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 格式:pdf
- 大小:281.48 KB
- 文档页数:2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唐巴勒—玛依勒山蛇绿岩带铬铁矿潜力评价张育芳摘要: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重要的蛇绿混杂岩带发育地区之一,由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玛依勒山蛇绿混杂岩带、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和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岩带组成。
本文通过对唐巴勒—玛依勒山蛇绿岩带的成矿带和找矿靶区进行划分,分析岩体(群)成矿地质条件、重力磁法特征、找矿潜力,提出进一工作建议,希望对同行在该区进行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铬铁矿;成矿带;蛇绿岩;唐巴勒;找矿靶区1 成矿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部准噶尔微板块和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的结合处,属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复合“沟、弧”带上的成矿区带。
本区地层包括奥陶系、志留系、少量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由一套高绿片岩相的陆源碎屑岩和低绿片岩相的海相细碎屑岩—硅质岩组成,受达尔布特—禾角克大断裂控制。
岩浆活动较强烈,铜、金等矿产主要产于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铬铁矿主要产于典型的SSZ型蛇绿岩中。
2 成矿区带划分根据区内断裂、岩体、超基性侵入体与铜、金、铬、铁等矿产的成因关系和赋存特征,将西准噶尔成矿带划分为包括Cu、Au次级成矿带的包古图区、Au、Cr、Cu次级成矿带的哈图—拉巴区以及Cu、Au、Cr次级成矿带的塔斯特—巴尔鲁克区。
2.1 哈图—拉巴Au、Cr、Cu次级成矿带该带北西至玛依勒大断裂,北东至萨吾尔山,南西至西天山一带,呈NE—SW向展布。
该区域主要地层包括中奥陶系科克沙依组、志留系中—顶志留统玛依勒山群、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等。
岩浆岩以巴东阿克库都克中酸性岩体和玛依勒蛇绿混杂岩带为主,前者与金矿关系密切,后者控制着铬铁矿的分布。
2.2 塔斯特—巴尔鲁克Cu、Au成矿带该带位于玛依勒大断裂北侧至塔斯特—巴尔鲁克大断裂北侧。
该区域地层主要包括志留系发育的一套浅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和泥盆系形成的弧间盆地环境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建造。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摘要】我国有些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实现矿区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调查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找矿方法。
【关键词】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法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同时所在矿区的找矿前景也十分良好。
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直接就决定了该矿区能否实现预期的找矿效果。
在找矿时总结经验得出一般矿区的成矿规律,例如,在一些有色金属矿区长期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相关的矽卡岩型或者是把斑岩型矿床作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主攻方向并作为在特定领域的找矿主力点。
同时,有些矿区把古生代斑岩型有色金属金属矿矿床作为新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有色金属成矿地质规律及其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一些具有找矿远景的矿区迅速发展形成具有真正实力的矿区。
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有色金属资源短缺危机。
1 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有色金属成矿与其地质特征密切相关,就拿我国主要的地质特征来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区成矿规律。
中国大陆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作用活跃。
在这里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镶嵌体。
在对有色金属矿床研究得出,有色金属矿床主要是由于在历史作用中,地质层主要集中在地壳壳幔物质的演化以及壳幔流体的最终产物,在这种特殊的地质作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积累中,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矿床。
同时,由于地形作用不是小范围的作用,那么其范围内的形成的矿床也就会复杂多样,一般都会伴随者相对较大的地质作用或者是构造事件的发生,最终能够形成大范围的矿床组合。
例如在裂谷或是裂陷槽地区,就容易为有色金属如铜镍等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质条件。
在对我国的铜镍矿床进行分析得出,主要都是由于此处分布着大陆裂谷或者是不同地形撞击形成造山的局部裂陷槽相关。
