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5
1000-0569/2008/024(07).1453-62ActsPetrologicaSinica岩石学报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康金拉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徐向珍1’2杨经绥1,2巴登珠3陈松永1’2方青松1’2白文吉1’2XUXiangZhenl‘2,YANGJingSuiL2,BADengZhu3,CHENSongY0n91‘2,FANGQingS0n91,2andBAIWeIlJil,2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3.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拉萨8500071.KeyLaboratoryforContinentalDynamicsofll以nistry旷如耐and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na2.n6矗CenterforContinentalDynamic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3.2“FieldTeam,GeologyBureau矿X/zang,/.觑lsa850007,China2008-02-26收稿.2068-06-25改回.XuXZ,YangJS,BaDZ,ChenSY,FangQSandBaiWJ.2008.DiamonddiscoveredfromtheKangjinlachromititeintheYarlungZangboophiolitebelt,Tibet.ActaeetrologicaSinwa,24(7):1453—1462AbstractAsmanyurlusualmineralsincludingt11etypicalpressindexmineralssuchasdiamondandcoesitehavebeendiscoveredfromLuobusachromititeintheYarlungZangboophiolitebelt,Tibet,itbecameanffwsignificantscientificproblemthatwhyunusualmineralssuch8sdiamondcanbegeneratedtogetherwiththeoriginoftheophiolitebeltandehromititeassociated.Therefore.wecarriedouttheresearchonthemanualheavymineralofKangjinlachromititeinthesameophiolitebelt,andfoundthousandsofdiamondsandtheirassociatedmineralsincludingnativeelements,alloys,oxides,sulphides,silicates,tungstateandcarbonatesfromabout1116kgchromitite.TheamountofdiamondwasdiscoveredfromthenewchromitedepositnotonlyprovedtheoccurrenceofthediamondinLuobusachromitite,butalso酽emlyimprovedtheoutputofdiamond,andputforwardanewproblemaboutdiamondmineralization.Especially.thatthediamondfoundagainindifferentchromititeinthesameophiolitebeltprovidednewkeyevidencesfordiscussingtheoriginofthediamondandhostedchromiteandophiolite.KeywordsDiamond;Chromite;Kangjinla;Tibet摘要前人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铬铁矿石中发现许多异常矿物,包括金刚石和柯石英等典型压力指示矿物。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1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银铅锌矿床简介开采始于明代。
探明国内少见的大型斑岩型铅锌银矿床。
已探明的银、铅、锌储量均达到特大型规模,冷水坑矿田作为我国已知的最大银矿田。
2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简介开发已有70余年历史。
铁矿由丁道衡先生1927年7月首次发现。
于1935年首次发现两种稀土矿物。
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4.7亿吨,稀土工业储量36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2位。
3江西省德兴市斑岩铜矿床简介唐、宋年间采冶颇盛,由铜厂、富家坞、朱砂红3个似筒状岩株组成。
4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简介矿区在1040年(宋康定)即有采金活动。
5甘肃省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简介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最初发现于1958年。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除富含镍、铜外,还伴生钴、金、银、铂族(PGE)等17种元素。
6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床简介西华山钨矿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和最早开采的钨矿山,约在1880年前后。
7湖北省大冶铁山铁(铜)多金属矿床简介该矿区是我国最古老的铁(铜)矿之一,早在1700年以前就已开采,并将采铁之山命名为铁山。
8福建省南平市花岗伟晶岩铌钽矿床简介本矿区是1960~1966年在该区开展1:20万南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了含锡石及铌钽铁矿的伟晶岩脉。
9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矿简介蔡家营铅锌矿是在1958年群众开采褐铁矿时发现的。
10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驱龙矿区铜多金属矿床简介1986-1988年,发现绿色的“孔雀河”,“孔雀河”的两侧没有铜土壤异常,“孔雀河”的上游存在斑岩铜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体。
11云南个旧锡铜金多金属矿床简介个旧锡矿从汉代发现以来,迄今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开发历史。
12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磷矿矿区简介宜昌磷矿于1956年由中南地质局宜昌普查队首次发现。
13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简介当地一牧民阿牙阔孜拜于1930年就发现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矿脉。
