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引复习重点(打印)
- 格式:pdf
- 大小:203.01 KB
- 文档页数:8
国内外垃圾分类知识点总结一、国内垃圾分类知识点1. 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减少垃圾的数量和污染,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
2. 垃圾分类的原则垃圾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谁产生谁分类、分类到位、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社会化管理”。
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将垃圾分类的责任从政府延伸到居民和企业,实现垃圾分类的全社会参与。
3. 垃圾分类的标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指导手册》规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餐厨垃圾等;干垃圾包括其他未被纳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的生活垃圾。
4. 垃圾分类的实施我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些城市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建立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
同时,开展了宣传教育、示范示范、奖惩激励等措施,鼓励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5. 垃圾分类的挑战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居民意识不强、分类标准不清晰、分类设施不完善、分类投放不规范等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形成垃圾分类的全社会参与和共同推动。
二、国外垃圾分类知识点1. 垃圾分类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垃圾分类法规和标准,建立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
一些国家还实施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政策,对垃圾分类实行奖惩激励,促进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2. 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方法,包括门到门收集、自主投放、点对点回收等,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02 物质分类及转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如硫酸钠,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属于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照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
如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可以将繁杂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过程清晰地表示出来,方便我们学习研究。
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茎、根。
总体来说,树状分类是对一个确定范围内的物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进行分类,有子概念与母概念。
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概念比较(1)原子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2)分子①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3)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元素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几组重要物质类别的分类标准(1)三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的电解质(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①化学键标准:是否只含共价键②实验标准: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5)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中心元素是否表现强氧化性(6)酸(碱)的元数: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个数4.常见物质的分类及依据5.氧化物类型(1)非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物性质的关系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NO、NO2除外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物性质的关系①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Na2O2、Al2O3除外②少数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HMnO4的酸酐)③少数金属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6.含氧酸和含氧酸盐(1)含氧酸的结构含氧酸H2SO4H3PO4H2CO3HNO3结构简式酸的元数二元酸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2)含氧酸和其相应含氧酸盐种类的关系n元酸1种正盐,n-1种酸式盐7.物质分类中的几个“特殊点”(1)纯碱不是碱,属于盐(2)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3)NaHSO4不是酸,是一种酸式盐(4)水玻璃不是玻璃,是硅酸钠溶液(5)醋酸(CH3COOH)不是四元酸,是一元酸(6)硅酸盐(如Na2O·SiO2)不是由氧化物组成的,而是金属阳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形成的硅酸盐(7)几种石灰①生石灰:CaO②熟石灰:Ca(OH)2③石灰乳、石灰浆:Ca(OH)2悬浊液,石灰水:Ca(OH)2溶液④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⑤碱石灰:NaOH和CaO两种固体的混合物二、纯净物和混合物1.本质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2)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3)由不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HD和HT是不同的氢气分子,一般认为是纯净物(4)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同分异构体(5)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乙烯、一氧化碳、氮气(6)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由钠元素的阳离子和氧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2.