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课上课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感统的教案教案主题:感统训练一、教学目标:1.理解感统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感统训练的几种常见方法;3.培养学生的感官统合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PPT、教学视频、纸张、颜色笔等;学生准备:纸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入感统的概念,解释感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展示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感统训练的效果。
Step 2:感统的种类(10分钟)1.介绍视觉感统:讲解视觉感官的作用和训练方法;2.介绍听觉感统:讲解听觉感官的作用和训练方法;3.介绍触觉感统:讲解触觉感官的作用和训练方法;4.介绍嗅觉感统:讲解嗅觉感官的作用和训练方法;5.介绍味觉感统:讲解味觉感官的作用和训练方法;6.让学生写下自己觉得自己最薄弱的感官。
Step 3:感统训练方法(20分钟)1.视觉感统训练:通过看图与描述、观察器物的细节等方式进行视觉感统训练;2.听觉感统训练:通过听声音辨认方向、听音乐识别乐器等方式进行听觉感统训练;3.触觉感统训练: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解锁密码锁等方式进行触觉感统训练;4.嗅觉感统训练:通过辨认不同香水的味道、闻香辨花等方式进行嗅觉感统训练;5.味觉感统训练:通过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辨别食材等方式进行味觉感统训练。
Step 4:感统训练活动(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官进行训练;2.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感官训练活动,如利用视觉感官训练,让学生合作完成拼图;3.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训练活动,让其他小组成员参与感官训练。
Step 5:总结(5分钟)1.回顾感统的概念和作用;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感统训练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3.强调感统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感官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感统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感统训练的几种常见方法,并通过实际训练活动提高自己的感官统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视频、讲解、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感统训练的效果。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方案详细步骤和个性化辅助一、绪论在幼儿教育领域,感统训练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课程。
幼儿阶段是儿童敏感期,通过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感觉统合,提高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的方案设计和个性化辅助显得尤为重要。
二、感统训练课程方案详细步骤1.课前准备在开始感统训练课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器材和教学工具。
呈现各种触觉刺激的器材、平衡器材、运动器材等。
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感统训练课程的关键。
课程的设计需要围绕着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结合游戏、运动等方式进行。
通过感觉刺激器材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各种触觉的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统合。
3.分组活动感统训练课程通常以小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感统情况,并进行个性化的辅助。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感统训练活动。
4.课后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课后总结,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
也需要向家长反馈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三、个性化辅助1.了解每个孩子的感统情况在感统训练课程中,每个孩子的感统情况都有所不同。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感统发展情况,包括触觉、平衡、运动协调等方面的情况。
2.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孩子的感统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对于感觉统合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加大感觉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对于平衡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增加平衡器材的使用时间。
3.与家长的沟通个性化辅助中,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感统训练计划。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感统训练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孩子提升感觉统合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个性化辅助方面,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效果,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五、结语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方案的详细步骤和个性化辅助,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名称:幼儿早教感统训练课程二、适用年龄:3-6岁三、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身体各部分的感知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2.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3. 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四、课程内容:1. 课前准备(1)场地:宽敞、安全的室内场地,设置若干游戏区域。
(2)器材:感统球、平衡板、跳绳、滑板、小按摩球等。
2. 课程流程(一)热身活动1. 活动名称:拍手歌2.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协调性。
3. 活动内容:老师带领幼儿分组站立,家长分别站在孩子对面,听口令拍手,先拍右手再拍左手,注意节奏一致。
(二)前庭觉训练1. 活动名称:小滑板2. 活动目的:提升幼儿的身体企划能力和自信心,增强肌力与耐力。
3. 活动内容: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个孩子仰躺在小滑板上,头抬起来,双脚搭在绳索上,双手紧握绳索,用手腕及手臂的伸缩力量向前滑动。
(三)本体觉训练1. 活动名称:小按摩球2. 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活动内容:幼儿分成3组,每组4人,孩子俯卧小滑板上,头脚抬高,距地面约30厘米,进行趴地推球练习。
(四)触觉训练1. 活动名称:触觉爬行2. 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活动内容: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赤脚在柔软的地毯上爬行,感受地面触感。
(五)平衡训练1. 活动名称:平衡板2. 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活动内容:幼儿在平衡板上进行站立、行走等动作,锻炼身体平衡能力。
(六)放松活动1. 活动名称:音乐放松2. 活动目的:帮助幼儿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3. 活动内容: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
五、课程总结1. 对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进步。
2. 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家长了解感统训练的重要性,并在家庭中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训练。
六、课后作业1. 家长引导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进行感统训练,如爬行、平衡板等。
亲子感统的教案流程教案标题:亲子感统的教案流程教案目标:1.促进亲子关系的密切互动和沟通。
2.增强儿童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