护照信息平台资源号: 2311C0001900000012资源编号: K001000012资源名称: 罗布莎铬铁矿矿床资源外文名称: Luobusga Chrome Deposit产地: 曲松县省: 西藏自治区国家: 中国资源大类名: 岩矿化石资源类名: 矿床标记信息(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归类编码: 金属矿石 => 黑色金属 => => 23161311105资源形成时代: 中-新生代地质产状或层位: 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 ,科学研究具体用途: 提取铬资源提供者: 辛洪波 曲晓明资源提供时间: 20061010经度: 09218纬度: 2912高程:收藏单位信息保存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标本编号: LBS-1~9、11~36、38~97 库存位置号: H018-A001~006、B001~006、C001~006、D001~006、E001~006、F001~006、X001~059采集号:保存资源类型: 标本保存资源数量: 95共享方式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资源状态: 完整获取途径: 现场获取联系方式: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 26 号矿产资源研究所 张德全源数据主键:基本特征描述信息罗布莎矿床的行政区划属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乡管辖,矿区中心坐标为 92°18′E, 29°12′N。
矿床位置:罗布莎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床,该矿床发现于 1956 年 12 月,由原西藏地质局 812 队山南地质分队罗克成 等在矿床东部贡康莎一带发现了超基性岩及铬铁矿转石,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未进行任何地质工作;1959 年,原西发现和开发简史:藏地质局藏南煤田地质二队二分队陶铁镛、于尊政等在进行矿点检查时首次发现了铬铁矿转石,经追索而发现了原生地表 露头矿 110 多处。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床, 现已累计求得矿石储量 350 多万吨, 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 矿石的平均品位 Cr2O3>53%。
2008年6月29卷3期:2632274地 球 学 报ACT A GE OSC I E NTI CA SI N I C A June 200829(3):2632274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10107,12120106101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编号:40610098)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2008205214;改回日期:2008205220。
责任编辑:刘志强。
第一作者简介:杨经绥,男,195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学结合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通信地址:100037,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电话:010*********;E 2mail:yangjsui@ccsd .cn,yangjingsui@yahoo 。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的超高压矿物和新矿物(综述)杨经绥 白文吉 方青松 戎 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摘 要 近十余年来的研究,在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的罗布莎蛇绿岩型铬铁矿中,发现可能来自深部(>300k m 深度)异常地幔矿物群。
该矿物群中具有深部成因指示意义的矿物有:①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②微粒金刚石和产在锇铱矿中的原位金刚石;③铬铁矿和锇铱矿中发现硅尖晶石;④铬铁矿中发现硅金红石;⑤呈八面体假象的蛇纹石和绿泥石,并具有清晰的爆炸结构;⑥方铁矿和自然铁矿物组合。
此外,罗布莎铬铁矿中有4个新矿物获批准,并在极地乌拉尔蛇绿岩铬铁矿中也发现了大量微粒金刚石和碳硅石等地幔超高压矿物。
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来自地幔深部的超高压矿物,提供了铬铁矿可能深部成因的重要信息,该发现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蛇绿岩铬铁矿的形成于俯冲带上的浅部环境(<50k m 深度)的认识以及蛇绿岩成因的概念。
关键词 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地幔矿物群中图分类号:P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021(2008)032263212Ultrah i gh 2pressure M i n era ls and New M i n era ls from the L uobus aO ph i oliti c Chrom itites i n T i bet :A Rev i ewY ANG J ingsui BA IW enji F ANG Q ings ong RONG HeKey L 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D ynam ics,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 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 eijing 100037Abstract An unusual m ineral gr oup was discovered in the Luobusa ophi olitic chr o m itite on the Yarlung Zangbu suture of Ti 2bet,which p r obably originated fr o m the dep th of over 300k m in the mantle .M inerals with indicati on significance of deep ori 2gin include:①coesite with p seudo mor phs of stishovite;②dia mond as individual grains or inclusi ons in O sIr all oy;③Si 2s p i 2nel within O sIr all oy or arsenite;④Si 2rutile in chr o m ite;⑤p suedo mor phs of octahedral silicate m inerals ;⑥m ineral asse m 2blage of wustite and native ir on .I n additi on,f our ne w m inerals have been app r oved by I C MS .Si m ilar t o things of the Luobu 2sa chr o m itite,ultrahigh m inerals such as dia mond and moissanite were als o recently discovered fr o m the ophi olitic chr o m itites in Polar U ral,Russia .The ultrahigh p ressure m inerals p r ovide an i m portant pers pective f or deep genesis of the ophi olitic chr o m itites,and upgrade the traditi onal kno wledge of the shall o w 2dep th genesis of ophi olitic mantle and podif or m chr o m itite .Key words Luobusa;ophi olite;chr om itite;mantle m inerals 今天,人类更加渴望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追索地球表层活动的深部根源。
