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XXXX0325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56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 引言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饲料原料质量可以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健康生长和生产。
正确评价和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至关重要。
2. 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指标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评价指标:2.1 营养成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饲料原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对饲料原料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其适用性和营养价值。
2.2 放射性物质一些饲料原料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含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对动物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饲料原料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安全隐患。
2.3 外观和气味饲料原料的外观和气味可以直观地反映其质量。
健康的饲料原料应该具有良好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任何异常的外观或气味都可能意味着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和评估。
3.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养殖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供应商评估养殖业可以通过对饲料原料供应商的评估来确保质量。
评估供应商的背景和信誉可以有效地筛选出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 严格把关养殖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把关机制,对进货的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通过对营养成分、放射性物质、外观和气味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
3.3 质量追溯对于每一批进货的饲料原料,养殖业都应建立相应的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追溯,可以追踪到每一批原料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科学地评价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放射性物质和外观气味等指标,可以确保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并减少潜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饲料添加剂产品状况及质量评价,钥一f/7厂\/1996年第9凝,阔ss}6.一13我国饲料添加剂产品状况及质量评价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崔淑文苏晓鸥-————-一-_——_——~-饲料添加剂是为满足动物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漆加剂.营养性添加剂用于补充饲料营养紊不足,非营养性添加剂是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促进饲养动物生长,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组成部分,虽一般只占配合饲料总量的1一5.但对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可达3O上.对提高饲料质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范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企业,有效地对饲料添加剂生产进行质量监督,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和1994年分别对四JIl,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天津六省,市的猪,鸡预混料和部分单一饲料添加剂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1995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农业部组织了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全国行业统一监督检查(以下简称统捡).这次统检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饲料添加剂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现将统检情况做一简单分析.一,产品质量状况及评价1995年对29个省,区,市统计,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共有980家,其中国有企业355家, 集体企业365家,乡镇企业82家,三资企业8l 家,个体企业53家.本次统检711家,企业受检率为72.6.统检企业中,全部产品合格者509 家,占71.6.其中大型企业170家,占大型企业的82.4}中型企业218家,占中型企业的75.2;小型企业323家,占小型企业的63.5.大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为87.9,中型企业产品合格率8O.0.小型企业产品合格率68.8.以所有制形式划分,抽检国有企业280家,抽查产品368批.合格产品287批,合格率8o;集体企业269家,抽查产品334批,合格产品258批.合格率77.2}乡镇企业46家,抽查产品68批,合格54批,合格率79.4{三资企业63家,抽查产品97批,合格78批,合格率80.4{个体企业53家,抽查产品68批.合格48批.合格率70.6.统检中全部产品不合格企业174家,占被检企业24.5{生产劣质产品企业l9家,占被检企业2.7;生产条件,产品质量都不合格企业47家,占被检企业6.6.详见表l.表1统计数据表明: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率较高.这些企业不仅生产设备较为先进.且企业领导质量意识较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一支技术力量较强的职工队伍.小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低于大型企业i9.1个百分点,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设备陈旧或不具备起码的生产设备,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差.这些企业生产中不执行有关标准,偷工减料,粗制滥遣.产品质量低劣,此次统检中查出的2O批次劣质产品多数为这些企业所生产. =,不同种类饲料添加荆产品质量情况及评价本次统检共抽查了6种类型848批次饲料添加剂产品和87批产品原料共935批,合格725批,合格率77.5.其中微量元素预混合饲,14中国饲料1996年第9期料产品316批.台格237批.台格率75.0,维生紊预混合饲料121批,合格101批.台格率83.5,复台预混合饲料162批,台格124批,台格率76.5,维生素类原料80批.台格72 批,合格率90.0.矿物质类原料116批,合格93批,合格率80.2,磷酸盐原料合格率为74.6.检出劣质产品20批,占抽检产品2.1.详见表2.