因为,只有大范围的地壳裂解情况的出现,才有可能为矿床的着陆提供前提和动力。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铬铁矿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本文将对铬铁矿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铬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用于钢铁制造和冶金工业。
通过研究铬铁矿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了解到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市场规模铬铁矿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2019年全球铬铁矿产量达到XXX万吨,同比增长约XX%。
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铬铁矿消费市场,占据了总需求的XX%。
此外,北美和欧洲地区也对铬铁矿有较高的需求。
市场趋势1.供需关系紧张:目前铬铁矿的供应相对不足,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这主要是由于供应不足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导致的。
2.价格上涨:供需紧张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了铬铁矿的价格上涨。
据统计,自XXXX年以来,铬铁矿价格上涨了约XX%。
3.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铬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环保要求增加: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铬铁矿行业也面临着严格的环保限制和标准,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挑战与机遇1.供应不足:铬铁矿产量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将给企业带来供应链管理和资源保障的挑战,但也为新的投资和开发提供了机遇。
2.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铬铁矿价格的波动。
企业需要审慎评估风险,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
3.环保限制:环保要求的提高将对铬铁矿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那些能够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减少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种机遇。
4.市场竞争:铬铁矿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来脱颖而出。
未来展望铬铁矿市场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推进,对于铬铁矿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将推动行业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对我国西部地区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摘要:我国西部的地域面积十分辽阔,具有十分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景观条件,尤其是金矿的资源极其丰富,在近年来,中国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金属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值得庆贺的突破与进展,这样说明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具有极其强大的金矿找矿的潜力。
关键词: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潜力中图分类号:td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印支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地带,组成了中国大陆基本的构造单元,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中就会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不一样的地质特征以及不同的区域成矿特点。
陆块边缘或陆块与褶皱带交接部位是地壳结构变异带,构造活动强烈,常发育深大断裂,是促成金矿成矿的有利地带。
一、西部地区的主要金矿成矿带的特点(一)滇桂黔三角区成矿带的介绍该地区位于右江的印支褶皱区,金矿床主要存在于下泥盆统郁江组细碎屑岩、泥岩夹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粘土岩、粉砂岩以及中下三叠统含碳泥质碎屑岩、粘土岩、凝灰岩中,其中中下三叠统岩系最为重要,矿石中的有机碳含量达到了0.195%。
黔西南的紫木凼、丫他、烂泥沟,滇东南的堂上等大中型金矿床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矿床。
川西北成矿带的介绍该地区位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区,金矿床主要存在与三叠细与泥盆系中,其岩石的类型主要是由黑色的页岩来建造的,属于浊积岩的一类。
大部分都含有积碳(0.2%—1.0%)左右,比较典型的矿床有四川东北寨、甘肃阳山等金矿。
秦岭成矿带的介绍秦岭地区属于是一个多旋回褶皱系,在位于北部地区的秦岭金矿主要存在与中、新元古界的变质岩系中,位于中部地区的秦岭金矿主要产生于泥盆统的古道组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碳酸盐岩中,比较典型的像陕西的双王和八卦庙的金矿等;而位于南部地区的秦岭金矿主要出现在志留系白龙江群和梅子哑组中,它也有很多种岩石类型,其中硅质岩、含碳硅质板岩与粉砂岩比较常见,像拉日玛金矿。
