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1期【摘要】图书馆的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也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之一。
从一致性是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原则,提高分编人员素质,加强管理规范工作三个方面来做好文献分类标引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分类标引【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60-02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文献信息为读者服务的,其馆藏文献所包含的大量知识与信息,必须进行科学地整序揭示它的学科内容及主题,才能达到为读者所利用的目的。
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对分类人员来讲,就是如何对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标引。
分类标引工作是根据文献分类法对文献的学科性质及其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确定所属类目和给出分类号,用以揭示和组织文献及编制分类目录索引的工作。
1.一致性是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原则分类质量的标准可概括为:准确、一致、使用和兼容四个方面。
一致是指不同分类人员或同一分类人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主题文献归类的一致,包括主题分析的一致、标引深度和标引专指度的一致,同一类型文献分类方法的一致等。
1.1标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献的检索效果与利用率,而在决定标引准确性的诸多因素中,一致性是其必要的前提,是衡量标引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致性从文献标引的动态过程对标引的质量进行控制,以配对测度作为衡量标引质量的量化指标。
1.2一致性是正确典藏组织文献的重要条件。
文献经过加工后,分配典藏到不同的地点再按照分类号排架。
如果一致性不能保证,同种同类文献会被分散开来,造成查找不到的结果。
1.3一致性是保证文献检索质量的重要条件。
文献检索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检全率和检准率,检索的“检全检准”要求同一主题的文献全部准确地被检索出来,这就要求标引达到一致性的要求。
保证文献分类标引的一致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熟练运用分类法。
第二要遵循文献分类标引的规则。
文献信息分类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一、文献分类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
《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
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
其修订特点有: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
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
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分类标引,也称为主题标引,是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中常用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
它通过赋予文献、图书或其他资源一系列主题词或主题代码来描述它们的内容,以便于用户快速、准确地检索所需信息。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需遵循一些规范,下面将详细介绍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
第一,主题词选择需要准确。
分类标引的主题词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出待标引文献或资源的主旨。
主题词要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即能够概括出文献的主题内容,并能代表该内容的关键特征。
主题词的选取应考虑文献的标题、摘要以及全文内容,确保主题词的准确性。
第二,主题词应具有规范性。
为了保证分类标引的一致性和用户的检索效果,主题词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和应用。
图书馆和情报机构通常会依据国家或国际标准,如国际标准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UDC)或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来选择和使用主题词。
这样可以确保分类标引的统一规范性,便于用户根据主题词进行检索。
第三,主题词应具有结构性。
主题词的选择应考虑其在分类标引系统中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一般而言,主题词可以划分为主题和次题两个层次。
主题词应从一般到具体、从抽象到具体逐级划分,主次关系清晰。
通过良好的结构性安排,用户在检索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查找到相关主题。
第四,主题词应具有语义性和通用性。
主题词的选择应注意其语义性和通用性,即主题词要简洁、明确,并且具有普遍适用性。
避免使用过于具体或特殊的主题词,以免限制了用户的检索范围。
同时,主题词要力求使用常用的词汇,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第五,主题词应维护一致性和更新性。
分类标引系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发展。
主题词的使用应该具有一致性,即同一主题的文献或资源应尽量使用相同的主题词。
同时,分类标引系统的维护者也应根据时代变化和新知识的出现及时更新和调整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