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43 KB
- 文档页数:6
《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2:“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绵延不断;满眼绿色。
凸显出石头城的衰败荒凉。
(每层1分)2: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或:绘形绘声)。
(2分)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2分)3:“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来映衬城空;(1分)“空城”直接点明城荒芜寂寞;(1分)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清(或:都给人以沉寂、凄清之感)。
(2分)赏析:全诗写到的景有离离芳草、寥落吴宫、台城旧苑、烟波寒江、明月飞雁。
而这些景物在诗文中全带有一种悲凉的.意象(离离芳草让人想起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寥落吴宫让人想起元稹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台城旧苑让人联想起陆游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影照来”烟波寒江使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雁声使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诗人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感伤意味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离离芳草满吴宫”,离离状稀疏貌,稀疏如何“满”呢?我们来看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可以理解,近看稀稀落落,远观则平合成片。
此句透露了诗人观望的角度,远望的效果,符合这首诗迷茫的基调。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眼空无物空的含义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是元朝诗人萨都剌所作的一首词,其中“眼空无物”一句,主要表达的是诗人登高远眺,眼前一片空阔,无物遮拦,因此视线畅通无阻,可以极目远眺的意境。
这里的“空”,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眼前的景象空阔,没有遮挡视线的物体;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空灵与豁达,无所羁绊,无所执著,以空灵的心境来观照万物。
这种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此外,“眼空无物”也隐含着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人站在石头城上,远眺四周的空旷,不禁会想到历史上的繁华与衰败,以及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这种感慨与“空”的意境相呼应,使得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念奴娇·登石头城[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领导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灯号,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若干很多若干好多铁汉。
孤苦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夕照无人松径里,磷火凹凸明灭。
歌舞尊前,富贵镜里,暗换青青发沉痛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因全词共一百字,有成百字令。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国都。
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六合相接,一片空阔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
六朝形胜: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地形优越壮美。
蔽日灯号,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斗的乖戾排场。
灯号,泛指记号。
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
江:长江。
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离宫,天子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天子车架走的路,每一年都长出青草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
夕照无人松径冷,磷火凹凸明灭:日落往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磷火时隐时现。
松径,松林间的小路。
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尊:同”樽”,羽觞。
富贵:鲜花盛开,喻青春斑斓。
暗换青青发:乌黑的头发变灰变白。
沉痛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这句话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申明淮河上明月还是,六朝的富贵却早已磨灭秦淮,流过石头城的秦淮河。
【古诗今译】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绝顶与吴、楚两国毗连在一路,一片空阔。
旧日六朝胜地的富贵,此刻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还是。
联想昔时,狼烟纷飞,硝烟不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
若干很多若干好多好汉铁汉都已经随着时刻的长河搜罗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仍然奔腾不息,滔滔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旧日天子车架常常碾压的道路,早已经是年年龄岁芳草萋萋。
每当日落入夜的时辰,松树林里空寂萧瑟,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
可在昔时有若干很多若干好多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白发酿成了鹤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光工夫。
郑板桥《念奴娇·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_________石头城(清)郑板桥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②,削成江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注]1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
2“欧刀”指行刑的刀,“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3王浚是两晋大将,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1)本词上片前五句对石头城的描写十分生动精妙,请予以赏析。
(4分)(2)“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与刘禹锡《石头城》中的两句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二者在写法与情感上的共同点。
(4分)【参考答案】:(1)用夸张、用典等手法写出石头城地势陡峭、险要等特点;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写作者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写出石头城的坚固及慑人的气势。
(4分)(2)两句都用了衬托的手法。
首先以声(动)衬静,借湍急的江水击打在城墙的声音来表现环境的寂静;其次是以景衬情,用江水、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永恒来反衬石头城的空荡、寂寞、败落,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兴衰的感慨。
(4分)注释:郑板桥,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江苏兴化人。
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书画家,独创了颇具特色的“六分半书”,或称“板桥体”。
(1)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
”欧刀,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2)王浚楼船:历史典故,出自《晋书·王浚传》。
(3)旌麾(jīng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4)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鉴赏及译文萨都剌,元代著名文学家、词人,以其词艺精湛,作品优美而闻名于世。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它的魅力和深意。
原文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鉴赏《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词中表现了空灵、柔美、唯美的感情色彩和意境。
整首词曲折流畅,语言通顺,意象鲜明,别有一番风味。
首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春雨景象,突出了词人的意境和感情,给人一种优美、清新的感受。
词中细腻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尤其是尾韵的处理,使整首词既有豁达飘逸之感,又有恬静抒情之致,营造出一种红楼梦般的意境及悠然深情。
“罗衾不耐五更寒”,是词人的感叹和怨言,表达了一种渴望神仙般的生活的情感,显示出词人极力想要逃离现实的愿望。
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生命丰富的自然现象作为意境,以一往情深的语言抒发作者的情怀,表达出超越现实、直达心灵的美丽情感,远离凡尘。
译文思念娟娟雨细细,春光淡淡如纱帷。
不堪天晓被单寒,独自闲立梦难归。
江山美景此时多,此时难得共欢娱。
一年春色如花落,人间仙境与天遥。
结语《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是一首情感浓郁、意境深远的佳作,既不失纯净,又不失庸俗。
它透过小桥流水、潺潺琴声的传奇情调,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热爱和渴望。
读完这首词后,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词人艺术上的追求,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积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1念奴娇·晚凉可爱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苹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古诗简介《念奴娇·晚凉可爱》是宋朝朱敦儒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点染,表达出词人的情意,以景语始,以景语终。
同时词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诗文,自然贴切,已臻化境。
赏析/鉴赏这首悼亡词,写得深曲婉转,语淡而情深,是见作者之词品颇高。
开头“晚凉可爱”一句领起了上片词意。
经过炎热的夏天,到了初秋夜晚,有些凉意,颇为喜人“是黄昏人静,风生苹叶。
”夜深人静之际,习习的凉风吹来,使人郁闷之感全消,就是这个可爱的晚凉之夜,勾引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
“风生苹叶”本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的文句。
“谁做秋声穿细柳?”这个反诘句式,显出了词情的波澜,表现出倾听的神情,穿过细柳传入耳鼓的是寒蝉鸣叫的凄切之声。
“寒蝉凄切”原为柳永著名词篇《雨霖铃》的首句,此句断断续续的蝉声,引起了词人的“凄切”之感,似乎更深切地反映出他蕴蓄内心深处的悲凉情绪。
“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
”是虚写,重化用古代诗句抒发情怀。
《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末两句尤切合词人的境遇,不同的是彼为生离,此为死别。
南朝刘宋时期的乐府民歌中有一首是:“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这首诗是用香和炉的密切关系来比喻男女情爱的。
此处词人偏写沉香犹存,山炉已杳。
接着道“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独卧”一词里隐含着酸楚,透露出悼亡的词旨。
过片“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巾),风度潇洒,沉着指挥,在说笑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
“橘橹”代表曹军的战船。
“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
“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
“橘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赤壁大战,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由衷赞赏、钦佩、向往之情。