豆荚状铬铁矿床研究最新进展铬铁矿是铬的最主要来源。
目前世界上已有南非、哈萨克斯坦、津巴布韦和芬兰等40 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铬铁矿, 总储量达37 亿吨, 产量达1 000 万吨以上, 其中南非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两个铬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铬铁矿资源量约占世界铬铁矿资源量的95%。
Thayer( 1960) 将世界上原生的铬铁矿床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种是层状铬铁矿床( Stratiform deposits) , 或称为布什维尔德型( Bushveld-Type) 铬铁矿床, 主要产于古老地台的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 铬铁矿矿层显示明显的岩浆堆晶层理, 主要由自形程度较好的呈浸染状和块状的铬尖晶石集合体与橄榄石、辉石等造岩矿物构成, 常形成稳定延伸且有彼此平行的矿层, 通常未受构造形变。
另一种为豆荚状铬铁矿床( Podiform deposits) , 也称为阿尔卑斯型( Alpine-type) 铬铁矿床( Thayer, 1964) , 主要产于显生宙以来被作为外来杂岩体的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中, 矿体边部普遍存在有一定厚度的纯橄岩外壳(部分或完全蛇纹石化) 。
18 世纪末, 在前苏联( 今哈萨克斯坦) 的乌拉尔山区古生代蛇绿岩中首次发现豆荚状铬铁矿。
随后的200多年里, 又陆续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该类矿床。
因为豆荚状铬铁矿是工业上冶金级铬铁矿的主要来源, 而且它与具有特殊构造意义的蛇绿岩套之间具有特殊关系, 一直以来备受地学界的关注。
豆荚状铬铁矿矿体多呈扁豆状、透镜状、岩墙状(图1a),也有少数呈似层状和脉状(图1b)。
其形态明显不同于层状铬铁矿矿体稳定延伸的层状特征,且多受岩体构造的控制,在岩体中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并按侧伏方向排列的特点(图1a),矿体与围岩页理呈整合或次整合,二者呈渐变或突变接触。
野外观察显示,豆荚状铬铁矿矿体构造为豆状、豆荚状构造,这种特征性的构造不仅是该类型矿床容矿蛇绿岩的基本鉴别标志,也是豆荚状铬铁矿矿体的典型特征。
中国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摘要:中国是全球对铁矿石资源需求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铁矿石需求的50%以上来自国外。
中国铁矿资源丰富,但高品位矿石稀缺。
中国铁矿床可分为六种类型: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钛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
中国不同类型的铁矿具有独特的时空分布。
文章简要介绍了各类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古亚洲成矿域海相-火山侵入型铁矿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字:地质特征;成因类型;铁矿床1 概述中国是全球对铁矿石资源需求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铁矿石需求的50%以上来自国外。
中国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约800亿吨),但高品位的铁矿石却十分稀缺。
中国铁矿床可分为六种类型: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钛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赵宏军等,2018)。
沉积变质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地区,以高变质变形的BIF相关铁矿床为主。
虽然这些矿石的TFe平均含量只有30.35%,但其粗粒磁铁矿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被回收。
沉积变质铁矿床是我国最常见的铁矿床类型,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56.3%。
中国铁矽卡岩矿床产于中生代中长英质中浅层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在元古宙基底岩石中形成的岩浆铁-钛-钒矿床,以富钛磁铁矿为主要铁矿矿物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为主。
火山岩型铁矿床分为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两者以磁铁矿为主。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晚古生代岩石中。
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宁武、鲁中盆地燕山期(中生代晚期)富钠中基性岩系中。
沉积型铁矿主要赋存于华南泥盆系碎屑海相地层和华北中元古代海相地层中,以赤铁矿为主。
中国风化淋滤铁矿规模小,经济价值低。
