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金山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120分钟完卷满分为150分)2017-2018年1月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座位号等填写清楚。
2.第一大题,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第二大题,答案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读图1-1“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1.此时A.是地球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A.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B.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成分C.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D.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二)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7-2018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
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
3.“玉兔号”设计寿命3个月,工作动力依靠太阳能,夜晚无法工作,它在月球上连续工作14天后,“睡”14天再重新工作。
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昼夜更替周期为14天 B.月球自转周期为14天C.月球上阴晴变化周期为14天 D.“玉兔号”至少工作3个“月球白天”4.月球车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 B.沟谷密布,泥泞难行C.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 D.月球引力较大,爬坡困难(三)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
“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
5.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1-3“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第二页)中的A.A B.B C.C D.D6.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四)读4-1“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 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一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 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 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 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答案】C【解析】“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提法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位置,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均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现象,与“地中海时代”无关,不能反映这一提法的总体含义,排除A、B、D项。
2.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A. 贵族执政B. 层级严密C. 尊卑有序D. 代远情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分封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也越强,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D正确,贵族执政、层级严密、尊卑有秩都是分封制的特点,排除A、B、C。
3. 如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其共同原因是A. 地理环境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民主制度的保障D. 社会变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二者均是由于社会大变革带来思想活跃的局面。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无关,排除A、B、C项。
4.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 周王的姻亲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 周王的亲族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答案】C【解析】根据“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选择题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D.荀子2、下图为世界历史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图中 A所示地区人民的文化成就B.图中B所示地区的人民在早期国家诞生的时期,实行种姓制度C.图中C所示地区的人民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建筑——帕特农神庙D.目前的考古推知,就进入早期国家状态的先后顺序而言,图中D所示地区要比A、B所示地区略晚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法治代替人治 B.变法深入人心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4、在埃及大金字塔西侧发现了一座墓室,墓主凯伊是建造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期的一位祭司。
墓室入口处的墓志铭上,刻着保障建造者粮食的契约。
墓志上记载,凯伊付给建造者面包和酒,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些开心的人们以神之名表示非常满意。
——《新考古发现史海漫游》。
就以上材料来看,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判断是:A.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不是奴隶B.酿酒技术出现于法老胡夫时期C.法老是神的化身D.古埃及的社会① ②③④ 关系可能主要是契约关系5、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B.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C.雅典政治家们大多存在黑暗的一面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一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2.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序D.代远情疏3.如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其共同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主制度的保障D.社会变革的推动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姻亲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亲族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5.下列关于点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威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君主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6.“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段文字中破格用人,使其参与宫廷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制度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7.《哈佛中国史》将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史,分为六个帝国时代,其中符合唐朝的历史特征的是()A.早期中华帝国B.分裂的帝国C.世界性的帝国D.最后的中华帝国8.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A.《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D.《论清朝垂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9.下图中的“?”应填〔)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0.中国古代史学发达,史籍浩瀚,但对史学本身进行理论总结的著作却不多见。
金山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地,其考察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 ①④②③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D. ③②①④【答案】A【解析】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埃及;印度河流域位于亚洲印度;黄河流域位于东亚中国;两河流域位于西亚;依据位置排序为①④②③,故A项正确。
2. 下图为某同习时做的卡片,卡片的主题应是A. 法老B. 佛陀C. 史诗D. 种姓【答案】D【解析】依据框架图中“婆罗门”“首陀罗”“吠舍”可知是印度教中的种姓制度的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A是埃及国王称呼;佛陀是释迦牟尼,属于佛教,故B项错误;史诗式古希腊的文学特点,故D项错误。
3. “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
”“他们”是指A. 玛雅人B. 阿兹特克人C. 印加人D. 雅利安人【答案】D4. 古代某地先民曾进行如下政治活动,将人名刻于陶片之上,并流放得票最多的人。
参与这种政治活动的人是A. 有法定财产的女子B. 执政官家的男性奴隶C. 有声望的外邦者D. 城邦成年的男性公民【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陶片放逐法,古希腊的民主女子、奴隶、外邦人都被排斥在外,只有城邦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确。
故选D。
5. “哲”一次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
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家的是A. 伯里克利B. 柏拉图C. 希罗多德D. 埃斯库罗斯【答案】B【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故B项正确;A是政治家;C是历史学家;D是诗人。
6. “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A. 贵族的需求B. 疆域的扩大C. 文化的繁荣D. 基督教的兴起【答案】B【解析】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故B项正确;贵族的需求不是二者共性,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与法律变化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010-2023历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宋太祖登位以后,有鉴于此,随即策划了一幕历史剧。
这就是()A.推恩令B.托古改制C.玄武门之变D.杯酒释兵权2.“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
