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碰撞导致大学生的认同与选择困难。
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与扭曲。
社会矛盾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矛盾加剧了其困惑与迷茫。
价值观认同与行为表现之间的脱节也给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阻碍。
缺乏系统的价值观教育和规划也让大学生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上感到缺乏支持与指导。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并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践行、问题、传统观念碰撞、外部环境、社会矛盾、认同、脱节、教育缺失、规划、加强、教育、多样化、模式、引导、积极践行。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在当今社会,与传统观念和外部环境的碰撞、社会矛盾的激化、价值观认同与行为表现的脱节、以及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与缺乏规划等问题,给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何促使他们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提升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及时解决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观念碰撞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其中一个显著挑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碰撞。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传播,以及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认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是一项必要的举措,同时也强调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意义、爱国主义情怀、大学校园传播、融合、思想道德水平、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和意识形态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这些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之中,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
只有牢牢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的持久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促进了全社会的向上向善,增进了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显得尤为重要,是保持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社会观念,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文明、和谐、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广东化工2021年第3期· 214 · 第48卷总第437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由昭红,张沛,吴修宝,张立华*(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高度契合。
本文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根据每个章节知识特点,适当引入思政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主要以爱国情怀、规则意识、创新意识等的教育为着力点。
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希望学生在全面领会课程基础知识前提下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同时期望本研究能够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师进行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3-0214-02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ClassYou Zhaohong, Zhang Pei, Wu Xiubao, Zhang Lihua*(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Socialist core values” running through the clas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and means to implemen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 in this paper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ow to appropriately introdu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specialized cour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s were deeply excavated and appropriately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hapter.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s were mainly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rul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We hope the students ar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on the premise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 We also hope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俗话说“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高校教师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理性爱国一位名人说过,“爱国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
古往今来,人们可以用无数故事证明这人类“最高的道德”的崇高。
令人感动的不是这种“道德”的结果,而是这样的“道德”往往蕴藏于普通人的心灵、勃发于国家民族的特殊时机。
在这个春天,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亿万中国人民表达爱国主义的澎湃激情,让我们又一次为这样的道德而震撼。
为了民族尊严、民族利益,表达人民的意志,这种“民气”非常可贵。
但要使它发挥作用,要让这种“人类最高的道德”转化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还必须让“爱国心”落在实处,让“民气”转化为民智、民力,使它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发挥真正的作用。
也就是说,要有爱国的激情,还要有大国理性。
热情与理性并不矛盾。
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就是理性。
这种“理性”反映了一种履行公民责任的担当。
作为个人,我们有表达爱国热情的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
这种“理性”也体现了一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眼界:只有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我们的爱国之心,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我们也要说,爱国热情必须纳入理性的轨道,必须转换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危机和希望同在。
那么如何爱国才合理?我认为,应当理性爱国。
应以理性约束、指导我们的行为。
惟有理性能让我们的爱国热情付诸现实中合理的行动,让我们的爱国心愿得以完成。
那么如何理性爱国呢?首先,要懂得独立思考。
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
或者说,许多人自以为在独立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却是极其相似的。
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篇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篇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
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大学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
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
当前,我们应大力加强全民道德价值观建设,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作为社会,全社会要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
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
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
智库时代 ·115·智谋方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许华娣(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注重新媒介的作用、注重连续性的认同教育、注重文化熏陶、注重行为实践四个方面,同时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家庭教育;行为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0-0115-002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牢牢掌握社会舆论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中国民心的产物,可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舆论的力量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积极向上有力的社会导向,有助于掌握工作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文化多样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先发展起来了的一些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冲击我国的价值观念。
此时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抵御其他价值观念的冲击,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爱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屈原、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李清照、张骞、詹天佑等等,这些人物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爱国之情;“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小小的故事背后是人们对于诚信品质的追求和赞赏。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几个问题
曾剑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5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大力倡导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分必要,为此,必须大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总页数】2页(P174-175)
【作者】曾剑
【作者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5
【相关文献】
1.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J], 梁小娜;宗旭;马爽
2.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J],
3.新形势下对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J], 郑少军
4.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几个问题 [J], 宋廷敏;韩剑尘
5.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J], 杨光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三个“注重”: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
必须努力构筑好五个“平台”:舆论教育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育平台;校园文化教育平台;长效保障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思想保证,是新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也在不断变化,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对于思想活跃,正处于青春期年龄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在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扰和影响。
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不仅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三个“注重”
1.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
第一,要找准受众教育的切入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只有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教育,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产生正面效果。
由于大学生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地区、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都将使大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思想差异。
因此,荣辱观教育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合理设置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精心设计教育环节。
第二,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
荣辱观教育必须着眼于校园细节,着眼于大学生的种种不文明的道德现象和不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应使荣辱观教育内容具体、对象具体、形式多样。
要深刻剖析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思想根源,找到思想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确定荣辱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2.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
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本身不够完善,
可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应该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融入到具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改变过去单一的说教形式,丰富和创新教育形式,突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杜绝口号化、公式化和纯理论化,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3.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当前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高校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旋律,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
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也不是高校某个阶段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特定工作,而是目前乃至以后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切实把握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建立荣辱观教育的长效保障体系,使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阶段。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要实现其根本目的,都必须使教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当下发展的同时,也要能积极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荣辱观教育既要关注大学生的短期发展,更要关注大学生的长期发展,更多的是把目标定位在大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应把荣辱观教育引入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确立与祖国利益密切联系的远大人生理想目标。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努力构筑好五个“平台”
1.构筑好舆论教育平台,使荣辱观思想入脑、入心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帮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观念占领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阵地,构筑强大的校园舆论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通过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受到启迪、熏陶、教育。
要加强对师生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
2.构筑好课堂教学平台,将课堂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教学育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把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师给学生“传道解惑”的同时,着力渗透荣辱观教育。
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蕴涵荣辱观内涵的育人因素,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讨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知荣辱、懂善恶、明是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风气和正确判断改革得失,自觉查找自身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法制观念;通过文学课、历史课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构筑好实践教育平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荣辱观教育
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
人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并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自律的过程。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遵循道德的发展规律,不能仅仅停留或满足于思想认识层面,必须努力将积极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丰富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荣辱观教育,大力构建道德实践平台。
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使大学生深化对道德品质、价值判断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道德品质在不断自我体悟中发展,确立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形成新的道德实践,达到道德的升华,做到“知行统一”。
高校党、团组织利用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社会、接近大学生个体、亲近大学生的心灵,把社会主义关于荣辱的价值判断,渗透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阅读党史人物传记、参观革命纪念馆、祭扫烈士墓等实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革命英烈和模范群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素材,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不怕苦难、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列读书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三下乡”、“爱心活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熏陶和感染,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