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它与传统的翻译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产生了很多可讨论的话题。《功能翻译理论》最

早是芬兰语言学家乔斯卡梅里埃尔在1960年发表的著作《翻译研究:从技术性翻译到概念翻译》中提出的。梅里埃尔认为,翻译并不是一种字面上的表达,而是将原作的意思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解决翻译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要确保受译文的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作的定义和意义。《功能翻译

理论》重新定义了翻译的定义,从机械性翻译升级到有意义的翻译,这也被称为“功能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语用学派、功能学派和功能定位主义。语用学派重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认为翻译应该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来保证翻译的目的性。功能学派强调的是翻译的功能,认为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原文的意义,并试图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功能定位主义则把重点放在文本的准确表达上,认为翻译应当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它认为,翻译应该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等因素来确定翻译风格,在传达原文的意思的同时又能给读者留下良好的体验。因此,有意义的翻译需要在表达原文的同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表达应简单明了,而且能让读者得到有价值的内容。

《功能翻译理论》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种模式。它认为,一

种语言的特征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用来揭示原文的背景信息,并从中发现原文的更深层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意。

《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改变了翻译的范式,它让翻译不再局限于技术性翻译,而是向着有意义的翻译发展,它强调读者的理解能力,强化了翻译的定位思维,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读者的体验感。此外,它也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激发了更多的翻译理论研究。

综上所述,《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视角不同、范式不同的翻译理论,它改变了翻译与传统翻译,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读者的体验感,也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