3.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教案流程:1.前期准备a. 确定目标:确定培养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具体目标,例如平衡感、身体协调性等。
b. 选择活动:根据目标选择适合的亲子感统活动,如传球游戏、平衡训练等。
c. 准备材料:根据所选活动准备所需的材料,如球、绳子等。
d. 安排时间和地点:确定进行亲子感统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环境安全舒适。
2.活动引导a. 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拉伸、慢跑等,准备身体活动。
b. 游戏介绍:向家长和孩子们介绍活动的规则和目标,提醒家长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引导。
c. 实践和指导:指导家长和孩子们进行活动,并提供必要的示范和解释。
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互相合作、互动和交流。
d. 观察和反馈:观察家长和孩子们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3.活动总结a. 总结成果: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活动的成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方面的进步。
b. 奖励和鼓励:给予家长和孩子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参与和努力的动力。
c. 提供延伸活动: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延伸活动的建议或资源,使他们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继续进行感统训练。
教案评估: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家长和孩子们的参与程度、配合度以及活动表现。
通过观察和观察家长和孩子们的交流、互动情况,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进步情况,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家长和孩子们的方式进行评估。
备注:该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亲子感统活动,具体活动的选择和安排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
早教感统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早教感统课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
2. 培养幼儿触觉、听觉、视觉和运动统合能力。
3. 培养幼儿专注力和注意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步骤一:感官统合一1. 引导幼儿将手掌合拢,慢慢地、轻轻地按摩两只手掌,感受触觉刺激。
2. 引导幼儿关闭眼睛,注意听到的声音,指导幼儿分辨声音的方向和距离。
3. 拿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球,引导幼儿用眼睛追踪球在空中的运动,培养其视觉协调能力。
步骤二:视觉统合练习1.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将其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堆叠,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和视觉统合能力。
3. 使用闪光玩具和色彩鲜艳的灯光,让幼儿用眼睛追踪光线的移动,提高其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步骤三:触觉统合练习1.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受物品的质地和温度。
2. 布置一个触觉感统区域,让幼儿在区域内进行跳跃、翻滚等动作,刺激其身体的触觉感受。
3. 使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玩具让幼儿通过摸索和触碰进行辨认和分类,培养其触觉统合能力。
步骤四:运动统合练习1. 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跳绳、走直线等,锻炼其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2. 布置一个迷宫活动区域,引导幼儿在区域内进行奔跑、穿越等活动,锻炼其身体的空间意识和运动统合能力。
3. 引导幼儿进行细小运动,如垒积木、拼图等,培养其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步骤五:注意力训练1. 创设一个寻宝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忆寻找隐藏的物品,培养其注意力和记忆力。
2. 布置一个注意力训练区域,让幼儿进行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拼字、找茬等,提高其专注力和注意力。
3. 进行音乐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资源:球、黑板、积木、闪光玩具、灯光、不同材质的物品、玩具、迷宫区域、垒积木、拼图、隐藏物品、音乐。
感统课程教案1000字感统课程教案一、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感统课程教案适用对象:4-6岁幼儿时间:45分钟学科:感统训练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协调和平衡能力,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2. 让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感觉和触感,发展感知系统,提高自控能力和集中注意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平衡练习:在大球上一只脚跳5个球。
2. 弹跳练习:在自己面前放置一个小球,使其弹到指定地点。
3. 手眼协调练习:通过手指跳跃小球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4. 短跑练习:在一个短跑赛道上,比赛最快的幼儿。
5. 团队协作:在圆形赛道上进行接力比赛。
四、教学步骤1. 开始:老师向幼儿们简要介绍今天将进行的训练内容,并提醒幼儿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活动。
2. 平衡练习:教师向幼儿演示正确的平衡姿势,让幼儿在大球上做平衡练习。
3. 弹跳练习:教师向幼儿们演示正确的弹跳方法,让幼儿放置小球并进行弹跳练习。
4. 手眼协调练习:教师向幼儿们演示跳跃小球的方法,让幼儿们在几米的距离内尝试跳跃小球。
5. 短跑练习:幼儿们分为两组,教师提醒孩子们注意姿态,比赛最快的幼儿获胜。
6. 团队协作:幼儿们分为两组,团队成员之间接力比赛,比赛完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结束:教师提醒幼儿进行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并回顾今天的感统训练。
五、教学方法1. 通过演示和指导的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训练内容。
2. 通过组织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刺激幼儿的积极性。
3.通过举行小赛跑和接力赛来营造氛围,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教学体会感统课程中所提供的方法与娱乐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与大脑沟通的激发力且具有极其的实效性,适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刺激幼儿成长和感官进阶,同时对于个别习惯不好的孩子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欢迎家长们多多关注感统课程。
《感统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感觉统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感统训练活动。
3. 增强对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提高儿童感觉统合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的定义、感觉统合的五大感觉系统。
2.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感觉统合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感统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方法。
4. 感觉统合活动设计:根据儿童年龄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感统活动。
5. 感觉统合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感统障碍的识别、干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感统障碍案例,讨论干预策略。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设计感统活动,并进行实际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统训练中的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感觉统合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案例分析的PPT。
2. 感统活动材料:准备相应的感统活动材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训练器材。
