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99.76 KB
- 文档页数:2
气胸治愈的原理气胸是指胸腔内积气,导致肺泡无法正常充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疾病。
治愈气胸的原理主要包括气胸的病因控制和恢复肺功能两个方面。
首先,治愈气胸的第一步是控制气胸的病因。
常见的气胸病因包括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
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的病因而有所不同。
对于创伤性气胸,早期的治疗重点是快速建立胸腔引流通道,以便及时排除积气。
此外,对于胸腔内有大量积血者,还需进行胸腔引流术,以减轻胸腔内的压力。
手术治疗主要是修复胸部损伤或关闭气胸导致的胸膜破损。
自发性气胸一般为肺大疱破裂导致胸腔内气体进入。
治疗方法包括观察与监护、吸氧治疗以及胸腔引流。
对于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以预防再次发作。
继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腔内发生疾病或病变引起胸膜破裂,从而导致气胸。
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如肺部感染导致的气胸需进行抗感染治疗、肺部肿瘤导致的气胸需进行肿瘤切除等。
除了控制气胸的病因,恢复肺功能也是治愈气胸的关键。
恢复肺功能的原理主要包括胸腔引流、胸膜修复及康复治疗三个方面。
胸腔引流是通过插管将积气从胸腔中排出,以减轻胸腔内的压力。
胸腔引流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胸腔镜辅助下引流术等。
通过胸腔引流,可以使胸膜重新黏连、恢复正常的胸膜及胸腔结构,从而有助于气胸的治愈。
胸膜修复是指修复因气胸导致的胸膜破损。
胸膜可通过手术或内科治疗进行修复。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的气胸病例,如创伤性气胸或自发性气胸的肺大疱切除术等。
内科治疗主要用于轻度和中度的气胸,如药物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等。
通过胸膜修复,可以减少胸腔积气的机会,从而达到治愈气胸的目的。
康复治疗是气胸治愈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肺功能锻炼、呼吸训练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等。
肺功能锻炼可以通过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来增强肺部的功能。
呼吸训练主要包括深呼吸、吸气憋气、呼气等,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力量。
心胸外科气胸病例讨论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它是由于胸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肺部组织破裂而引起的。
气胸可以分为自发性气胸和创伤性气胸两种类型。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没有外部创伤的情况下,肺部组织自行破裂导致气胸。
创伤性气胸则是由于外部创伤导致胸部组织破裂而引起的。
在心胸外科中,气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他是一名年轻男子,因为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有自发性气胸。
我们立即对他进行了治疗,包括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等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最终康复出院。
在治疗气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诊断:气胸的症状比较明显,包括呼吸困难、胸痛等。
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X线、CT等检查来确诊。
2.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气胸的方法包括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3. 注意并发症:气胸的并发症包括张力气胸、肺不张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心胸外科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病例。
及时
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作者:黎智恒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6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自发性气胸属于肺科急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常发生在年轻人群中,尤其是男性瘦长的人。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损害肺部功能和威胁到生命。
下文针对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行详细介绍。
1 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主要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导致肺组织、脏层胸膜破裂,或者是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疱、肺大疱自行破裂,引起的肺与支气管中空气进入到了胸膜腔。
该疾病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人群,或者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患者。
该疾病属于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治愈。
2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第一,呼吸困难。
患者在发作自发性气胸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程度和肺部被压缩的程度、发作过程、原有肺部功能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患者为年轻的,且呼吸功能正常的,不会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情况,即便是肺部被压缩超过百分之八十,也仅仅是在活动时感觉到胸闷。
如果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人,肺部只要是被轻度压缩,就会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情况。
此外,患者若是急性发作,也会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而慢性发作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由于健侧肺脏可以进行代偿性的膨胀。
第二,胸痛。
自发性气胸发作时,经常会伴有尖锐行的刺痛与刀割痛,这和肺部被压缩程度、肺大疱突然破裂是没有关系的,有可能和壁层胸膜被牵连、胸膜腔中压力上升有关系。
患者疼痛的部位并不是固定的,有可能是胸部,也有可能是肩背和上腹部的放射。
如果存在明显的纵隔气肿,会持续发生胸骨后疼痛。
自发性气胸患者最为常见的一个主诉就是疼痛,并且属于轻度气胸的唯一症状。
第三,刺激性咳嗽。
根据临床显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的人,有时会存在刺激性咳嗽的临床表现。