有欺骗性名称或符号的物质(1)冰水混合物:冰和水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2)纯净的盐酸: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3)纯净的矿泉水:矿泉水中含有少量的矿物质杂质,属于混合物(4)纯净的二氧化氮:存在双聚平衡:2NO2N2O4,NO2中一定含N2O4(5)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值不同,所有的高聚物都是混合物(6)化合物HD:是一种氢气分子,属于单质3.常见的混合物(1)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2)高分子化合物①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蛋白质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4)石油及其加工产品①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沥青②石油裂化产品:裂化汽油:含烷烃和烯烃③石油裂解产品:石油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5)煤及其加工产品①水煤气:CO和H2②焦炉气:H2、CH4、C2H4、CO③煤焦油:粗苯、粗氨水、酚类、萘和沥青(6)油脂:动物油和植物油(7)几种“水”成分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氯水氯气的水溶液水玻璃硅酸钠溶液水银Hg重水D2O超重水T2O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铁水液态铁(8)常见的无机混合物漂白粉碱石灰铝热剂合金成分CaCl2和Ca(ClO)2NaOH和CaOAl和Fe2O3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常见的纯净物(1)氯仿:CHCl3的俗名(2)酒精:CH3CH2OH的俗名(3)冰醋酸:固体CH3COOH的俗名(4)甘油:结构简式为2--2,属于醇物质(5)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三、分散系和胶体1.分散系(1)分散系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不是一种分散系 (2)三种分散系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3)透明不代表无色,如CuSO 4溶液为蓝色溶液,Fe (OH )3胶体为红褐色液体。
第一章导言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2、信息组织的目的:是根据使用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以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种为了检索利用的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的活动,它是与信息检索活动密切联系的。
3、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P3)(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要使信息组织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检索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加以实施。
4、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文献目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和数目。
前者以一个或多个文献单位收藏的文献为对象加以描述和揭示;后者则以某一领域、地域或者时限内出版的文献为对象进行组织,为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
(2)索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或者文献中的信息单元为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包括图书索引、期刊索引、报纸索引、专利索引、标准索引、档案索引、会议文献索引、词语索引、书后索引等。
(3)机读数据库:是由文献资源为对象的机读记录的有序集合。
这是一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以机读形势建立的索引系统。
(4)网络搜索引擎:这是一种以网络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的检索系统,实际上是数据库的一种特殊形式。
5、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种:一类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势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
常见的这类标识包括:责任者名、题名、机构名、出版地、出版社、标准书号、专利号、档案号、文献登录号等。
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主题内容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主要有分类法和主题法两种.分类法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的标记符号为标识,按照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组织;主题法直接以表达文献内容的词语为标识,依据主题字顺等方式检索途径。
原则和原理1.组织机构实施要则:命令管理系统一元化明确责任和权限优先组建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分配职责2.组织设计要求七原则:目标、任务分工、协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指挥权责相等精干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岗位设置的原则:因事设岗岗位精简岗位有效配合发挥积极效应体现经济、合理、科学、系统化4.HRP费用预算与执行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5.HR基本原理:同素异构能位匹配互补优化动态适应激励强化公平竞争信息激励文化激励6.招聘广告设计原则: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创造求职愿望促使求职行动真实、合法、简洁7.人员录用原则:因事择人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严爱相济人员甄选原则:因事择人德才兼备用人所长民主集中回避原则8.招聘原则:效率优先双向选择公平公正确保质量9.人员配置原理:要素有用能位对应互补增值动态适应弹性冗余10.培训原则:战略原则长期性原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全员教育、重点提高相结合主动参与原则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投资效益原则11.