藏南罗布莎铬铁矿床铬尖晶石矿物学与矿床成因研究周二斌;杨竹森;江万;侯增谦;郭福生;洪俊【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027)007【摘要】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地幔橄榄岩相对新鲜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工业矿体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方辉橄榄岩相带一定层位中,主要有块状、浸染状和豆状等矿石类型.罗布莎铬尖晶石成分变化范围大,依据铬尖晶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学研究至少可识别出3个期次铬尖晶石:(1)成矿前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熔蚀残斑晶、出溶晶及少量自形晶形式产于方辉橄榄岩中,以富Al2O3为特征,Cr#值变化范围大(17.19 -66.30),且大部分小于60,并与Mg#值呈负相关关系,由出溶晶,残斑晶到自形晶铬尖晶石,总体表现向富Cr、Fe的方向演变;(2)成矿主期铬尖晶石,可分为早、晚2个阶段.早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它形晶产于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中,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晶产于铬铁矿体的纯橄岩外壳中,主要以富铬为特征,矿石中Cr#值变化范围小(70.08~87.03),均大于60,其中块状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和Mg#,由纯橄岩外壳中副矿物铬尖晶石向豆状、浸染状矿石以及块状矿石演变过程中,铬尖晶石化学成分总体向更富Cr、富Mg方向演变;晚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自形-半自形晶产于具堆晶结构的纯橄岩相带中,成份上以更加富<FeO>而贫Al2O3,且具有最低Mg#( 18.79~44.77)值为特征;(3)成矿晚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网状集合体产于豆状-网脉状(眼眉状)矿石中,以更贫Al、富Fe为特征,具有最高的Cr#值和低的Mg#值.综合研究表明,罗布莎铬铁矿中的铬主要来自原始地幔岩本身,且主要来自于地幔橄榄岩中2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和对副矿物铬尖晶石的改造,原始富铬矿物可能来自地幔深部的八面体硅酸盐矿物.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多种构造背景下成矿特征,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由大洋中脊(MOR)扩张环境向岛弧体系俯冲环境的转变过程,洋内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环境是形成冶金级豆荚状铬铁矿的最为有利构造环境.研究提出了罗布莎铬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式,即,经历了大洋中眷预富集阶段,俯冲带之上主成矿阶段及之后的构造抬升改造阶段.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接触带之下的方辉橄榄岩相带是寻找较大规模铬铁矿床的有利地带.%The Luobusha chromite deposit, which is the largest podiform deposit with maximum study in China, occurred in a fresh mantle peridotite in the east part of Yarlung Zangbo ophiolite belt in South Tibet The economic ore bodies of Luobusha chromite deposits are mainly hosted in a specific lithological horizon of harzburgite facies beneath the boundary of ophiolitic crust and mantle (beneath the Moho boundary) , and the ore type mainly includes massive, disseminated and nodular chromitite ores. Luobusha Cr-spinel have a large variety in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detailed mineralogical study of Cr-spinel, at least three crystalline epochs of the Cr-spinel in the Luobusha podiform chromite deposit can be recognized. (1) Pre-mineralization Cr-spinel : This kind of Cr-spinel is mainly as accessory mineral in the harzburgite, and occurred in the form of residual phenocryst, exsolution crystal and euhedral crystal with highA12O3 content, most of the Cr value of the Cr-spinel is less than 60, and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ship with Mg#. The overall evolution of this kind of Cr-spinel from exsolution crystal, residual phenocryst to euhedral crystal of Cr-spinel tends to be riched in Cr and Fe; (2) Main mineralization Cr-spinel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early stage of Cr-spinel, has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Cr-riched, is a major mineral with anhedral crystal in a variety type of chromitite ores, and a minor mineral with euhedral crystal in dunite ' envelop' crust outside of the orebodies. Most of the Cr value of the Cr-spinel in chromite ores is greater than 60, while the greatest value of Cr# and Mg# belongs to the Cr-spinel in massive ore. The evolution of this kind of Cr-spinel, from the associate Cr-spinel in dunite and dunitic crust to nodular, disseminated and massive chromitite ores, tends to be riched in Mg and Cr. The late stage of Cr-spinel, which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orm of euhedral and hypidiomorphic crystal in cumulate structure dunite, is riched in < FeO > and depeleted in Al2O3, and has the lowest Mg (18. 79 ~ 44. 