寰1199,5年饲料添加剂产品统幢企业情况统计国有垒业集体企业多■企业三齐垒生十体企业音计大小大小太小大小大d,大小量壹蕾量壹壹壹壹壹直壹型量壹垫型直型车行政医现有盎韭数72lo9l7’53【22l9.l6264O372B16l3】965】91)044B5缝幢企业鳜59s5l36S9l甜l5I4173’】B儿】]】230】70羽日523境幢产品鳜90I】7l6】63l】41fi7l824266026I】’l7l5362B29659】旨格产品鳜8】94l125496l明l6l62252l9l5【3即扪B23B269产品音格事()9079.769.685.78d688B8966.B6日 6.773.】63.68886.75568798O68S优质产品鳜l8826720013O0OO024l55优质产品告格敦l372562001300000l8l35全部产品告倍盘业鳜5l6dg0I272B0】2B1326l】6g9l614o164205全部产品台格盘业技8l6I{714’03536523l{26蚰】05生产劣质产品盘业鳜0370030O0l2200l15】3劣质产品散0’7003o00l2200】l613获生产许可证盘业鳜’46g】]435}09l3lZ】’22】3878】6】21l7525】羲生产许可证产品鳜739t12’4l95llS22l9站】7B10lolB17523B2站费证盘生产品音格鳜6675B9398416}1730】’5l09l4l6】l992l7生产备件,产品睡量眷音格盘业敦51睨9041髓鲫lZ-I2gL210l0L42ll 生产条俘音椿,产品质量不舍格盘业技B1836__,l229ld30432l57339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帮音格盘业数】4々l}lollo4l3拍6l】Cl1注c太壹企业1年产量>l5彻吨中蛋盘业:年产量500一l500吨小型盘业:年产量(5∞吨寰21995年不同类型饲料蔷加剂产品质量统幢情况统计产品名缝幢产品数(批)音桔产品鳜(批)旨格章X量元素瑗馒音饲料3lS2377j0维生寒硬竭音饲辩l?l101.83.5复台璜磊台钶料l娃124765维生索娄原料8O7290.o矿物质类匣料l】69380.2礴醴盐59”74.6其它类型棒加剂53279.2其它饲科产品87566.4音计93572577j由表2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此次统检中维生素类原料产品合格率为90.0,居各类产品合格率之首,其它产品合格率均在75左右.分析认为,维生素类产品多由医药企业生产,而其它产品多为饲料行业企业生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饲料行业企业产品质量亟待提高.三,饲料添加剂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管理不力饲料工业是涉及到多行业,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产业,需各行业各部门问通力协作,密切酉已合.但我国饲料工业宏观管理体系建设远近落后于饲料工业发展的需求国家虽然设立了全国饲料行业的管理机构,但综合管理乏力,特别是至今饲料行业的管理仍无法可依.由于缺乏权威性的行业管理,不能协调统一管理,导致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质量不高.,2.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水平低标准化体系的改革,使原来的国家标准绝大多数改为推荐性标准,与此同时,以企业标准为主的新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存在着国家推荐性标准如何执行,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何制定的问题本次统检发现一些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水平很低,对产品中某些主要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指标只做定性检测规■1996年第9期中国饲料15一定.这样的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劣质产品流八市场提供了方便.3.饲料I业生产不稳定,有关政策尚需调整1995年养殖业出现大面积滑坡,饲料添加剂生产极不景气.由于饲料原料价格涨幅大大超过饲料产品的涨幅,多数企业亏损,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保持较低产品价格,采用低质价廉的原料生产,造成产品质量失控.还有一些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靠愉工减料降低生产成本,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4.原料束源不稳定生产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原料,如铜,锌,铗,锰等原料以及磷酸氯钙等,市场供应不稳定.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而且大部分原料没有经过前处理和检测,很难控制产品质量.5.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国内的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大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生产条件差,生产设备陈旧,加工工艺粗糙.有的企业只有一台混合机和两间半平房就生产饲料添加剂产品,很难生产出合格产品.6.检验手段落后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质量检验需要较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教液相色谱仪等.这些仪器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具有这样先进的分析手段,很多小厂没有这方面的化验能力,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四,几点建议1.加强行业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全国饲料管理条例,使饲料工业有法可傲. 2.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饲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建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审批和管理,提高标准水平,并严格执行.3.建议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各地技术监督部门加强抽查检验和检验的后处理力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严肃进行处理,促使生产企业切实贯彻产品质量法,提高质量意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利益.4.建议国家加强饲料市场管理和宏观调控,对饲料产品和饲料原料价格作适当调整, 使之趋于合理.[通讯地址:北京.白石桥路30号,邮编:l00081]由国家科委下达,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主持,广西校氨酸厂与广西化工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85—016 —01—01”赖氨酸高产技术研究”,经过近五年的攻关,取得显着成果,已于1995年l1月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赖氨酸高产技术研究”专题的攻关任务是选育赖氨酸高产菡株,研究赖氨酸工业性试验生产规模成套新技术.专题攻关小组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及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利用亚硝基胍诱变技术,磁诱变以及新兴的细胞融合诱变技术成功地选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
饲料分级情况分析报告饲料分级情况分析报告饲料是动物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饲料的质量水平不仅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成绩有关,还与人们的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准确分析饲料的分级情况对于改善饲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当前的饲料分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对市场上常见的饲料品种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别从外观、气味、成分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分级。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劣质饲料,其外观呈现出颗粒不均匀、色泽发黄、有杂质的现象。