培训需求信息分析指导原则:审查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所有相关信息、数据保守个人信息、数据秘密尽量使用最简单的统计方法12.职业发展计划原则:清晰性挑战性变动性一致性激励性合作性全程具体实际可评量13.绩效管理原则:公开与开放反馈与修改定期化与制度化可靠性与正确性可行性与实用性(限制因数分析目标与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14.绩效考核原则:客观、公正、科学、简便原则注重实绩多途径、分能级阶段性和连续性结合15.岗位评价原则:系统性实用性标准化能级对应优化原则(注意259)16.薪酬管理原则: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薪酬成本控制17.合理性必要性计划性协调性18.订立集体合同原则:内容合法平等合作、协商一致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19.集体合同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协作履行20.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方法、方式1.工作岗位评价方法:岗位排列法(定限排列法、成队排列法)岗位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要素计点法(著名的海氏系统法,又称相关构成法)982.薪酬调查的方法:选择顾问公司采访集中讨论收集公开信息等2613.工资奖金调整好方式:奖励性调整生活指数调整工龄工资调整特殊调整2664.其他招聘选拔方法:情景模拟测试法(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模拟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法等)心理测试法(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兴趣测试)1785.培训的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案例研讨法416.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法:面谈法问卷调查表(目标型调查(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描述型调查)7.筛选简历的方法:分析简历结构重点看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职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体印象1718.筛选申请表的方法: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1719.招聘需求信息的整理方法:分类记录、保存打印报送与审批2710.组织信息收集的方法:询问法(当面调查询问、电话调查、会议调查、邮寄调查询问、问卷调查询问)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13011.岗位调查方式:面谈现场观测书面调查1212.岗位信息收集方法:调查表法座谈现场考察13813.组织信息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态势分析法(SWOT)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市场预告分析法13314.工作岗位分析的方法:观察法面谈法工作日写实法典型事例法问卷调查表98工作信息分析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工作表演法)面谈法(个别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问卷调查法(开放式)工作实践法典型事例法工作日志法15915.假文凭识别法:观察法提问法核实法网上查询4116.员工上岗后的训练方法:现场演练法或录像观摩法4517.工作分析典型模式:个人重点法(PAQ法)作职务分析岗位重点法(FJA法)作岗位工作功能性分析16118.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推荐法布告法档案法16619.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发布广告借助中介法(人才中心、招聘会、猎头)上门招聘法熟人推荐法16720.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又称行为描述提问)17521.人员录用的主要策略: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18222.入职培训的实施方法:二阶段培训和三阶段培训5323.入职培训的类别:新员工入职教育转岗培训晋升培训岗位资格培训24.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面谈法重点团队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观察法调查问卷20025.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或成果的主要五种类型: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投资回报率21526.职业发展信息收集方法:通过员工自我评价(写自传、志向和兴趣调查、价值观调查、24小时日记、与两个“重要人物”面谈、生活方式的描写)通过组织评价(人事考核人格测试情景模拟职业能力倾向测验)21827.分析考评数据的方法:顺序法能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常模分析法7128.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特征法(量表评定法、混合标准尺度法、书面法)行为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法、行为定点量表法、硬性分配法、排队法)成果法(生产能力衡量法、目标管理法)23729.HR需求预测方法:(定性分析)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评估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法(定量分析)数学模型法,也称回归分析法,简单的回归分析法是趋势分析法,复杂的回归分析法是计量模型分析法劳动定额法转换比率法计算机模拟法时间顺序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将来重大影响的事件。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1 文献分类的意义1.1 文献分类的含义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
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
其优点是: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
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
