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数据窗的移相新算法_姚争辉
- 格式:pdf
- 大小:714.61 KB
- 文档页数:3
一种高效的F-x域快速Radon变换方法
秦臻;姚姚;张才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Radon变换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Radon变换有t-x 法、F-K法和F-x法.与目前发展起来的方法比较,传统方法具有稳定性高和容易实现的优势,在实际的资料处理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三种传统方法中, t-x 法和F-K 法由于涉及到插值,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F-x法不需插值,计算精度较高,但是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复数运算,所以影响了计算效率.这里针对F-x域Radon 变换的数据计算特征,把矩阵与向量相乘改写为向量与向量卷积的形式,并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实现快速卷积运算,提高了F-x法的计算效率.
【总页数】5页(P218-222)
【作者】秦臻;姚姚;张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74.22
【相关文献】
1.一种时域降维多帧处理的Radon域弱目标检测 [J], 陈洪猛;李明;卢云龙;王泽玉;李刚飞;左磊;张鹏
2.DoFFT: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 [J], 季朋;李晖;陈梅;戴震宇
3.一种频率域提高Radon变换分辨率的方法 [J], 刘保童;朱光明
4.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 [J], 邱钟维;任智;葛利嘉
5.STAP处理中的一种高效的域变换方法 [J], 瞿海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OUth CMna NOrmal UniVerSify硕士学位论文相移干涉测量中的相移相位提取算法及解包裹算法研究学位申请人: __________ 牛文虎 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名称: ____________ 光学工程 ________________研究方向: _______ 微纳成像检测与应用 __________所在院系: _______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__________导师姓名及职称: 吕晓旭 教授 _____________密级 公开 分类号 ____________ UDC ____________ 学号 2012021579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5月20日_________相移干涉测量中的相移相位提取算法及解包裹算法研究专业名称:光学工程申请者姓名:牛文虎导师姓名:吕晓旭摘要相移干涉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光学干涉测量手段,在光学测量与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相移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各类相移量提取算法和相位恢复算法。
在提取相移量的研究中,介绍了反余弦算法、欧几里德矩阵范数算法和矩阵1-范数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既可以在多幅干涉图的情况下提取相移量,又可以在仅有两幅干涉图的情况下提取相移量的内积之比算法。
在恢复相位的研究中,分析了传统多步相移算法的优缺点,引入了改进迭代算法和主成分分算法,并深入研究了仅从两幅干涉图就可以恢复相位的两步相移算法,介绍了施密特正交化算法、相关系数算法和干涉极值法的原理,并提出了新的两步相移算法:改进的施密特正交化算法与内积之比算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比较了所提出的新算法和各种现有算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为相移干涉测量中的相移相位提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 分析了相移干涉测量中的相移量提取算法,并对比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 研究了相移干涉测量中的多步相移算法与两步相移算法,并对比了各相位恢复算法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种改进的SUSAN角点提取算法
张帆;肖阳辉
【期刊名称】《弹箭与制导学报》
【年(卷),期】2006(026)001
【摘要】提出了一种以SUSAN角点提取算法为基础的改进算法.新算法考虑了USAN区域内同类像素分布的状况,通过设定区域阀值对其进行逐级判定,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取出角点的位置、方向和角度大小等有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有效提取出角点信息的同时也加强了SUSAN算法的抗噪性能.
【总页数】4页(P446-448,468)
【作者】张帆;肖阳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改进的SUSAN角点提取算法 [J], 吕海霞;陈红林
2.一种改进的SUSAN算子棋盘格角点亚像素检测算法 [J], 王瑞;杨润泽;尹晓春;罗志海
3.一种改进的 Harris与 SUSAN相结合的角点检测算法 [J], 龙忠杰;王吉芳;左云波
4.一种改进的快速SUSAN棋盘格角点检测算法 [J], 夏海英;刘伟涛;朱勇建
5.一种改进的SUSAN角点检测算法 [J], 郑昊;林玉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短数据窗的移相新算法_姚争辉短数据窗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通常用于实时数据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任务。
在传统的短数据窗算法中,窗口中的数据按照原始顺序依次处理,无法满足一些特殊任务的需求。
为了突破这个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移相新算法,通过改变数据窗口内数据的顺序,实现了对数据的更灵活处理,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首先,我们来描述一下传统的短数据窗算法。
传统算法使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窗口来处理数据流,窗口中的数据会按照原始顺序依次进入算法进行处理。
在一些情况下,数据的特征可能在窗口的不同部分出现,这就需要算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自主调整窗口内数据的顺序。
然而,传统算法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算法。
新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移动数据窗口中数据的位置来改变数据的顺序。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对窗口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按照一些准则进行排序。
然后,我们根据数据的排序结果来决定窗口中数据的处理顺序。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按照排序结果从小到大依次处理数据,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移相处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算法的原理和工作流程,下面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步骤。
假设窗口大小为n,数据流的长度为m。
1.初始化窗口,将前n个数据流元素放入窗口中。
2.对窗口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3.根据排序结果调整窗口中数据的顺序。
4.从排序结果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处理窗口中的数据。
5.每次处理一个数据元素时,将处理结果保存下来。
6.当窗口中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将最早进入窗口的数据移出,然后将下一个数据元素加入窗口。
7.重复步骤4到步骤6,直到数据流处理完毕。
通过上述算法,我们可以在短数据窗中实现对数据的移相处理。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数据,提高算法的性能和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短数据窗算法相比,移相新算法在一些任务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性能。
总结起来,移相新算法是一种改进的短数据窗算法,通过改变数据窗口内数据的顺序,实现了对数据的更灵活处理。
一种高性能数字移相系统邢燕;胡永辉【摘要】阐述了一种用于时间同步系统的高性能数字移相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该系统采用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其同步精度小于100 ns,移相精度可达5×10-10s,同时能够实现精度为10-6Hz的频率调节.该系统是为时间同步系统设计,并可广泛应用到军用、电力、通信等领域中.【期刊名称】《时间频率学报》【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移相;时间同步;直接数字合成(DDS)【作者】邢燕;胡永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西安,710600;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西安,7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4时间同步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本地秒信号能够实现与标准秒的高精度同步,这就要求有一个可高精度移相的本地秒产生和保持系统。
本文介绍的高性能数字移相系统就是专门为时间同步系统研制的高精度移相系统,它将原子频标输出的标准频率信号进行分频,产生标准的钟面信息(比如年、月、日、时、分、秒)、分脉冲信号(1 PPM)、秒脉冲信号(1 PPS),并可以通过调相的方式对本地的1 PPS进行移相,从而达到本地时间与国家标准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之间的同步,确保本地时间的准确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调频的方式对本地的频标进行校准,从而确保本地时间的准确度,达到守时的目的。
高性能数字移相系统的设计对时钟源有3个基本要求:1)频率、相位高精度;2)频率、相位高稳定度;3)频率、相位精确可调。
现有的直接数字合成DDS (direct digital synthesis)技术是将先进的数字处理理论和方法引入信号合成领域的移相新技术,它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具有频率、相位、幅度可精确控制的优势[1],适合应用于高精度移相系统之中。
考虑到实际的应用,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可作为模块集成到时间同步系统中,也可以单独使用。
它体积小、集成度高、对外接口简单,能够实现纳秒级的移相,在军用、电力、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