77); (3) Late mineralization Cr-spinel: This kind of Cr-spinel i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nodular-orbicular ore ( eyebrows shap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spinel, with the largest value of Cr# and the lowest value of Mg#, tend to depleted in Al and enriched in Fe. Comprehensiv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hromium element of chromitite coming from primitive mantle itself, and mainly coming from the regul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accessory spinel and the incongruent melting of the two pyroxenes ( chromium diopsite and enstatite) ,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primitive Cr-riched minerals in mantle may be the Cr-riched octahedral silicate minerals.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Luobusha podiform chromite deposits, which has undergone the process transformed from MOR expansion setting to the subduction setting of island arc system,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 stages, polygenesis and a variety of tectonic settings, while the inter-arc basin above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SSZ) is the most favorabl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metallurgical-grade chromite ore. Furthermore, we first put forward 'three stages' metallogenic model of Luobusha chromite deposit, which undergoing the early stage of preconcentration in MOR, the mainly metallogenic stage of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and the late reconstruction stage in tectonic uplifting and reforming. The Luobusha harzburgite phase belt beneath the contact face with the dunite phase is the favorable target for searching large-scale chromite deposit.【总页数】13页(P2060-2072)【作者】周二斌;杨竹森;江万;侯增谦;郭福生;洪俊【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抚州344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东华理工大学,抚州344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46;P618.31【相关文献】1.多源数据在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遥感找矿模型中的应用 [J], 杨伟光;郑有业;刘婷;王成松;郭统军2.蛇绿岩型铬铁矿床包壳纯橄榄岩中的流体过程印记:来自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罗布莎和泽当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橄榄石晶体化学证据 [J], LUO Zhaohua;JIANG Xiumin;LIU Xiao;LI Zhong;WU Zongchang;JING Wenchao3.复杂类型矿床的合理勘查程度研究——以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为例 [J], 王建军; 邓皓4.新疆清水铬铁矿床铬尖晶石成分与矿床成因研究 [J], 解洪晶;王玉往;郭博然;周国超5.新疆清水铬铁矿床铬尖晶石成分与矿床成因研究 [J], 解洪晶;王玉往;郭博然;周国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床学实习二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题目: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班级: 020101姓名:陈果学号: 20101004038指导教师:吕新彪2012年10月27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一.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1.大地构造位置罗布莎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松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矿石质量最佳的铬铁矿床的产地。
该矿床位于全球性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
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北邻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南与喜马拉雅板块接壤。
(如图1-1)罗布莎基性一超基性岩体沿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超壳断裂带分布。
总面积为70km2长43km ,总体西宽东窄,最宽处是香卡山段3.7km ,最窄处仅300m 平面上从西向东:罗布莎段一香卡山段一康金拉段,呈一反S 型形态。
区内发育一组大致平行的近南北向断裂。
其中以龙给曲断裂构造特征最明显。
走向近南北向,局部呈折线状,显示追踪(张)的特征。
断层沿龙给曲河床发育,在罗布莎村以南形成宽缓平坦的“u ”形谷。
往北河谷骤变为深切陡峻的“V ”形谷,两岸峭壁,孤峰林立,泉点成带分布断层面倾向西,南段缓,北段陡。
平面上表现出明显平移现象.西(上)盘相对于东盘向北作顺钟向扭动。
图1-1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日喀则-加查地质略图(据张浩勇等,1996修编) 1-第三系砂砾岩建造;2,3,4-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5,6-上三叠统巨厚浅变质砂板岩夹少量结晶灰岩和细碧角斑岩的复理石建造;7,8,9-浅变质滨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10-前奥陶系绿片岩、角闪岩相;11-前震旦系中深变质岩;12-燕山-喜山期中酸性侵入岩;13-超镁铁质岩;14-断层;15-构造带界线;16-Ⅳ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17-Ⅳ2-雅鲁藏布江缝合带;18-Ⅳ3-喜马拉雅板块2.成矿条件1)来源:下地幔和上地幔过渡带的硅酸尖晶石(分解产生Cr 2O 3和MgO )。
2)能量:下地幔岩浆活动和地核产生的热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罗布莎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乡,是我国已知的最大铬铁矿矿床。
矿床产于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带藏南雅鲁藏布江基性-超基性岩带之东段。
该东段见有秀章、鲁见沟、罗布莎、藏卡、泽当5 个岩体,以罗布莎岩体为最大,东西长41km,南北宽0.25~3.7km,面积为70km2。
岩体侵位于上三叠统与上白垩统之间,呈一向南倾斜的单斜状岩体。