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2.1 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2.1.1 体系分类法: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单招(分类考试)重点知识回顾第一章-集合(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φ⊆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 个. 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 个.[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2、集合运算:交、并、补.交:A B ⇔ { x | x ∈A, 且x ∈B} 并: A B ⇔ { x | x ∈A或x ∈B} 补: CUA ⇔ { x ∈U , 且x ∉A}(三)简易逻辑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q” );p 且q(记作“p ∧q” );非 p(记作“┑q” ) 。
1、“或”、“且”、“非”的真假判断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原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q 则p;否命题:若┑P 则┑q;逆否命题:若┑q 则┑p。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 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 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 p⇔q.第二章-函数一、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①定义:①偶函数: f (-x) = f ( x) ,②奇函数:f (-x) =-f (x)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f (-x) ;d.比较f (-x)与f (x) 或 f (-x)与- f (x) 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⑴若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⑵若当 x1<x2时,都有 f(x1)>f(x2),则说 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 =a x (a > 0且a ≠ 1) 的图象和性质性质(2)值域:(0,+∞)(3)过定点(0,1),即 x=0 时,y=1(4)x>0 时,y>1;x<0 时 0<y<1, (4)x>0 时,0<y<1;x<0 时,y>1. (5)在 R 上是增函数(5)在 R 上是减函数对数函数 y=log a x (a>0 且 a ≠ 1)的图象和性质:图象yy=log a x a>1Oxx=1a<1性质(1)定义域:(0,+∞) (2)值域:R(3)过点(1,0),即当 x=1 时,y=0(4)x ∈ (0,1) 时 y < 0 x ∈ (1,+∞) 时 y>0 x ∈ (0,1) 时 y > 0x ∈ (1,+∞) 时 y < 0(5)在(0,+∞)上是增 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⑴对数、指数运算:a r as=a r + slog a (M ⋅ N ) = log a M + log a NM( a r ) s = a r s log a N= log a M - log a Nlog M n = n log M( a b ) r = a r b ra aa ⎨ ⑵ y = a x(a 0, a ≠ 1 )与 y = log x ( a 0, a ≠ 1 )互为反函数.第三章 数列1. ⑴等差、等比数列:(2)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a n第四章-三角函数= ⎧s 1 = a 1(n = 1) ⎩s n - s n -1 (n ≥ 2)一.三角函数1、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 ;180°= ;α 1801rad = π°≈57.30°=57°18ˊ;1°=π≈0.01745(rad )180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 为零.2、弧长公式: l =|α| ⋅r .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1 lr = 1 |α| ⋅ r 22 23、三角函数:sin α= y; rcos α= x ;rtan α= y;x4、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正弦、余割余弦、正割正切、余切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α= tan α cossin2 α+ cos 2 α= 16、诱导公式:sin(2k π+ x ) = sin x cos(2k π+ x ) = cos x tan(2k π+ x ) = tan x cot(2k π+ x ) = cot xsin(-x ) = -sin x cos(-x ) = cos x tan(-x ) = -tan x cot(-x ) = -cot xsin(π+ x ) = - sin x cos(π+ x ) = - cos x tan(π+ x ) = tan x cot(π+ x ) = cot xsin(2π- x ) = - sin x cos(2π- x ) = cos x tan(2π- x ) = - tan x cot(2π- x ) = - cot xsin(π- x ) = sin x cos(π- x ) = - cos x tan(π- x ) = - tan x cot(π- x ) = - cot x7、两角和与差公式sin(α± β) = sin αcos β± cos αsin βcos(α± β) = cos αcos βs in αsin β- 2 αtan(α+ β) =tan(α- β) =tan α+ tan β1- t an αtan β tan α- tan β 1+ tan αtan β8、二倍角公式是:sin2α=2 s in α⋅ cos α cos2α=cos 2α- sin 2α= 2 cos 2α- 1=1 - 2 s in 2α tan 2α= 2 tan α 。
第2讲知识点:1、文献标引简称标引。
针对文献的情报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赋于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2、文献特征内容特征(即内部特征)主要包括: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专利分类号、标准文献分类号等)、主题词、关键词、摘要、主题等。
外部特征主要包括:书名、刊名、篇名、作者、机构名称、单位名称、出版年代、出版地点、出版机构、ISBN、ISSN、专利号(与专利分类号区分开来)、标准号(与标准分类号区分开来)、索书号等。
3、检索语言的两大类:分类法和主题法,分类法侧重于族性检索,主题法侧重于特性检索4、主题法实现主题词检索需利用专门的主题词表(如《汉语主题词表》)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即赋予一篇文献若干个“主题词”,这些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属于人工语言。
例如:自行车、单车、脚踏车这三个词在汉语主题词表中,规定只用“自行车”这一规范化的语词作为主题词。
对于含有单车、脚踏车这些语词的文献,一律用“自行车”进行标引。
用户在具有主题词检索功能的数据库中检索时,只要采用“自行车”这一个规范化的主题词,能就检索到所有任意含有自行车、单车、脚踏的文献。
主题检索语言:是使用一组名词术语作为检索标识的一类信息检索语言。
它侧重于特性检索。
与分类检索语言用分类号作为检索标识所不同的是,主题检索语言是用语词作为检索标识的。