所以, 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是为了刻画周瑜少年英俊,才华横溢,沉着对敌的雄姿。
此外,以美人“小乔”配英雄“周瑜”,衬托周瑜潇洒的一面。
16.【答案】(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不啬橹灰飞烟灭。
景物特点:气势宏大、雄起壮丽。
作用: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
下阕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
在此比照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3)烘托:词中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
用众多的豪杰来烘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
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4)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
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比照,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5)B【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概括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
先回答前面具体的问题,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
(2)此题考查评价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作者意在拿自己与周瑜比拟,以显现出自己至今功业未成的忧愤。
(3)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袁枚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5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5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资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参考答案】: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
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实写2分、虚写2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没有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解析]虚的就是回忆中的梦想中的未来世界的,只要不在眼前的都是虚的,依据这个原则到诗句中找提示性的词,比如上片的“惟有青山如壁”“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可见中间都是昔日之事“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下片“伤心千古”可见前面“歌舞尊前,繁华镜里”都是昔日。
除此之外都是实的。
而虚实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虚实相生(两者同类),一是虚实相衬(两者相反,一般是虚衬实)。
本词中昔日繁华兴盛,今日寥落萧条,昔胜今衰。
2.相同点:①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
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相同点3分。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鉴赏及译文导读:《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元代: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译文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
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
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
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
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
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
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因全词共一百字,又称百字令。
⑵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⑶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天地相接,一片空旷。
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
⑷六朝形胜: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地形优越壮美。
⑸蔽日旌(jīng)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争的激烈场面。
旌旗,泛指旗帜。
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
⑹江:长江。
⑺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
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⑻东风辇(niǎn)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皇帝车架走的路,每年都长出青草。
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
⑼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日落以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鬼火时隐时现。
松径,松林间的小路。
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
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
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5分)
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
9.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1分)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
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
永恒、人生短暂。
(1分)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1分)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情感概括及简要分析各1分;答出任何三点即可给满分。
)
【诗歌翻译及赏析】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元代诗人。
官至燕南河北道州政廉访使经历,晚年居浙东。
他的诗词作品清新绮丽,自成一家。
所著有《雁门集》。
萨都剌的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
尤以《念奴
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两首著名。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
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
常在的感慨。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
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写出了石
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
诗人由
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
一个“无物”蕴含
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
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毛泽东当年
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
是连年不断的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
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
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这三句话
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
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
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
旌旗,泛指旗帜。
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
不论怎样,历史都会
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
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
磨多少豪杰。
”
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
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往昔
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
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
“避暑离宫”前边加上
“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
孤寂与萧条。
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到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
乐的地方吗?不仅如此,诗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里,
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有多少美
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
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
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有“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
古诗词鉴赏答案:落梅①古诗词鉴赏答案金陵驿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阮郎归古诗词鉴赏答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古诗词鉴赏答案天津桥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普天乐·秋怀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古诗词鉴赏答案春生古诗词鉴赏答案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古诗词鉴赏答案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古诗词鉴赏答案秦楼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咏风古诗词鉴赏答案岁暮归南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西江月遣兴古诗词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山园小梅古诗词鉴赏答案菩萨蛮黄鹤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古诗词鉴赏答案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和听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别舍弟宗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词鉴赏答案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风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华清宫①(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禹庙古诗词鉴赏答案鹧鸪天?
重阳晚眺遇雨古诗词鉴赏答案送沈子福之江东古诗词鉴赏答案秋浦途中古诗词鉴赏答案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秋夜曲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答案与东吴生相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归嵩山作古诗词鉴赏答案雨晴古诗词鉴赏答案早寒有怀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天净沙·秋古诗词鉴赏答案黄溪夜泊古诗词鉴赏答案观魏博何相公猎古诗词鉴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