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77.01 KB
- 文档页数:10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使用。
2.要素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在特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
3.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4.小国进口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关税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5.小国进口配额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配额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垄断条件下,配额政策对小国整体经济利益的损失更大。
6.小国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国内价格上升,出口工业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量增加,整个社会存在净损失。
7.小国出口产业生产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对出口产业实行生产补贴不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从而也没有在增加出口时牺牲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整个社会净损失要小于出口补贴的净损失。
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财产2.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及其含义(升值还是贬值)①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中国等多数国)②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主要是英国、美国)3.实际汇率的概念通过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4.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关系(公式表示)5.有效汇率的概念一篮子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6.利率平价论的含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风险、流动性等),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两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相等。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解释国家之间为什么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商品 X 所需的劳动投入少于 B 国,那么 A 国在商品 X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 X。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该国仍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各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导致贸易战。
(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样,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往往比关税更加隐蔽和灵活,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更大的扭曲。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往往是由于国内经济面临困境、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
然而,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三、汇率与国际收支(一)汇率的决定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状况等。
(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的汇率被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些国家在其中一领域中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率。
根据绝对优势原则,国家间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价值差为零。
如果贸易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出现顺差;如果贸易进口多于出口,就会出现逆差。
4.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受到供求关系、利率水平、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5.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直接或间接消除贸易壁垒,促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
它们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7.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处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交换的方式。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也存在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
8.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和金融工具的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投资、公司融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9.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差额、外债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
10.国际发展援助:国际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二、比较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2、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3、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
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是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简而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评价:具有其合理的内在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
相互需求方程内容:①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②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所得愈小;反之亦然。
提供曲线实质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情况,就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
特点:一国的提供曲线会弯向该国进口产品所在轴的方向,提供曲线的弯曲程度常用曲率来度量,曲率越大,表示同量的出口商品所能交换的进口商品的数量越大;提供曲线一般具有正斜率,但也可能在到达一定点之后转变为负斜率。
出口贫困增长: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江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江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梳理一、概述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重点梳理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巩固复习内容。
二、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进行的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原理包括比较优势原理、绝对优势原理和比例差异原理等。
2. 贸易制度与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制度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关税保护、非关税保护和贸易限制。
3. 贸易自由化与WTO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减少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和公平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的最高组织,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三、国际金融1.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支付体系等。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货币体系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2.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交换比率,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3.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资本流动是指各国之间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资金流动的平衡。
四、国际投资1. 直接投资与国际投资环境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和资源直接投入到外国实体中,国际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
2. 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外企业的关系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外企业的关系有积极影响,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国际投资规则与合同国际投资规则包括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协定等,国际投资合同是国际投资活动的法律依据。
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生产要素配置和经济交往趋向全球化,具有全球市场一体化、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等特征。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等形式,加强经济合作与协调。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全部内容。
NO。
1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核心:金银财富论贸易保护主义零和博弈二、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
李嘉图(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