实现主题词检索需利用专门的主题词表(如《汉语主题词表》)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即赋予一篇文献若干个“主题词”,这些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属于人工语言。
5、关键词检索虽然也属于主题检索,但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它没有经过规范化的处理。
中文数据库都不能实现规范化的主题词检索,“主题”字段,不等同于“主题词”字段,该“主题”字段是指在篇名、关键词、摘要这三个字段中的任何一个字段中检索。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国内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它。
中图分类法以学科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分五大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按字母顺序和数字大小的顺序查找。
第一章1:什么是类、分类、图书分类、分类标准?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分类: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的区分和类聚并按照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活动图书分类: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分门别类的系统的揭示与组织图书馆馆藏的方法分类标准:一类事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点称为分类标准2.如何确定图书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1)要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和检索要求(2)要适应具体国家的实际情况(3)要遵守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则3.什么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含义:将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优点:(1)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按学科专业有层次的揭示文献,类目展开比较系统(2)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3)标记符号简短明了,号码单纯,适合组织图书分类排架,也适合组织分类检索工具缺点:(1)不能详尽无疑的揭示各种复杂主题,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2)列举式类表的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的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3)列举式类表的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必须经常修订(4)大型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一般类目详尽,但篇幅较大4.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基本思想: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以通过相应单元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分类法编制时没有必要详尽列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别配于相应号码,使用时先分析文献主题,根据主题分析的结果,通过相应概念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以各个概念标识的组合表示该主题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优点:(1)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的复合主题,对文献内容进行专指标引(2)分面标引具有较强的表达性,可以通过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进行多元检索(3)对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4)类表的篇幅较小,便于控制、管理、增补、修订缺点:(1)类表的类目体系是隐含的,不直观的(2)标记符号通过组配才能得到,标引难度高,要求分类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3)分面标记的成分往往比较复杂,号码冗长,不适宜用于组织文献排架,主要用于组织检索工具第二章1.什么是分类表。
有哪些作用和性质,由哪些部分构成?分类表:也称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类目一览表作用:(1)是分类标引的规范和依据,它不仅提供分类标引所需的标识,而且对正确使用标识起保证作用(2)是组织分类检索系统和文献分类排架的依据,它既显示类目间的有机联系,又提供类目的线性序列(3)是用户进行分类检索的指南,检索者可以“按表索骥”(4)是信息工作者进行业务工作、解答用户咨询的参考工具性质:(1)是众多类目的一个汇编或集合,对表达主题概念的成千上万个类目进行登录,规定着分类可以使用的类目(2)是一个类目体系,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类目之间的关系,构成主题概念的逻辑系统(3)是一部类目词典,借助类名,等级体系和注释,规定着类目的内涵和外延(4)是一个类目排列表,通过类目的线性排列和有序的分类号,规定着各个类目的位置和次序由大纲、简表、主表、辅助表几部分组成2.什么是基本部类、基本大类。
中图法的基本部类和基本大类是如何划分与排列的?基本部类:是分类法编制中为建立知识分类体系对知识门类所进行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与排列,是建立基本大类的依据基本大类:是指分类表中的第一级类目,它代表着较大的学科和领域《中图法》的基本大类: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哲学、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D 政治、法律E 军事F 经济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 语言、文字I 文学J 艺术K 历史、地理N 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Q 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 农业科学T 工业技术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 综合性图书划分:中图法在编制过程中采用“五分法”即将反映人类全部知识领域的信息/文献区分为五个部分——五个基本部类。
这五大部类的依据,首先是毛泽东关于知识分类的论述,即世界上的知识只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个部类。
其次,强调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而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独立为一个部类。