气味方面,发现一部分饲料存在臭味、霉味等异常情况。
成分分析发现,劣质饲料中普遍存在着高含量的灰分、纤维素和植酸等成分,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关键营养成分则明显不足。
品质分析表明,劣质饲料在水解率、耐久性和溶解性等方面普遍低于优质饲料。
其次,我们对饲料分级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
一方面,市场监管不到位是导致饲料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饲料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着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
另一方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导致饲料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些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设备,不能保证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们针对饲料分级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饲料生产过程的监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饲料生产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水平。
同时,加强对饲料企业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
此外,加强与饲料生产相关的科技研发,推动创新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水平。
总之,饲料的分级情况对于动物生产和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饲料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改善饲料的分级情况,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质量水平,为动物生产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质量控制
1. 定量分析和检测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如质量标准、化学检验等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确保分析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对饲料原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追溯
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饲料原料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质量评价
1. 外观评价
对饲料原料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外观评价可以初步判断原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 理化指标评价
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进行评价。
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
3. 营养评价
根据饲料原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营养评价。
营养评价可以确定原料的适用性和营养水平。
4. 微生物评价
对饲料原料进行微生物评价,包括常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评价可以判断原料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饲料原料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饲
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饲料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饲料原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饲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饲料分析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样品进行饲料分析,以评估样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饲料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精确的分析,有助于农民和饲养业主了解样品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制定更合理的饲养方案。
2. 分析方法本次饲料分析采用了以下方法:1. 水分含量测定: 采用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样品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然后计算样品失水量。
2. 粗蛋白质测定: 采用凯氏氮定量仪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再根据样品中氮含量和蛋白质的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3. 粗脂肪测定: 采用离心分离法测定样品中的粗脂肪含量。
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提取和离心分离,得到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4. 粗纤维测定: 采用滤袋煮沸法测定样品中的粗纤维含量。
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煮沸和搅拌,然后通过滤纸过滤,最后计算样品中的粗纤维含量。
3. 分析结果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1. 水分含量: 样品的水分含量为20%。
水分是饲料中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助于增加饲料的可口性和消化吸收能力。
2. 粗蛋白质含量: 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8%。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于肌肉和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蛋白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3. 粗脂肪含量: 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为8%。
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动物的生长和代谢起到重要作用。
适宜的脂肪含量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但过多的脂肪会影响动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4. 粗纤维含量: 样品的粗纤维含量为12%。
纤维是饲料中不可消化的部分,对于动物的肠道健康和正常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纤维含量有助于促进动物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4.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饲料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0%、18%、8%和12%。