2.1铁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我国已探明铁矿资源量巨大,但是仍有发现众多未知铁矿床的巨大潜力,因此总结已知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将对我国寻找更多具经济价值的铁矿床意义重大。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ron , manganese andchromi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0—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任务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5.2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5.3 勘查控制程度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地形及工程测量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分析6.6 矿石选冶试样的采集与分析、试验6.7 岩矿石物理技术能性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床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结果表附录 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 B(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物及矿石类型B.1 铁矿物及铁矿石类型B.2 锰矿物及锰矿石类型B.3 铬矿物及矿石类型附录C(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矿床主要类型C.1 铁矿床主要类型C.2 锰矿床主要类型C.3 铬矿床主要类型C.4 铁、锰、铬矿矿床规模划分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控制程度要求D.1 勘查类型D.2 勘查工程间距D.3 勘查控制程度D.4 矿山建设对矿产资源/量的要求附录E(资料性附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E.1 矿床工业指标E.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E.3 ³³³铁(锰或铬)矿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结果表附录F(资料性附录)名词解释F.1 全铁(TFe)F.2 磁性铁(mFe)F.3 硫化铁(sfFe)F.4 碳酸铁(cFe)F.5 硅酸铁(siFe)F.6 赤(褐)铁(oFe)F.7 造渣组分F.8 假象赤铁矿F.9 放电锰矿石前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有关规定,参考了1993年《铁矿地质勘探规范》、1982年《锰矿地质勘探规范》和1987年《铬铁矿地质勘探规范》,结合当前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实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深度剖析矿床类型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作者: ————————————————————————————————日期:深度剖析矿床类型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叶天竺沉积作用有关矿床砂岩型铜矿、铀矿、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型铅锌矿等。
•砂岩型铜矿砂岩型铜矿床主要的矿化样式图(1)A.海/陆相型:A1:海相砂岩浸染薄层式(甘肃天鹿铜矿);A2:陆相三角洲分流河道层状式(沅麻盆地九曲湾铜矿床);B: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型:B1:砂岩/泥岩组合式(楚雄盆地大村铜矿、新疆拜城滴水铜矿);B2:砂岩透水层式(六苴、郝家河铜矿);C:不整合面型:C 1:角度不整合面式(会理大铜厂铜矿床);C2:平行不整合面式(新疆萨热克铜矿床);砂岩型铜矿床主要的矿化样式图(2)D:褶皱层状型:D1背斜式(六苴、郝家河铜矿);D2向斜式(格衣乍、思茅盆地登海山铜矿);E:断层脉型:E1:显性断层式(白秧坪铜(钴)矿);E2:隐蔽断裂式(郝家河铜矿);F:组合型:F1:砂岩/碳酸盐岩界面+不整合面+断裂式(兰坪盆地白龙厂、衡阳盆地柏坊铜矿床);F2:倒转背斜+逆(冲)断层式(兰坪盆地金满、连城、水泄铜矿);F3:褶皱+断裂式(上层下脉式)(楚雄郝家河、兰坪白洋厂铜矿);F4:砂岩/碳酸盐岩界面+断层式(楚雄盆地大村、新疆拜城滴水铜矿)。
ﻫ陆相砂岩型铜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剖面分带1—透水砂质岩石;2—隔水泥岩;3—完全氧化带;4—弱氧化带(黄绿色蚀变带);5—弱氧化带(褪色蚀变带);6—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铀黑-沥青铀矿的铀矿体);7—氧化朱过渡带(无明显沥青铀矿矿化的铀矿体);8—还原带;9—层间水运动方向砂岩型铀矿矿化样式图1-黄色氧化带;2-绿色氧化带;3-灰色还原带;4-泥岩;5-煤层;6-铀矿体;7-钻孔A-典型层间氧化带卷状矿体(伊犁);B-层间氧化带复杂卷状矿体(吐哈);C-先氧化后油气还原的复杂矿体(鄂尔多斯);D-潜水-层间氧化带长翼状卷状矿体(二连);E-沉积成岩板状矿体(二连);F-渗入氧化渗出还原共同作用的透镜状矿体(松辽)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库捷尔太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据李胜祥修改,2005)1-第四系;2-下白垩统-新近系;3-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4-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5-石炭-二叠系;6-砾岩及砂砾岩;7-含有机质砂岩;8-氧化砂岩;9-泥岩;10-煤层;11-层间氧化带;12-铀矿体;13-断裂;14-石炭-二叠系中酸性火山岩;15-花岗岩•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成矿结构面类型图主要成矿结构面类型图A. 断裂裂隙型;B. 不整合面/假整合型;C. 酸碱界面型;D.蚀变岩相转化型;E.组合型:不整合面+断层式(E1)、岩溶角砾岩+断层式(E2)、同斜断裂式(E3),对倾断裂式(E4)、背倾式断裂式(E5)。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摘要:伴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经济体化进程逐渐加快。