3.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感统障碍儿童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感统活动设计:评估学生设计的感统活动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感统障碍案例的分析和干预策略的合理性。
4. 课后实践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实施感统训练的反馈和成果。
六、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步骤:a) 第1-2课时: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b) 第3-4课时:介绍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
c) 第5-6课时:学习感觉统合活动设计,根据儿童年龄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感统活动。
d) 第7-8课时:分析典型感统障碍案例,讨论干预策略。
e) 第9-10课时: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感统活动设计和实施。
感统教案流程标题:感统教案流程教案目标:通过感统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感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感统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3. 学生能够将感统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感统工具:波浪板、平衡球、空气垫等。
2. 感统活动指南和示范视频。
3. 教室空间的布置和安排。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感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感统对身体协调性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的促进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身体协调性和注意力集中能力问题。
探究(15分钟):1. 展示感统活动指南和示范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感统活动。
2. 分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感统活动,例如站在波浪板上保持平衡、在平衡球上做平衡动作、在空气垫上进行跳跃等。
3. 观察学生在感统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感受。
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感统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统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做作业时保持坐姿稳定、集中注意力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想法。
拓展(15分钟):1. 提供更多的感统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尝试。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感统活动,并与同学分享。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感统技巧,例如在体育课上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等。
评估:观察学生在感统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记录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延伸活动:1. 组织感统活动比赛,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感统技巧。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感统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感统的知识。
3. 组织学生分享会,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感统技巧的经验和效果。
注意事项:1. 确保感统活动的安全性,提前检查和准备相关设备。
2.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感统活动,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技巧和挑战自己。
早教感统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早期的感统训练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早教感统课程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机构的选择。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感统训练,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感官训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刺激,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感觉,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协调能力。
2. 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跑步、跳跃、爬行、平衡训练等,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3. 社交训练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如合作游戏、角色扮演、交流训练等,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程流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让儿童适应课堂环境,准备好接下来的课程。
2. 感官训练(20分钟)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闻不同的气味、品尝不同的味道等,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感觉,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协调能力。
3. 运动训练(30分钟)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跑步、跳跃、爬行、平衡训练等,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4. 社交训练(30分钟)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如合作游戏、角色扮演、交流训练等,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 放松活动(10分钟)通过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伸展等,让儿童放松身心,结束课程。
五、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游戏,如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儿童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3. 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互动,让儿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效果等,对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感统训练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技巧,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感觉统合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挑战的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感觉统合训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包括感觉统合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
第3-4课时: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方法。
第5-6课时:感觉统合训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觉统合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应用。
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感觉统合训练教材,用于向学生传授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参考书:提供更多的感觉统合训练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觉统合训练。
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形象地展示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方法。
实验设备:感觉统合训练所需的器材,如平衡木、跳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统合训练。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