气胸的治疗方法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至于气胸怎么治疗呢?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气胸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气胸西医治疗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若未及时处理往往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尤其是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诊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损害肺功能,甚至威胁生命。
据文献报道自发性气胸发生率为5~46/10万人口,复发率为19.6%~56.1%,病死率为l%~7.3%;在1次发作后的复发率为50%,3次发作后的复发率为80%;约15%患者发生双侧性气胸。
随着每次发作,像包裹性粘连撕裂引起的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也在增加。
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持续性气胸系指自发性气胸经肋间切开水封瓶引流或加用持续负压吸引,仍然漏气超过14天者;而复发性气胸则指单侧气胸发作超过2次或双侧性气胸发作3次以上者。
这两种气胸通称为顽固性气胸)均提示肺内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因此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症状、体征、X线变化(肺压缩的程度、有无纵隔移位)、胸膜腔内压力、有无胸腔积液、气胸发生的速度及原有肺功能状态,首次发病抑或复发等因素。
基本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的一般治疗、排气疗法、防止复发措施、手术疗法及并发症防治等。
1、一般治疗气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使肺活动减少,有利于气体吸收。
适用于首次发作,肺萎陷在20%以下,不伴有呼吸困难者。
单纯卧床休息,每天可吸收胸膜腔内气体容积的1.25%。
如经1周肺仍然不膨胀者,则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Chadha等报道持续吸入高浓度氧疗法(面罩呼吸)氧流量3L/min,可使气胸患者气体吸收率提高4.2%,肺完全复张时间缩短至平均5天(范围3~7天),较一般卧床休息,肺复张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有人报道用面罩吸纯氧治疗气胸,氧流量为10L/min,每次20min,2次/d,结果气胸吸收时间缩短。
其机制是提高血中PO2,使氮分压(PN)下降,从而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的PN差,促使胸膜腔内的氮气向血液传递(氮-氧交换),加快肺复张。
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经保守治疗所需时间长、治疗后易复发、治疗效果差且并发症多。
积极采用外科治疗切除肺大泡,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还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肺大泡,特别是反复伴发自发性气胸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肺大泡是由于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的肺气肿。
根据其发生情况可分为先天性肺大泡和后天性肺大泡两类。
先天性肺大泡是由于先天肺组织发育不良而致,临床上多见于瘦长体型的青年人,一般是伴发自发性气胸而被发现,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体检时发现。
先天性肺大泡需与肺及支气管囊肿相鉴别。
后天性肺大泡一般继发于细小支气管的炎症性病变,由于肺内细小支气管发炎,粘膜出现水肿而导致管腔部分阻塞,空气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形成局部阻塞性活瓣作用,使得肺泡内压力增高,同时肺组织发炎使肺泡间侧支呼吸消失,肺泡间隔破裂,形成巨大含气囊腔的肺大泡[4]。
肺大泡是胸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极易并发自发性气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气急、脉率增快、血压下降,如果大量气胸长时间不加处理,还可引发肺不张、肺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窒息死亡[5]。
而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如果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肺内易于破裂漏气的肺大泡病灶存在,日后气胸还可能再次复发。
因此,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的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均应接受肺大泡切除手术,以彻底祛除病灶。
手术切除肺大泡可以使受压的肺组织得到复张,呼吸的面积增加,肺内分流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提高,通气得到改善,从而使得患者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也能得到明显好转。
肺大泡的外科治疗原则为“既要解除肺大泡压力,又要尽可能保存有功能肺组织”,现采用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加壁胸膜剥除术,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疗效肯定。
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指南定义: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称自发性气胸。
临床症状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治疗方法1.一般疗法:轻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肺脏压缩20%以下不须抽气,采用高浓度吸氧以增快气体吸收。
2、抽气疗法:病情危重行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排气。
3、外科治疗:反复发作的气胸和肺大泡需手术治疗(往往病人及其家属都会错认为手术就能根治自发性气胸,其实,手术治疗是可以降低复发率,而并不是根治。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特点:青壮年男性体形瘦高常规X 线检查肺部无明显病变用药指导1、镇咳和镇静剧咳时用止咳药,烦躁不安者用镇静剂,大便秘结者服缓泻剂或灌肠。
2、对并发症进行抗休克,抗感染处理。
饮食指导1、饮食以粗纤维,高营养易消化的软食为宜。
2、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预防咳嗽。
休息、活动指导1、卧床休息为主,采取半坐卧位,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及大声谈笑,以免引起自发性气胸加重或反复发作。
2、作胸腔闭式引流者,翻身时注意管道固定,防止管道被压、扭曲。
3、治愈出院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劳动。
1、约20%的气胸患者可复发,一般在两年以内,尤其在开始半年内易复发。
2、避免诱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积极防治原发病,气胸出院后3到6个月不要做牵拉动作,廓胸运动,以防诱发气胸,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3、一般治愈出院不需回院复查,每日做数次手臂和肩的全范围关节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
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多安排休息,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不要用力屏气,如吹喇叭、吹萨克斯风等;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哮喘患者应预防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