在当前时期,对于铜、锌等有色金属矿业的需求也在扩大,所以,需要探究有色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找矿特点和发展前景,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来说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有色金属;从矿地质特征;找矿特点;成矿规律有色金属主要指的是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有关矿产,其包含了铜、铅、锌等相关的重金属。
有色金属矿产作为基础性宏观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有色金属在城市建筑、工业制造以及航天等方面创作了极大的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欠缺,工业用铜大多数依靠从国外进口,对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科学勘查合理开发和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研究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包含有很多的金属矿,其中九龙县久祝地区位于四川的南西部,横跨整个九龙县内康定沙德 - 九龙子杠坪 Be-Li- Pb-Zn-Cu-W-Sn-Au 矿。
在最近的几年以来,在该项区域内也发现了一些稀有金属矿床,例如,南东部的打枪沟锂铍矿,当前阶段,正处于勘探中。
四川的久祝地区呈现出南北向构造带,白台山向斜、久鲁祝向斜等,该区域的西部还受到雅江旋卷构造的相关影响。
其中,涵盖的断层有北北东向三岩龙断层以及八窝龙断层,这个区域是二次断裂构造,有南北向褶皱层。
另外,在这个区域内的版块构造活动对于侵入岩以及当地的矿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够为这个地区的成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背向斜则为岩体起到了封闭,有助于形成伟晶岩石脉。
2、成矿的规律研究有色金属的成矿规律分析主要包括了控矿因素、找矿的标志和成矿模式。
其中控矿因素涉及到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岩浆与内生矿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内生矿的关系这几类。
2.1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上地幔下地壳形成亲硫元素为主的地质圈层,以铜、锌、铅等元素为主,在二级中晚期火山地层构成当中,涵盖了铅、银等。
我国菱铁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找矿问题
侯俭
【期刊名称】《冶金地质动态》
【年(卷),期】1991(000)006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侯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0.2
【相关文献】
1.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J], 周勇;李俊建;段明
2.陕西左溪磁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J], 刘凯;任涛;党红军
3.吉林省和龙市鸡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J], 刘凯
4.铜绿山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李红利;宋煜;熊国雄
5.临泽县东小口子锰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J], 丑百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发表时间:2018-09-11T09:24:55.8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6期作者:陈志斌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矿石物质,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矿石物质,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因此,探究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铬铁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铬铁矿找矿方向与资源前景,旨在促进铬铁矿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铬铁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近年来,矿石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于找矿行业中,第一步工作就是明确矿床地质情况,然后针对这些地质资料确定找矿方向。
豆荚状铬铁矿矿床的成因一直是铬铁矿成矿理论研究的焦点,但未有统一的认识。
因此,探究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铬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我国发现的铬铁矿矿床均为豆荚状铬铁矿矿床。
豆荚状铬铁矿最早发现于200多年前哈萨克斯坦乌拉尔山区古生代蛇绿岩内,它是地幔环境中唯一含铬的矿物,也是结晶最早的矿物。
具有高密度(4~4.9g/cm3)、高硬度(8±)、耐高温和抗腐蚀性的特点,能够历经长期的地质作用(变形、变质)而不发生重大变化。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套地幔岩中特征矿产,常见于方辉橄榄岩地幔构造岩内(相当于中等-快速扩张中心,单向扩张速度2cm/a),是鉴别蛇绿岩最有效的地质标志之一,对于探索早期板块构造及大洋岩石圈演化意义重大。
豆荚状铬铁矿为具有纯橄岩包壳的不规则矿体,多呈狭窄透镜状、岩墙状,由于压扁拉长褶皱变形,构造形态不规则且分布无规律。
豆状结构常出现于铬铁矿体边缘或内部,并保留于构造橄榄岩内未受强烈构造变形的部位,普遍认为豆瘤状和豆壳状结构是豆荚状铬铁矿原生的特征岩浆结构。
1.1高铝型铬铁矿矿床