图3.4.3Ⅱ矿群Cr31 号矿体E4 勘探线剖面图①Q.第四系残坡积层;φ.斜辉辉橄岩;φ1.纯橄榄岩;1.铬矿体;2.浅井;3.钻孔①据西藏地质二大队,1986岩体划分为3 个岩相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含纯橄榄岩异离体的斜辉辉橄岩岩相带、异剥橄榄岩-辉长岩杂岩岩相带。
工业矿体赋存于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在地表形成7 个相对集中的矿体群,已知大小矿体216 个,较大矿体共有123 个。
矿体长度大于100m 的有32 个,最长325m;长度在50~100m 之间的有30 个,其余均小于50m。
矿体厚度以1-3m 居多,最厚14m。
Ⅱ号矿群中的31 号矿体是矿区的主要矿体之一,长325m,厚2~14.7m,宽40~190m,呈似脉状,向南东倾斜,倾角35°~45°(图3.4.3)。
该矿体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16.7%。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铬尖晶石,并有少量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镍黄铁矿、钛铁矿等。
矿石中普遍伴生有铂族元素。
矿石结构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
致密状矿石中铬尖晶石呈他形晶,粒径2~5mm,浸染状矿石中铬尖晶石主要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径1mm 左右。
该矿床保有铬铁矿储量337.7 万t,其中A+B+C 级91.1 万t。
矿石平均品位Cr2O3 52.63%,铬铁比4.35,SiO2 4.66%,MgO 17.6%,Al2O3 9.7%,S。
一、矿物原料特点 (2)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 (3)1.冶金级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3)2.耐火级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3)3.化工级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4)4.铸石级铬矿石的工业要求 (4)三、矿业简史 (4)四、资源状况 (4)五、地理分布 (5)六、资源特点 (5)1.矿床规模小,分布零散 (5)2.分布区域不均衡,开发利用条件差 (6)3.贫矿与富矿储量大体各占一半 (6)4.露采矿少,小而易采的富铬铁矿都已采完 (6)5.矿床成因类型单一 (6)七、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6)八、矿床类型 (7)九、典型矿床 (8)1.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 (8)2.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床 (9)3.北京平顶山铬铁矿床 (10)十、地质勘查 (10)1.勘查阶段 (10)2.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 (11)十一、矿山开采 (12)十二、选矿与加工技术 (13)十三、生产现状 (14)十四、生产布局 (14)十五、供需形势 (16)十六、展望 (17)概述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由于它具有质硬、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在冶金工业、耐火材料和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冶金工业上,铬铁矿主要用来生产铬铁合金和金属铬。
铬铁合金作为钢的添加料生产多种高强度、抗腐蚀、耐磨、耐高温、耐氧化的特种钢,如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滚珠轴承钢、弹簧钢、工具钢等。
金属铬主要用于与钴、镍、钨等元素冶炼特种合金。
这些特种钢和特种合金是航空、宇航、汽车、造船,以及国防工业生产枪炮、导弹、火箭、舰艇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在耐火材料上,铬铁矿用来制造铬砖、铬镁砖和其他特殊耐火材料。
铬铁矿在化学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重铬酸钠,进而制取其他铬化合物,用于颜料、纺织、电镀、制革等工业,还可制作催化剂和触媒剂等。
铬铁矿是我国的短缺矿种,储量少,产量低,每年消费量的80%以上依靠进口。
一、矿物原料特点铬具有亲氧性和亲铁性,以亲氧性较强,只有在还原和硫的逸度较高的情况下才显示亲硫性。
西藏蛇绿混杂岩中铬铁矿重砂矿物特征及找矿方向点摘要:西藏蛇绿混杂岩中的铬铁矿自然重砂矿物主要有铬铁矿和铬的各类尖晶石,其自然重砂异常主要产于蛇绿混杂岩(超基性岩)中。
根据铬铁矿自然重砂的分布特征,其异常主要成群分布于南北两个蛇绿岩混杂岩带中,与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矿产地分布高度一致,以此作为线索,通过铬铁矿自然重砂异常分布特征,作为寻找铬铁矿的一种找矿信息。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铬铁矿自然重砂异常1 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分布情况,西藏目前发现了两大铬铁矿成矿带——北带和南带,均位于蛇碌混杂岩带中。
北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是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结合带,典型矿床为东巧铬铁矿。
遗憾的是没有重砂数据覆盖,只有在该成矿带东段的丁青县有较好显示。
南带位于喜马拉雅绿混杂岩带,西段断续出现,中东较连续稳定,出露宽度稍大。
典型矿床有罗布莎和香卡山铬铁矿,在该带上有较好的重砂异常与之相对应。
2 西藏铬铁矿重砂异常分布铬铁矿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妥坝异常带、巴青-左贡异常带、直孔-松多-工布江达异常带、朗县-蒂巴异常带和北喜异常带5个异常区。
以上5个异常区主要集中在班怒-昌宁和雅江两个结合带的中东段。
(1)妥坝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妥坝以北至金达一带,见有8个高值点和一系列低值点,点位较分散。
(2)巴青-左贡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申多-丁青县一带,由一系列密集的高值点和部分低值点构成,高值点多于低值点,总体呈北东-南西向,位于构造带中,与构造带吻合程度较好。
(3)直孔-松多-工布江达异常,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布江达以西的雪中-巴乡一带,高值点集中呈带状,低值点相伴其中,近南北向分布。
(4)朗县-蒂巴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沿加查县-桑日县-乃东县-扎囊县一带稀疏分布,在加查县、桑日县、乃东县分段局部集中。
(5)北喜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出现隆子县北面的曲松-宗许一带,以累频25-75之间的样点出现,在西面浪卡子一带偶尔有75以上样点,其余样点在25-50之间,样点较为分散。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地质特征及其与泽当岩体的对比
李杰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我国寻找铬铁矿的最有潜力地区,位于其东段的罗布莎岩体中的罗布莎铬铁矿为我国最大的铬铁矿矿床.罗布莎铬铁矿矿床根据地质特征及铬铁矿矿化特点分为北部边缘矿带、南部边缘矿带及中部矿带,矿体赋存于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泽当岩体与罗布莎岩体相邻,两岩体的地幔橄榄岩具有相似的起源且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在泽当岩体中找到富矿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岩相带的可能性很大.