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A.统治者让步B.平民的斗争C.商人的推进D.奴隶的反抗4.“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莫斯科为他举行了塑像落成仪式。
这位“勇敢改革者”是()A.伊凡四世B.尼古拉一世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5.鸦片战争之前广州被称为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这主要是由于清朝的()A.海禁政策B.文化禁锢政策C.闭关政策D.禁止鸦片政策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一 . 选择题(共60 分,每题 2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印度快报》曾报到: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自家的屋顶上。
这一事件反响了今天印度人A.宗教情结异常浓厚 B .礼教拘束严重C .种姓看法根深蒂固D .排外意识强烈2.某网站计划拍卖一批声称是公元 3 世纪罗马贵族的墓葬中所出土的文物,包括: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写有象形文字的纸草、拉丁文书写的《圣经》、阿拉伯文撰写的《古兰经》。
依照历史知识判断其中属于赝品的文物应是A .泥版B .纸草 C .《圣经》D.《古兰经》3.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其余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外国。
据此,以下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遇到流放的是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C.不同样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4.早在公元前18 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此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能够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也许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对的瓜葛。
认清他所应该获得的权益,从而获得欣慰。
”此国王是A.梭伦B.汉穆拉比 C .恺撒D.穆罕默德5.恩格斯曾说某宗教“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穷人和无产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
该宗教产生于古代哪一地区6.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斗争要抢夺的权益主若是① 立法权② 行政权③ 司法权④ 监察权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7.这是一位军人出身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这个国家的政治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从旧有的贵族企业手中夺走权益核心,建立专制统治。
他统治下的帝国拥有辽阔的国土,他和他的继任者们不断开疆拓土,形成了古代史上断不能忽视的大帝国。
这位皇帝是A.汉穆拉比B.图坦卡蒙C.伯里克利D.屋大维8.米辰峰主编的《古代世界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 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高出几千,面积但是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
金山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20.12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该材料可作为研究以下哪一问题的直接史料A.秦代长城损毁严重B.秦始皇暴政C.民间对暴政的态度D.孟姜女生平2.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
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A.商周之际,方国变为封国B.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C.战国时期,分封变为郡县D.清末民初,专制走向共和3.“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论述的对象是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4.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
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5.宋人提出评论史书的标准:“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
”其中“褒贬”相当于刘知幾所强调的A.史识B.史德C.史才D.史学6.从孔孟之道到两汉经学再到程朱理学,历代儒家学者均致力于寻找不同依据引导世人恪守儒家伦理纲常。
下列理论依据最晚出现的是A.宗法血缘B.宇宙本原C.神意安排D.人之本性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使中国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下列史事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下列内容涉及对孔子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有:①《孔子改制考》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三民主义”④新文化运动中新道德与旧道德的论战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9.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
金山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2015.1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的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B.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C.历史是心理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
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
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化史观3.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A. 保护弱者原则B.权利平等原则C.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D.注重证据原则5.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6.关于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伊斯兰教的产生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密切②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③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④伊斯兰教属于多神信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作为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使中国A. 主权不再完整,自然经济渐趋解体B. 独立遭到破坏,工业社会正式形成C. 资产阶级出现,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 专制统治崩溃,西方文化向东渗透【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作为开始的标志,主要是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之后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权不再完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起步,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因此中国的工业社会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正式形成。
故B项排除;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左右,而民主革命成为潮流是20世纪初,C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专制统治并没有崩溃,D错误。
【点睛】社会转型最大标志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经济形态转型。
2.小明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看到某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个条约应该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A 正确;《北京条约》只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B错误;《马关条约》开放的是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C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提及开放通商口岸,D错误。
3.“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答案】D【解析】天朝惊梦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梦碎是指洋务运动;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是指新中国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A、B和C顺序不符合。
金山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中央集权体制(15分)
21.(12分)①F ② D ③ A ④ E ⑤ C ⑥ B
22.(3分)发展特征或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
(二)欧洲之路(20分)
23.(6分)思想上,通过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科学上,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或得到迅速发展).(回答任意三个方面,每个视角2分)
24.(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大量人员伤亡等.2分
25.(8分)欧洲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美苏冷战,欧洲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或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至少两个视角,每个2分)
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或欧盟).(各1分)
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个视角,各1分)(如学生写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也可)
26.(2分)战争导致欧洲各国衰落;合作促使欧洲各国发展.(辩证理解,各自1分)
(三)百年沧桑看上海(25分)
27.(6分)
BEF(每个2分)
28.(6分)
①《虎门条约》;②《上海土地章程》;③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每个2分)
29.(13分)
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3分
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 4分
评分项三:论述4分
评分项四:组织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