最后将无法按内容归入某一学科的文献,概况为“综合性图书”基本部类。
排列:基本部类的排序,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先内容后形式,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而确定的。
3.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类列、类系的概念?上位类:在类目划分中,指的是被划分的类下位类:在类目划分中,划分出来的类同位类:同一个上位类,按同一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下位类类列:一组同位类称为一个类列位系:一组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4.类目的划分与排列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类目划分原则:(1)选择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属性作为划分标准。
(2)类目划分时,遵循逻辑划分的原则,即这种划分要逐级次第进行。
在同一划分阶段,一般只使用一个划分标准,并保证划分后的子目相互不排斥,外延不相交叉。
(3)类目划分时力求全面,一个上位表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表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的外延。
保证位类的完整性,当不能全面列举或无须全面列举时,一般在类列最后编制“其他”类。
同位类的排列:(1)优先使用事物的客观发展次序,事物内部固有的次序,科学的系统次序及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次序。
(2)按从总到分,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次序排列同位类。
(3)当某类事物的客观次序不明显,则按人为次序排。
(4)对于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类别,采用对应排列法,以提供助记性。
5.什么是类目注释,有哪些作用?类目注释是补充说明类目的文字,分别置于某个类目的下面或一组类目的前面,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有关类目,提供分类标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为组织检索系统或文献系统提供必要的依据。
6.中图法依人列类有哪几种情况?(1)在A大类按六位革命导师列类,分别按人集中其全部著作、传记及对其著作研究的文献。
(2)在中国文学类下编列了I210鲁迅著作及研究专类,集中鲁迅的全部著作及研究鲁迅的全部著作。
(3)在各国哲学类下,按哲学家列类,依人汇集其哲学著作,哲学家的综合哲学集和有关对该哲学家研究的文献。
第三章1.什么是标记符号,有哪些作用及基本要求?涵义:分类标记符号是表达分类法类目概念的代号,常称为分类号或类号。
作用:积极作用:(1)以简洁的类号代替类名来表达类目概念,使类目的读、写、排、检相当方便。
(2)以有序的类号代表各个类目,便于固定类目的位置,明确类目的先后次序。
(3)有的类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并列关系,甚至反映类目的构成因素,可增强分类检索的灵活性。
限制作用:(1)类目的先后位置不能轻易改变。
(2)增加类目收到较大限制,尤其是难以将新类目插入合适的位置。
基本要求:(1)简明性(2)助记性(3)容纳性(4)表达性2.标记符号有哪些种类,各有何优缺点?(1)单纯号码:凡是只采用一种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编程的标记符号。
优点:具有简单明了、易读易记、便于排检、国际通用的优点缺点:基数小,容纳同位类的个数少,若增加位数表达同位类,又会损害号码的简短性。
(2)混合号码:凡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编成的标记符号。
优点:以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则具有基数大、层次清楚,容纳性和表达性较好的优点。
缺点:简明性不及单纯数字号码。
3.什么是层累制标记制、起讫制标记制,它们各有何优缺点?层累标记制:简称层累制,又称等级标记制,是一种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对应的标记制度。
优点:表达性强,便于扩检和缩检,有利于计算机检索。
缺点:(1)类号位数随类目等级增加,类目愈细,类号愈长。
(2)类号的容纳性有限,同位类多于所用符号的基数时,需要有变通方法,而且同级号码的中间和前面难以扩充新号。
起讫标记制:这是用起讫号表示类目之间从属关系的一种编号方法。
优点:有一定的容纳性和表达性,类号一般较为简短。
缺点:无法从类号中直观表达出类号的从属关系。
4.分析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即标记制度?标记符号:基本标记符号特点:(1)《中图法》是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的标记制。
(2)用一位字母表示大类,但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标记二级类目。
(3)在字母之后,使用数字标记各级类目。
(4)有选择的使用“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辅助符号:(1)推荐符号“a” (2)总论复分号“-” (3)组配符号“:”(4)地区区分号“()” (5)时代复分号“=” (6)联合符号“+”(7)民族区分号““”” (8)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 >”标记制度:《中图法》的标记制度是基本层累制。
(1)根据类目的不同等,配以相应的不同位数的号码,类目的等级与号码的位数基本对应,用字母表示22个基本大类,大类下用阿拉伯数字进一步展开。
(2)层累制的号码可以无限纵深展开满足类目体系,层层展开配号的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表达性。
5.中图法在标记制度上采用了哪些变通措施?变通措施:(1)八分法(2)双位法(3)借法号 <1>借上级号码 <2>借下级号码 <3>借同级号码(4)空号法(5)对应编号法(6)分段法及“.”的使用(7)字母标记法第四章1.什么是通用复分表,有哪些类型?概念: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表各大类的有关类目作进一步细分用的复分表,一般附在主表之后,又称共同区分表。
(书113页)类型:(1)总论复分表(2)世界地区表(3)中国地区表(4)国际时代表(5)中国时代表(6)世界种族与民族表(7)中国民族表(8)通用时间、地点表2.中图法的专类复分表有哪些特点?(1)《中图法》共编列专业复分表67个,此外总论复分表、中国地区表各编列1个。
(2)专类复分表的标记符号采用单纯阿拉伯数字。
(3)N~X所有自然学科的专类复分表的标记符号前都有“0”。
(4)专类复分表的两侧用竖线括起,以示醒目。
(5)专类复分表置于有关类目之前,并用注释说明其适用范围。
3.什么是仿分、冒号组配,冒号组配有哪些作用?仿分:使用相邻或相关类目的子目,作为有关类目复分依据的组配编号法。
冒号组配:将概念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通过组配符号“:”连接在一起。
以表达一个分类表中未列举的较专指或较复杂的标引技术。
作用:(1)满足类目细分的需要,提高分类专指度。
(2)可以通过概念组配合成新的主题,提高体系分类法描述复杂主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