【总页数】3页(P170-172)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
【相关文献】
1.西藏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的构造产出与侵位机制探讨 [J], 梁凤华;许志琴;巴登珠;徐向珍;刘飞;熊发挥;贾毅
2.西藏泽当-罗布莎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叶培盛;江万;吴珍汉;胡道功;刘琦胜
3.蛇绿岩型铬铁矿床包壳纯橄榄岩中的流体过程印记:来自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罗布莎和泽当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橄榄石晶体化学证据 [J], LUO Zhaohua;JIANG Xiumin;LIU Xiao;LI Zhong;WU Zongchang;JING Wenchao 4.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高海拔巨厚覆盖层钻探技术 [J], 刘祥;兰沁;许飞;周春华;谭启奎
5.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中的原位铂族矿物研究:铬铁矿结晶环境的指示 [J], 郭国林;杨经绥;刘晓东;徐向珍;武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一.区域地质背景1.1构造位置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位十藏南超基性岩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十帕米尔一喜马拉雅歹字形构造的尾部。
罗布莎含矿超基性岩体产十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内,该构造带是一条发育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两构造带之间的缝合线构造单兀,由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及南、北两侧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区域性大断裂以及它们所围限的岩石组成。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地位十象泉河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东段,岩体西起桑口县尼色,向东经曲松县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延至加查县的康莎村,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见图2-1) 。
岩体呈反“S”形,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43km,南北宽一般为1-2km,东部最宽可达3. 75km,面积约70km"。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严格受雅鲁藏布江构造带的控制,在成岩期和成岩后都遭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形迹(见图1-1)。
图1-1矿区所在位置图1.2区域地层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周围出露的地层有:上二迭统、上侏罗一下白平统、上白平统、第二系及第四系。
从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二迭统(郎杰学群)(T3):为一套典型的西藏特提斯复理石一类复理石建造。
分布在矿区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40-60○,经历了区域浅变质作用而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与北边超基性岩呈侵入接触。
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千枚岩及少量石灰岩透镜体组成,可分五个岩性段,反映了非稳定的快速沉积环境。
2.上侏罗一下白平统(桑口群)(J3-K1):在矿区以北地区有零星分布,呈不规则顶盖及捕虏体产出,与郎杰学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中厚层大理岩、中火有薄层火山岩。
中部见有结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页岩。
上部为砂岩和含砂灰岩。
3.上白平统(泽当群)(K2):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东角,呈零星分布,为蛇绿岩套之一部分,产十岩套北部,相当十泽当群上部岩性段,为一套深海沉积物,并与岛弧环境有关,与旁侧岩石呈构造接触。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概述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1.成矿地质背景1.1矿床大地构造位置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位于藏南超基性岩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帕米尔喜马拉雅歹字形构造的尾部。
罗布莎超基性岩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
岩体呈反“S”形,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43km,南北宽一般为1-2km,东部最宽可达3.75km,面积约70km2。
(见图1-1)图1-1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日喀则-加查地质略图(据张浩勇等,1996修编)1-第三系砂砾岩建造;2,3,4-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5,6-上三叠统巨厚浅变质砂板岩夹少量结晶灰岩和细碧角斑岩的复理石建造;7,8,9-浅变质滨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10-前奥陶系绿片岩、角闪岩相;11-前震旦系中深变质岩;12-燕山-喜山期中酸性侵入岩;13-超镁铁质岩;14-断层;15-构造带界线;16-Ⅳ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17-Ⅳ2-雅鲁藏布江缝合带;18-Ⅳ3-喜马拉雅板块1.2 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区内各种构造行迹极为发育,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的逆冲断层、褶皱、片理等压性或压扭性构造及与之相伴生的南北向张性破裂面,其次是北东向张扭性构造及北西向、北北西向压扭性构造。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断裂构造,它规模大、切割深、长期活动,控制了全区地层、岩浆岩展布及构造型式。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东段,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中生代冈瓦纳大陆(板块)内部的缝合线,是新特提斯洋的最后闭合带,以蛇绿岩为界,南部为印度地块北缘的三叠纪复理石,北部为陆缘山前磨拉石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带,火山岩浆带的北部为晚白垩世复理石建造(日喀则群),下伏含放射虫硅质岩和玄武质熔岩以及地幔橄榄岩构成的蛇绿岩套。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2.1.1 地层罗布沙矿区主要出露中生界一套由半深海向滨浅海过度的沉积地层,分布地层主要有第四纪冲积、洪积物、第三纪陆相碎屑沉积物和晚三叠世海相类复理石沉积,其中在上三叠断陷盆地中堆积了第三系磨拉石建造。