高铝型铬铁矿矿床既可与高铬型铬铁矿矿床同时产于某一地幔橄榄岩的不同部位(如菲律宾的马欣洛克及圣安东尼奥岩体,古巴的卡马圭岩体,澳大利亚的库拉克岩体),也可单独产于地幔橄榄岩中(如菲律宾的卡邦岸岩体,新疆的萨尔托海岩体及洪古勒楞岩体,内蒙贺根山岩体)。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区位于克拉玛依市北,是高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产于蛇绿岩块的地幔橄榄岩中。
该矿床与一套橄长岩和辉长岩类岩石紧密伴生,矿体周围常被薄的绿泥石壳所包裹。
本区铬铁矿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地幔岩经高度熔融形成高铬铬铁矿,第二阶段形成高铝铬铁矿。
交代作用伴随新生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形成。
原始地幔岩的高度熔融以及基性熔体在地幔橄榄岩中的形成和存在是萨尔托海铬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1.2高铬型铬铁矿床
高铬型铬铁矿床以大道尔吉、罗布莎、东巧、依拉山、索伦山等矿床为代表。
东巧铬铁矿矿区位于西藏安多县西南,矿体围岩主要为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次之。
矿区共有矿体130个,矿体数量多,但规模小。
经统计,长度>20m的矿体约占总矿体数的12%,长度<5m的约占75%,其余在5~20m之间。
矿石以中、粗粒半自形-他形致密块状和准致密块状为主,中-细粒浸染状次之,局部见斑杂状、豆状构造。
矿石平均w(Cr2O3)=34.8%,铬铁比为3.78。
2 铬铁矿找矿方向与资源前景
面对我国铬铁矿资源紧缺的局面,需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铬铁矿的成矿作用与壳-幔演化的成因联系,转变对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和找矿方向的认识。
杨经绥等提出铬铁矿的物质不一定来源于容矿的地幔橄榄岩,产有豆荚状铬铁矿的地幔橄榄岩体的规模和矿床储量没有直接关系,小岩体也可有挖掘出大矿的前景。
王方国等认为地表矿少,盲矿体多,若发现有呈雁行式和叠瓦式规律分布的矿体,则很有可能赋存大的矿体。
根据罗布莎铬铁矿矿体主要产于壳-幔边界(岩石莫霍面)以下的一定层位、一定岩相构造带内及其显示的矿带分布规律,王希斌等
认为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在铬铁矿床成矿带中找矿,而不应仅限于地表和浅部“就矿找矿”,需进一步加大矿带中深部下矿段隐伏矿体的找矿力度。
他预测西藏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3个矿区铬铁矿远景规模有望大大提升。
中国尤其西藏发育数条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带,十分有必要开展新一轮铬铁矿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西藏普兰地幔橄榄岩体与罗布莎岩体和俄罗斯乌拉尔的拉依兹地幔橄榄岩类似,而后两者均发现了大型铬铁矿床,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普兰超镁铁质岩体及该区其他几个大岩体(如东波岩体(400km2)和休古嘎布岩体(700km2)的铬铁矿前景调查。
王方国等指出雅鲁藏布江西段和青藏高原西部新疆、青海地区是中国铬铁矿资源的潜在远景区。
内蒙古索伦山—贺根山铬铁矿成矿带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铬的成矿专属性决定了超基性岩体是潜在找矿对象,加强对研究程度低的超基性岩地区的研究,有可能会找到新的铬铁矿床。
黄圭成等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发现有一定前景的铬铁矿化点。
鲍佩声等认为藏南雅鲁藏布江—狮泉河超基性岩带西段、藏北超基性岩带的东段与西段、内蒙古超基性岩北岩带西段、祁连超基性岩带的西部和东部地区以及东准噶尔地区研究程度较低,找矿潜力巨大。
攀枝花地区的层状超镁铁-镁铁岩岩体含有较高的钛铬铁矿,这会不会是一种新的铬铁矿类型?就该类铬铁矿,王登红等认为扬子地台西南缘以及华北地台北缘都是有利的找矿部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对铬铁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铬铁矿找矿方向与资源前景,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铬铁矿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恒,曾乐,邓凡,胡建中.中国铬铁矿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方向[J].地学前缘,2018,25(03):138-147.
[2]丁建华,邢树文,肖克炎,马玉波,张婷婷,刘亚玲.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Au-Pb-Zn-Ni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
析[J].地质学报,2016,90(07):1334-1352.
[3]卢伟. 格陵兰重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周勇,李俊建,段明.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J].地质找矿论丛,2013,28(03):327-334.
[5]陈曹军.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6]王明.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及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7]张新虎. 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D].兰州大学,2007.
[8]高珍权.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D].中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