这些数据提供了对样品营养成分的基本了解,可以帮助农民和饲养业主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
常用饲料原料质量要求及特点一、常用饲料原料质量标准1、玉米:水分≤14.0% 粗蛋白≥8.0% 黄曲霉毒素≤50PPB2、麦麸:水分≤13.0% 粗蛋白≥14.0% 黄曲霉毒素≤50PPB3、鱼粉:水分≤10.0% 粗蛋白≥60—65% 盐分≤ 3.5% 砂分≤ 2.0% 钙≤8.0% 磷≥ 2.0% 胃蛋白酶消化率≥90.0%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4、黄豆粕:水分≤13.0% 粗蛋白≥44.0% 尿素酶活性0.02—0.40 黄曲酶毒素≤50PPM6、乳清粉:水分≤ 10.0% 乳糖≥ 65% 粗蛋白≥ 3.0%7、碳酸氢钙:水分≤ 5.0% 钙≥ 23.0% 磷≥ 16.0%8、石粉:钙≥ 36.0% 镁≤ 0.5%二、常用饲料原料特点:1、玉米:玉米是高能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可以任何比例来生产饲料,加之价廉易得,故有“饲料之王”的美誉。
(1)特点:有效能高猪消化能(DE)3.40Mcal/Kg适口性好脂肪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较多(2)缺点:赖氨酸(0.24%)色氨酸(0.07%)含量低,粉碎后不耐贮藏在猪肥育后多喂可使酮体变软,背膘变厚2、麦麸:(1)特点:蛋白质含量高,约为12%--17%赖氨酸含量较高,约为0.5%--0.6%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质地疏松,具有轻泄性(2)缺点:有效能值较低,猪消化能(DE)2.24Mcal/kg消化率较低赖氨酸利用率较低(3)使用注意要点:由于质地疏松,特别适用于怀孕的母猪因有效能值低,不适宜肥育肉猪;因有轻泄性也不适宜于小猪3、黄豆粕(1)特点:蛋白质含量高,在40.0—48.0%左右适口性好有效能值较高,猪消化能(DE)3.15Mcal/kg赖氨酸含量高(约为2.45%左右)(2)缺点:存在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抗胰蛋白酶因子,若不熟,则严重影响价值蛋氨酸含量低(约为0.46%)(3)使用注意要点:需测生、熟度:脲酶活性在0.02—0.40为宜大量用豆粕喂肥育猪会导致肉猪软脂肪,降低肉质据认为大豆皮有催乳效果4、膨化大豆:可减少油脂添加量(1)特点:有效能值高,适口性好,使用于乳仔猪蛋白质在35.0—37.0%之间猪消化能(DE)3.97Mcal/kg,赖氨酸2.22%左右(2)缺点:质量稳定性差,与加工有关含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抗胰蛋白酶因子,熟化度不够影响使用效果5、鱼粉:(1)特点:优质鱼粉蛋白质含量高(61%以上),质量好,氨基酸平衡,赖氨酸(4.9%)蛋氨酸(1.8%)高富含VB族维生素,尤其是VB12、VB2钙、磷平衡且含量高含有未知促生长因子生物利用率高(2)缺点:脂肪含量高(10%左右),且富不饱和脂肪酸,不耐贮存高温条件下发生霉变与虫害,导致品质恶化,甚至腐败鱼腥味重,影响畜产品风味(3)使用注意要点:多喂鱼粉会导致肉猪体脂肪变软并使猪肉带鱼腥味,用量一般控制在8%以下为避免畜产品染上鱼腥味,日粮中总鱼油含量不要高于1%鱼粉含3—7%的食盐,计算配方时要注意添加量12%的预混料(断奶保育料)产品特点:1、高科技产品,适口性好,富含进口血浆蛋白粉、乳清粉,寡肽等消化率高的优质原料,增进食欲,促进乳猪消化机能健全。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 引言饲料质量是影响畜禽养殖效益和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饲料原料作为饲料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饲料的营养成分、可消化性以及安全性等重要指标。
因此,对于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2.1 原料采购与检验首先,对于饲料原料的采购需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在采购前进行供应商的资质审查。
采购人员应该相互合作,分享信息,了解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在采购原料后,需要进行原料的检验。
检验的重点通常是检测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和微生物检测等。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原料中的问题,以确保饲料的质量。
2.2 原料存储和防潮为了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需要进行适当的原料存储和防潮处理。
首先,原料应该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日光直射,防止原料受潮变质。
其次,应该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环境干燥,防止霉菌和有害微生物的滋生。
2.3 原料粉碎和混合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原料需要经过粉碎和混合过程。
在粉碎过程中,应该控制粉碎的颗粒大小和均匀性,以确保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利用率。
在混合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合的比例和混合时间,以确保饲料中各种原料的均匀分布。
3. 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3.1 营养成分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营养成分。
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等。
通过对每个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原料的营养价值,以便进行合理配方和饲喂管理。
3.2 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另一个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是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和霉菌产毒素等。
通过对原料的抽检和检测,可以确保饲料中的污染物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3.3 饲料经济性评价除了营养成分和安全性外,饲料原料的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饲料质量分析报告模板饲料质量分析报告模板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饲料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的结果,旨在为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饲料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营养物质分析、微生物检测和毒素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测试和分析,全面评估饲料质量的优劣。
二、分析方法1.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标准干物质法对样品进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2. 营养物质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3. 微生物检测:采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进行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定量检测;4. 毒素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或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醇等常见饲料毒素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三、分析结果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为XX%,粗脂肪含量为XX%,粗纤维含量为XX%,灰分含量为XX%。