护照信息平台资源号: 2311C0001900000012资源编号: K001000012资源名称: 罗布莎铬铁矿矿床资源外文名称: Luobusga Chrome Deposit产地: 曲松县省: 西藏自治区国家: 中国资源大类名: 岩矿化石资源类名: 矿床标记信息(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归类编码: 金属矿石 => 黑色金属 => => 23161311105资源形成时代: 中-新生代地质产状或层位: 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 ,科学研究具体用途: 提取铬资源提供者: 辛洪波 曲晓明资源提供时间: 20061010经度: 09218纬度: 2912高程:收藏单位信息保存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标本编号: LBS-1~9、11~36、38~97 库存位置号: H018-A001~006、B001~006、C001~006、D001~006、E001~006、F001~006、X001~059采集号:保存资源类型: 标本保存资源数量: 95共享方式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资源状态: 完整获取途径: 现场获取联系方式: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 26 号矿产资源研究所 张德全源数据主键:基本特征描述信息罗布莎矿床的行政区划属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乡管辖,矿区中心坐标为 92°18′E, 29°12′N。
矿床位置:罗布莎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床,该矿床发现于 1956 年 12 月,由原西藏地质局 812 队山南地质分队罗克成 等在矿床东部贡康莎一带发现了超基性岩及铬铁矿转石,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未进行任何地质工作;1959 年,原西发现和开发简史:藏地质局藏南煤田地质二队二分队陶铁镛、于尊政等在进行矿点检查时首次发现了铬铁矿转石,经追索而发现了原生地表 露头矿 110 多处。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床, 现已累计求得矿石储量 350 多万吨, 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 矿石的平均品位 Cr2O3>53%。
张浩勇等利用地质类比法和综合技术方法对矿床进行的综合性成矿预测结果认为,本矿床的潜在资源量要达到和超过 1000矿床规模和品位:万吨。
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即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
在区域构造上它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构造背景:合带,其北邻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南与喜马拉雅构造带接壤。
罗布莎矿区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上三叠统巨厚的浅变质砂板岩夹少量结晶灰岩和细碧角斑岩,上白垩统细碧地层:角斑岩、安山岩、硅质岩、粉砂岩和第三系山间盆地磨拉石建造。
该矿的矿田构造型式包括韧性剪切系统,透镜网络系统和脆性断裂系统。
(1)韧性剪切系统 罗布莎地区变质橄榄岩体及其中生代围岩中发育多层次、多类型的韧性剪切带。
根据剪切带的生成环境和岩石变形特 征,可划分为壳型韧性剪切带、壳幔型韧性剪切带和幔型韧性剪切带三类。
(2)透镜网络系统 地质和物探资料表明,罗布莎岩体是一个无根的透镜体,可看作是雅鲁藏布江构造带中的一个大型构造透镜体。
透镜构造:状岩体还可分解成无数个由辉长辉绿岩、硅质岩、纯橄岩异离体、铬铁矿、变斑晶、豆状矿石等构成的多尺度透镜网络系 统。
罗布莎透镜状岩体可划分出三个透镜网络带,即北部透镜网络带,中部透镜网络带和南部透镜网络带。
尽管它们各自 的物质组成有所不同。
但具有相似的构造样式。
(3)脆性断裂系统 在青藏高原新生代大规模隆升的背景下,罗布莎地区的构造变形以浅层次脆性断裂作用为主,形成纵向逆冲断层和横 向正断层,它们使蛇绿岩发生肢解,并对豆荚状铬铁矿进行脆性改造。
罗布莎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一套赋矿的超镁铁岩体。
岩体平面出露为西宽东窄的平卧反“S”型。
西段罗布莎地段 岩体为向北凸出的弧形,弧形的弦长 4.8km,矢高 1.5km,代表了罗布莎矿段岩体出露的最大宽度;岩体向东经过龙给曲即 骤拐折向南东延展达 4.2km,又逐渐折向北东而变为近东西走向。
岩体经过龙给曲在香卡山南也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其最 大宽度即为 3.7km(图 1,图 2)。
岩浆岩:岩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岩体,其产状为北缓南陡,厚度为北薄南厚,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根据地球物理所提供的 资料,罗布莎矿段岩体最大延伸部位在Ⅱ矿群 Cr-31 矿体附近达 1.3km;香卡山ⅪⅤ矿群对几个剖面进行模拟拟合定量解释 时,进一步对磁测数据采取了校正计算认为,岩体南界向南陡倾(80°±) ,推测延伸可达 2km。
值得提出的是,香卡山Ⅺ Ⅴ矿群第 19 勘探线剖面上的大纯橄岩岩相带仍倾向南,倾角 30°-40°,与岩体产状相一致。
罗布莎铬铁矿床的主要矿体都产于构造含矿杂岩带,矿体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
可划出罗布莎、香卡山和 康金拉三个矿化集中区段,并进一步划分为 14 个矿群。
矿体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透镜状铬铁矿体的长轴与构造线方向一 致,在一定区段平行分布,呈雁列式、侧列式组合。
矿体:罗布莎矿区数百个矿体具有两种基本形态:a、似脉状、透镜状矿体,占总矿体的 90%以上,矿体规模大,分布稳定, 具有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压扁拉长等现象,长度、宽度、厚度之比一般为 20:8:1 左右,矿体与围岩一般呈截然清楚的 接触关系;b、囊状、饼状矿体,这种矿体数量相对较少,规模小,矿体薄,长宽比接近,边缘变形较强。
