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治现象的消亡
- 格式:ppt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8
社会权力的起源表现及消亡我们来看社会权力的起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权力是通过人们对资源的竞争和不平等的分配而产生的。
在早期的社会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来争夺权力,形成强者统治弱者的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政治组织、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这些组织通过法律、规则和制度来行使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
社会权力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指一个群体或者组织,通过制定法律、规定政策和实施管理来影响社会的行为和决策。
政治权力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君主制、民主制、专制制度等。
社会权力还可能通过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表现出来。
无论是哪种形式,社会权力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塑造着社会的结构和发展方向。
社会权力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也会有其消亡的过程。
社会权力的消亡可以是内部的变革或者外部的冲击所引起的。
内部的变革通常是指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所导致的权力转移和改变。
当社会内部的力量发生变化,原有的权力结构就会动摇,这会导致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
而外部的冲击则是指外部力量的干涉和影响所导致的权力改变。
当一个社会遭受外部压力或者侵略时,社会权力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社会权力的消亡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权力的消亡往往伴随着新的权力机构和结构的出现。
这种权力的交替和转变,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我们社会权力的起源、表现和消亡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它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
社会权力的起源、表现和消亡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它牵涉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权力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塑造着人类社会的面貌。
只有深入地了解和探讨社会权力的起源和表现,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也不会永恒存在,它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而消失。
)2.政治现象的产生原因:(1)社会分工的发展(2)阶级社会的出现总之,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张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到复杂、再到自行消亡的政治演变进程。
3.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即政治的根本属性。
它综合地和多方面地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中,表现在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之中。
①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来看,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④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⑤政治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⑥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⑦政治空间或政治关系也体现在超越国家范围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等诸多关系的集中体现4.政治的社会功能:①政治对于经济具有巨大反作用②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是孕育新社会的“产婆”,政治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动力之一③政治是统帅,是灵魂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①政治的本质②政治变化发展规律政治主体的概念: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它主要包括领袖、政党、阶级、民族、国家、政治社团等众多行为主体。
(一)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二)政党1.政党的基本内涵: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导论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政治?它有哪些特点?政治就是关于重要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分配活动。
与其他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相比,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具有公共性、全局性和权威性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政治具有公共性。
政治所涉及的利益是社会的公共利益,与此相适应,政治活动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空间属于社会的公共空间。
任何政治行为者,即使实质上为的是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形式上也通常以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
其次,政治具有全局性。
由于政治活动涉及根本性的公共利益,所以,其活动范围具有最大的广泛性。
标准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其效力所及的范围也比其他制度更为广泛,其他社会制度只有上升到政治制度时,才具有最大的效力。
最后,政治具有权威性。
政治活动必然与权力和权威相关,政治活动最终是为了夺取权力或稳固权力。
任何其他人类活动,要拥有最大的权力和权威,都必然直接或间接与政治相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政治学说史的革命性转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学说,其根本目的是为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国家、政府、阶级、政党、民族、革命、改进、专制、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根本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隐藏在这些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开展规律,实现了政治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它把政治与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最终是为经济效劳的。
任何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上层建筑,它们归根结底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经济最终决定政治的前提下,政治也对经济产生反作用,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开展。
其次是它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代议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最好的政治外壳,而自由平等那么是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权。
政治学原理笔记导⾔⼀、学习政治学的作⽤1、可以扩展和增强专业知识。
对公共、⾏政管理类的学⽣来说,政治学知识是基础知识,对学好公共管理、⾏政管理专业知识影响很⼤。
例如,如果不懂得属于政治学范畴的政党理论,就不能全⾯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政管理。
2、有利于个⼈事业发展(政治、经济)对有志于成为企事单位和党政机关的领导的学⽣来说,政治学知识是必须具备的知识。
公开招考、竞争上岗都要⽤到政治学知识。
我们国家的⾼级领导⼈,⼤多数是学理⼯科出⾝的,如总书记、总理。
还有⼤多数中级领导⼈,⼤多是学理⼯科出⾝的.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导国家与他们⾃学政治学有关.3、有利于扩⼤就业的选择范围根据我们学校2003年底的统计,⼴外毕业⽣在党政机关就业的约占10%。
学习政治学知识,对于在党政机关就业和参加公务员考试,都是直接有⽤的知识。
4、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适应和管理社会有的同学可能对实际政治问题和政治学理论问题不太感兴趣。
但即使我们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治照样对我们感兴趣,你也可以说它是“单相思”。
例如,我们还没有⾛上社会,政治以及体现政治的政策也经常在影响着我们。
如教育政策、学费收取标准、经济困难学⽣的帮扶政策,党团活动以及学校的党政机关对我们的管理,政府对学⽣社团的管理等。
⼆、政治学学习⽅法1、⽤政治学理论分析国内外现实政治。
2、选学⼀些中外政治思想史、或中外政治制度史、或政治学理论著作⽅⾯的书。
3、加强课前课外学习与思考,发现问题,准备提问。
第⼀章绪论第⼀节什么是政治⼀、政治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政治的定义政治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为了⾃⾝的利益,围绕政治权⼒特别是国家权⼒⽽进⾏的活动和形成的关系。
这个定义包括四个⽅⾯的含义:1.政治的主体是从事政治活动的特定的集团和个⼈。
所谓特定的集团,就是指在⼀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和民族等,其中主要的是代表各种主体的政党。
2.政治的核⼼是国家权⼒国家权⼒是指国家掌握的强制性、主权性、全局性、权威性的⼒量(主要是军队警察等暴⼒机器)。
政治学导论重点整理●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学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权力与权利第二节法治与民主●第二篇政治意识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四章意识形态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第三篇政治体系第五章国家第一节国家起源与国家目的第二节现代国家建设第三节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第二节政党制度第八章政治社会第一节利益集团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第三节新闻媒体第九章政治人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第二节政治家●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第十一章公共治理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第十二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第五篇政治发展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第十四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第十五章人权第一节人权的含义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第一篇政治的性质导论:1)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016 填空题1)2)政治研究的对象是(权威性的分配)。
(2017 填空题1)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4)政治学总是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不仅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政治学要涉及的内容,而且经济学途径与社会学途径也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要弄清政治的性质,必须研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法治与民主问题。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历史现象知识点总结高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历史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进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现象政治现象是指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变化。
政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国家政治理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政治现象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是,古罗马帝国也最终面临了内外交困,最终走向了衰落和解体。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
2.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至16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了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
3. 世界两次大战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世纪之一,其中两次世界大战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现象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重塑了国际关系格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经济现象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变化。
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都离不开经济现象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使得从前基于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向机器生产的社会转变,改变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
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经济体系,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角力成为了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1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理论1.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也决定了由政治领袖组成的小圈子进行实际统治。
正是这个小圈子,操纵着代表制度。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从古典的精英主义到今天的民主的精英主义,都忽视了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无统治阶级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些对多元民主理论的挑战,论证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
第一,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第二,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本书重点【二、四、六、九、十、十一章】第一章绪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或马克思对政治的论断: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它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四、《宣言》强调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国家的起源: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它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国家与氏族的区别: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氏族组织既有着历史的联系,又有着根本区别: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国家起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