以上结果与国家标准要求基本一致,符合饲料质量要求。
2. 营养物质分析结果:样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等主要维生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矿物质中铁、锌、钙、磷等含量也符合要求;氨基酸含量中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3. 微生物检测结果:样品中总大肠菌群数量为XX CFU/g,属于合格范围;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为XX CFU/g和XX CFU/g,低于国家标准限制值,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4. 毒素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出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醇等饲料常见毒素,无任何安全隐患。
四、分析结论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次饲料样品的化学成分基本符合国家饲料质量标准要求;2. 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发育的需求;3. 微生物数量和毒素含量均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对动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饲料样品的质量较好,适合用于农牧业生产。
但仍需注意合理配比,根据动物的具体需要进行饲料搭配,并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使用方式,以确保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 引言饲料是动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饲料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对于保障动物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饲料原料的常见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2.1. 饲料原料污染饲料原料常常受到化学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化学物质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微生物污染包括霉菌、酵母菌等;其他污染物包括杂质、异物等。
为了控制饲料原料的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避免农药残留;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做好饲料原料的接收、存储和使用过程的卫生管理。
2.2. 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
常见的问题包括粗蛋白质过多或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适合动物需要的饲料原料;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需求,合理配制饲料;采用现代化的饲料配方技术,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2.3. 饲料原料质量的变异性不同批次的饲料原料可能存在质量上的差异,这对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对每批次的饲料原料进行检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稳定;调整饲料配方,以适应不同批次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性。
3. 饲料原料的评价指标和方法3.1. 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水分等;3.2. 饲料原料的矿物质含量,包括钙、磷、铁、锌等;3.3. 饲料原料的维生素含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3.4. 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包括抗营养因子、抗生物活性物质等。
评价饲料原料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测定、饲料试验等。
4.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措施4.1. 选用优质饲料原料,确保饲料的质量;4.2. 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原料的质量;4.3. 加强饲料原料的全程追溯,确保饲料的安全;4.4. 建立完善的检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4.5. 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饲料产品质量浅析质量就是意味着没有变质、发霉、花料、市场投诉等质量问题!细节决定结果的成败!产品不是检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设备清理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做铺垫,设备清理不仅仅是表面做的好,更重要平常不注重的有质量隐患的“死角”,产品质量不是依靠品管管出来的,是生产线产出来的!生产线是各岗位环环相扣组成的生产链,后一个岗位要对前一个岗位监督,大部分岗位做得再好,还有一个落下的,结果都是等于零!一、成品发霉因素1.原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首要关键,原料发霉或有安全隐患、用劣质原料、添加某种原辅料缩短产品保质期(硫酸铜)2.调质不充分,调质温度达不到工艺要求,料未熟透(原料水分保持未变),大块锅巴太多也会引起3.冷却塔冷却不均匀,导致部分热料存在,导致储存发热生霉、制粒机调质温度高喂料速度块,导致热料未及时发现进而生霉.环模使用期限到了未及时更换,料颗粒大了,冷却不充分引起发霉4.缝包口缝线太松,料容易接触空气,吸潮导致生霉5.制粒机中途缺料停开机进头料进冷却塔(冷却塔内未排完料),混料导致水分不均匀而生霉、生产结束冷却塔内的料未达到规定时间手动排料导致热料、中途停电或机械故障导致停机,冷却塔内料未冷却充分,内不了游离水未能挥发,所为再启动冷却,直接装包,存在隐患!6.设备清理未能按时清理,生产过程中变质物料掉落其中,滋生生霉7.存储环境湿气大或温差较大,导致料容易吸潮而生霉,存储时存储室漏雨被打湿未及时发现,也导致生霉8.运输过程中未盖蓬布或未盖好蓬布,导致产品被曝晒或雨打湿,未及时处理掉进而发热变质生霉;9.霉菌滋生、螨虫各类害虫滋生;液体防霉剂添加后混合后水分不均匀。
二、饲料调质温度达不到工艺要求体现1.产品颗粒硬度大,严实2.产品溶水性差,溶水时间大于工艺标准3.产品水分值偏高4.产品色泽较暗深三、产品粉料过多原因1.配方引起,原料组成,混合后物料水分低,调质不充分使颗粒容易断裂2.环模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孔径变大;压棍磨损或与环模的间隙过大!3.喂料频率过高,导致粉料过多,分级筛筛不过来4.分级筛内滚动球磨损严重,导致粉料颗粒料不能正常分开,分级筛震动异常或筛孔堵料5.分级筛目数大于工艺参数要求(如应装十目,却装了十二目)6.转运上下车摔次数多,导致粉料多7.过热饱和蒸汽压未得到有效转换至饱和蒸气压,调质不充分而使破裂、碎粒多四、产生热料原因1.喂料频率过大,粉料过多2.调质温度过高3.冷却塔故障(翻板通气孔堵、分料不均匀、风力不够、冷却时间够、冷却不充分)4.颗粒料较大、粉料过多、冷却塔局部堵料等导致冷却不充分好的原料已经保证产品良好质量成功一半;质量是大家共同协作而造就的;工作中各岗位各司其责,相互监督,把人为可以控制的质量是故杜绝掉;遇到问题多沟通多协调多反馈,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或消除质量安全隐患,99%的问题出在沟通上!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