在矿石成分上,豆荚状铬铁矿的矿石矿物以铬尖晶石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针镍矿、六方磁镍矿、赤铁矿、钛铁矿、 锇铱矿等。
脉石矿物以蛇纹石、绿泥石、橄榄石为主,还含有透辉石、斜方辉石、方解石、滑石、水镁石等。
各种矿物均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
矿石结构可划分出五种主要类型:(1)流状结构。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均定向排列,显示出流动特征;(2)包含结构。
矿石矿物中包裹了微粒的橄榄石;(3)碎斑结构。
碎斑状铬尖晶石被细粒的橄榄石等基质包围,并具有σ碎斑系的拖尾, 显示出剪切特征;(4)填隙结构。
极细粒的铬尖晶石充填在斜方辉石的裂纹中,并具有一定的定向性;(5)碎裂结构。
矿石:碎裂的矿石被后来的方解石生长纤维“愈合”。
罗布莎铬铁矿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此外,还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豆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它们与构造变形 的关系十分密切。
矿石类型不同,其化学成分有着明显差异(表 1) ,矿带中赋存的分凝-堆积型多金属稀疏浸染状矿石, 其 Cr2O3 含量平均为 7.55%,Cr/(Fe)值平均为 1.09~2.88,虽具一定规模,但属低品级矿石;本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属 致密块状。
尽管其产出部位不同,但化学成分还比较稳定(表 1) 。
罗布莎矿区矿体与围岩多为截然的构造接触,近矿围岩纯橄岩常发生叶蛇纹石化,其构造片理与接触面平行一致,一 般没有出现高温热蚀变现象,说明成矿背景与成矿空间存在温压梯度,矿质是从高温压区和高应变域向低压空间流动。
边围岩蚀变:缘矿带致密块状矿石矿体的围岩主要为片状蛇纹岩,蛇纹岩片理多围绕矿体产生揉皱,且接触界线截然;而在南部边缘矿 带所见矿体围岩为片状蛇纹石化、碳酸盐化斜辉辉橄岩,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截然。
罗布莎铬铁矿的成因类型为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早期岩浆矿床矿床成因:图片资料:2311C0001900000012.jpg2311C0001900000012-1.jpg2311C0001900000012-2.jpg2311C0001900000012-3.jpg2311C0001900000012-4.jpg2311C0001900000012-5.jpg2311C0001900000012-6.jpg地址记录: /Query.jsp?ptzyh=2311C0001900000012表 1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部分矿体矿石中主要化学成分一览表(wt%) 矿 群 矿 体 成 分 Cr2O3 Al2O3 Fe2O3 FeOⅤ矿群Ⅵ矿群Ⅷ矿群Ⅵ矿群Ⅶ矿群Ⅱ矿群康金拉ⅪⅤ矿群分析测试数据:Cr-116 7.55 1.86 0.75 6.25Cr-112 27.29 4.47 1.14 8.22Cr-132 43.18 8.54 2.19 9.95Cr-50 43.4 8.43 3.76 7.82Cr-51 45.44 7.84 5.21 7.2Cr-55 44.47 7.82 5.58 6.77Cr-31 56.68 11.15 3.49 10.1ECr-11 54.4 10.61 2.67 10.41Cr-141 54.95 9.93 3.97 9.04MgO SiO2 CaO Cr/(Fe) 样品数40.87 31.27 0.17 1.09 4326.88 6.37 0.18 2.88 1720.95 10.61 0.17 3.68 220.89 11 0.39 3.87 820.03 10.49 0.14 3.82 319.15 10.89 0.69 3.78 1115.63 1.1 0.3 4.28 7116.58 3.36 0.19 4.25 516.78 2.76 0.28 4.36 62资料来源:张浩勇,巴登珠等,1996。
备注:1. 张浩勇,巴登珠,郭铁鹰等.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床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2.李德威.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的地幔剪切成矿作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7(2):1~5.3.钟立峰,夏 斌,崔学军等.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2):231~240.4.李德威.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成矿演化的构造过程.现代地质,1995,9(4):450~ 458.5. 钟立峰,夏斌,周国庆等.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成因:壳层熔岩的 Sr-Nd-Pb 同位素制约.矿物岩石,2006,26(1):57~63.6. 钟立峰,夏斌,周国庆等.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辉绿岩中锆石 SHRIMP 测年.地质论评,2006,52(2):224~229.7.白文吉,方青松,张仲明等.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9,18(3):193~206.8.施倪承,李国武,熊明等.西 文献资料: 藏罗布莎铁族元素金属互化物矿物及其成因探讨.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5):443~446.9.周肃,莫宣学,J.J.Mahoney 等.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辉长辉绿岩 Sm-Nd 定年及 Pb,Nd 同位素特征. 科 学通报,2001,46(16):1387~1390.10. 白文吉,方青松,张仲明等.西藏罗布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中镁橄榄石的晶体结构及其意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20(1):1~10.11. 白文吉,杨经绥, 方青松等.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 Os-Ir-Ru 合金及其中玻安岩质包体的研究.地质学报,2005,79(6):814~822.12. 白文吉,杨经绥,施倪承等.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地幔岩中首次发现超高压矿物方铁 矿和自然铁. 地质论评,2004,50(2):184~188.13. 李国武,施倪承,熊明等.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中硅铁合金矿物的 X 射线衍射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5):453~456. 补充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